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性文学 > 作家诗人 >

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

时间:2017-07-27 22:49来源:未知 作者:齐人 点击:
越来越多的沙湾人通过个人奋斗,走出了沙湾县。 从刘亮程到帕蒂古丽,再到方如果、张景祥他们的作品,成为沙湾强有力的宣传手册。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帕蒂古丽的故事。 维吾尔族作家帕蒂古丽乌拉因(资料图片) 帕蒂古丽乌拉因,维吾尔族。1965年8月出生,

越来越多的沙湾人通过个人奋斗,走出了沙湾县。

从刘亮程到帕蒂古丽,再到方如果、张景祥……他们的作品,成为沙湾强有力的宣传手册。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帕蒂古丽的故事。

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

维吾尔族作家帕蒂古丽·乌拉因(资料图片)

帕蒂古丽·乌拉因,维吾尔族。1965年8月出生,毕业于兰州商学院,现就职于余姚日报社。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百年血脉》,散文集《散失的母亲》、《隐秘的故乡》,《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庄》、《思念的重量》。在《人民文学》等刊发表作品50多万字。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2012年度《民族文学》奖、《散文选刊》2012年度最佳华文奖、2012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散文《思念的重量》获2013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被语言争夺的舌头》获得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

 

初见端倪的文学素养

帕蒂古丽,一位生长在新疆的女子,像一朵玫瑰花,在南国的土地上吐露芬芳。但她始终认为是新疆这片沃土养育了她,新疆的山山水水、淳朴民风融入了她内心深处。

帕蒂古丽,1965年出生在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从小就爱听收音机,喜欢样板戏,会唱很多唱段,喜欢看小说,《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以及后来的四大名著等让她的童年变得丰富有趣。上初中以后她开始看艾略特、蒲宁、朱光潜等中外名家名著以及《喧哗与骚动》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她多才多艺,喜欢朗诵,作文在初中就是班上的范文,高中写的诗歌常在同学间传抄,语文书发下来几天就倒背如流。她是当时村子里考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于兰州商学院,从新疆到内地,一直做记者。

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

 

割舍不断的家乡情愫

近日,帕蒂古丽回到了她的家乡沙湾,一下车,她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家乡的变化。

她说,沙湾是她出生和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她儿时所有的快乐回忆,她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她的父老乡亲……

帕蒂古丽说,这次到沙湾感觉沙湾变化非常大,路宽了,广场多了,路灯也比以前亮了,有了城市的感觉。尤其在大盘鸡美食城吃上夜思梦想的大盘鸡;我刚才还在书店看到我的同学方如果写的《大盘鸡正传》,那本书我在宁波的时候就看过,带给我很多乡愁,看完书就忍不住去买了一只鸡,然后照着他说的方法做了一遍,但是在那边吃的绝对没有到这边吃的地道。

帕蒂古丽说:“我十七、八岁之前生活在老沙湾镇的大梁坡村,这个地方应该算是百年老村吧,它本身在我的记忆里就是非常美好,融洽,我几乎把她当做一个各民族团结、共同生活的标本去写它的,很多人其实都想看看我说的这个混血的村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记忆里她应该是中国最美的乡村。”

“村庄目前的变化不是特别显著,但是这次到了村里,听了介绍,我估计这个百年老村将要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对于我记忆中的村庄,她可能会流失一些原来的元素,但是我从村里人那种对变化期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希望生活地更好,周边的环境、交通各个方面能够更加优化,我觉得小时候这个村庄的各种记忆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应该去变化,让她更适宜于人去居住生活。”帕蒂古丽说。

帕蒂古丽说,我觉得变化是自然的,也是应该的,在我的记忆、在我的文字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写作者应该做的,作家不应该太多地去干预生活,更应该忠实地记录生活,我会持续地关注家乡的变化,包括我不在这里的几十年,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回到这个村庄,继续去挖掘我不在的那些时间她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听乡亲们在农闲的时候给我讲讲老的故事,新的变化,然后一天一天见证我曾经生活过、留下很多美好记忆村庄的每一点变化,我觉得这是我想要做的。

帕蒂古丽说,读者翻开我的书,第一个感觉就是古丽,书里面每翻一页都是大梁坡,因为我写的所有人物都是大梁坡,所有故事背景都是大梁坡,我们家的、邻居家的、每家每户的,童年的伙伴、父亲的朋友,到目前为止,五本散文集和一个长篇小说全部都是在写大梁坡,如果人家知道我的话,我觉得我是以写大梁坡在文学界有一席之地的,我非常感恩这片土地,我所有的写作灵感和生活素材无一例外全部是来自于老沙湾大梁坡。

 

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不论到哪座城市,帕蒂古丽都喜欢去那里的书店走走,回到家乡当然也不例外。在沙湾县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陈列的各类图书,她感到很高兴。

帕蒂古丽说,沙湾我每年都会回来一次,每一次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惊喜,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集结,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各个民族在这里和睦地生活,在我内心她就是这样一个文化荟萃的典范。

“这次到新华书店我感触非常深,发现这些年虽然经济发展了,但群众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没有像过去那样浓厚了,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书店。”帕蒂古丽说。

其实沙湾出过的作家、学者、文化名人挺多的,包括易中天也是沙湾人,过去在沙湾呆过很多年,像我们著名的作家刘亮程、《大盘鸡正传》的作者方如果、董立勃先生以及著名的诗人李东海等,包括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本土的很多的作家,他们都以沙湾本土素材为原型,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帕蒂古丽认为,在新疆,多元文化的融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她说:“我的母亲是回族,我周围哈萨克族居多,从小上的是汉语学校,我在经济文化的前沿生活20多年,有从新疆到内地的开阔的视角,我用维吾尔语采访,用汉语写作,文学作品里一直在写维吾尔族。”

帕蒂古丽的文字一直沾着故乡的泥土,在维吾尔语境与汉语语境之间穿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审美效果,读起来有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之感。通过她那真诚而灵动的文字,我们得以了解另一视角下原汁原味的新疆。这也是她的作品广受好评、连连获奖的缘由。她的部分散文已被翻译成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藏文和朝鲜文,其中两本书被翻译成维吾尔文字。

帕蒂古丽在塔城当记者时就已经开始写报告文学并获奖。在内地当记者20多年,她采访了大量文化事件,余姚厚重的文化滋养与熏陶,给了她丰厚的积淀。她2008年之前在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之后开始写长篇小说。《百年血脉》是她2011年春季动笔,一边上班一边写作,花费了三年时间完成,今年1月上架,现在已经脱销。其余文集如《隐秘的故乡》也已经加印两三次了。(塔城日报 杨少华 陈卓君)

↓↓↓帕蒂古丽·乌拉因部分作品介绍↓↓↓

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

《百年血脉》

用半自传的形式描写了家族五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祖国西部的百年兴衰,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

《散失的母亲》

生命是一场散失,我们无从逃避。生命是一场散失,唯有记忆不死。天山脚下,多民族共居村庄,一个文化寻根者关于故土关于生命关于亲情的隐秘记忆。

帕蒂古丽不容错过的寻根之旅,如小说似寓言般的原生态非虚构散文,以细锐如刀的文字刻写文化差异背后深刻的生命体验。

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

《隐秘的故乡》

隐秘的故乡反映了帕蒂古丽在新疆的一个小村子中,身心成长的全图景式纪实散文。

村子里,泥墙木门、绳索刀具各有命运,鸡鸭猫狗、驴马牛牲皆有灵性。还有那些远离故乡或长眠故乡的亲人,父亲,弟弟,母亲,邻居们,每一人都停留在我们的生命中,在或远或近的地方共鸣、动容。在不断到来又流逝的时间追逼下,帕蒂古丽说自己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蜥蜴”,往事就是她鲜活跳跃的尾巴,她从现在的生活中停下来,回望丢失的尾巴。

维吾尔族女作家:像一朵玫瑰花

《跟羊儿分享的秘密》

帕蒂古丽生活在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在她所写的这个叫做大梁坡的村子里,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族、汉族、柯尔克孜等民族,他们在同一块土地上繁衍生存,共同播种、和睦生活,新疆一个村庄生活中的点滴,都被作者用视角独特的文字记录下来。

(责任编辑:齐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