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评论 > 文学评论 >

长篇小说《校花》的艺术结构评说

时间:2017-05-12 12:53来源: 作者:义勇 点击:
这部小说在艺术结构上的最大的问题是散,乱。表面看是写“我”与罗娟英的情感纠葛,但小说并没有以此为主线或者说这条主线并不明显。而许多副线却占用了作者较多文字,给人以散,乱的感觉。
 长篇小说《校花》的艺术结构评说

义勇

         长篇小说《校花》发各大文学网站,受到了文学爱好者的普遍关注。在关注小说思想性,关注小说社会意义的同时,关注小说的写作技巧,对小说作者及小说写作爱好者来说,似乎更有必要。这也是文学评论的主要任务之一。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知其意涵,亦须知何以会知其所言,为文者,不可不察,不能不思之再三。

     写小说是要讲究艺术结构的。说得通俗一点,想建一所房子,就要考虑一个搭架的问题。小说立意,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的创意有了。小说怎么写,就要考虑一个艺术结构的问题。

  小说的本质是写人,写人性,写人的情感和命运,可以说人性是小说的骨架。而艺术结构是小说的筋脉。细节是小说的血肉,语言是小说的血液。

  小说的艺术本质特征是接受美学。要让读者接受作者的内心景象,就要注重表达,。要求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去表现,去传达自己的理念。

    如何准确的去传达自己的理念呢?这就要讲究结构艺术。本来对普通读者,结构根本无所谓,只要你别写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行。殊不知结构恰恰是小说赖以生存的根本。

    结构是否特别,在小说评价中并不占有绝对分量。关键是这个结构必须适合这个材料与构思。

   长篇小说《校花》是一部言情类校园小说,不是以故事为主体的情节小说。其搭建言情小说骨架的艺术结构的确与情节小说的艺术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情节小说如果故事设计出奇,写别人不会想到的情节,结尾出乎意料,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而言情小说不以情节取胜,其艺术结构的精巧就显得特别重要。

     这部小说写的是校园生活。而校园生活往往是枯燥,单调的。缺乏高潮,缺乏戏剧性。要想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很困难。这考验的是作者的写作技巧。

   因为言情,而不以情节取胜,这部小说作者重点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描写。让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每一次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我”在五号楼下等着罗娟英。其实,我到这里来也不完全是为了罗娟英,我是为自己,我没事,我空虚,我有的是时间排泄不出去,要不今天晚上我干什么去?我为了缓解自己不好的心情,等一晚上罗娟英亏了吗?错!我占了多大便宜啊!我叫着自己,你小子连一晚上都不付出还想跟罗娟英交朋友,

     是的,这样的心情在那时情窦初开的青年学生中都曾有过。因为空虚,想找时间排泄出去。因为生理上的反应,想和异性接触。这是爱吗?也是,也不是。实标上“我是为自己”。这一认识可谓之真实而又精辟。对情,对爱,似懂非懂的青年学生,又有谁没有这样的心情呢?这样真实的自白,会让读者群中己经经历过青春年华的那群人感叹不巳。

“我”盼着与罗娟英见面,“我”坐在秋千上,秋千吱呀吱呀地叫,在寂静的校园里特别刺耳,也让我感到心焦。这样的心理描写把“我”当时的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了。

这是值得赞许和肯定的。言情言情,以情动人。通读这部小说,可见作者是多情,重情之人。

   “当“我”骑上杨英的车以最快的速度骑到运河去找罗娟英时,“我”心急火燎。作者把二人相见的情形作了细致的描述:

     “我又叫了一声,那个身影迟疑地回过头,她披头散发趄着身子走上坡来,在离我两三米远的时候,像鬼一样贴在了我的身上,在抱住我那一刹那间死死地咬住我的脖子,我吓得差点断了气。
  我用尽全身力气给她摔在地上并滚在一起,我腾出一只手抠住她的嘴,因用力过猛我的手直接触到了她嗓子眼里的小舌头,她哇的一声哭出声来,随着一声声哭泣我的魂才回到体内,她不是河鬼,她真的是罗娟英。我摸着自己的脖子自豪地说:“这个牙印,就是你喜欢我的印章。” 她幸福地点着头。”

  这样的描述是真实的,心理描写是细腻的。相见时的细节描写使当时的场景更加生动,形象。

      然而,这一章里还写了河中捞魚,写了王大力被马蜂蛰,写了张东旗偷高梁杆,等等。在作者看来,这都是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这都是值得留恋的青春。因而舍不得去掉。这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这种面面俱全的写作方法似乎是不可取的。

    一个故事应当具有适合题材的完整牲,连贯性,可能牲。,情节是一根指导读者兴趣的线索,它能使读者进入他耍求的那种心境,。情节设计是为小说的可读性服务的,需要的是适当的集中。

    清末作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有著名论断,文有七戒,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即,主题不要芫杂,要集中;文气不要破断,要连贯,布局不要紊乱,耍严谨;语句不耍俗气,要新颖,用字不要生僻,耍逭俗,详写略写不要失当,材料不要虚假。

  作品的目的,就是打动读者,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都是一样。一本合格的小说,仅仅引起人们的思考是不够的。故事一定要精彩,一定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要有精彩的故事,就是要有亮点,换句话说,要有源源不断的刺激。每一个精彩的情节过后,让读者舒缓放松一下,然后再来一次,一直挑逗他,最后直到高潮。才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也才有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读者也才有可能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这才能真正感动读者。

    小说是要讲故事的。故事讲究情节,细节.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的思想推动向前发展的,而故事情节是动态的,是事件发展的必然过程.这些故事如何讲述,考验的正是作者的艺术结构功力。

   这部小说的故事设计基本上是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记述的。较为平淡。没有多少起伏和曲折。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是吸引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这也是以第一人称写小说的局限性。

   这部小说在艺术结构上的最大的问题是散,乱。表面看是写“我”与罗娟英的情感纠葛,但小说并没有以此为主线或者说这条主线并不明显。而许多副线却占用了作者较多文字,给人以散,乱的感觉。

    究其原因,当然,这与这部小说是作者的回忆有关。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多太多,都想写进小说里。难免在选材上,在情节的设计上,在全篇的布局上,缺乏严谨而又细致的思考。其结果就是小说显得有些散,乱。似乎对读者缺乏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而从作者的写作技巧上去分析,。毫不隐晦的说,这也是与作者没有很好运用伏笔和留白有很大关系的。所谓伏笔,是在小说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写好了伏笔,就能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这部小说以“我”在青诲农场的生活开头,为“我”为什么会在青诲农场埋下了伏笔。只是这一伏笔埋得太久了,直到结尾才揭开谜底。读者可没有耐心等啊!长篇小说前几章能不能吸引读者是作者最为费心的事。难矣!

    所谓留白,就是在小说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更能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这部小说是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记述的。固然存在着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意。但与有意设置伏笔的效果相比较,似乎仍然有不尽如愿的差距。小说的留白似乎也不显著。小说把“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很细腻,没有多少读者可以去想象的机会。如果在这方面精心设计,对读者更有吸引力。小说的可读性会更强。

小说的叙事有记录式,解释式,创造式之分,但都不宜把冰山全盘托出。王顾左右而言他,指桑骂槐,绕着圈子说,小说的韵味就能显现出来。就这一点而言,王顾左右而言他,指桑骂槐,绕着圈子说倒是这部小说在叙事方面的显著特色。只是觉得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紧密的有机的联系。

小说的结尾也是应当考虑的小说的艺术结构。长篇小说把故事讲完,人物归宿和结局有了交代就可以了。这部小说的结尾基本达到了要求,我想说的是:长篇小说的结尾在于回味;短篇小说,小小说的结尾在于余味。学问深矣。

   阅读小说较多,深有感悟。故结合《校花》谈阅读心得。同作者商榷,与文学爱好者分亨。故草就此文。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义勇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07-05 09:07 最后登录:2017-07-26 08:07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