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洪 蓝雪儿 时间:2018-07-13点击:1423

       帕男的主题创作成就不可忽视
                作者:苗洪(海南) 蓝雪儿
 
         一、帕男是不折不扣的诗人,也是不折不扣的散文作家
         1、帕男其人

        每个作家都有这样一份简介,帕男也不例外,在搜狗、百度我早就看过帕男的词条。不过无所不能的搜索引擎,使帕男其人“一目了然”——
帕男,本名吴玉华,又名楚天行、楚歌、潇湘孤客、一勺,男,瑶族,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
        历任湖北省十堰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云南省《楚雄日报》编辑、记者、副刊部副主任、晚刊部主任、《楚雄晚刊》主编、楚雄文学院院长、楚雄同图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记者。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楚雄州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楚雄州武定县万德乡副乡长(兼)、楚雄州文化局副局长、楚雄州文体局副局长、州委派驻武定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副总队长,连续两年受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现任楚雄州文联专职副主席、楚雄州作协副主席。政协楚雄州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常委、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七届云南省文联委员,《37度诗刊》总编辑。
        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95年,由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诗集《男性高原》,1996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高原潮》,1999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阳光地带》,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落叶与鸟》,2003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多情的火把花》、长篇报告文学《裂地惊天》,2004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穿过神话之门》、长卷散文《天地之孕》、长卷散文《魂牵五台》,2010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一抹秋红》、诗集《帕男诗选》,2011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长卷散文《一个皇帝出家的地方》,2016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滇,我的那个云南》、长篇报告文学《芳泽无加》,2017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大江歌罢》,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卷散文《火之韵》、散文集《俚语湘南》、诗集《落花,正是一个旧时代的禅让》、《只有水不需要剃度》《等我驾到》《在云南在》、长篇报告文学《格威楚雄彝——来自中国彝乡的报告》。
        先后有50多件作品获得了全国、省、州的奖励,其中报告文学《背负哀牢》获第四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特等奖、《星宿情缘》获第五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幸福不在左边就在右边》获云南省春城晚报杯杂文奖一等奖、散文《大爱如虹》《读得蟹诗可下酒》《我的高黎贡》(合写)《一抹秋红》《秋到普者黑》分获2005、2007、2008年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长卷文化散文《天地之孕》、长篇报告文学《裂地惊天》分别获得了第一届、第二届楚雄州政府文学奖“马缨花文学奖”一等奖;《帕男诗选》获全国鲁藜诗歌奖、第三届楚雄州政府文学奖“马缨花文学奖”二等奖、第十九届柔刚诗歌奖主奖提名、中国首届城市诗歌奖二等奖。本人策划、主编,由李夏创作,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鼎食匠乡》一书,荣获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评委会组织的第19届(2010年度)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图书三等奖。
       帕男还主编出版了一系著作,主要有:《彝人天堂丛书》:《山灵水韵》、《踏舞天堂》、《鼎食匠乡》、《一地风俗》、《化佛传说》,《泥土的情绪丛书》:《一抹秋红》、《帕男诗选》、《沾满泥土的情绪》,《武定人文地理丛书》:《一个皇帝出家的地方》、《活在传说中的人和事》、《唱不完的酒歌和情歌》、《用来咀嚼的风土人情》。
帕男是云南诗歌活动的重要组织者,2004年由其创立的大型主题诗会“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2届,每届诗会的规模都在百人以上,汇集了全国和云南省众多的著名诗人。
 
      2、帕男诗歌的影响力
       网络上有多篇评论,都是谈帕男诗歌影响和诗歌意义的,诸如《帕男,对云南诗歌发展的意义》《帕男诗歌在楚雄程家坝以外的意义》《帕男,中国诗歌发展绕不开的一个符号》等,想必大家已经看过,这些文章已经足以说明帕男诗歌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纯粹少数民族地区出身的诗人,他到底是以少数民族诗人的身份影响了其他民族区域的诗人或读者,抑或是他独立的瑶族母语思考影响了其他少数民族或汉族的诗人,这个问题比较关键。因为他汉字书写是他诗歌创作的行文规则,所以,从这点来说,他几乎始终是在以汉字形态发布着自己的诗歌内容及诗歌主题,与文字几乎没有发生着非常重要的交汇关系。但是,就帕男来说,又存在着另一个身份问题就是他现在定居在云南省彝族地区——大概是云南楚雄大理一带。当他的这种文化身份由瑶族进入到彝族地带时,无疑又更加复杂化了一个层面。但是,对于云南文字体系来说,马叙伦先生很早就指出:“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字,几乎可以说是汉文的前身……”所以,如何定义帕男在云南的文字方针,似乎是变得非常简单——我们除了给帕男的诗歌标签为哲学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就是历史。
更为直观的影响力——帕男除了著作的丰盛之外,还在于他对于推动诗歌艺术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积极参与、组织与实践。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他对现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对美国自白派诗歌进行大胆的改进与创新,成为具有特别重要东方自白意义的后自白派诗人代表。
       在2013年至2014年间,帕男创作了近500首诗歌作品。他在这段所创造的诗歌,对于中国及其世界的诗歌历史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的尝试和创作实践。因为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他将诗歌的娱乐性与文化性做了一次成功的分离。第一次将诗歌的娱乐性降到最低限度。为世界诗歌走出娱乐的界限,回归文化的价值作出了不可多得的努力。
近10年来,帕男创作了两千多首诗作,被著名文学评论家苗洪跟踪研究5年,特地撰写了70余万字的《一个瑶人的圣经·帕男诗传》、《中国诗歌的通古斯大爆炸与告别韬光养晦的帕男》和《致命的失语与觉悟·帕男诗歌专论》三部专著;中南大学聂茂博士为其撰写了《文学场域中的民族书写·帕男论》;20多位评论家集体撰写了《帕男的N个面》(评论集),由           【中国力量.诗歌联盟】一百多家公众平台,开展的“百号共评”活动,对帕男诗歌展开了评论,这一现象在中国诗坛较为少见。
       中国诗歌网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歌发展繁荣,离不开云南诗人的支持,鉴于帕男在诗歌领域的杰出贡献和诗学理论上的强音,为指导云南诗歌实践和诗歌建设,中国诗歌网云南频道曾经对帕男进行了10次专访。

      3、帕男打造的“云南第一诗会”
      帕男做到了,以一个人的影响力,促成了社会有识之士与诗歌联袂,从2004年,举办的首届“我与春天有个约会·金紫薇之春”主题诗会开始,迄今为止“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主题诗会”已经举办了12届;举办《37度诗刊》系列诗会10场。
通过诗会楚雄诗人结识了大批全国各地的诗人,彼此建立了友谊,同时展示了楚雄诗人的创作实力和个人风采。楚雄多数诗人通过诗会被认知、被熟悉,甚至有的在全国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楚雄州先后将近20位诗人的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民族文学》《中国诗歌》《北京 文学》《诗选刊》《绿风》《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大家》等刊物。
       诗会创办者帕男获得第十九届鲁藜诗歌奖、第十九届柔刚诗歌奖提名奖、全国城市诗人诗人奖等。
有将近20位诗人出版个人诗集约50部。代表性诗集有《帕男诗选》《落花,是一个旧时代的禅让》《只有水不需要剃度》《等我驾到》《与一座山喝酒》《奔跑的河流》《时光的声音》《问自己》《逆流而上的石头》纸上还乡》《六小吨》等。
       诗人帕男、李长平、朱绍章、胡正刚、淘米、楚小乔、陈冬、超玉李、果玉忠、杨洪梅、王小妖等中青年诗人受到诗坛瞩目。
       写诗已10多年的胡正刚,为自己的处女诗集取名为《问自己》。刚拿到,就激动地拍照在朋友圈晒书。他是楚雄姚安人,在云南省档案馆工作,“写诗是对自己的反思与审视。这本诗集的内容主要都来源于我生长的这片红土大地。我希望我的文字是真诚的,能诚恳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他觉得,能入选青春诗会,是绝佳的学习机会,对自己是一种参照,更是一种促进。
       李长平多年在那片充满神秘与和谐的土地上,用灵魂和心灵的视觉丈量山水,用心行走于中国诗歌的探索之旅。其主要诗歌,散文作品见诸于《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散文选刊》等。出版诗集《与一座山喝酒》。
      李长平诗歌里所深深披露的那种痛与不痛的体验与感觉。他把一种属于精神区间的痛苦上升到云间或者白云之外更遥远更浩瀚的天际或星空。他直接成功摆脱了中国诗人深深热衷的那个来自梵高启迪的星空思考而将人类精神领域的精神思考与关于彼岸的思考而直接送入云端或者说是云端之外。而实际上李长平这个关于苦痛与精神危机的云端叙事模式还是一个运用现代元素的成功典范。
 
       4、帕男是诗歌“场所精神”首倡者
       帕男特别提倡诗歌要有“场所精神”,并致力于将诗歌的“场所精神”发扬光大。他说,这是借用了建筑学上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是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NORBERG-SCHULZ)在1979年提出了来的概念。“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以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人说,建筑设计是人类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通过人性的尺度,寻求有著人文内涵,人文价值的空间场所精神。诗歌的“场所精神”恰恰相反,是将物体和空间变成一个人的记忆。
帕男认为,场所精神所宣导的正切合我们这些诗人的存在状态。这个群体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流浪”。流浪是灵魂在流浪,诗人始终保持著看风景的心理状态,不管是物质上的苦苦挣扎,还是精神上的痛不欲生,但最终都能超越,都能以诗歌为依归,始终不渝地存在着,并活跃在诗坛。
 
       5、帕男诗歌的哲学及历史照亮了中国诗歌
       前述,帕男诗歌元素多属于哲学及历史题材的类型。因为这种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少数民族诗人在寻找与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共同点的时候,除了民族化及其民族性的意识差异之外,他们似乎是找到了一个更进一步的求同方式,这就是对于哲学及历史领域的渗透及扩张。因此,帕男的诗歌不仅仅是单纯的寻求着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求同存异,而且从哲学及历史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领域去寻找契机。而实际上,这种渗透与参与非常智慧,因为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超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跨越属性。而这种属性又决定了民族诗歌文化与主流诗歌文化的边缘性——而且,这种边界十分模糊,让你无法判别这些是由少数民族诗人还是汉族诗人的创作。
      在2013年至2014年间,我们可以科学的定义为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尤其是他哲学思考的活跃期。他在这两年所创造的诗歌,对于中国及其世界的诗歌历史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的尝试和创作实践。因为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他将诗的娱乐性与文化性做了一次成功的分离。第一次将诗歌的娱乐性降到最低限度。为世界诗歌走出娱乐的界限,回归文化的价值作出了不可多得的努力。

      6、《一抹秋红》:帕男用行动诠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是楚雄州广播电台原台长陆文虎写的一篇评论文章,有四五千字,我只引用了他文章的其中一段,算是我以及读者对《一抹秋红》的认识。
      陆文虎评论道:帕男的散文集,以旅游散文见长。在收入集子的109篇散文中,有66篇游记或旅游散文。这些文稿,色彩浓烈,或咏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状笔遐思,纵横世界,驰尘万里,潇洒自如,仿佛在旅行中赏析人生、展示人生。细读30多万字的散文集,深感文中激情荡漾,暗香浮动,气势磅礴,精气神十足,能给人诸多正能量。比如《错过惠州》、《背着梦想去远行》、《一雨中秋》等,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是“一雨中秋,心无羁绊,穿越雨帘,飞翔高远”、“人的生命在于流动,流动的生命就会不腐” 的幽香。这种幽香,就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应具有的刚直不阿,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气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又比如《闲逛东京》、《到藤泽看那个睡了的老乡》、《叙事小火车》等,文中流露的是,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处,作者心中总是装着满腔高涨的爱国情怀。其中,读《闲逛东京》,深感在领略繁华的东京背后,我看到的是作者不忘国耻的一颗赤诚的心。“在这个博物馆,我看到了不少的中国文物”、“ 与其在这馆里郁闷,还不如收了脚步不看了,这是多么深重的民族苦难啊!”、“到日本的云南人大多要去藤泽,一是距横滨只有20多里路程,距东京也不过50余里。大多数云南人要去看的不是那里的阳光海滩,而是去看一个湘南海岸睡了70多年的云南老乡,一个‘天才音乐家’的灵魂”、“我们一行默立在聂耳广场,凝目而视聂耳的胸像,除了无语还是无语”。我未去过日本,但通过文中的以上几段文字,我了解了中国游子那一刻的心境,解读到了海外赤子的那一颗颗颗烁热的爱国的心,这就是帕男散文的感人之处。
       充满感恩之情怀,讴歌奋斗人生,是帕男散文蕴含的一大亮点。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感恩,是一种用爱回报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感恩、知恩的心,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构建和谐社会。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帕男的散文,无不释放感恩,充满感恩,他感恩时代、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友。如《清明寄父》、《人生当学介子推》、《战争的收据》、《想象同桌》、《风住尘香花已尽》等篇什,让人感受尤深的是,无论记述个人的成长经历,还是书写当下的生活际遇,帕男的笔端都饱带热情,蕴含着浓厚的感恩意识。《清明寄父》表达出朴实倔犟、作为入朝志愿军复员回乡的父亲,一家人在困窘生活中的相濡以沫、苦渡难关,他因而感恩勤劳而良善的父亲、母亲。对父亲的追记,最经典的莫过于文中书写的“父亲所有的荣誉就是不让我们挨饿,借钱也要送我们读书” 的肺腑之言;后因改革开放,实行高考制度,他考取了高校,因而又感恩改革的时代、感恩发展的社会。总之,提携过他的、帮助过他的,他铭记在心,念兹在兹,而那些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曾与之有过误会的人和事,他也一直深怀愧疚,不能释怀。在人心不古、强调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道德体系的今天,感恩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但在帕男的散文里,感恩不仅是家常便饭,而且浓厚得可触可感,个中显露出来的,是一种有情有义与自知自谦。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文,拥有如许宽厚又赤诚的情怀与襟抱,显然要更为重要,也更为难得。

       7、《俚语湘南》:帕男式的纸上还乡
       在翻阅帕男的《俚语湘南》时看到了这部书的后记,短短的后记完全交待了这部书出版意图。这部名为《俚语湘南》的书,帕男把它定义为“散杂集”,散可是以指集散,也可以是指散文;杂可以是指杂沓,也可以是指杂文、杂谈。
帕男说,这些杂烩的东西是否可以统归于散文,那是评论家的事情。至于读者,看的是“可读”,“不可读”。
《俚语湘南》,当然是说帕男自己出生的故乡,书中有四分之一篇什是写他家乡的人和事,家乡是相对生活的他乡。甚至在写诗时,帕男便把生活的地方定义为在故乡,那别处就是是他乡了;而身在他乡为故乡时,故乡也就成了他乡。所以才有了“心安处即吾乡”一句。
       这本书收入其它篇什较多,尤其多对工作、生活的感悟,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人都有七情六欲,谁也免不了俗,世态万千,见到的,听到的,拈来感悟一番,也就有了“谁是你的唯一”。
人无百顺,道无坦途,只要遇到些坎坎坷坷,爬高下低,人生常数,便有了“到底谁病了”的诘问。

       8、丰裕的地方文化激发了帕男的长卷散文创作热情
      楚雄有三张叫得响的名片——楚雄州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彝三古”为代表的文化独具魅力,恐龙文化、元谋人文化和彝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独占性、独创性,最具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在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滇中产业新区建设中,文化资源是楚雄州最大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更是文学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为此,帕男创作了多部长卷散文,包括了长卷散文《多情的火把花》、长卷散文《天地之孕》、长卷散文《魂牵五台》(合著)、长卷散文《一个皇帝出家的地方》、长卷散文《火之韵》(合著)。
     《多情的火把花》:著名作家张昆华对这部书有这样一番评论:楚雄民族节日可以说是楚雄民族民俗民风集大全放异彩的文化万花筒。而帕男的散文集《多情的火把花》则是把魔幻般万花筒中的一幅幅变化无穷的图画用写实与浪漫的文学语言把它描摩成楚雄民族节日的绘画长卷,让你可视可读可感可知。徐徐展开这浓缩精华、包容节目的“楚雄上河图”,你会发现作家的艺术魅力在色彩、情彩、文彩三个方面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张扬与调和融汇的光辉。
       长卷散文《天地之孕》:对这部书评论家是这样评价的,古老的石羊沧桑而不朽,这是作者在《天地之孕》中叙述的主题。《天地之孕》一书,作家以温婉巧妙的散文笔法,向读者展示出了滇中石羊古镇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但作者终究不是史学家,无论他对事体本身把握的尺度如何,无论有多少缺憾和遗漏,因为有了《天地之孕》这样一本诠释石羊的开山之作,高山厚土孕育出的古老石羊,让我们变得真实可触。
      当轻轻地合上《天地之孕》,犹觉有一股恢弘、苍凉、沧桑、深邃之气一直穿透历史时空后,从一页页素笺中袅袅地飘散出来,那一幕幕古人生活的鲜活场景,被作家以文学的语言复活后,清晰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天地之孕》不仅仅是对石羊厚重历史文化的追溯,也有美丽的传说故事,从而增添阅读的情趣,当然更多的则是作者自己对某一特定时期事物的朴实自然的思考和评价,旁征博引,诗词楹联,绘画摄影,随手拈来,一气呵成,体现作者一惯无拘无束、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
       长卷散文《魂牵五台》:作家李成生评论说:《魂牵五台》是一个很有思想深度的休闲旅游文本,这本书以禄丰境内的五台山为解读主体,用心灵去感知山中的溪流、树木、山石、花草及生活于斯的人们。细腻精致的文字使读者触摸到了大山的魂魄,而那些动人的传说及真实的故事,在作者娓娓的述说中仿佛像大山中长出的花草那样自然,使人不得不相信:在如此美妙的奇山丽水中,不能不发生这些美丽的故事。本书对自然的解读,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节奏,因为其中包容了散漫中的机智,沉思后的愉快,游历中的顿悟,可谓情境交融,赏心悦目。
      《一个皇帝出家的地方》:作为一篇关于历史人文的散文长卷于更多的层面上给我们提供了他诗歌创作中寻根意识,宗教意识及其对生存环境的客观审视元素。
       或许是有了《一个皇帝出家的地方》然后才有了帕男的《从窗外的蛙声,我又看到了历史的背影》,《擒蚊记 》《葬花 》等一系列将文化寻根的心理元素与现实主义元素有机结合的经典诗歌。
       长卷散文《火之韵》:楚雄州民族节日有近50个,涵括了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本书限以彝族节日为书写对象。实际上,楚雄民族节日也以彝族几大节日最为盛大,诸如本书叙述的“火把节”“插花节”“赛装节”“三月会”等,但因其他一些节日虽文化分量很重,但还没有形成传统性的民俗节日,因此,也就只能割舍了,诸如彝族年、梅葛、葫芦笙、大刀会等等,只有请读者见谅了。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彝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理应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它生动展示了彝族民众的精神世界。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9、帕男散文的特质
      帕男的散文有“三美”,这是文艺评论苦楝子总结出来的——
      第一美:独具情性的语体之美
      散文是写情写性的美文,而最能给人以直观美感的,当然首先是见情见性的语体。语体作为引导读者登堂入室的第一道牌楼。帕男在搭建这个楼盘的时候,不同的意境里仿佛用了不同的装饰材料,使人时时有不同的新鲜感。本色天然,木质纯成,自然率真的语言,让人如品一壶淡淡的清茶。从帕男散文里,我们读到的是一种真我情性的语体美,没有堆砌辞藻,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的艳丽。这样的牌楼,其色彩、风格、情调等直接昭示了作品内涵的格调,显示出作者的情性,也直接决定了文字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铺展出一条连接作者与读者的阳关大道,体现了文本的审美价值。
      第二美:启心益智,移情于理的理趣之美
散文的理趣美,是作者对世界的总体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普遍性揭示和哲理性思考。通过描述的场景,事物,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情境与意境,融合发现、领悟到某种带有普遍性意义的道理,或者哲理,寄意寄理地表现出来,是散文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不敢说帕男的文字达到了这个纯美的艺术境界,但他表现出来的予理于情,却不得不叫人佩服。
       帕男散文还以精妙、独到的理趣吸引着读者,他的文字拥有这样的美质,应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修养等因素有关,更与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认真的创作态度密切相关。
       第三美: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什么?意境就是萦绕在人们情愫中的一种向往,一种期待,一种理想化了的环境。散文的意境就在于用文字的魅力在灵动中书写特定景物和情象寓予的艺术质感,或浪漫、或凝重,或缠绵、或矜持;或忧伤、或喜悦,或轻柔、或顽强。在帕男的散文里,每一种情感和思索都被其用优美流畅的文字书写,用轻柔溢彩的才情渲染,加以丰富奇瑰、匠心独运的想象和恰如其分的引经据典,仿佛创造出许多新颖独到的画意美景,每每读后都满口余香,感叹不已。
      可以说读帕男的每一篇美文,都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从每一篇文字里,整体透视出作家的整个心路历程。无论是感悟平淡生活的琐碎,还是闲话心境幽幽的爱情,再或是原本平淡无奇的小镇至繁华城市的街景,都能从他的文字里感悟到物孕情韵之灵性,从心灵里会出活的画意诗情。
       四 帕男更是不折不扣的报告文学作家
       1、帕男的传媒生涯
        帕男有丰富的从事传媒的经历,1985年从九嶷山学院毕业后有三个月短暂的教书经历就被分配到了湖北十堰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随后由云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引进至楚雄日报社工作了长达23年。期间当过记者、编辑、副刊部副主任、晚刊部主任等职。23年时间里,其中在副刊和子刊的10年使他成为楚雄报业史上的一个巅峰。帕男走后,他亲手创刊的《楚雄晚刊》于2015年停刊。谈起《楚雄晚刊》大多数人还能回忆起点点滴滴,但对于陌生的读者,我不妨再以“编年”的形式一起回顾帕男的办报经历——
     《楚雄日报·周末》:让报纸有了可读性
      1999年11月6日,这是一个并不特别的日子,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一张四开4版的《楚雄日报·周未》悄然诞生了。两把椅子,两张桌子,两个编辑,就这样担负起彝州数万读者的重望。
       2000年1月15日,姚安县发生了6.5级严重破坏性地震。《周末》始终和灾区人民在一起,和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在一起。《周末》记者多次下到重灾区,写出了《过年啦,灾区老人不孤独》、《雪中官屯》、《镜头里的灾区》、《灾区学校3月1日开学》等等,如今报纸已旧,但记忆不老。
2001年,《周末》长大了,为答谢读者对《周末》始终如一的真爱,由四开4版改成了四开8版。这是《周末》的第一次扩版。
       2001年11月,《楚雄日报·周末》两岁了。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周末》编辑出版了“《周末》新闻优秀作品选”《一叶之秋》作为对读者的回报。同年,在《周末》创刊两周年和第二个中国记者节之际,楚雄日报社副刊部筹划并发起召开了“川滇黔党报副(特)刊编辑记者联谊会”,云南、四川、贵州的《云南日报》、《昆明日报》、《黔西南报》、,《安顺日报》、《凉山日报》、《红河日报》、《大理日报》、《文山日报》、《玉溪日报》、《曲靖日报》等11家报社派人出席了联谊会。各报均作了交流发言,共同探讨办好副(特)刊的路子。还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紫溪山、土林,举行了两场专场晚会,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昙华乡、六苴镇先后发生了6.2级、6.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周末》主编帕男仅用了20天时间创作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裂地惊天》。2003年9月,云南民族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该书。该书出版受到了楚雄州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该作品还获得了楚雄州首届马樱花文学奖一等奖。
       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周末》人感到落到肩上的双重任,必须一手办报,一手经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以来的3年时间累计创收150万元,每年上交报社纯利润8万元。是办报促进了创收,是创收夯实了办报的基础。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周末》主编帕男的第二本诗集《落叶与鸟》。
      《楚雄晚刊》:楚雄人的晚报
        2004年1月1日,《楚雄日报·楚雄晚刊》诞生了,它的诞生标志着楚雄日报社在改革、发展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楚雄日报》实践“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管理、市场化运作”新形势下的办报思路作了有益的尝试。
    《楚雄晚刊》创刊号共编辑出版了48个版,当期仅零售高2000多份,总发行数超过了30000份,无疑为《楚雄晚刊》今后的发展开了个好头,对全体采编人员更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晚刊人深知,《楚雄晚刊》要走得更远,还要付出更大的艰辛。为此,在坚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加大了报纸的宣传策划力度,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先后策划的“民声”、“法苑”、“万象社会”、“健康绿洲、“买卖”、“真相新闻”等版面和推出的“关注”、“视点”、“彝州制造”、“街巷拾遗”、“闻者足戒”、“有话就说”、“晚刊营养师”、“名医点滴”等栏目,受到了广大读者好评。同年,还完成了年初策划的“在地震灾区过年”、“在红军走过对地方”大型主题宣传和社会活动。举办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首届金紫薇诗会”。有力地宣传了自己,树立了晚刊的良好形象。春节前我们推出了《我回家我高兴》、《民工现象的背后》,春节后推出了《今年农民工期盼什么》、《谁说有梦难飞扬》、《打工者回家建新房》等,接着还推出了一组“走近农民工”的系列报道,从工作、生活、求职、教育、社会保障等作了全面的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另外,《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大姚县昙花乡个别干部在恢复建设中以权谋私和失职、渎职行为的新闻调查》、《我们为何拿不到<土地使用证>》、《液化气价格飙升为哪般》、《为何非要抢生“猴宝宝”》等稿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4年6月,将报社“楚雄日报社副刊部”改为“楚雄日报社晚刊部”。为适应新体制下《楚雄晚刊》的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晚刊部设立了采编工作部、广告工作部、市场拓展部;2005年,又成立了楼市推广工作部。
2004年,《楚雄晚刊》主帕男编创作出版了散文集《多情的火把花》、长卷散文《天地之孕》、长篇报告文学《穿过神话之门》。
       2005年是我州改革发展最迅速的一年,这一年,《楚雄晚刊》围绕全州工作重点,圆满完成了中心策划和主题宣传报道。如:“经典太阳女”、“助学长征日记”、“先教展板”、“文推会特刊”等,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此外,联办栏目数量明显增多,栏目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与州国税局合办的“彝州国税”,与州公安局合办的“金盾行动”,与团州委合办的“彝州共青团”,与州交警支队合办的“彝州交警”,与州人大合办的“代表风采”,与市医院合办的“医苑风景线”等合办专栏,不仅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还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彝州拳手徐从良获金腰带、关注安楚路、禽流感,以及为配合先教活动开办的“耸立在身边的丰碑”、  “民之声音”系列报道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另外,《燃气票,哄我到何时》、《婚礼消费,要理性还是要阔气》、《油烟扰民,这里的居民盼安宁》、《花季少女,你为何哭泣》等文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5年9月3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在楚雄日报社调研时,对《楚雄晚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005年9月6日,楚雄同图传媒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其按照州委大力培育文化企业,扶持一批文化市场主体,培养一批文化产业人才的要求,经楚雄日报社党委研究决定并报经楚雄州委主管部门批准,以楚雄日报社晚刊部为主体而成立的文化企业。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报纸广告、大型活动企划、演出组织、图书画册编辑、设计印务等项目,内部组织结构有《楚雄晚刊》编辑部、《楚雄晚刊》广告工作部、《楚雄晚刊》楼市推广工作部、楚雄文学院、同图影视记录片工作部、同图图文设计工作部、同图事业拓展工作部、同图新闻培训部。公司弘扬“同志道合图谋深远”的精神,力争为彝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作贡献。
       2005年9月6日,楚雄文学院挂牌成立,州委副书记张怀德为文学院揭牌。楚雄文学院是顺应省、州委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形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投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遵循现代市场的运作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着力生产商品、打造精品,从市场和阵地的占领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楚雄文学院隶属于楚雄同图传媒有限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职能是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文艺创作、文化产品的编辑出版和制作推广等。
        2005年,《楚雄晚刊》首度独立推广发行。这时在审慎时势、认真调研论证和周密策划后做出的决定,也是我州新闻事业发展中一次大胆的创新和有益尝试,是《楚雄日报》媒体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是楚雄日报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该年度《楚雄晚刊》的有效发行数达到了10000余份。
      2006年3月7日,楚雄州委宣传部正式批复楚雄日报社“关于申报将《楚雄晚刊》改办《楚雄晚报》报告”。
      2006年4月、6月分别成立了“《楚雄晚刊》驻龙江中学记者站、驻楚雄民族中专记者站”。
      2006年4月,《楚雄晚刊》主编帕男和编辑杨爱萍共同创作出版了长卷散文《魂牵五台》。
      2006年5月,在紫溪山举办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第二届翰丰生态园诗会”。
      2006年6月,在紫溪山翰丰生态园建立了楚雄文学院第一个作家创作基地。
      2006年7月,《楚雄晚刊》顺利实现大规模改版并改新报头。
      2006年火把节间,《楚雄晚刊》共组织宣传专版36个。
      2006年9月,在灵秀湖召开了楚雄同图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纪念座谈会,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俊出席座谈会。
      2006年9月6日由楚雄电视台拍摄了《楚雄晚刊》自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专题片《市民报纸 彝州特色——记《楚雄晚刊》的发展历程》。
      补记:(2007-2009年)
      帕男告诉我,这是他离开本岗位前提交给上级组织的一份书面材料,他反复强调一点,这是十分严肃的一件事情。在帕男担任主编期间,最好时期,员工达到了30余人,年创收80万(达到了正刊广告收入的三分之二多)。晚刊由同图公司运作以来,均靠公司员工自身努力,完全实现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2007年,在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策划,于10月1日第五次对《楚雄晚刊》进行改版,此次改版以“增加民生新闻,增强可读性”为原则,将原来新闻周刊里的内容分散到每一期,增加了民生新闻的分量,同时增加了娱乐、军事、体育新闻,使报纸的可读性、趣味性进一步增强,信息容量进一步增大。楚雄电视台的《第一资讯》和《民情直通车》对此次改版分别作了专题和新闻报道。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州委书记、副书记,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等州党政领导一行到报社调研时,对《楚雄晚刊》的办报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
       改版后《楚雄晚刊》依然秉持“重策划,抓落实”的原则,使新闻宣传亮点频现。这一年来,不仅成功策划并实施了“第二届省青歌赛”、“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元谋取火”、“青山嘴水库开工建设”等大型活动专题采访报道,还根据不同时期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刊发了《108户贫困户入住廉租房过年》、《孩子上学费用减免了农民笑了》、《德江路一年内被开膛三次》、《外来务工者同样盼个好年关》、《我消费、我郁闷》、《列车运行时刻改变 市民感到无所适从》、《停放自行车该交多少保管费》、《货车为何偏向老路行》、《拿什么捍卫自己的说话权》、《移动通信,咋这么霸道》等一批群众关心,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映民声和彝州社会经济的较有影响的头条新闻。还成功创办《50年州庆周刊》。《50年州庆周刊》主要以产业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新闻为主体,突出节庆动态,突出文化楚雄、经济楚雄、活力楚雄、魅力楚雄,并兼顾多样性。一直以来,分别对“州庆10大公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州庆10大经济建设项目”进行了追踪报道。为充分展示彝州50年来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表达广大楚雄人民与彝州一起成长的真情与期盼,周刊还特别举办了“我与彝州共成长”征文大赛,旨在激发楚雄人民热爱彝州、建设楚雄的热情与决心。大赛开始以来,收到参赛稿件200余篇。
      当年,《楚雄晚刊》网站的提升也取得了明显实效,同时还成功开发了主编帕男的个人网站——帕男(楚歌)文学网。
       经营创收和报刊发行工作同样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一年里,主编帕男不仅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收,自己首先带头创收。同时,在2008年度的《楚雄晚刊》推广发行中,由于措施得力,最终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发行任务。
这一年,该刊主编帕男创作出版的长卷散文《天地之孕》获得了楚雄州第二届“马缨花文艺创作奖”文学类一等奖,受到楚雄州委、州政府的表彰奖励。
       该刊主编帕男在“7·21”“10·16”大姚地震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中,因成绩显著,被评为了先进个人,受到楚雄州委、州政府的表彰奖励。
       2007年度,该刊主编帕男还在“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考核”年度考评中被认定为优秀。
2008年,根据新任领导班子的要求,继续对报纸进行重大改版。重新设计了新的报头、报眉,将报纸出版时间由原来的每周一、三、五改为每周二、四、六,并重新设置了版面和栏目。此后,又多次根据读者的意见建议及宣传的需要对栏目及内容进行了适时调整:先后推出了“州庆特辑”、 “经济周刊”、 “奥运特刊”等,之后根据读者意见反馈,为增加信息容量、增加视角冲击力,将“世界体育”改为“读图时代”。
       尤其在 “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楚雄晚刊》及时在5月13日的报纸上报道了相关信息。此后,又在震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充分利用新华社供稿系统丰富的稿源推出“关注”专版,对灾情动态、抢险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及恢复重建阶段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等内容进行了集中报道。同时,派出记者采访报道了一批反映我州人民及各行各业心系灾区群众,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的稿件。
       “8.30”攀枝花-会理地震造成了我州永仁、元谋、武定、大姚等县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晚刊编辑部派出三组记者于次日上午分赴永仁、元谋、大姚灾区,对各地灾情及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进了现场采访报道,同时还派出留守的记者联系卫生、民政、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对全州上下及社会各界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爱心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其中经过精心策划,于9月4日推出了16个版的“8.30”地震专题报道,其中8个版的“地震记忆”以整版图片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大地的创伤、各级领导对受灾群众的殷切关怀、源源流向灾区的爱、灾区人民的乐观坚强等内容,以独特的视角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赢得了读者的赞誉。
       楚雄 “11.02”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本刊记者无条件抵达一线的情形下,全体采编人员共同努力,与卫生、气象、交通、红十字会等部门联系,与基层通讯员约稿,及时刊发了交通、电力等部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的专题报道及稿件。并在进入恢复重建阶段后派出记者到楚雄市东华镇等地采访报道了灾后农民积极生产自救的情况。
这年底,2009年度的《楚雄晚刊》被列入党报党刊发行范畴,解决了《楚雄晚刊》独立发行以来订阅数量表现不稳定的局面,总发行数突破了13000份。
       这一年,还在该刊主编帕男的倡导下,成功举办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第三届楚雄诗会。来自全州十县(市)文联及楚雄城区和楚雄师院共同组成的12支代表队共百名诗人参加。《春城晚报》、彩龙中国、新浪、云网、中国诗歌网、中国当代诗歌网、楚雄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分别对此次活动作了报道。
策划创作出版《牟定县地方文化丛书》。
        这一年该刊撰写的论文《法人治理:做大做强西部地市党报子报(刊)的根本出路》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新闻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读得蟹诗可下酒》、《一抹秋红》分别获云南省副刊好作品二、三等奖,同时该刊主编受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全州文联工作先进个人。
        该刊主编帕男在2008年度的 “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考核”中被认定为优秀。
2009年,1月1日,根据报社党委的要求,对《楚雄晚刊》再次改版提升,由过去的周三刊改出周五刊成为日报。改版后的《楚雄晚刊》以“更加贴近,更加可读和更加有公信力”的办报要求,办报质量取得了质的飞跃,深受读者欢迎。报纸质量的提高也带动报纸广告投放的强势增长。
       楚雄文学院的工作开展也有声有色,3月28-29日,在禄丰成功举办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第四届楚雄诗会,参会诗人达120余人,收到诗作300余首。
       该刊主编帕男策划并主编的《牟定一方土》丛书8部150万字也进入出版程序。
       该刊主编帕男还被评为“楚雄宣传文化系统2008-2009年度‘四个一批’人才”,受到表彰奖励。
       2009年5月,公司被终止运作,停止开展一切经营业务。
       2009年6月,该刊主编帕男调任楚雄州文化局副局长。
       2012年调任楚雄州文联专职副主席。

      2、新闻记者与报告文学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朱金平谈了新闻记者和报告文学必然联系,他说: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文体。它既具有新闻的内容真实、主题鲜明、讲求时效的特点,又具有文学的形象描绘、构思巧妙、语言生动等特质,是新闻与文学的融合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种,如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朝的曲、明清的小说等。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使得一些新的文体在中国应运而生。具有“新写实主义”风格的报告文学,就是那时从境外被引进过来的文体。瞿秋白的《赤都心史》与夏衍的《包身工》,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新闻与文学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文学有了发展的崭新空间。尤其是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影响力大增。著名战地记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采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
      事实上,能否写出像样的报告文学作品,是衡量一名军事记者采写实力的重要标志。而采写报告文学的过程,也是军事新闻工作者提高自己新闻采写能力的过程,二者相得益彰。笔者对此也深有体会,先后结合自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撰写出版了《海湾战争备忘录》《科索沃战争风云》《“9·11”事件与阿富汗战争》及《中国打开奥运之门》等10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在各种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军中之母》等30多个中短篇报告文学,其中有多篇在全军和全国获奖。
      作家熊望平在帕男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裂地惊天》首发式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他阐述了新闻记者和作家并不冲突的观点——报纸除了新闻之外,其实是可以出好的文学作品,培养出好的作家来的。因为是《楚雄日报》策划了这部报告文学的出版,我更愿将这部书看作是《楚雄日报》版面的一种延伸,这种延伸可以是一次性的,如像这本报告文学;也可以是把好作品连载多日,待连载完成后再出版本书。后者例子就多了,张恨水的名气地位,不就是靠着报纸,今天300字,明天500字,经年久月,成就了一个小说家张恨水,推出了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都深受读者欢迎的若干小说。   
再典型不过金庸,这位本名查良镛的大侠,生于1924年,浙江宁海人。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1948年底,查良镛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身无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镛从此就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圆自己的外交官之梦,查良镛毅然抛妻离职,北上京都再敲“外交官之门”。由于种种原因,查良镛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南回香港。   
        查良镛重回《大公报》,不久就调到《新晚报》当副刊编辑。梁羽生正好也在《新晚报》任职,两人遂成朋友。他们一起下棋,一起写棋话,时常海阔天空闲聊——而聊得最起劲的则是武侠小说。  
        1953年,梁羽生以《龙虎斗京华》一书打响。   
        1955年,查良镛偶试身手,写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金庸”作为一个“神话”由此诞生。
新闻从业更有助于帕男的报告文学创作。
 
      3、诗人气质的报告文学家
      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堪称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开篇之作。其思想内涵是粉碎“ 四人帮” 之后的一声春雷,是文学界解放思想的响亮号角。徐迟以诗人的气质和风格,创造出的报告文学诗体化艺术.虽为人所称道,但鲜有专人论及。在这篇杰出的报告文学发表25周年之际,笔者试图重新解读它的深刻意义和艺术创造,以此呼唤报告文学多出思想和艺术完昊结合的精品。
       贺敬之1956年的名诗《回延安》,谁都记得。其实,他同时在《中国青年报》还发表了一篇《重回延安》。一开头,他就用诗的语言写道:“在人民大厦面前,我沐浴着关中平原的早春的阳光。我登上进门的台阶。仿佛在跨进门槛的这一步之间,世界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招待员的眼睛闪亮起来:啊,这次你是回家了!是的,延安——革命的家……”诗人一股情感的热浪向你扑面而来!
       郭小川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曾以《人民日报》记者的身份写了不少长篇文章。其中以反映中国乒乓球队的《小将们在挑战》最为著名。因为他突破了一人一事的局限,塑造了健儿们的整体形象,新颖而深刻地表现了时代精神。
诗人创作的报告文学,其笔下的生活面十分广阔,表现的手法又多样,并且富有诗意。
        如《哥德巴赫猜想》中的一些描写,诗人特有的激情洋溢在字里行间。更重要的是,徐迟真正搜集了确实无疑的素材:一句一句撼人心魄。作者不仅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几个新闻要素做出了明确的交代,还利用诗人特有的方式剪取了几个与新闻事件相关的片段。
        魏巍写战士为何如此生动?因为他没有把英雄写成了纸人纸马。诗人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读者最喜欢看的是活龙活现的东西。在生动、直观的报道中,在力避抽象的陈述、干涩的语言、无益的铺排和空洞的抒情上,诗人有着明显的优势。早年,诗人瞿秋白写访俄通讯,从拟标题、取角度,到选事例、定主题、用文辞,就贯穿了一种审美追求。他在《赤都心史》的《序》中早就说过:“我愿突出个性,印取自己的思潮。”
        帕男的每一部报告文学无不如是,像诗话报告,耐读耐看耐人寻味。
 
        三、帕男的每一部主题报告文学都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1、《高原潮》:书写高原上春天的故事
        作家李明峰谈到《高原潮》有这样一段话:看一个作家是否有出息,要看他与他的时代的精神生活有无深刻的联系。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写作,不但是作家个人的选择,更是历史与时代的选择。帕男在感受彝州的温暖 “ 阳光 ” 过程中,“ 酒饱饭足后不写诗 ”( 见《阳光地带》封面作者简介语 ),放弃了他在诗集《男性高原》中表现出的幻象与浮躁,吃得 “ 采访时跑腿、看脸色 ……( 见作者《后记》 )之苦,把富有责任感的笔触伸向彝州的城市乡村,展现彝州现代事业发展的大手笔与大气魄,刻画城乡各地普通人物创业的艰辛与执著。我们正享受着现代通讯的方便快捷,但有多少人去思索邮电事业发展的昨天与今天;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呼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有多少人了解保险事业的应运而生和发展的举步维艰;我们谁都会说哀牢山区各种艰苦贫穷落后,但往往不理解有多少干部群众治山治水的锲而不舍 …… 是帕男在我们看厌了侃爷的小品、看傻了明星的表演的时候,敢于面对我们朝夕相处而不知探究的外在环境的真实和内在灵魂的真实,用“ 报告 ”这一大众文学形式抵达我们生存的深层,用质朴的语言去透视出生活的真谛,使《报以桃花一枝开》中的州邮电局领导班子、《山魂》中的新村乡领导干部、《真情无价》中的南华县人民医院院长、《秋天的歌》中的楚雄市地税局领导以及 “ 英雄少年 ” 张爱荣等等有骨有肉的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人物除张爱荣外,都是正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开拓进取的代表人物,帕男在记述他们的时候抓住了这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的事业与社会事业水乳交触;记述他们不是为他们树碑立传、彪炳功绩,而是在转动的时代中选准一些在乎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人物群体为着眼点,用转动的文学形式来记录璀璨的天空中部分星体运行的轨道与发光发热的历程,以感召、呼唤以至呐喊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那些驿动的心灵凝结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相互吸引,相互致意,推动共同的、社会的、历史的事业,因此,《阳光地带》能扩展读者的生活视野,向读者展示平时难以看到的生活情景,掩卷之余,那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给读者打上了古老而新奇的烙印。

        2、《阳光地带》:这里是一片阳光地带
        时任州委书记赵仕杰在给《阳光地带》一书作的序中写道:首先该肯定的,《阳光地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书中写的全是作者身边的人和事。虽说,这些人和事都极其普通,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一种高尚的精神:人活一生,不是为活着而活着,而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诸如《少年英雄张爱荣》中的张爱荣及他的老师、同学都是些普通人,但老师之爱、同学之爱,使张爱荣成为了一个舍己救人而最终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好少年。《山魂》中的乡干部们,扎根山区矢志不渝,为了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真情无价》中的那些灵肉之躯,为了别人的生命而舍私情,顾大局,坚守岗,恪尽职责,使无数病痛患者解脱了病魔之缠,更使无数濒临死亡的人们重新获得了生的希望。“腾飞的彝州邮电”是我在报纸上就读过的一组文章。那是作者精心勾勒出的彝州邮电建设发展的美丽景象。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春染彝州一川绿》、《都市纤夫》和《梦里因特网》。尤其后篇,使原本陌生、神秘的“因特网”在读过该文后便变得清晰了许多。《沧浪方丹》和《热坝酥风》、《为你的生命更灿烂》都是写保险的,文章得失暂且不论,但至少对人们了解保险和认识保险是大有裨益的。   
……
       帕男的文章语言是很有个性的:朴质近于白话。一篇报告文学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但他很少用典或用华丽的词藻。他追求的是自然、真切和情感由衷。有的人可能以为,直白容易成呆板,其实不然,帕男文章语言很有张力,读来轻松,想来凝重。
   
       3、《穿过神话之门》:打开的是一扇众妙之门
       众所周知,信息通讯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最显著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信息通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手机这一高科技产物的发展和运用,拉近了地域与地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于拉近了人类与茫茫宇宙的距离。山高水冷民族众多、交通信息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楚雄州,由于建立健全并充分运用了较为完善的信息通讯网络体系,使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生活从贫困逐步走向了温饱、富裕、小康,过去与世隔绝的小小彝山,今天已经完全与世界和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神话之梦,现实之梦。帕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轻松自如地“穿过神话之门”,真实再现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之梦到现实之梦艰辛漫长岁月的来龙去脉,同时引导我们展望走进一个更加美妙的未来之梦。这是《穿过神话之门》一书内容取舍上最成功最精彩的一大亮点。帕男的文笔语言简洁精炼。听作者讲,《穿过神话之门》这本书稿,洋洋洒洒写了18万字,后来几次精简删改压缩,最终保留了10万余字,因而可以说这本书的每个字每段话每个章节,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留下来的精华,虽然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但语言非常简洁精炼,既有纪实、叙事的语言,也有空灵激情的语言,且全书主线鲜明主题突出,鲜活清晰地反映了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一大群彝州电信行业有血有肉的建设者忘我工作、开拓奋进的感人形象,使人读后印象深刻。   
        此书的再一特点是纪实性与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有机融为一体。我们都知道,纪实作品由于受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客观内容的限制,难于象创作纯文学作品一样尽情发挥描写、抒情、想象的文学色彩优势,因而写出来的文字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穿过神话之门》一书从文字语言到段落的安排衔接,都最大限度做到了纪实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这当然得益于帕男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他善于将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体裁的某些长处及其创作手法和实践经验运用于纪实文学的创作上,因而使得他的纪实文学作品文彩斐然,同时兼具了文学的情感、色彩、文彩和纪实内容的知识性与历史性,读来既能让人了解历史,获得知识,又能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4、《裂地惊天》:震不垮的是精神
       楚雄文学前辈马荣春这样评价《裂地惊天》:这本以反映大姚“7•21”地震抗震救灾为内容,25万字规模,以大信息量,大视野,大结构,图文并茂,装帧醒目为美学特征的大型报告文学,在地震发生后20多天就摆到读者面前,这速度,不能不让人惊异和赞叹!    
   这样的速度,意味着一次再次的雨夜长途跋涉,意味着需要在坍陷了的公路上和将倒未倒的残墙断恒之间不断与死神周旋,意味着不知多少个灯前烛下的不眠之夜;里面蕴藏着敏锐的判断力,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人文关怀,可贵的拚搏精神及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速度快了会不会有草率之处?我的体会是,阅读之后自然就明白了。书中全景式地,立体鲜活地再现了“7•21”地震发生后,从灾区到全州,全省乃至到全国围绕抗震救灾所发生的事件和场面,其视野之开阔,信息之丰富,气势之奔放,描述之清晰,使你不能不为之震撼。书中所描述的农村党员,基层骨干,部队官兵,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等各行业人员在灾难发生的瞬间和抗震救灾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闻灾而动”,“迎难而上”,“舍己救人”,“舍小家救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美好心灵和崇高精神风貌,使你不能不为之感动。总之,只要阅读一遍之后,你就不能不承认,这是一部内容充实富有感染力的成功之作。

        5、《滇,我的那个云南》:天堂左边是云南
        帕男报告文学《滇,我的那个云南》是一部想象共同体口号之下的优秀代表作品。在帕男的这部作品当中,习近平关于生态建设的重要方针及其重要思想,不仅是贯穿全书的思想主线,并且习近平同志平易近人的光辉形象也成为作品文学人物塑造的角色之一。国家领导人走访普通人家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充满的是关于习近平同志性格的描写。习近平同志在书中出场的篇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作品又不是将习近平同志的形象作出个人崇拜式的处理,帕男在书中把习近平的乡愁当成一个把国家领导人的距离缩短到与人民群众最近的零距离,这是一种崭新的文学突破。
        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有机的将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的文学角色,是帕男的首倡,也是一位写作生涯已达30年之久的文学家现实主义书写的成熟标志。
        另一方面,领导人在书中何时出现,也是颇具匠心的文学处理。在这部作品当中的文学人物,基本是浮雕式的处理,而不是全景式的雕像处理方针。因为,书中的人物上限与下限之间具有长达5000年的纵横交错,因此,不可能采用群雕的方针铺开人物与故事的关系。把习近平同志关于云南生态建设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思想化为普通人的语重心长,是帕男关于领袖人物文学塑造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宣传部门原则上规定了现任国家领导人不能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所以,帕男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尝试。
        帕男报告文学《滇,我的那个云南》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从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角度展开书写的进程。但是,实际上通过对云南不同民族之间文化,风俗,人文等方面的细致描绘,使云南这一多民族的文化成份得以比较之外,还为他们之间达到文化的交汇找到了契机。也就是说,民族大团结是促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根基。如果没有一个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文化的协调统一做后盾,实际上还会促使民族主义思想的激化与激进。

        6、《芳泽无加》:妇女那些事
        妇女工作一直是贯穿于党群众工作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妇女自身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领域日趋多元化、动态化、复杂化局面,必然面临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转型时期,妇联如何当好党务工作的助手、架好桥梁,把党的温暖送到妇女群众之中,将党的号召如何变为妇女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广大妇女群众权益的维护者、代表者, 是妇联当前亟待思考和探索的紧迫问题。
        楚雄州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楚雄州妇联在妇女素质提升、巾帼创业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儿童关爱、妇女维权、关爱特殊群体妇女儿童、妇联强基固本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州妇女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帕男在该书结尾有一段话“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写到这里,就此打住,请原谅我,我只能怎样写,但愿你能读出个中味道。”这句话也道出了我们每个妇女工作者的心声。
帕男撰写的《芳泽无加——2011-2015楚雄州妇女工作纪实》,一如书名,是对楚雄州妇联取得成绩的褒扬,但更多是为了真实的记录我们五年来的过往。我的理解,尽管此书称之为报告文学,但我要说的,报告的成份大大地超过了文学的成份。

        7、《大江歌罢》:呈现移民搬迁安置的“楚雄范本”
        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金沙江水电开发进行了规划设计,拟定在金沙江上建设14座大型水电站,其中中游8座: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水电站。
       观音岩水电站为金沙江水电基地中游河段“一库八级”水电开发方案的最后一个梯级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华坪县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交界处。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134m,库容约20.7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00(5×60)万千瓦、2016年28日第五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实现全面投产。
       《大江歌罢》只选择了楚雄州移民搬迁安置的这个切面,作家带着真情实感,采访和书写移民工作的艰难困苦,反映移民的真实心声,白描移民搬迁前后的真实生活。
        移民工作难,难在要打破几千年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其中有移民们依依不舍和向往未来新生活的泪水和移民工作者们忍辱负重、恪守天职的汗水,从而合奏出了一曲“人间有大爱,山水共悲欢”的交响曲。

         8、《威楚雄彝》:威武雄壮与楚楚动人
        “威楚雄彝”,这并不是什么成语,只有把几个有特别含义的字捏在一起。第一二个字“威楚”是楚雄的古称,南诏立国前爨族酋长威楚筑城居此,因名威楚城。大理时置威楚郡,蒙古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改威楚万户府,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改为威楚路,明初才改了楚雄府。中间二字为“楚雄”,为现称。最后一个“彝”当然是指彝族、彝州了。几个字组合起来也就成了“威武、威势、威严、威风、威仪、威名的楚雄和雄壮、雄伟、雄浑、雄姿、雄起、雄大的彝州,故取书名“威楚雄彝”,其实再也恰当不过。
       在彝族史诗《梅葛》中唱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我们来造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地。”可见楚雄彝人的气魄。
当下,楚雄州正以“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以及“愚公移山精神”“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凝结出了备受省委肯定、社会广泛关注的“楚雄经验”,使“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更加光彩夺目。
定然,一路走来,栉风沐雨,经验难得,精神难得。

      四、帕男很难停止的主题创作脚步
      1、主题创作与主旋律创作是时代的需要
      有人说:“主题创作是围绕特定主题而展开的创作,也是表现时代主流意识,反映时代特征风貌和展示时代人物精神的创作手段,是古往今来、国内国外普遍采用的创作形式。其中不乏许多成为传世经典的主题创作。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文艺创作为例,围绕着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崭新国家的创作主题,艺术家满怀激情,创作出一大批丰富多彩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的精品佳作,成为时代记忆。以主题创作形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艺作品成为振奋民族精神,歌颂人民创造,引领社会风尚强大精神力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
       我们身处复兴征程,应对攻坚时刻,如何才能在并不平坦的前进道路上巩固思想基础、激发奋进力量?如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舆论场和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中坚定自信、站稳脚跟?如何才能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如何才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帕男又开始了新的创作征程,他把触角伸向当下如火如荼的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用自己的书写方式,讲好云南故事。
    
        如《彝绣锦程》:会唱歌的彝族服饰
        该书主题源于2016、2017、2018年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暨中国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
        永仁县的一个彝族小山村——直苴一直传承着一千多年的“彝族赛装节”,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
        在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及省级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推动下,使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系列活动,精彩不断,盛况空前,反响强烈,不仅仅成为楚雄州,乃至云南民族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更重要的树立了一种理念:“探寻赛装之源、展示服饰之美、留住文化之魂、助推产业发展。”
        找到了一种自信:彝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奇葩,正是楚雄最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明确了一个目标:“不只是为了举办一个节日,最终目的而是要发展彝绣产业。同时,以赛装节为龙头,以全省的节庆带动发展文化旅游。”努           力把楚雄州打造成为全省民族赛装文化节的核心基地和永久举办地,把“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民族赛装文化节品牌。
        赛装节是一场美丽的民族文化服饰的盛宴,大有必要书写。
 
        6、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其中记者写到了在江苏省第四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两位作家提出了享受文学的看法,一位是淮安作家苏宁青说的,他说:在这个时代,追问文学的意义,似乎显得“不合群”,但在我的内心,文学梦是朴素的,它会在很多时候把我自己从喧嚣中沉淀出来,从繁复中剥离出来。当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静静坐下来书写文字的时候,心里应该获得一种满足感。另外一位青年作家韩青辰说的,他说:在当代社会,一个作家应该为公理、为正义而写作,那么,不管是痛苦,还是寂寞,都应该成为一种享受。
我劝帕男放慢节奏或者撂笔休息一会,帕男却持的上述同样的观点。
  

        帕男简介  
 
       帕男,男,本名吴玉华,又名楚天行、楚歌、潇湘孤客、一勺,瑶族,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历任湖北十堰电台记者、编辑,云南《楚雄日报》副刊部副主任、主任(主编)、楚雄同图传媒公司总经理、楚雄文学院院长,主任记者、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楚雄州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武定万德乡副乡长(兼任)、楚雄州文化局副局长、楚雄州文体局副局长、派驻武定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副总队长,连续两年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政协楚雄州九届委员、常委、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现任楚雄州文联专职副主席、楚雄州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委员。有作品在《中国作家》《诗刊》《海外文摘》《人民日报》《诗选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中国诗歌》《新加坡诗刊》《云南日报》《当代文学》等刊物发表。50多件作品获奖。
 
    作品年谱:
      诗集《男性高原》(1995年,云南民族出版社)
      报告文学集《高原潮》(199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报告文学集《阳光地带》(1999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诗集《落叶与鸟》(200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多情的火把花》(2003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文学《裂地惊天》(2003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报告文学《穿过神话之门》(2004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长卷散文《天地之孕》(2004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长卷散文《魂牵五台》(合著)(2004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一抹秋红》(2010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诗集《帕男诗选》(2010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长卷散文《一个皇帝出家的地方》(2011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长卷散文《滇,我的那个云南》(201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芳泽无加》(2016年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大江歌罢》(201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长卷散文《火之韵》(合著)(201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俚语湘南》(201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即将出版作品
诗集《落花,正是一个旧时代的禅让 》
诗集《只有水不需要剃度》
诗集《在云南在》
诗集《等我驾到》
诗集《三十七只兽的阵亡》
长篇报告文学《苍洱笑》
长篇报告文学《大冲刺》
 
       诗歌影响:
       云南楚雄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活动十分活跃,现已形成了上规模而且相对固定的诗会有“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楚雄诗会”、《37°C诗刊》诗会、双柏“查姆诗会”。也被云南诗坛称之为“滇中三大诗会”。“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楚雄诗会”是每年一届,全国性的诗会,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2届;《37°C诗刊》2015年创立,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0次全省性诗会;双柏“查姆诗会”亦为一年一届,也已经地举办了6届。
以帕男为领航者的楚雄诗坛,号召和团结了一批活跃在当下楚雄诗坛乃至州外的诗人们,正以团队的力量,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出楚雄、走向云南,走向全国,成为了中国诗歌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一批诗歌作品登上了《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诗刊》、《诗选刊》、《扬子江诗刊》《诗林》《诗潮》《中国诗歌》《火星》、《海外文摘》、《新加坡诗刊》《边疆文学》、《滇池》、《云南日报》等大报大刊。
       近几年来,帕男创作了500多首诗作,被著名文学评论家苗洪跟踪研究5年,特地撰写了《一个瑶人的圣经·帕男诗传》、《中国诗歌的通古斯大爆炸与告别韬光养晦的帕男》和《致命的失语与觉悟·帕男论》三部专著;中南大学聂茂博士为其撰写了《文学场域中的民族书写·帕男论》;20多位评论家集体撰写了《帕男的N个面》(评论集),这一现象在中国诗坛较为鲜见。
 
      
 
      苗洪简介
 
       苗洪,男,祖籍江苏,现居海南省海口市。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高级政工干部家庭,其父魏昌海系海军政治部树立的政工干部标兵,曾于六十年代奔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并获得时任越南总理范文同签名赠送的“团结战胜美帝徽章”。苗洪在部队长期从事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工作及其各类文学作品的评论工作,并同时长期受聘于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主持人。2013年为支持云南诗歌的发展辞去工作,专门研究云南诗歌,不到五年时间共发表文艺评论200余篇总计100万字。著有长篇评论著作《致命的失语与觉悟·帕男诗歌专论》《中国诗歌的通古斯大爆炸与告别韬光养晦的帕男》《一个瑶人的圣经·帕男诗传》等。
 
   
 
   蓝雪儿简介
 
        蓝雪儿,本名杨洪梅,70后,云南大姚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型活动及网络赛事策划人。
目前系《作家报》记者、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中国区副秘书长、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副秘书长、《37度诗刊》主编、中国诗歌在线-云南频道执行站长。
       习诗、写评、做策划。
        著有诗集《奔跑的河流》。
 
 
 

责任编辑:韩昕余

分享到:
更多 说文解字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