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昕余 时间:2018-01-14点击:879

《让灵魂跳舞》笔墨情调2017年诗歌集\\序言   
 作者:苗洪




 

 
 
  让灵魂跳舞   笔墨情调2017年诗歌集

 
  《一》在关于诗歌灵魂主题的复制中,寻找诗歌与文化,历史,人性共同的远方   
 
         我们怀着十分欣慰的心情向读者朋友郑重推荐这本由郝书许等人联合编辑出版的诗集<让灵魂跳舞——笔墨情调2017年诗歌集>。她不仅复制了灵魂,灵魂的曲线,灵魂的交错,灵魂的循环,灵魂的审美,灵魂的延伸,灵魂的舞蹈,灵魂的神秘,灵魂的高度,与此同时也复制了文化,文化的起源,思想的起源,情感的起源,人性的审美,道德的审视,社会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是简单而机械的复制过程,而是在充满强烈浪漫主义的思考之下所进行的一次将灵魂与文化融为一体的舞蹈之旅。实际上,当新时期现代诗歌的思想主题,试图以尝试开始反思诗歌危机主题及其焦虑主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用文化与知识去讨回诗歌的理性。焦虑的诗歌从来就没有让诗人体验真正释放关于诗歌回归文化的快感。他们必须在焦虑的诗歌情绪及其世界危机感的诗歌体验中寻找找让诗歌走得更远的诗歌道路。这次编辑的诗歌,其实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贯穿全局,贯穿在每个诗人的作品当中:让一丝温暖留存于冷风吹过的心房
       此刻,我只记住文字刻于岩石的力量
       可以忽视行走于尘世的困顿、挫折
       让飞翔的鹰翅投影于清沌的眼眸
       定格于这荒凉之上滋生的湛蓝。
 
        这种定格于这荒凉之上所滋生的湛蓝色彩,其实就是当今诗人对以往诗歌文化流逝的反叛与反思。用文化统治起一个诗歌的帝国,其实是所有诗人最原始也是最强烈的愿望。他们一方面信奉着诗歌与远方的交织,另一方面却一直以反思的情绪去寻找知识,文化与诗歌重叠的契机。为了这一目的,其实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百年以来所有诗人共同的期盼。但是,他们却一直没有成功。这种尝试的失败,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只有一个:他们不相信文化,人性,灵魂能和诗歌一起奔向远方。
 
         在这个序言当中,我们首次起用了复制概念来形容与描绘诗歌灵魂主题的属性。这种复制概念的运用其实是终结了灵魂静态与动态关系没有理顺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灵魂是死亡的对应物,如果我们一定要尝试改变这一固定属性的话,那么灵魂就成为与生命没有任何界限的物体。当然,我们只是用复制一词来描述目前我们所精心编辑的诗歌而言——至少,在这部以让灵魂跳舞的专辑中让我们看见诗人们在灵魂的复制过程中如何体验与体现诗歌与远方,诗歌与知识的辩证关系。而事实上,在目前的诗歌学术界,已经开始正式讨论诗歌与知识的流变关系。
 
 
      《二》在暗语与隐喻之间的诗歌书写关系上,这次编辑的个别作品进行了比较明确而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我们在创作这篇序言之前曾经和副主编郝书许先生做过比较深刻的对话及交流。在被中国第三代诗人的“隐喻”旗帜统治近三十年的诗歌创作领域中,我们一直也存在着一个十分矛盾的严峻话题是,在诗歌的暗语到隐喻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个需要论证与讨论的差异点呢?我们在看得见的“隐喻”层面与看不见的暗语之间是否就能够找出超越隐喻的可能性呢?如果能够论证成功,那么我们中国的诗歌将迎来一个隐喻主义的后时代——暗语主义时代。在与暗语相关的另一概念隐语的解释中,隐语也叫“隐”,古字为“言隐”。是古时对 谜语的一种叫法。 隐语的含义是“ 遁词以 隐意, 谲譬以 指事”。(《 文心雕龙》)。
 
        别生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和谲谏三类。密言一般只是对方才能理解的语言,它本是隐语最基本形式。用于国事最早记载的是则叫“麦麴河鱼”的故事。测智相当于现代的 谜语竞猜。要把“以此喻彼”的本意猜来,这需要一定的智力。
 
        春秋时就有列国间利用 隐语要对方来猜射而测试这个国家君臣们的智慧的例子。“秦客廋辞”就是有名的一例。廋辞是当时隐语的另一称谓。谲谏就是臣子用隐晦的语言向君主进谏自己的意见,是春秋战国一段时间内 隐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最早要数《史记。楚世家》所载“大鸟止阜”的故事。
 
 
        而对隐喻的解释是,在英语中(汉语见“ 暗喻”), 隐喻(Metaphor)是和 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 修辞手段。隐喻又称暗喻。表达方法:A是B。
 
       隐喻除了是常规上习惯将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之外,同时是在彼类事物的 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其为隐喻。
 
        在我们这次编辑收录的诗歌当中,有一首《巴域的暗语》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原因是不仅这首作品的主题是在体验暗语的表层,也让我们感觉出诗人用暗语来重新注解诗歌方针的探索。也就是说,诗人对暗语的成功运用,很明显超越了由隐喻方针所主导与创作的诗歌主题及诗歌运用。也就是说,成功证明了暗语概念在诗歌中的意境展示。在整首作品当中,我们都能够发现这种以暗语图解意境的技术性处理。
 
在巴域无需走向高处的寒冷
我在洪荒深切的谷地
听说冬天提前抵达
蛾蛹已经蛰伏于牧野的黑土
等一粒菌孢的入侵
在春天长成一枚清肺的虫草
只为治疗这尘世的咳嗽
可是啊,我在唐谷镇的旷野
遥望山峦上舞蹈的雪影
想起蝶短暂的一生
从一朵花到一朵花
留下的暗语
那是我无法修饰的言辞——我们从关于“在巴域无需走向高处的寒冷
我在洪荒深切的谷地

        听说冬天提前抵达”这段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作者首先使用逻辑思维及其反逻辑思维的方针引出“这一冬天提前抵达”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尽管是出乎意料的(反逻辑性),但是后来的一切却又都是按照这个反逻辑性引出的一系列链式反应及连锁反应。当然,诗人并没有忘记对这系列错综复杂的逻辑性与反逻辑性所呈现的“从一朵花到一朵花”的繁花似锦加以延伸及拓展:花“留下的暗语”——至于这个暗语是什么不得而知,因为诗人说“那是我无法修饰的言辞”。所以,从整篇作品来看,符合隐语的三大特征:隐语表达方式主要是口语。密语当然是语言,测智也是口头出题,谲谏更不能是书面的,因为要随机应变;无论密语、测智和 谲谏都是特定的人为对象,因人设隐,离开了这个特定的人。此隐就不能成立;不论是以物 喻意,或以情说理,专人专事,内容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时过境迁,此隐便自然消失。以诗为词的内核其实就是关于诗道与词道的统一。我们从这首《巴域的暗语》明显可以看出的是,诗人试图说明“诗是词主”的道理,在审美的维持中,集婉约与花间一体。

责任编辑:韩昕余

分享到:
更多 人人杂谈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