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精华 > 华夏文明 >

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

时间:2017-08-29 00:48来源:未知 作者:梅花映雪 点击:
1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外出上学、务工,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剥削了农村的资源,不!正好相反,让农民回村是在剥夺农民的希望,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三十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

 

1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外出上学、务工,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剥削了农村的资源,不!正好相反,让农民回村是在剥夺农民的希望,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三十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再没有像今天分得如此清楚,“农民”这个名词会逐步被人们淡忘,“三农问题”不复存在。

 

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空心村会转移,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交通、污染、地质灾难、人的物欲会让人们失去理智失去道德,三十年后“空心城”将取代“空心村”。

 

 

2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

 

30年后,种田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30万人以下的城市会变成首选之地,3-5万人的小城镇将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就像固定电话与信件还有电报,自然进入了博物馆。

 

中国社会福利和税收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三十年后的农村人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人,把农民引入城市;富人住在乡村,成为新农民,农民又成为工人。

 

城市有工厂、有市场,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

 

人类文明的源泉是土壤,社会的价值观在乡村发生重大转变,这种改变源于植被、土壤与水,它们才是文明的全部,是金钱之母,人只有身临乡村才会与农民一样,用心与情来体会。三十年来,城市用科学与技术掩盖了常识,城市是用科学与技术构筑的,城市现代化技术越强,其脆弱性越大。30年后城市进入老年期,城市功能面临严重受损、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

 

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逐步不适合人居,水、电、气是关键问题。用人民币取代了污染,用法律取代了道德,用西方300年文明取代了5000年中华文明。蓦然回首,中国到了三十年后,才清楚西方的文化养不了中国人。

 

 

3村长比市长更有荣誉感

 

30年后,乡村不再是5000到8000亩地的范围,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为庄园与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庄园的面积可能在5公顷到15公顷之间,村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钱的市民,他们都在村干部领导下。

 

农村户口可能会用10—30万元才能买到,村里有土地、户口、河流、林地等珍贵资源,就业岗位不够,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约有2.5—3亿农民涌入城市,不少城市系统处于崩溃状态,社会二元结构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那时,城市生活指数比农村差3—4倍,中国正式步入“农民问题”转入“城市问题”的时代。

 

 

4中国传统建筑全面取代欧式建筑

 

中国元素开始蔓延西方。从2006年到2036年农民房子还要经过2.5次重建,可是一次比一次建得更能恢复本土文化,这种文化会在2026年左右盛行,建筑风格以唐宋为主体,建筑材料会做得极为精致,超过今天的罗马柱、歌德墙。

 

只要农民觉悟,富裕了,这就是中国步入强大的开始。2030年前后,开始提出保护时代的文化与建筑,我们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保护这个时代的建筑记忆。建筑用木料量会逐步增加,村里的庙与寺会比今天多很多,祠堂与传统仪式和传统建筑同步成长。

 

 

5一产(农业)时代的到来

 

30年后,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农业进入生态与科技、自然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的"一产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

 

农耕文明的消灭由科学技术来决定,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让绝大多数农村开始迅速进入到乡村城市状态。

 

 

6传统信仰将回归

 

 

 

早期的农村,宗教、宗祠和道德是乡村文明的核心。现在有的村只有小庙的遗址,但农民们心中依旧有佛。

 

30年后农村的建房修路,每户都有家祠、家庙、神龛,以道德与宗教统治的乡村将会重现。宗教是盛世的表现,中国也只有农民有尊严的时刻,盛世就会来临。

 

 

7女人将退出半边天

 

安居乐业、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这是中国的儒教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这本身就不是什么看不起妇女,而是重新认定女人的价值,女人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如果这个价值错了,社会就乱了,因为女人是一个社会与家庭的母亲,女人是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平稳的轴心,一个家没有女人就不成家,没有了女人就失去了凝聚力,孩子没有了母亲就是天下最不幸的事,丈夫没有了女人其事业与灵魂就失去了90%。

 

 

8“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从人的基本要求来看,“食”,在田园乡村绝对重要,蔬菜基本是有机蔬菜,又开始从有机蔬菜追求本地和原种食品。

 

“住”,目前建房,住所是彻底依人们的要求为原则,三十年后,开始从内心世界关注土壤,开始把土壤与树木视为自己的孩子,把它们看成有生命的物质。

 

而真正能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那是50年后的事了。那时的“住”,追求的不仅是室内的舒适度,而是开始强调室内外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住房与自然间的和谐,由“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乡村环境会成为城市人追求的主流目标,房地产也开始转向广阔的乡村市场。“行”,行与路是一体的。目前的城市在最初规划时,并不是现在的规模,城市是带着沉重的压力在被动发展。满大街的人,是城市发展没有预料到的,“行”成为所有人很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城市的路在修修补补中发展,乡村的路因为每个小城市均为3—5万人,道路呈现放射状的,小城市不是在水泥钢筋之中,而是在林中、水塘边、在小山坡,这里的路是景是田是人文环境,农村不再是汽车,可能是自行车、摩托车(太阳能)盛行,很多路又把水泥给改成砂石路和泥路。

 

 

三十年之后,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中国乡村正如今天的城市让人们向往!

 

       乡村建筑风貌改造,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延续,是一种协调,更是一种创新。这其中,不仅需要设计的智慧,也需要时代的智慧,还需要历史的智慧。

       在此,站在乡村美学的角度,提出几点规划意见:

 

 

1尽量尊重历史

 

       在乡村之中,不同年代的房子,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变革,有不可言喻的文化底蕴,更是一个家族兴衰成败的象征,它是老祖宗留给子子孙孙的基业。

       不同年代的老房子可以保留,但在乡村整体的建筑风貌上要协调好到一个尺度,要自然无隔阂。

       另外,要反对单纯符号化的东西,不仅使乡村整体的建筑风貌呆板无趣,还使原本的特色被掩盖了。

2赋予新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的功能要多元化,以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

 

3增加一些软性装饰

 

       乡村建筑风貌改造,可以增加一些软性装饰,营造一种农村的生活场景、劳动场景的氛围。比如劳动工具的展示、墙头的红辣椒、屋顶的玉米棒子、墙角的牵牛花.......

 

4强化现代感

 

       乡村的建筑也不能一味的遵循传统甚至是模仿传统,要推陈出新,强化建筑本身的设计感。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元素、新符号、新功能,将传统元素与现在元素相结合……

 

5与生活方式相协调

       乡村的建筑风貌一定是生活方式空间化的呈现。在乡村开发的过程中,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在合理要求的范围内,不要一味的“上楼”。对于现在农村普遍面临“脏乱差”的现象,关于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去学习那些日本的农村,去学习如何在乡村开发时,保持与农村的生活方式相协调。

(责任编辑:梅花映雪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