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天地人间 >

怀念易海云先生

时间:2017-03-16 00:13来源:原创 作者:李明新 点击:
怀念易海云先生 李明新 易老走了,他怎么就走了呢?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半人半仙地存在着:他骨骼清奇,思维敏捷,又深得《道德经》护佑,他起码应该活到120岁的! 记得海淀作协曾为他组织过一次由他来主讲的《道德经》学习会,他说《道德经》是对于宇宙



怀念易海云先生
 

李明新


    易老走了,他怎么就走了呢?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半人半仙地存在着:他骨骼清奇,思维敏捷,又深得《道德经》护佑,他起码应该活到120岁的!

 

    记得海淀作协曾为他组织过一次由他来主讲的《道德经》学习会,他说《道德经》是对于宇宙原始物质的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它极尽天人之理,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但是《道德经》首先是讲修道的,因此任何人想要读懂《道德经》,必先修道。

 

    先生潜心研究老子思想多年,并通过个人实修实证悟道。他诵读《道德经》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每天夜里零点起床,盘腿打坐,静心诵读。在通达精妙之后,他愿意把自己的体会传达给大家,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嘛!之后,他将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与人生相结合,形成了独到的养生哲学理论。他研究成果有《道德经选读》、《老子通读》等。

 

    出于好奇,那次会下我问他背诵道德经的方法,他说没有什么方法,你什么都不要想,一心诵读,读熟了就自然背诵,就这样坚持,有一天你会豁然开悟。我问有节奏吗?他说他的体会是越慢越好,最好与呼吸的节奏合拍,舒缓而悠长。虽然得了先生真传,我也没有坚持,因为天天上班,一堆杂事缠身,回家时已是条倒着气的“狗”,怎么可能“致虚极,守静笃”,当然更做不到“和其光,同其尘”了。现在想来,这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悔不当初听了先生的,定可事半功倍,节省些生命的筋力!

 

    我与先生没有私交,让我们走得熟络起来的,是曹雪芹先生。2003年初,我刚刚到曹雪芹纪念馆做馆长,在查阅馆里的资料时,我知道张宝章、易海云两位海淀区的领导,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仅参与了曹雪芹纪念馆建馆的规划建设,而且是当时成立的“中国曹雪芹学会”的会领导。易海云先生还主持修改了中国曹雪芹学会的章程。

 

    位于北京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是国内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博物馆,历经三次扩建,五次改陈,至今已经有33年建馆史了。每次大的扩建或是改陈的专家论证会资料片里,几乎都有先生作为海淀区文物、文化部门领导的身影。1994年海云先生退休后,他依然以专家和诗人的身份,多次参与馆里的各种活动。其实1984年春天,中国曹雪芹学会成立、曹雪芹纪念馆建成开放那一阶段我就在植物园,也参与了建馆的外围工作。但那时自己年轻,不是骨干力量,因此对这些会领导和学会内部高层、深层的情况并不了解。

 

    2004年4月,值曹雪芹纪念馆建馆20周年,我组织了纪念活动,中国红学会籍此在馆召开了理事会。因我为刚到馆里主持工作,不管是建馆时期的老人还是在我之前来馆的新人,都是不服气的,对我博物馆是“公器”,应该“开门办馆”——曹雪芹纪念馆不应该成为某个人、某种观点的“自留地”的思路,是抵触甚至反对的。宝章先生和海云先生就曾面对面地质问过我,让我感动的也正是这些先生们那颗热爱曹雪芹的心,当他们了解了我的思路,观察了我的言行,最后也是他们给了我最坚决的支持。宝章先生在我快退休时,指着自己书房书柜里那些书说:明新,你若再干十年,我这些书都捐给你们馆!崔墨卿先生在我遭受不公时,挺身而出,用他犀利的诗句为我鸣不平。易老是第一个为我们讲解员做“曹雪芹与西山”主题培训的老师。我怕他不给我面子,就通过崔墨卿老师邀请他来给我们作培训,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为我们十几位讲解员授课。他满含深情地告诉孩子们,曹雪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你们应该为在曹雪芹纪念馆工作感到自豪。他回顾了曹雪芹纪念馆建馆的艰苦过程,介绍了北京西山地区的历史人文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2005年,北京诗歌创作委员会在崔墨卿老师的主持下,在我们馆举办“黄叶村诗会”,海云先生带了诗作参加。那次,他送给我一幅书法作品。在他读给我的时候,发现行笔时丢了一个字,他当时就要收回。我说不行,您写好了咱们再换。先生笑着用手戳点着我的额头说“好吧”!过了大概两周,我收到了先生寄给我的、重新书写的书法作品。因为退休后还未及整理从单位搬回的个人书籍,我记得收拾东西时看到先生这幅书法我还会心地一笑,但是昨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也没找到。因为这篇小文要在两天内交稿,遂放弃!我知道没丢,因为越是珍藏的东西,有时越是难以找到。

 

    与先生最后一面是去年夏天纪念田汉的座谈会。海淀作协组织了十几位作家参加,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写文纪念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在座的都知道田汉与海云先生的叔侄关系,但是大家都明白,海云先生并不是念及私情,而是发自一颗纯真的文人之心,发自他对党组织最真的热爱!他希望象田汉这样的为革命作出贡献、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的剧作家,虽然作品已经摆在那里了,但是以田汉为代表的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精神,应该在新时期得到弘扬,应该成为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榜样。

 

    大家认可先生的提议,也纷纷选择了纪念文章的角度。在会上我一激动,主动提出我承担“从田汉看中国文人风骨”一文,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田汉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但是这是一篇大文章,写作又谈何容易!回家后,我开始收集整理资料,但一直未能成文。那天开会,由于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先生了,一进到会议室,我就跑到先生身边,蹲下身向先生问好,先生亲切的笑容犹如昨日!

 

    我喜欢老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生命的岁月中凝练智慧,每一位都如同一座不坏的“金身”;他们每逝去一个,都带走了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都湮灭了一个丰富的信息集合体,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是经历了怎样的磨砺啊!

 

    现在仙风道骨的海云也先生走了,我欠他的文章依然没有动笔,就让我欠着他的账吧,这样我总觉得愧对他,而他也不会忘记我!

 

    感恩先生,怀念先生!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