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勰 时间:2017-08-26点击:824

定势第三十

刘勰

【原文】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①,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②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③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④也。圆者规体⑤,其势也自转;方者矩⑥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是以模经为式者⑦,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⑧,必归艳逸⑨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⑩;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11: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

【注释】
①殊术:不同的方法方式。
②势:体势,指文体的特点构成的自然趋势、势态。
③机:弩,古代一种弩箭,用机械力量来射箭的弓。
④趣:同“趋”。
⑤规体:圆形。规,圆规,指圆形。
⑥矩:矩尺,画方形的工具,指方形。
⑦模:仿效。式:榜样。
⑧骚:《离骚》,指楚辞。命篇:作文。
⑨逸:高超,卓绝。
⑩类:大都。酝藉:指有涵养。
11率:大都。乖:违反、不合。缛:文采繁富。

【译文】
由于作者的思想情趣各个不同,因而创作手法也各有变化,但没有不是依照情思来确定文章的体裁,就着体裁来形成一种文势。这种文势,是乘着便利而自然形成的。如机弩一发射,矢箭就端直地疾飞出去了。山涧曲折,溪流因而湍激回旋,都是一种自然的趋势。圆的体积合乎圆规,它的体势自然转动;方的体积合乎矩形,它的体势就自然安定:文章的体裁及其风格,就是这样罢了。所以凡是模仿经典来写作的,自然具有典雅的好处;效法《离骚》命意创作的篇章,必然归进华丽卓越之类;文意浅显切实的,大都不够含蓄;用词明白简练的,大都和丰富多彩不符合。这些都好比激湍的水流中不会有微波,枯槁的树木下没有密密浓荫一样,都是自然的趋势。

【原文】
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①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熔范②所拟,各有司匠,虽无严郛③,难得逾越。然渊乎文者,并总群势,奇正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⑤。若爱典而恶华,则兼通之理偏,似夏人争弓矢,执一不可以独射也⑥;若雅郑而共篇,则总一之势离,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

【注释】
①色糅:色彩杂糅,指调配色彩。糅,糅合、调配。
②熔范:熔铸金属的模型,指写作的范本。
③郛(fú):划界的城墙,指界限。
④奇正:原是军事用语,见于《孙子·势篇》,刘勰将其引入文论,奇指新奇,正指雅正。
⑤“刚柔”二句:《周易·系辞下》:“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刚柔:指作品的刚强或婉柔的基本特性。
⑥“似夏人争弓矢”二句:夏代有个人夸自己的弓说:“我的弓好,没有谁的箭能够配得上。”另一人夸自己的箭好说:“我的箭好,没有谁的弓能配得上。”羿听到后说:“没有弓,怎能射箭?没有箭,怎能射中靶子?”

【译文】
因此绘画要讲究色彩,写作文章要尽力表现思想感情。调配颜色,画的狗和马的形状才有区别,思想感情有了交错融合,使文章的雅与俗具有不同的体势。作者所拟定学习的范文,都各有各的师承;虽然彼此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却是很难越过。然而精于作文的人,都善于综合各种文章体势。新奇和雅正的体势虽然相反,却能融会贯通,刚健和婉柔的体势虽然不同,却能跟着时机加以适用。倘若只是爱好典雅的体势而厌恶华丽的体势,那就偏离了兼晓并通的道理;这好比夏人争弓好还是箭好,各执一端,可是光拿着其中的一样是不可能发射的。倘若典雅的体势和yín靡的体势统一在一篇作品里,那就破坏了统一的体势;这好比楚人卖矛和盾,既要夸矛好又要夸盾好,弄得两样东西都难以卖出去了。

【原文】
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①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章表奏议②,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③,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④,则楷式⑤于明断;史论序注⑥,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⑦,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⑧,则从事于巧艳:此循⑨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者也。虽复契会相参⑩,节文互杂,譬五色之锦11,各以本采为地矣。

【注释】
①铨(quán):衡量。
②章、表、奏、议:皆为文体名称。
③赋、颂、歌、诗:皆为文体名称。
④符:符命,歌颂帝王的文章。檄:讨伐敌人的文字。书:书信。移:责备对方的文书。
⑤楷式:楷模。
⑥史、论、序、注:皆为文体名称。
⑦箴、铭、碑、诔:皆为文体名称。
⑧连珠:用各种比喻来说明道理,各种比喻美妙得像连串的珠子。七辞:即“七体”,用七件事来说明用意。
⑨循:依照,因袭。
⑩契会:契约,时会。相参:不同体势相互参合。契,约券,指两种不同体势的参合。会,会合,指多种不同体势的会合。
11锦:彩色的丝织品。

【译文】
所以总括各种文章体势,功效在于权衡辨别加以运用,像音乐有宫商五音,色彩有朱紫五色一样,文章的声律和辞采都要随体势的变化来调配。比如:章、表、奏、议这些文体,就要以典雅作为标准;赋、颂、诗、歌这些文体,就要以清丽作为规范;符、檄、书、移这些文体,就要以明确果断作为楷模;史、论、序、注这些文体,就要以简明扼要作为榜样;箴、铭、碑、诔这些文体,就要求广大深刻;连珠、七辞这些文体,就要求做到巧妙华艳。这都是根据不同体裁构成不同文势,适应变化而收到功效。虽然原则和时机互相关联,音韵的节奏和文辞的色彩可以互相交错,然而好比五色的锦缎,还是用各自的本色作底子。

【原文】
桓谭①称,“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核,或美众多而不见要约。”陈思亦云:“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采,深沉②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刘桢③云:“文之体势,实有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天下一人④耳,不可得也。”公幹⑤所谈,颇亦兼气⑥。然文之任势,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又陆云⑦自称:“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势而不取悦泽,及张公⑧论文,则欲宗其言。”夫情固先辞⑨,势实须泽,可谓先迷后能从善矣。

【注释】
①桓谭:东汉初期作家,他的话可能是《新论》的佚文。
②深沉:深隐。
③刘桢:东汉末期作家。他的话不可考。《南齐书·文学·陆厥传》说:“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
④天下一人:具体指何人不详,未必是实指,而是指这样的人很少,不可多得。
⑤公幹:刘桢的字。
⑥气:指作家的气质体现在作品中形成的文体气势。
⑦陆云:西晋作家。引文见于《与兄平原书》。平原,陆机的字。
⑧张公:指西晋作家张华
⑨情固先辞:即《情采》讲的“为情而造文”,《物色》讲的“辞以情发”的意思,这是刘勰的重要文学主张,贯穿全书。

【译文】
桓谭说:“作家都各有所爱好,有的爱好虚浮华丽而不懂得朴实扼要,有的爱好繁冗而不知道精要简约。”曹植也说:“世上的作者,有的爱好博采繁文,以使其命意深沉不露;或者爱好分析言辞辨明语句,剖析毫厘。各人习好的不同,因而所务求的也各有差异。”说明体势有种种分别。刘桢说:“文章的体势确实有强有弱,要是话说完了,文势还很有力,天下只一人罢了,不可得到啊!”刘桢所谈论的,也兼指文体气势。然而文章任随文势,文势有刚有柔,不必一定要豪言壮语、慷慨激昂,才算有势。还有,陆云自称:“从前谈论文章,首先重视文辞,然后才考虑文章的感情,又崇尚文章的体势,而不讲究文辞的润色。后来听了张华父子议论作文,便要尊崇他的话。”其实情感本来比文辞重要,体势确实需要润饰,陆云可说是先迷失了方向,后来能接受好的意见了。

【原文】
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①,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②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③。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④下,中辞而出外,回互⑤不常,则新色耳。夫通衢夷坦⑥,而多行捷径者,趋近故也;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然密会者以意新得巧⑦,苟异者以失体成怪。旧练⑧之才,则执正以驭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势流不反,则文体遂弊。秉兹情术⑨,可无思耶!

【注释】
①率:大都,大抵。诡:反常。
②穿凿:牵强附会。
③奇:怪诞反常,含贬义。
④抑:压。
⑤回互:曲折,指颠倒。
⑥夷坦:平坦。夷,平。
⑦密会:深切的体会。意新:当作“新意”。
⑧旧练:熟练旧体。
⑨情术:指“定势”的原则和方法。

【译文】
自从近代以来的作者,大都爱好奇巧的文章,考查他们作品的体制,乃是从讹滥新奇这种错误趋势造成的。由于厌弃旧有的雅正文体,所以便穿凿附会追求新奇。考察他们为什么采用这种错误方法好像很难,其实并无奥妙,只是反对正常的做法罢了。所以如“正”字反写便成了“乏”字一样,文辞故意违反正常用法就成了新奇。仿效新奇的方法,必须颠倒字句,把上面的字放到下面,把中间的词放到外面,这样颠倒不正常,就算有新奇的色彩了。通衢大道非常平坦,可是很多人不走大道却去走捷路小道,那是因为贪图路近的缘故;雅正的文章很是明白,可是人们常追求反常的言辞,那是为了迎合时俗的缘故。然而,精通写作的人能够用新颖的文意写出精巧的文章,只求奇异的就会因违背文体而变成怪诞。熟悉旧体裁的能够依照正常的写法来驾驭新奇;迎合新风气的,则喜欢追逐新奇而违反正常的写作原则。如果这种追逐新奇的趋势不纠正,那文章的正常体统就败坏了。要掌握写作中的这种情况和方法,可以不经过深思吗?

【原文】
赞曰:形生势成,始末相承。湍回似规,矢激如绳①。因利骋节,情采自凝②。枉辔学步,力止襄陵③。

【注释】
①激:急。绳:直。
②凝:指结合。
③枉辔:指走冤枉路。枉,曲。襄陵:《庄子·秋水》记载,襄陵有个人去学邯郸人走路,不但没学会,连自己的步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译文】
总结:
形体产生态势便跟着形成,
文章体裁体势始终紧紧相承。
激流回旋好似圆形的规,
急飞的箭矢有如工匠的墨绳。
因势利导驰骋文坛有节有拍,
情志辞采自然很好地结凝。
不走正道乱学邯郸步法,
力气用尽只落个笑柄爬行。

【评析】
《定势》的“定”是确定、确立的意思;“势”指“文章的体势”,即文章的体裁及其所具有的一定的自然趋势。本篇主要论述了由不同文体所决定的体势问题。
全篇分三部分:一、论体势形成的原理,文学创作要“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是自然的道理,即关键在于事物本身,它的特点决定着与之相应的势。二、讲文章体势的区分虽无严格界限,但是不能混淆。指出不同的文体要求不同的体势,即使一篇中有几种势,也应该统一其基调。三、讲近代作者违反“定势”的原则及其危害,提出“执正以驭奇”的要求。
本篇提出了“因情立体,即体成势”的创作原则,阐明了“情”、“体”、“势”三者的辩证关系;讨论了“势”和风格、文气的关系与区别。


责任编辑:秋水

分享到:
更多 文心雕龙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