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在线 > 人物故事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记住名作家李子

时间:2018-11-20 07:59来源: 作者:马俊华 点击:
讲述著名作家李子的故事。
       
        叮铃铃······叮铃铃······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职业的习惯告诉我,这么早打电话,肯定是病人要咨询相关的病情。
        “马大夫,我是李子,我在医院被确诊为心衰、房颤,憋得上不来气啊!我这病您能治吗?”电话那边传来一位老人低沉而略带急促的声音,“医院也没啥好法子了,您是中医,能治这病吗?”
        “能,李老!”听出是李子老师,我没加任何思索,就脱口而出,“您来我医院,我先给您看看。”
        这是去年的一幕······
        李子老师是沧州著名的作家,去年患心脏病,西医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人想到了我。老人家想到我,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中医,还有另外一层关系,他是著名作家,我是文学爱好者,都痴迷于文学,有共同的爱好。
        早在上中学时,我就很崇拜李子老师。那时,他是《无名文学》主编。八十年代《无名文学》在全国相当有名,是文学期刊界的“四小名旦”之一,当时《青春》《丑小鸭》《无名文学》《萌芽》四家刊物号称文学期刊界的“四小名旦”,非常有名。李子老师当时是《无名文学》主编,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偶像。我就是众多文学青年中的一位,也是李老的忠实“粉丝”。虽然崇拜李老,但那时我们却没有见过面,直到几年前,才在一家药店偶遇去那里买药的李老。这是我与李老的第一次相见。与老人谈起了文学,谈起了当年我放学后去报亭看《无名文学》风雨无阻的趣事。老人很热情,平易近人,没有一丁点儿作家、名人的架子。临别,老人还把他的一本文学著作《运河情思》赠送给了我。
        此后,我与老作家很长时间没见面;直到去年老人患心脏病,一大早给我打电话咨询他的病情。得知我能治疗他的病,老人下午便来到了我当时所在的沧州狮城中医医院(那时我在天津仁爱医院担任院长,只有周六下午才在沧州狮城中医医院出专家门诊)。我一边详细了解病情,一边给李老诊脉,老人坐在我的对面,面色紫暗,呼吸急促,目光里透着几分焦虑和不安。
        “我这病,您能治吗?八十三了,还能治吗?”李老的语气里,我隐隐地感到他的渴望,希望我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大医院的研究生也没招儿了,进医院就好,出院就犯病,半夜上不来气,这不得憋死吗?”
        “能,您这身体好,只是心脏出了问题。”我斩钉截铁地答道,这种肯定性的回答,我这是第一次,因为一般医生不会给患者事先承诺,怕以后有变数,无法收场。面对李老,我的回答不仅仅是我有信心治疗他的病,关键是想给老人一个安慰。
        诊察完了,我给老人开了七付中药,又详细讲解了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喝了一周的中药,李老的病明显好转,老人非常高兴,说晚上再也没有憋醒过,老伴也不担心了。
        再次来就诊时,李老把老伴胡瑾老师也带来了。胡老师跳国标舞,练功造成腰腿疼,而且近期要去参加一个比赛,李老让我给看看,问我有没有快速治愈的方法,因为要参加比赛。我用火针、针刀治了几次,不疼了,没耽误比赛。两位老人对我的医术很认可。从此,两位老人就成了我的义务宣传员,给我介绍了不少作家、画家、书法家、舞蹈家等艺术界的患者。
        有一天,我在门诊正忙着,李老与胡老师两位老人给我送来了两幅精心裱好的对联。上联是:寸关尺玄机独运;下联是:岐黄术医道超尘。字是李老亲笔书写,潇洒飘逸,遒劲有力。对联内容是李老根据我的职业自拟的。李老的墨宝,我觉得无比珍贵,因为它代表的是两位老人的一片心啊!
        从此,我和李老一家成了朋友。李老经常来我门诊跟我聊天,不仅聊病情,也看我给其他患者治病以及给学生讲课传授技术,还聊文学,无话不说。
        “我要写一篇关于您的报告文学。”突然有一天李老跟我说,“我要让更多患者知道您的医术,让他们都早日康复,我这也是做好事,因为有很多我这样的病人,求医无门,中医太神奇了。”
        至此,我才明白老人平时来门诊跟我聊天,是在搜集写作素材。没过多久,一篇洋洋洒洒的长篇报告文学——《悬壶济世》完成了。文章在网络平台上一刊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大型文学季刊《齐鲁文学》《无名文学》也刊发了这篇长篇报告文学。一时间,我门诊全是对号入座来的心脏病患者,大都是看了李老的文章来的。
        看到我门诊这么多患者,很多人经我治疗后,病情有了好转,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就像是一位得胜的将军!
 
       
        李子老师早年是《无名文学》主编,国家正高职称编审,擅长写散文、小说,在《长城》《天津文学》《散文百家》《小小说选刊》《河北文学》等二十几家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七十余万字,他的散文《千年泛区展新颜》曾入选1972年初中第四册语文课本。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谈起文学,老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老人的记忆力也很好,古诗词直到现在依然还能背出几百首。李老对于文学的热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
        2016年7月,由《中国诗》杂志社、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主办,沧州大斤石材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大斤杯”诗歌颁奖大会在沧州举行。主办方邀请了李老参加。老人不顾八十三岁高龄,欣然应允。只要是文学方面的活动,文友邀请,他从不拒绝。
        承办方沧州大斤石材有限公司穆远方董事长,知道李老有心脏病,也知道是经我诊治的,特意嘱我照顾李老,防止有突发病情,好及时处置,毕竟是高龄老人,而且还有心脏病;另外,穆董还安排了吴相艳、何菲、肖兴运等女文友在生活方面给予关照。
        整个活动,老人每一个环节也没有丢下。在参观沧州图书馆时,天气异常的热,真是烈日炎炎,河北省作协青年作家赵轶鹏在参观途中,因为天气太热而中暑。大家都担心起李老来,李老居然嘱我赶紧去看中暑的病人,他告诉大家他一点事没有,不用担心他。
        当天晚上,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共进晚餐,开闭幕会。突然下起大雨,穆董安排我护送李老回家。车上李老告诉我:这天为啥热,我有经验,这是闷雨呢!
        我当时不明白,李老明明知道要下雨,为啥不早点提出回家呢?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他是为了多搜集写作素材啊!那时,李老正在酝酿写一篇关于大斤石材有限公司穆董的报告文学——《石魂》。为了文学、为了写作、为了尽可能搜集第一手资料,他不顾病体,也忘了自己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果然,没过多久,一篇关于全国著名石材企业——沧州大斤石材有限公司穆远方董事长的长篇报告文学,问世了。
        期间,李老的短篇小说《美女老婶》也在《天津文学》发表,这篇小说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李老还特意送给了我一本。
        平时,李老每天与穆董对诗,你写一首,我就和一首。他写的古体诗已经记录了好几大本、几百首了。
        在写作上,李老可以说是典型的“拼命三郎”,有一股子不服老的劲头。
        李老不仅仅是自己刻苦写作,还毫无保留地给文学爱好者们传授写作经验。著名作家、电视剧《焦裕禄》的作者何香久,著名作家、现任《无名文学》执行主编杨博,《河北农民报》副主编闻章,都曾是他的学生。受李老的鼓励,我又重新开始写作(我曾取考大学中文系,后因病未去,病愈后改考中医,写作一度中断)。李老经常跟我谈文学创作的经验。他说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要么感人,写的文章能感动人;要么风趣,写的作品妙趣横生;要么犀利,鞭挞时弊,一针见血。三者之中,取其之一便可。只要把握好了便能称得上好文章。
        与李老交往的一年多时间,我在《新诗刊》《文学月刊》《白天鹅诗刊》等几十家刊物发表诗歌几十首,2016年还获得了全国“大斤杯”诗歌大赛特等奖,并且还担任了大型文学季刊《齐鲁文学》的执行主编以及诗歌双月刊《中国诗》的专栏部主任。老人有空儿就给我谈写作经验以及他当年审稿、校稿的艰辛。
 
       
        李子老师,为人耿直,但心底善良。家里收养了不少的流浪猫。这些猫都是没人要的,无家可归。李老和老伴胡瑾老师看着这些小动物可怜,就收留,久而久之,收留了很多。李老与老伴给它们取了名字,每天悉心照顾。
        有一天,李老来到我门诊。一进门,我看老人表情沉重,心想老人是不是又不舒服了,我让座以后,便询问老人最近的病情。
        “我没事,心脏病自打吃您中药,非常好,糖尿病也稳定。”李老语气之中带着些许的心疼与无奈,“这次是小猫病了。老伴也着急,我也着急,别看是只猫,自己养的,有感情了,看着心疼啊!”
        原来老人养的一只猫病了。猫可能是因为喂食的鸡肝太多,再加之夏天的天气热,鸡肝变了质,造成食物中毒了,一个劲地呕吐。李老的老伴胡瑾老师带着猫去一家宠物医院,连检查再输液花了好几百了,还是不见好转,输着液没事,猫不吐,起了针就犯病,第二天还要去······于是,两位老人决定自己想办法在家治疗,胡瑾老师会给小动物打针,但不知道用啥药,甚至到哪里能买到猫用的药也不知道。李老跟我说这些,我估计老人是想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吧!
        “李老,您如果决定自己治,去社区门诊,跟大夫说说。”我暗自思忖,我也没有治疗动物病的经验,别给耽误了······
        李老很快去了社区门诊,在社区门诊遇到一位姓张的大夫,也是文学爱好者,对老人很崇拜,给老人按照给人治病的思路拿了针剂和针管。回去用药后,小猫居然好转。老人高兴像个孩子似的给我报告好消息。
        可没过两天,老人又给我发信息说猫还是不行,还是不吃食,偶尔还是吐。估计老人给我信息,还是想寻求帮助,只是不便于明说,知道我是给人治病的中医,让我出主意给猫治病不合适。我揣测到老人的心思,知道小猫也病了好几天了,再拖延时间小猫就有危险了。
        于是,我也按照给人治疗的思路,结合着社区那个张大夫的方案,让李老减去两种药,又加了一种药地塞米松,因为这个药具有抗炎解毒、提高应激的作用。我考虑猫是食物中毒,体内聚集的毒素排不出去,这么长时间不吃不喝,体力消耗也很多,再不加地塞米松迅速控制病情,猫真的要没命了。李老按照我说的治疗方案,去张大夫那买来药,当天就用了药。
        转天,我在李老女儿的朋友圈里发现了一张小猫的图片,下面评论栏里写到:“娃子”终于逐渐康复了!
        我知道猫好了。随后李老高兴地给我微信语音,说给猫用药后有奇效,当晚夜里没吐,第二天又吃又喝了。老人的高兴劲,从语气里,我就感觉到了。老人对这些猫,有着深深的感情。
        不久,我又在微信朋友圈发现李老这样一段话:通过这十几天的抢救、折腾,友人大力热情相帮,本是给人治病的大夫,因是文友,转而给猫治病。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猫不该死终有救。它彻底好了。为救此猫,我又进一步了解了人情世故。一篇散文(或者小说)有了,题目《拯救俄罗斯蓝猫》。
        李老又有了创作的灵感,对于李老,生活处处都是文学素材,估计过不了多久,一篇文学作品就会从作家的笔下诞生!
        八十三岁的一位老作家,笔耕不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打心底里佩服。老人的精神,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两句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愿李子老师健康长寿,给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马俊华 《齐鲁文学》执行主编,《中国诗》杂志专栏部主任,《渤海风》杂志编委,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天津仁爱医院中医院长。文学方面:曾在《江河文学》《文学月刊》《绿洲》《绿风》《新诗刊》《白天鹅诗刊》《东方文艺》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获得国家级奖六次;国画篆刻方面:国画、篆刻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出版个人画集《马俊华工笔画集》(中国画院出版社出版);独创马氏三针截根通脉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疼,事迹先后被《中华特色名医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辞书收入。QQ:1246766466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雁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11-19 11:11 最后登录:2018-11-19 14:1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