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散文原创 >

崔多奇散文系列

时间:2017-01-12 15:10来源:未知 作者:崔多奇 点击:
老家轶事 崔多奇 疙瘩爷 巍巍祁连山的臂弯显得特别的大,它润泽抚育着世代山区人的发展成长,它拥抱着世代山区人的悲欢离合,它承负着世代山区人的甜酸苦乐。 位于祁连山脉处的甘肃省山丹县,四面环山。山虽不大,但却山包连着山包,山包靠着山包,丘陵起伏
老家轶事
 
崔多奇
 
疙瘩爷
 
        巍巍祁连山的臂弯显得特别的大,它润泽抚育着世代山区人的发展成长,它拥抱着世代山区人的悲欢离合,它承负着世代山区人的甜酸苦乐。
 
位于祁连山脉处的甘肃省山丹县,四面环山。山虽不大,但却山包连着山包,山包靠着山包,丘陵起伏。大山小山乃至山丘山包,甚至山旮旯子、山疙瘩子。真是里山外山、前山后山、左山右山。山构成了这个地方特有的一方水土,显示了别味风格;也赋予了这方人特有的性格和个性。
 
        我的老家就在山丹县南端一个名叫巴寨子的小地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山村。解放前,这里的穷人像山上密布的石块,数也数不清;穷人的日子好似山峦土丘,沉重、黑暗而漫长。同时演铎出了不少故事,轶事。
 
        早年我就听父亲说过:老家名叫巴寨子,是因为最早立足这里的是巴姓人家。因这里长年干旱缺水,庄稼几乎没有办法种下去。也可能是遵循“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语,巴姓人家全部迁往民乐暖家岸去了。再后来,相继有两家人在这里安家落户。无独有偶,无巧不成书。有趣的是这两家人都姓崔,偶遇巧遇实乃天缘,两家人便认成了本家子。自此,崔家人在巴寨子繁衍生息,天长日久崔家人形成了巴寨子的大户。并且历代人因各种原因,走出巴寨子的也不少。现在就我知道的,张掖原新墩公社有我们的本家子。山丹县李桥的周庄有几家崔家人,霍城的新庄也有几家子;马营的前山村崔家人更多,公社化时前山崔家庄子基本是一个生产队的人。
 
        先人们在这里演铎出的故事、发生的轶事,经过后人们口头传诵流传下来的不少。我出生在新中国,当然经历的不多。只是听父亲给我讲过的,有关巴寨子的传说及崔家人的故事,回想后有几则整理于后:
 
        先说崔家祖上曾经出过的一位文人,属于什么文凭我已无法考证了。就记得我爹说过他名叫崔仲莹,上辈人都称他为崔爷。又因他前额上长一大疙瘩,人们又顺口叫他“疙瘩爷”。崔爷不仅文才很好,字写得好文章写得更好。而且人品也很好,最令人遵崇的是他能够大度容人。不管别人背后叫他什么说他什么,平时他根本不在意。有好事者曾在他面里说:崔爷,某人骂你呢。他根本不介意,并且笑着说,可能他骂的不是我,是在骂谁的呢吧!他的为人有口皆碑,因而他在方远百里享有极高的威望。
 
        据说当时的张掖府、山丹县、民乐县、永昌县称为“一府三县”。这“一府三县”的官员贪污坑民太厉害,多年下来,几乎搞得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一府三县”的乡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四方串连沟通,最终推举崔爷去省府兰州告状。崔爷不辱使命,磨墨执笔写好了状子。当时民众又推举了同是李桥东沟村的武举人,当地人称为王爷的王开国和崔爷做伴同去。更主要的是,王爷要负责把崔爷安全护送到省府兰州。同时,乡民们又捐款捐物筹集了足够盘缠,崔爷和王爷便赶上毛驴去兰州告状。
 
        贪官们知道后派出歹徒在路上堵截,结果都被王爷一顿棍棒打回去了。他们二人在路上免不了起早贪黑,晓行夜宿,万般小心。一直过了凉州(武威)才摆脱了坏人的围追劫杀。
 
        二人处处小心谨慎,历时二十多日才到兰州,先找了个小旅馆里住下。每天王爷护送崔爷在兰州街上省府门前拦轿喊冤,终于有一天把状子递了上去。
 
        因崔爷的文笔太好,状子写得事实清楚、情真意切,用词得当。实乃生花妙笔,笔花入梦。真可谓:字字珠玑,一字千金。句句经典,段段精辟,掷地有声。据老辈人传说,当时省府的官员们看得不想放下,最终动了真感情。
 
        时隔几天,堂上传令下来要崔爷上堂听审回话。其实,崔爷和王爷每天都在省府门前徘徊听讯。接到传讯后,自然喜之不尽,赶紧进去在堂下跪拜听令。当厅,审判官将惊堂木一拍大声喝曰:“你胆大包天,张掖‘一府三县’的官员在那里已经‘树大根深’,你为何要状告他们?”崔爷俯首在地不敢仰面,但他却大声回话:“回老爷,正因为‘树大根深’才吮吸了‘万民之水’。”
 
        审判官听后,当场并未回话。只是他沉默了好大一阵子,然后“啪”的拍了一声惊堂木。高喊一声:“退堂!”
 
        当时,崔爷就懵懵懂懂地走出省府门来。无奈,只好回去继续和王爷同在小旅馆住着。白天闲游闲转着,心里着急但确实没有办法。也有三五天时间了,忽一日二人在五泉山闲逛至石狮子前,遇一官员模样的人。崔爷忙向前施礼,无话找话,有意和那位官员闲聊起来。当那位官员得知他们是山丹来兰州告状的时,当即告诉他们说:你们的状告准了,赶快回去吧!崔爷和王爷将信将疑地和官员告辞,匆匆回到旅馆收拾行装打点回去。
 
        免不了又是晓行夜宿多日,就在他们赶着毛驴回去的路上。刚过了凉州(武威)城,再往西行时,碰到了一队人马分成两路,中间夹赶着很多人犯。这些人犯正是张掖“一府三县”的贪官们,全部被戴上了纸高帽子,后面背着亡命牌,被押解着行走在去兰州的路上。
 
崔家木匠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关于手艺人的描写,泥人张、刷子李……,都是行业内数一的人物,有那么一句话“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个十万八千里”,将手艺做到行内最好,那是他们的骄傲。他们将平民的光芒发挥到极致,每每读到关于他们相关的文字,心中会有一种莫名的崇高感,那是属于普通人的非凡之处。手艺人利人、利己、更利于社会。有一门手艺在手,不怕没饭吃。这是老话,也是客观话。手艺对于手艺人来说是一项职业,可以说是一生的事业。
 
闭火门
 
        根据遗迹和后来居住的房址,若干年前的巴寨子南一个庄子,北一个庄子;东一个院子,西一个院子。零零散散,总共也就二三十户人家。分别为崔、方、兰、耿、吴、陈、朱、张、刘等姓。解放前夕和解放后,又相继流浪过来的雷家、阎家、赵家、王家等。公社化时,全大队才四百多口人。
 
        寨子里最注目的是东北角上的关帝庙,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据说很久以前,四方村庄山沟的人都来这里上香许愿,求子祈福。由于庙匾被人为损失,庙宇建于何时再没有记载,解放后我的爹教书时学堂就设在关帝庙西殿里。
 
        关帝庙以外,下来当属崔家的南庄子、北庄子凸出的土墩显眼。至于陈家山头、陈家庄子、吴家庄子、朱家墩都在寨子以外。解放后,合作化时才合并进巴寨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刚上学时还在庙的西殿里。那时候,整个寨子的大概轮廓我脑子里还有影响,现在想要复制本来面目显现原貌,那可就真成了新天方夜谭。我只能按照老爹喧过的,记录一些最早的传闻。
 
       崔家祖上究竟是哪一辈子,名字叫什么,是啥朝代或年代开始学木匠我已没法查考,就记得老爹讲过我们家是几辈子祖传的木匠。
 
        在生产力极为原始的时代,一切都是人力手工操作或畜力运作。牲畜又少,多数人家养不起牛马。加之农具制作修补、盖房屋、水磨打磨轮、油坊扎油调整大木油梁,以及家里用的粮食柜、面箱子;度量衡用的斗、升子,乃至大轱辘车、手推车,全部是木质,几乎事事处处离不开木头。自然离不开木匠的运作。正应了“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俗语。一般情况下木匠家里还是可以糊口的,同时崔家木匠在当地又很有名气,为他们凭手艺吃饭搭建了平台。
 
        可以说大凡任何方面能有点名气的人,就说明是比较成功的人。成功了的人,自然会有一些成就。有了成就,又自然进一步扩大了名气。
 
       当然,崔木匠的故事可能有夸张之嫌。但是已经流传了几代人
(责任编辑:周步 )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河滩上水云间》

    《黄河滩上水云间》 (一)谈虎色变的黄河水 肚子一阵比一阵地疼,门前的水一会儿比一...

  • 长城不该忘却的女人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段城垣,她是屹立于华夏大地上的英雄碑。 不到长城非好汉...

  • 鼓浪屿——泊在浪花上的仙境

    水蓝的天,如琴的海,五彩斑斓的别墅,婆娑千年的树影,自然成趣的礁石,柔柔软软的沙...

  • “墨城”无处不飞花

    墨城无处不飞花 作者:曉 岗 四月枫红为何由?缘是澳洲节气秀。红叶无须误春色,赏罢丹...

  • 少年游

    少年游 那年暑假,我一个人背起简单的行囊去了内蒙古。 还没去的时候,我在想该带些什...

  • 心情的疼痛与忧伤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段青春岁月,而留守的那些青少年们抑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表达,一个...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