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诗词 > 中华楹联 >

佳联赏析(2)2、抒情类

时间:2017-08-23 23:28来源:未知 作者:晨曦 点击:
2、抒情类 赠友赴日留学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现代周恩来 【注释】 此为作者赠人联。上联语出唐代储光羲诗句:舍辔函关道,浮舟沧海畔。沧海:是东海的别称;昆仑:为传说中的神山。 【作者】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
2、抒情类

 

 

 

    赠友赴日留学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现代·周恩来

 

【注释】  此为作者赠人联。上联语出唐代储光羲诗句:“舍辔函关道,浮舟沧海畔。”沧海:是东海的别称;昆仑:为传说中的神山。

 

【作者】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7年领导了南昌起义。建国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

 

【内容简析】 周恩来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时,同学王朴山去日本留学,临别时周恩来书此联相赠。对联寄语志同道合的好友,今日“浮舟”东渡“沧海”,来年学有所成归来,驰骋疆场,抗御外敌,振兴中华。联语气势雄伟,格调昂扬,青年学子的勃勃生气与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对仗简析】  沧海与昆仑名词相对,浮舟与立马均为动宾结构。

 

【声调简析】  此联是四言联语最常用的声调格式,上联声调为“平平平仄”,下联为“仄仄平平”,在这类句型中第二字、第四字的平仄须分明,其余字可平可仄。

 

 

 

    自  题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

 

【作者】  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明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被魏忠贤构陷,以酷刑处死,追谥忠毅。有《左忠毅公集》。

 

【内容简析】  在风云变幻的世事中手持三尺利剑,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坐拥一床诗书。联语表现了作者卓越不凡的胸襟和情趣。剑与书,文武之道,配合谐调。

 

【对仗简析】“风云”是“花鸟”是同义连用字构成的互成对,“三”与“一”数词相对,“尺”与“床”,“剑”和“书”都是名词相对。

 

【声调简析】这联平仄格式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音韵铿锵。“一”系古入声字,旧读仄声。

 

 

 

    自  题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明·杨继盛

 

【注释】  道义:道德和正义。辣手:厉害的手段。

 

【作者】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明容城(今属河北)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改兵部武造司,上疏劾严嵩十大罪恶,被杖下狱,又被处死。有《杨椒山集》。

 

【内容简析】  要用自己坚强的臂膀担当起人间的道德与正义,要用自己凌利的手笔写出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章。作者是明代著名的直臣,对联同样也犀利酣畅,气势高迈。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曾把下联的“辣手”改为“妙手”,重新书写以赠人。

 

【对仗简析】“铁肩”与“辣手”,都是偏正短语结构;“担”与“著”皆是动词;“道义”与“文章”均并列结构名词相对。全联对仗十分工整。

 

【声调简析】典型的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格式,读来铿锵悦耳。

 

 

 

    自  题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    ——现代·周恩来

 

【注释】  有肝胆人:有忠义赤诚之心的人,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无字句处:指书本以外的知识。即社会实践。

 

【作者】  见■。

 

【内容简析】  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联语将怎样交友、如何学习的道理讲得精辟透彻,富有哲理性。联语虽短却表现了作者的卓越见识和宽广胸怀。

 

【对仗简析】“与”和“从”是介词相对,“肝胆”、“字句”为同义连用字构成的互成对,“共事”与“读书”都是动宾短语结构。

 

【声调简析】此联非七言律句节奏,应读作“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节奏点在第一、四、七字处,分别作到了平仄相对。

 

 

 

    自  题

 

无瑕人品清于玉;

 

不俗文章淡似仙。

 

        ——清·陈希曾

 

【注释】  无瑕(xiá):没有裂痕,这里指人品纯洁无瑕。

 

【作者】  陈希曾:字集正,一字雪香,号钟溪,清江西新城(今黎川)人。乾隆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

 

【内容简析】  如美玉般温润且无瑕的人品,像神仙般飘逸隽永的文章。作者通过联语向我们展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境界。

 

【对仗简析】“无暇”与“不俗”都是副词加形容词结构,“人品”系偏正结构,“文章”为并列结构,但都作为名词相对。“清”对“淡”为形容词,“玉”对“仙”均为名词。

 

【声调简析】此联使用了七言格律诗平起的标准格式,读来琅琅上口。

 

 

 

    赠蒋经国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

 

        ——现代·于右任

 

【注释】  计利:计算利益。

 

【作者】  于右任:字伯循,陕西三原人。清光绪举人。后赴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上海创办报纸宣传革命。1918年陕西靖国军起义,受任总司令。历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1949年去台湾。有《右任诗存》。今人编有《于右任对联集锦》。

 

【内容简析】  如果算计利益的话,应该算计天下的利益,而不能只看到个人私利;如果求名的话,应该求得万世之名,而不是只追求一时的虚名。从联语中可见作者胸襟的博大和开阔。

 

【对仗简析】联中两次重复用到了“计”与“求”的动词相对以及“利”和“名”的名词相对,这种隔字重复的对偶辞格称为掉字对。 “天下”对“万世”属于名词宽对。

 

【声调简析】上联在二四六字处都是仄声,下联在偶数位上的字平仄也有所失替,这是由于联作需要“计”“求”“名”“利”的回环往复造成的,由于有回环的效果,读来依然铿锵。

 

 

 

    自  题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佚名

 

【作者】  此联流传甚广,多托名宋欧阳修撰,考之对联史绝无可信,梁实秋说此联是清左宗棠集句而成,然出处不明,且存疑。

 

【内容简析】  学海无涯,总会有我不曾读过的书籍;心地坦诚,从没有做过不可告人的坏事。求学上的虚心,做人上的坦荡,应该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

 

【对仗简析】象“未曾”与“不可”,“何须”与“必定”,“无须”与“何必”等这一类词的对仗在古今联中经常可以看见,皆视为工对。下联末字“言”作为动词与“读”相对。

 

【声调简析】“读”为古入声字。此联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是七言律诗的常见格式,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

 

 

 

    自  题

 

过如秋草芟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

 

        ——清·纪  昀

 

【注释】  芟:除草。《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传》:“除草曰芟,除木曰柞。”

 

【作者】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乾隆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内容简析】  人生的过错就像秋天的野草,一面铲一面生,怎么也清除不净;学习的成绩如同春天的薄冰,一边结一边化,怎么也积累不厚。作者用两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做人难、做学问也难的道理,令人深思。

 

【对仗简析】“过”与“学”分别作“过错”与“学问”解,系名词相对。“秋草”对“春冰”,因前一字同属季节系列,故很显工整。“芟”与“积”为动词相对;“尽”系动词,“高”系形容词,古人联中有时会出现这种以动词对形容词的现象,并且视为合理。

 

【声调简析】“学”与“积”都是古入声字。符合七言律句平仄格式。

    赠  人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现代·徐特立

 

【注释】  此为作者赠人联。

 

【作者】  徐特立:原名懋恂,字立华,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参加过南昌起义及长征。曾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自然科学院院长。1949年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内容简析】  多读与家国有关的书,少做与身心无益的事。联语浅明亲切,语重心长地鼓励青年们要立大志,有理想,关心国家兴亡,屏弃庸俗的低级趣味,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关怀。

 

【对仗简析】“关”与“益”系动词相对;“家国”与“身心”从语法上说同为并列结构名词词组相对,从修辞格上说为同义连用字构成的互成对;“常读”与“莫为”系副词加动词对。

 

【声调简析】此联声调合乎七言律句平仄格式,“读”为古入声字,为仄声。联语按意顿节奏应读作“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一“有”一“无”,一“常”一“莫”,读来颇有警策意味。

 

 

 

    自  题

 

自闭桃园称太古

 

欲栽大木拄长天

 

        ——现代·杨昌济

 

【注释】  桃园:地名,即桃林。晋潘安仁《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征名于桃园。” 太古:远古、上古。《礼·郊特牲》:“太古冠布。”《注》:“唐虞以上曰太古也。” 大木:大树。此联上联另一版本为“强避桃源称太古”。

 

【作者】  杨昌济:字怀中,号华生,晚号枫仓老人,湖南长沙人。留学日、英、德等国,1912年回乡,任教于湖南省立一师、湖南高等师范。1918年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有《达化斋日记》。

 

【内容简析】  自我封闭在桃园之中,就当成身处洪荒未辟的太古;想培育一棵参天的大树,用它支撑起一片天空。联语表达了作者超脱的处世态度和对培养人才的期望。作者在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时,曾将此联写于黑板上。此联的主旨是表述作者的养身之道和济世之道。他的修身之道是远避世俗,心游太古,怡养心性;其济世之道是潜心教育,栽培人才,培育出栋梁之材去撑起中国这个天。联语立意深邃超迈,措词含蓄婉转。

 

【对仗简析】“闭”与“栽”,动词相对;“桃园”与“大木”结构虽不对应,但总体皆属于名词;“太古”与“长天”系名词对,其中“太”与“长”运用了“借对”手法。

 

【声调简析】此联平仄合乎七言律句法度,读来也是气势雄浑。

 

 

 

    自  题

 

壮士腰间三尺剑;

 

男儿腹内五车书。

 

        ——清·李  渔

 

【注释】  三尺剑:语出《史记·高祖本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五车书: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形容书很多。

 

【作者】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能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有《笠翁文集》,今有《李渔全集》行世,均收联语一卷。

 

【内容简析】  腰间悬有三尺剑,气度雄健;腹中装有五车书,风姿儒雅。联语描绘了一个文武兼备,内外双修的大丈夫形象。这应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男子汉形象。

 

【对仗简析】“壮士”与“男儿”为名词对;“腰间”与“腹内”为形体小类名词加方位词的对仗;“三尺剑”与“五车书”属对自然工切。

 

【声调简析】此联平仄为标准的七言正格形式,读来语感豪迈。

 

 

 

    自  题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明·祝允明

 

【注释】  善事:好事;特指慈善的事。

 

【作者】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明长洲(今苏州)人。弘治举人,官至应天通判。能诗文,工真、行、草书,颇负时誉,尤以狂草闻名。有《怀星堂集》。

 

【内容简析】  上联写作者每当听到一件好的事情,心中总是感到很愉快,足见他向往“好人好事”,有见贤思齐之志。下联写作者见到未曾读过的好书,即不辞劳苦,亲手抄写,足见他学习刻苦。全联充分表现了作者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的进取精神。

 

【对仗简析】“每”与“得”,副词对;“善事”、“奇书”皆为偏正短语结构;“闻”与“见”、“喜”和“抄”都是动词相对。整联对仗精工。

 

【声调简析】“得”为古入声字。 “每”“得”两个领字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让全联骨气挺拔,读来顿挫和谐。

 

 

 

    杂题联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清·孙星衍

 

【注释】  佳日:天色晴朗、气候宜人的日子。晋·陶渊明《移居》诗:“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作者】  孙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官至山东兖沂曹济兼黄河兵备道、督粮道。后主杭州诂经精舍,有《尚书今古文疏》等。

 

【内容简析】  要珍惜好年华,莫让时光虚度,尤其不要把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的晴好日子轻易放过去,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一个孤独的风雨之夜,忽有老朋友冒雨来访,这给你心理上所带来的快慰甚至惊喜是难于言表的。人生中像这样令你感动的时刻,实在是太难得了。气候上的两种反差,不妨看成人对社会的不同感悟。

 

【对仗简析】“春秋”对“风雨”为同义连用字构成的互成对。“佳日”与“故人”都属于偏正结构。整联对仗工稳。

 

【声调简析】此联声调为一般的七言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

 

 

 

    自  题

 

读书养气十年足

 

扫地焚香一事无

 

        ——清·俞  樾

 

【注释】  养气:保养元气,涵养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作者】  俞樾:俞樾:清代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著有《春在堂全书》。

 

【内容简析】  联语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雅士形象。读书学习与修身养性的功夫,已经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现在每日除了扫地和焚香外,悠闲自得,没什么紧要的事可干。

 

【对仗简析】“读书”、“养气”、“扫地”、“焚香”都是动宾结构,既形成上下相对又构成句内自对,十分工整。

 

【声调简析】“读”、“十”与“一”都是古入声字。此联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

 

 

 

    自  题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清·王文治

 

【作者】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晚年受戒,法名达无,清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进士,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姚安知府。有《梦楼集》。

 

【内容简析】  遇到好友来访,相对而谈,好像面对着一轮清新高洁的明月;得到一本好书孜孜不倦地攻读,其乐趣胜过了欣赏鲜花。来好友,读奇书,本为书斋之乐事,作者故有“如对月”、“胜看花”之感。联语表达了作者的高雅情趣。

 

【对仗简析】“得”与“有”,“来”与“读”,“如”与“胜”,“对”与“看”都属于动词对。“好友”与“奇花”都属于偏正结构。

 

【声调简析】此联平仄符合七言律句格式,意顿应读做“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看”在古代一般作平声读,“读”是古入声字,属仄声。

 

 

 

    自  题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明·王夫之

 

【注释】  清风:暗指清朝。明月:暗指明朝。

 

【作者】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晚年隐伏衡阳石船山,闭门著书达40年,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研究,尤其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其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内容简析】  上联有意贬“清风”:“清风”尽管对我“有意”,但它来无影去无踪,无形无力,所以很难打动我的心,更无法把我挽留住。下联深情褒“明月”:“明月”高悬夜空,她虽无心,但却无私地把皎洁的光芒撒向大地,让人们领略她的怜爱和温馨。作者笔下楹联的寓意是显而易见的:借“清风”含沙射影地嘲讽和蔑视清朝政府,表达他入清不仕的决心和刚直不阿的精神,歌颂“明月”光彩照人,寄托了作者对明朝的深沉怀恋,表现他忠于明朝,不做逆子贰臣的决心。

 

【对仗简析】“有意”,“无心”,“留我”,“照人”都是动宾短语。“难”和“自”属于副词相对。

 

【声调简析】此联声调属于常见的七言律句模式。

 

 

 

    集禊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清·何  溱

 

【注释】  集禊帖:集王羲之《兰亭集序》文字为联。同怀:指同胞兄弟姐妹或志趣相合者。上联语出《三国志·虞翻别传》。虞翻初为孙权所器重,因常犯颜直谏,遂被疏远流放,虽有典籍自慰,但深感孤独,常念旧友,慨叹:“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无恨。”下联借用陆机诗句:“修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之意。

 

【作者】  何溱,字方谷,号瓦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工金石篆刻,著有《益寿馆吉金图》。

 

【内容简析】  人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己便够了,今生今世会把他当作同胞兄弟来看待。联语表现了对知心朋友的深厚友情,是一曲崇高友谊的颂歌。其中的虚词“矣”和“之”,表达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想感情。后来鲁迅先生曾书写此联赠给瞿秋白。

 

【对仗简析】这是一副古文句式的流水对,“人生”与“斯世”、“知己”与“同怀”名词工对,尾字虚词相对,其余的文字对仗较宽。

 

【声调简析】此联虽为古文句式,但节奏点处的“生”与“世”,“己”与“杯”以及“矣”与“之”均做到了平仄相对。

   自  题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左宗棠

 

【注释】  神交:精神之交,指以道义相交,推心置腹。

 

【作者】  左宗棠:字季高,清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卒谥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等。

 

【内容简析】  左宗棠少有大志,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写下联语“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以自励。及长,又将此联改成“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悬之于新房,录之于家训。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来说,虽然他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但并不妨碍他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对于一个在困境中依然发愤读破万卷书的人来说,书中的古人便是他的知己和朋友。

 

【对仗简析】“无”与“破”、“忧”与“交”都是动词对,“半亩”与“万卷”属于数词加名词对,都十分工整,只有“天下”与“古人”可作名词宽对。

 

【声调简析】这种四四分句联式比较常见。此联未十分讲究上下联内部的平仄交替与上下联之间的平仄相对,但做到了全联收尾字的上仄下平,

 

 

 

自  题

 

坐到二更,合眼即睡;

 

心无一事,敲门不惊。

 

        ——清·何绍基

 

【注释】  二更:指夜九时至十一时。

 

【作者】  何绍基:清代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居士,今湖南道县人。曾任翰林院编修、提督四川学政等,后主讲济南、长沙等地书院,晚年主持苏州书局、扬州书局。博学多才,对经学、文字学、金石、史地均有造诣,书法擅真、草、隶、篆。有《东洲草堂诗钞·文钞》等。

 

【内容简析】  古人认为静坐也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坐到二更时分已是心静如水,所以能合眼马上睡着觉。因为没做过值得愧疚的事,同时心胸开阔也不把俗事挂在心上,所以偶然听到敲门的声音,心里不会暗暗吃惊。

 

【对仗简析】“坐到”与“心无”属对较宽。“合眼”与“敲门”都是动宾结构,“即睡”与“不惊”都是副词加动词成对。

 

【声调简析】上下联节奏点做到了平仄相对,后一分句句内不拘于平仄的交替,分句句脚属于“平仄;仄平”格式。

 

 

 

    自  题

 

读古人书,求修身道;

 

友天下士,谋救时方。

 

        ——清·魏  源

 

【注释】  天下士:才德非凡之士。

 

【作者】  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清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江苏东台、兴化知县,两淮盐运司海州分司运判,高邮知州。有《魏源集》。

 

【内容简析】  苦读古人的图书典籍,是为了寻找修身养性的道理;广交天下的仁人志士,是为了谋求救世济民的良方。上下联从读书交友谈起,以修身和济世作结,表现了立德立功的入世精神。

 

【对仗简析】“友”在这里做动词用,故能与“读”相对;“古人”与“天下”属于名词宽对。“修身”与“救时”都是动宾短语。

 

【声调简析】此联属八言联常见的平仄格式,但各个分句均应读成上一下三的节奏,两分句句脚形成“平仄;仄平”的正格。

 

 

 

    自  题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明·袁崇焕

 

【注释】  心术:思想和心计。

 

【作者】  袁崇焕:字元素,明广东东莞人,徙居藤县。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击退皇太极的进攻。金兵西逼京师,他引兵入卫,被冤杀。有《袁督师遗集》。

 

【内容简析】  联语的主旨是如何严格地要求自己。心术不正,纵然别人不知,但已得罪了天地,所以不可不警醒自己。出言不慎,行为不端,首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儿孙,所以要给儿孙们作一个好的榜样。

 

【对仗简析】“心术”是偏正结构,“言行”为并列结构,属于名词的宽对,“得罪”与“好样”的对仗过宽,“天地”与“儿孙”均为同义连用字构成的互成对。

 

【声调简析】此联节奏点上基本做到了上下平仄相对,唯“罪”与“样”同为仄声,但考虑到联语用的是有口语风格的语言,声调上相应要从宽一些。

 

 

 

    自  题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清·包世臣

 

【注释】  眼明: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益友:有益的朋友,见《论语·季氏》:“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暇:闲暇。

 

【作者】  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曾任江西新喻知县,工诗文书画,能篆刻,有《艺舟双楫》等。

 

【内容简析】  “两眼明”的字面意思是眼神尚好,实指是眼光正确,能够选择一些有益的朋友,所以感到可喜。作者为事务所牵扯,无法找到十年的闲暇光阴来多多读书,所以深感遗憾。此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教人“交友须选择,读书要趁早”。

 

【对仗简析】一“喜”一“恨”,正反对照;明在这里是形容词,暇是名词,但此处取其“闲暇”之意。 “益友”和“奇书”都是偏正结构。

 

【声调简析】此联是五四句式,“读”作古入声字,与“交”平仄相谐。此联读作“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节奏点上基本做到了平仄相对。

 

 

 

    自  题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清·彭元瑞

 

【注释】  二月杏花八月桂:春天的杏花和秋天的桂花,同时暗含古代春试、秋试的意思。旧时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在二月进行,会试在八月举行。

 

【作者】  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乾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勤。有《恩余堂稿》等。

 

【内容简析】  二月杏花正艳,八月桂子飘香,有如此良辰美景,足以让人留连忘返。但某种紧迫感却时时在警醒着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灯花鸡鸣,催人勤学苦练,力求上进。联语言简而意明,励读书人发奋进取,造语亲切,平易近人。

 

【对仗简析】 “动人”与“催我”都是动宾结构;“二月杏花”与“八月桂”构成字数不对等的特殊自对,“三更灯火”与“五更鸡”亦相同,属于很工巧的对仗。

 

【声调简析】属于典型的四七句式,格律分别依照四言联和七言联声调格式。两分句句脚形成“平仄;仄平”格式,读来更增添了顿挫美。

 

 

 

    自  题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明·陈继儒

 

【注释】  宠辱不惊:不计较或宠或辱。《老子》:“得之若惊,安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作者】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有《眉公十集》。

 

【内容简析】  庭前栽种的花儿,并不因为你的喜爱而绽开,也不为你的忽视而落去,一切全凭自然天性。我们做人也要像花儿那样,不为了得庞于别人便洋洋得意,也不为了受辱于别人便惶惶不安。天边飘浮的白云,并不在意什么去与留,它只是随着风的方向或卷或舒。这里以云喻人,“去”和“卷”都是从现实职位上退出的意思,“留”与“舒”都是继续被任用的意思,无论是去是留,心里都不会过于在意。联语朴实无华,蕴涵一种淡泊情怀,怡然自得的人生乐趣。

 

【对仗简析】“宠辱”对“去留”,是反义连用字构成的互成对。“惊”对“意”可以视为借对。“花开花落”与“云卷云舒”可视为既自对又相对。

 

【声调简析】这联也是四七句式,但后一分句为三四结构,节奏点处均做到了平仄相对。

 

 

 

    题碧山书屋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清·邓石如

 

【注释】  沧海:指东海。赤城:指四川灌县青城山。青城山,亦名赤城。道家以此山为第五洞天,上有清泉,谓之潮泉。峨眉:即四川峨眉山。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巴东县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彭蠡:湖名,又名鄱阳湖。武夷:即福建武夷山。庐山:又名匡庐、牯岭。在江西九江。少陵:即唐杜甫。摩诘:即唐代诗人王维。左传:指左丘明所著的《春秋左氏传》。马迁:即司马迁,他著有《史记》。薛涛:唐代女诗人。薛涛笺:纸名。因为她命匠人造的彩色小笺,故名。右军帖:指王羲之的书法。南华经:也叫《南华真经》,是《庄子》的别名。相如:即西汉司马相如。有《子虚赋》、《上林赋》等,以讽喻为名。屈子:即屈原。《离骚》、《楚辞》篇名,屈原所作。

 

【作者】  见■。

 

【内容简析】  此联嘉庆九年(1804)秋书于任城碧山书屋,联语句型别致,气势开阔。铺陈有序,分总成章:上联点出九处胜景,日月云霞,山水雨烟,横览宇宙奇观,应有尽有。下联笔涉古今文艺精华,诗赋字画,经史笺帖,纵观古今绝艺,异彩纷呈。全联展现了作者书斋不仅是“合宇宙奇观”的博物馆,而且是“收古今绝艺”的美术馆,联语如诗如画,绘色绘声,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寄情文苑的情怀,句式一气呵成,玉缀珠联,浑然一体,诚为佳构。

 

【对仗简析】“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与下联的“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构成了风景系列与人文系列的“大规模”自对,“宇宙”对“古今”,属于同类连用字相对。此联虽长,但是由于作者熟练地运用了自对手法,使得整联依然十分工整。

 

【声调简析】上下联的节奏点很明显,前面风景与人文的对仗部分节奏点律为“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后面读作“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节奏点上的律为“(仄)仄平;(平)平仄。”此联虽然一味铺陈,但由于格律严谨,上下平仄相对,左右平仄交替,读来一气呵成,婉转悠扬,毫无拖沓之感。


(责任编辑:晨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