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短篇小说 > 短篇原创 >

麦穗 杨东志

时间:2017-10-17 09:43来源:原创 作者:杨东志 点击:
麦穗 ○杨东志 麦穗是我的隔壁邻居,按辈分我应该喊她奶奶。 麦穗的婚姻算不得幸福,但是也不能说太差。只是她不太喜欢他的丈夫而已。 麦穗的丈夫忒老实,很少说话,属于三脚跺不出一个屁来的那种。而她却很强势,做啥啥都中,干啥啥都行。我就亲眼见过她七


麦穗

○杨东志

    麦穗是我的隔壁邻居,按辈分我应该喊她奶奶。

    麦穗的婚姻算不得幸福,但是也不能说太差。只是她不太喜欢他的丈夫而已。

    麦穗的丈夫忒老实,很少说话,属于“三脚跺不出一个屁”来的那种。而她却很“强势”,做啥啥都中,干啥啥都行。我就亲眼见过她七十四岁还爬树摘洋槐花的镜头。

    正是因为麦穗的“强势”,麦穗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主事人”,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她一个人说了算。为此,一个识文断字的同辈人便开玩笑说她们家是“母系社会”。

    麦穗在同村乡邻们的眼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在这方面,我毫不否认。可是,我却又觉得她很“矛盾”,直至现在,我也没有能够给她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麦穗很勤俭。

    在我的记忆里,麦穗奶奶无论是赶集上店,亦或走亲串友,路上看见一个柴禾棒甚至一根生了锈的针,也要弯腰捡起来带回家。在我的印象中,每一次看见麦穗,她都是拿着或抱着一些树枝子庄稼秆之类。

    那时候,乡下的绝大多数人家粮食不够吃。所以“吃饭”就成了人们的首要问题。在豫东农村,人们都靠红芋(方言。即红薯)生活,红芋干就是当地的“主粮”,所谓“红芋菜,红芋馍,离开红芋不能活”,就是当时这里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可是,尽管如此,很多人家就连红芋干也不够吃,一到新年过后,就要等国家个“救济粮”过活。麦穗家却不同——她家的红芋干从不断顿,只是有点发霉而已。说起“发霉”,这里还要补充一句交代一下:麦穗家常年吃的都是发了霉的红芋干。因为麦穗勤俭持家,非常注重“新老接替”,霉的吃不完,就不能吃好的。结果发霉的吃完了,好的又发霉了。“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正儿八经的“留着好的吃坏的,吃了坏的坏好的”。

    麦穗家吃的是这样,用的也是这样。那时候,豫东农村都是土灶,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地锅”。土灶要烧柴禾,不少人家不但缺吃的,也缺烧的。麦穗家不缺,因为麦穗只要有一点闲暇,就要去拾柴禾。譬如,春天割蒿草,夏天捡麦茬,秋天搂树叶,冬天砍树枝。天长日久,诺大个院子两侧堆满了柴禾垛。麦穗烧火取柴,也是严格按照顺序来,绝不到新垛上去取。这样一来,她家的柴禾也是先烧已经沤糟了的,存放着新捡来的。结果糟了的没有烧完,好的又沤糟了。“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正儿八经的“留着好的烧糟的,烧了糟的糟好的”。

    麦穗家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喝糊涂(方言。用麦面或杂面煮成的稀粥。当时的糊涂都是红芋干面熬成的),晌午吃糊涂面条(做面条需要粮食。为了节省粮食,又能让饭食稠一点,以便填报肚子,所以就在稀面条锅里搅上一些面糊糊,故而称之为“糊涂面条”),不是麦忙秋忙的季节,很少吃馍(方言。即馒头)。晚上不做饭,因为按照麦穗的说法,那就是“人是一盘磨,睡下就不饿”。

    麦穗不但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在我认识她的三十多年里,从来没有见过她穿过一件新衣服,她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根本看不到原来的颜色。所以,就连当时最流行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种提倡勤俭节约的话,也难以用到她身上。就连她穿的鞋,也是不知道从哪里捡回来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夏天穿棉靴,冬天穿单鞋,当然也是捡回来的那种。

    关于麦穗的“吃”法“用”法和“穿”法,我曾经大惑不解,并好奇地问过父亲。父亲的解释倒是“别具一格”:“让人觉得她会过日子呗。”

    麦穗很大方。

    麦穗家的院子很大,足有一亩半地,院子里长着家中老辈人留下来的十几棵枣树,甚至都不知道是谁栽种的。每到秋天,硕果累累。枣子红了的时候,麦穗都会亲自挨家挨户地通知:“都去我家吧,今天打枣子,尝尝鲜。”当孩子们拿上盆盆罐罐陆陆续续来到后,她便拿起一根长长的荆棍,三下两下爬上树去,站在树杈上打起枣来。枣子“呼啦啦”、“呼啦啦”掉下来,落到孩子们的头上。孩子们看着一颗颗又红又大的枣子,忘记了疼痛,喊着叫着,说着笑着,一边往嘴里塞着、嚼着,一边将一盆盆、一罐罐拾起来的枣子倒向事先准备好的簸箩里……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个时辰。枣子打完之后,麦穗还会说上一声:“不要吃得太多了……吃太多会胃疼。”然后,她就让孩子们排好队,一人一盆地分给他们。这一分,少说也要分掉三百斤。在当时,枣子五分钱一斤,三百斤就是十五块钱。别小看这十五块钱,那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为它可以买大约二十五斤猪肉呢!这要是放到别的人家,是不会这么做的。

    一千九百八十三年冬天,麦穗无疾而终。

    麦穗出殡那天,全村老老少少都来为她送终。人们或涕泪交流,或唏嘘有声。
(责任编辑:慧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