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步 时间:2017-07-25点击:1555

周步西部散文选

摄影:赵谦玺
 
大迁徙 

周 步
 
        霍去病的部队离开河西走廊的那一刻,匈奴的大迁徙就开始了。
        迁徙是迟早的事情,但匈奴仍然有些不舍。毕竟,这是他们生活了数百年的家园。这片土地水草丰茂,景色绚丽。山上终年积雪,山下溪流潺潺。山中有云杉、雪莲,有麋鹿、羚羊,还有可做胭脂的红蓝草和美若慧娟的女子。数百年来,匈奴凭借河西走廊战略的区位优势和焉支山天然的养马优势,在这里繁衍生息,快乐生活。这里留下了他们太多的故事,也留下他们太多的记忆。尤其是养马技术,经过他们多年精心培育和改良换代,这里生产的马匹,已成为世界上最优良的马种之一。匈奴骑兵和汉军骑兵大约是4:1。战略装备的绝对优势,使得匈奴迅速成为北方霸主。而现在,他们失败了,他们面临的是一场大迁徙。
        汉朝皇帝的安抚政策是非常优厚的,也是极具人性化的。只要他们不再与大汉为敌,不再在边境烧杀劫掠,就可以得到宽大处理。一些不降将士被杀,其他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和损失。相反,汉天子还征召了中原的士子和农夫,教他们学习汉语和稼穑技术。但精神上的创伤和灵魂上的缺失,成了一个民族难以愈合的创伤。蝇营狗苟,那不是匈奴的性格。
        汉军所向披靡,速战速决,大获全胜。但汉军并没有迅速撤离,而是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河西走廊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折转往返冲杀了三次,干净而彻底的消灭了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部队。之后,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走进这片土地,也是汉军与匈奴多年交锋中取得的一次最辉煌的胜利。这次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和后来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这次胜利可谓来之不易。为了这次胜利,汉军经历了近百年的负重忍辱和休养生息。为了这次胜利,多少汉家子弟为之落泪,多少边陲将士为之蒙羞。他们中有卧薪尝胆的汉天子刘恒、刘启,有历经艰难不辱使命的张骞、苏武,有含泪走向大漠胡天老死他方的刘惜君、解忧公主,有高呼“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赵破奴等等。在这里,我必须添加上一个匈奴的名字,他就是堂邑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做出了不朽的功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我想第一个抄起马鞭扛起家什赶着牛羊上路的的应该是一个青年匈奴。他战时为兵,闲时为民。现在,他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成了他的羞辱。焉支山下的酥油草依旧迎风摇曳,苍翠欲滴。但昨日的鲜花,开不出今天的绚丽;明日的太阳,照不到今天的脸上。于是,他不顾任何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的出发了,踏上了迁徙的征途。公元前121年的阳光照射在祁连山上,雪线比今天更加晶莹闪亮。那一刻,他们从河西走廊焉支山下的一个山洼里出发,淌过弱水,涉过草地,向北,向西,走向他们要奔赴的大地。他们要去往哪里呢,不知道。他们要去的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他们梦中的天堂。
        一场民族的大迁徙开始了。
        汉军并没有把匈奴赶尽杀绝的意思。当然,汉王朝也没有那个能力。河西走廊的匈奴遭受重创,但北部草原匈奴的实力依然强盛。事实也是如此,在之后的几次战役中,除过霍去病的率领的那支部队大获全胜,其他几路大军和几次战役,战绩均不理想。汉军与匈奴的每一交战,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好在漠南之战胜利了,河西之战胜利了,漠北之战也胜利了,汉王朝不但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同时打败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世界格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受降的匈奴是明智的。浑邪王被封为漯阴侯,呼毒尼被封为下麾侯,鹰庇被封为辉渠侯。他们仍旧居住在张掖黑水国一带。只是,他们的官名改了,性质变了,权力小了。他们再也不能在这片土地上肆意妄为、张扬跋扈,他们再也不能在这里纵情欢歌、呼啸而过。那些以羊做马、练习箭术的匈奴少年再也看不见了。受降匈奴的一些进步人士和优秀人才,则入汉效力。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金日磾。金日磾是休屠王的太子,十四岁时被霍去病的部队俘虏,没入汉宫,由马奴开始,后位极人臣。金日磾死后官葬茂陵旁边,与霍去病的陵墓只有数百步的距离。
        匈奴最强盛的时代结束了。匈奴最强盛的时期是冒顿时代。冒顿是匈奴历史上声名卓著的部族统帅,也是《史记·匈奴传》中记述最为详尽的匈奴领袖。冒顿公元前209年弑父为君后,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周边比他更强大的娄烦、东胡等十几个部落,成为北方霸主。《史记·匈奴传》记载,在汉初的一次战争中,冒顿纵精兵四十万,在山西一个叫白登的地方,把汉高祖刘邦围困了七天七夜。“匈奴骑,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史记·匈奴传》)”。由此可见匈奴兵马之强盛。这也是汉王朝不得已采用“和亲”政策的始由。
        匈奴由弱转强、由胜而衰的时间大约持续了六百年,这六百年的时间,匈奴历经头曼、冒顿、老上、军臣、伊稚斜单于(军臣之弟)乌维单于、詹师庐、句黎湖(乌维之弟)、且鞮侯(句黎湖之弟)、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壶衍鞮之弟)等约五十位单于。公元431年,夏亡于吐谷浑,匈奴几乎再没有出现于史书。夏的首领为匈奴后裔。到公元445年的时候,阿提拉登上罗马帝国的政治舞台。阿提拉是不是中国匈奴的后裔,至今仍然是个模棱两可的谜语。
        这次大迁徙之前一百多年,河西走廊还发生过了一场大规模的迁徙。那次迁徙是一个叫月氏的民族。月氏也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月氏最强大时“控弦十余万”。秦汉之时,月氏乘匈奴和汉朝之间的战争,迅速打败了乌孙,占据了河西走廊,并斩杀乌孙王难兜靡。后来,北方匈奴崛起,向西扩张,来到了河西走廊。在另一次匈奴与乌孙联军的攻击下,月氏不敌,退出了河西走廊。匈奴杀了月氏王,并用月氏王的头颅做了酒具。月氏西迁一百多年后,匈奴西迁。
        大迁徙是慌乱的,也是惊恐的,更是杂乱无序和撕心裂肺的。大迁徙应该有女人的啼泣,大迁徙应该有孩子的嚎叫,大迁徙应该有青年的叹息,大迁徙应该有老人的无语。大迁徙别无选择的余地。写到这里,我的心中突生一种无由的悲怆和慨然失意。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匈奴离别时的那些凌乱画面和那首古歌。那首古歌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唱响。那些匈奴健儿的背影,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被历史的大手一点一点的抹去。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匈奴古歌
        这首被无数学人引用过的匈奴古歌,在这里,我只能再引用一次。也只有这首古歌,方能表达我对匈奴的理解和穿越千年的遥相感知。也只有这首古歌,能准确的传递出一个民族离去时的无奈心情和泣血悲凉。一个在北方草原上称雄数百年的游牧民族,就这样远去了。当然,尽管他们消失了,我们绝不敢妄自菲薄,或横加指责。
        大迁徙从公元前121年开始,大约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匈奴基本上走出了中原的视线。他们迁徙的路线大致是,从河西走廊出发,一路向北、向西,走过连绵不断的山峦,走过茫茫无尽的草地,走过望不到边际的大漠戈壁,最终翻越阿尔泰山,走向一个叫伏尔加河和多瑙河的地方。如同他们崛起的轰轰烈烈,匈奴消失的干净彻底。匈奴的分崩和消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这次大迁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迁徙,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迁徙。在此期间,汉军的每一次胜利,动辄就可得到匈奴数百万的羊只和马匹,由此可见北方草原的景色之美和匈奴贵族的富裕程度。这次大迁徙消失了一个民族,也消失了一个国家。这次大迁徙强盛了一个民族,也强盛了一个国家。这个消失了的民族就是匈奴族,这个强盛了的国家就是大汉帝国。大汉精神,由此成了中华民族一个永恒的高度。
        匈奴的迁徙,是汉王朝强盛的开始。
2015/12/13于北京
摄影:赵谦玺

焉支山下话杨广

周 步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皇帝,也是唯一到过河西走廊焉支山下的皇帝。站在这座山下看杨广,或许能看到一些别的地方看不到风光和景象。
        杨广文采和武功都非常出众,可谓上马领兵打仗,下马吟诗作画。其文采风流,武功韬略,即使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做比较,都毫不逊色。他的名篇《饮马长城窟》,其豪迈气概,堪比魏武之风。杨广二十岁的时候,就官拜兵马大元帅。虽说这个统帅是父皇的分封,但统帅五十多万兵马,手下战将如云,战事频繁,没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和过硬的军事才干,那绝对是玩不转的事情。在对陈朝的战争中,杨广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百姓则是“秋毫无犯”,因此声名大振。杨广在江南杀戮甚重,后来多用南方学者和官员,这大概也是为了消除战争与南方形成的隔阂而实施的安抚政策。战场上的生死历练,战火中的血雨腥风,这是杨广经历了很多帝二代无法经历的人生历程。有人把秦二世和隋二世作比较,隋朝也经历了二世,但隋二世绝非秦二世者流可比。同时这也太降低了杨广的水准。
        隋仁寿四年(604)八月,杨广登上了隋朝第二任皇帝的宝座。那一年,杨广三十五岁。
        杨广国号大业。透过“大业”二字,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杨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向上的治国思路。但历史只看重结果,从不因理想和抱负而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历史对杨广的印象并不好,甚至是很不好。
        杨广好色,这大概是事实。史书记载杨广“美姿仪,少聪慧”。一个才貌双全的帝王之子自然是天下美女追逐的对象。被追逐者“好色”,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杨广好色到什么程度了呢,《隋史》记载,杨广登基前夕,有一次进宫,竟然对父皇的妃子起了非分之念。这个妃子就是宣华夫人。这件事应该是真的。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不乏其人其事。这当然不是杨广“好色”的佐证。但我认为杨广绝没有到了“荒淫无度”的地步。这从杨广一生的所作所为和人生履历可以得出。一个主动的把一生的时间交付给人生价值实现的皇帝是不可能荒淫无度的。据好事者考证,杨广称帝后十四年的时间里,在京城的日子不足一年。杨广很看不起那些久居深宫的皇帝。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巡视和亲征。但杨广后来失败了。失败了就没有话语权,失败了风流就是好色,好色就是荒淫,荒淫必然无度。于是,后世的一些小说演义评说剧本,也就把杨广描写成一个十恶不赦、沉溺女色的反面人物。杨广的功绩,被他最后的失败抹杀了,或是被人们有意无意的淡化了。而杨广的缺点,却被无限的放大。人性有时候是非常卑劣的。
        隋朝是对中华民族统一、西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和后世科举制度的建立、南北经济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个朝代。大运河的构思,可以说是杨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但也正是这个“利在千秋、害在当代(学者蒙曼语)”的宏伟蓝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和不恤民情,导致了社会的动乱,加剧了隋王朝的灭亡。隋文帝杨坚十分节俭,隋炀帝杨广却十分浪费,甚至是奢侈。但杨广的奢侈绝不是为了个人的一己之利和享受,很多时候,他的奢侈浪费和大方排场,是以一个大国霸主、国富民殷的姿态展示大隋国力,结交邻国部落,以期达到屈人之兵、万国咸宾的目的。杨广的这些方略,对隋朝经贸发展和以丝绸之路为主的经济圈的繁荣、西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世有学者评论杨广是“好事办砸了”,就是这个意思。
        但历史是公正的,大运河并没有因为杨广的臭名而降低了它的使用价值。同样,历史也是无情的,隋王朝之后,人们在享受这项伟大的工程带来福祉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因此改变对杨广的看法。这不是人性的麻木,这是历史对杨广的误读太深,评价太重,定位太狠,一个“炀”字,永远的牵制着人们对杨广的价值评判和褒贬态度。杨广的功绩,被一个“炀”字彻底抹杀了。
        要公允就必须避开为尊者讳、为逝者讳,人为的拔高和刻意的诋毁都是对他人的不尊。唐朝是伟大的,但隋朝同样毫不逊色。李渊是对杨广做出最后评定的主要人物,魏徵是《隋史》主编。实事求是的说,《隋史》非常秉笔,对前朝皇帝也不乏溢美之辞,但观点和下笔却绝非太史公般直书。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见,唐人对炀帝的功绩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李渊是大唐天子,他不能不为大唐的社稷考虑。这不是李渊的过失,这是历史的必须。历史可以一错再错,但我们决不能将错就错。公元二零一三年十一月,扬州市邗江区政府对考证后的杨广墓进行了修葺。这是继隋朝大将陈棱感念杨广旧恩为其改葬、李渊下诏礼葬、清嘉庆大学士阮元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伊秉绶书写墓碑之后更大规模的一次修葺。杨广和他的坟墓,终于在世人的观望和徘徊中得到了正视。
我们还是来看一看杨广在河西走廊焉支山下的一些情景吧,或许,能拨除一些迷雾,能擦亮一些思想,能启迪一些感悟。
        隋大业五年(609年)六月二十一日,杨广来到了焉支山下。那一年,杨广四十岁。
        杨广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站在焉支山下的。焉支山是西北名山,因霍去病于此大破匈奴而名扬青史。杨广的那次西巡,其实也是西征。杨广西巡河西走廊焉支山之前,曾派遣黄门侍郎裴矩前往西域各国,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和战略合作联盟。后时机成熟,杨广亲率大军,与高车国等夹击吐谷浑。此一役,隋军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大获全胜,拓地数千里,之后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疆域范围远远超过了汉武帝设置的河西四郡。为了扩大胜利果实,增加宣传力度,稳固边陲和团结更多的西域民族国家,杨广决定在焉支山召开万国博览会,并大宴西域二十七国使臣。杨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办大规模国际性活动的皇帝,也是唐朝之前最有国际威望和影响力的中原皇帝。隋时,周边民族和国家尊杨广“圣人可汗”,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的好日子,整个河西走廊沉倾在一片欢歌笑语的节日气氛之中。前几天的行程虽然让杨广大为恼火也大为悲怆,但此刻的杨广,是那么的气定神闲和气宇轩昂。原来,在西宁通往张掖的途中,翻过祁连山时,杨广随行的将士被骤然而至的寒流冻死了大半。此次遇难的还有杨广的姐姐、隋朝公主杨丽华。此刻,历经千辛万苦的杨广,站在西北边陲焉支山下。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个支脉,但却独成一峰。焉支山东西长34公里,南北宽20公里。博览会在“焉支山下”具体什么位置召开的呢?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历代学者对此也多有推测,但无定论。河西学院已故教授方步和《张掖史略》认为其会址大约在距张掖东南100多公里、山丹与永昌交界的绣花庙(定羌庙)一带。但那里两山夹持,地域逼仄,荒无人烟,山中盗匪出没,野兽横行,植被稀疏,根本不是举办盛大活动的理想场所。居此三十多年,与他人多次实地考察,最后得出:若从地理条件、交通设施、安保要求等诸多方面推测,“焉支山下”应该就在焉支山北麓山丹县陈户镇往东、老军乡往西之间的空阔地带。那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登高望远,有一种君临天下、一览无余之感。无论从地理形态和隋炀帝喜好大场面的要求来看,这里都是一个最佳位置。焉支山下,至此留下了一代帝王的脚步,中原王气,从此弥漫西域大地。
        甘凉古道处于一级兼备状态。负责这项防卫工作的是大将宇文述。河西走廊的百姓是有福气的,在甘凉二州组织者的安排下,他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夹道欢迎西域的客商,同时也目睹了一代帝王的威仪风采。盛夏的焉支山沉雄庄重,草绿色新。在一片祥和的音乐声中,杨广走出观风行殿,向高昌、伊吾等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和河西人民,举起了象征胜利和华夏民族大团结的酒杯。博览会在这里举办了七天。博览会期间,杨广在象征胜利的焉支山下,郑重宣布,此次西巡所取得辉煌战果和新设四郡的重大意义,并安排了多项展览活动和歌舞演出,并向西域诸国使团客商发出免费参与洛阳商贸活动的邀请。同时,还现场宣布大赦天下,免除陇右地区赋税徭役一年、免除张掖等地赋税徭役两年的优惠政策。随后,在万民欢呼声中,杨广举目天下,焚香礼拜,祈佑华夏大地,国运昌盛……
        杨广西巡是嵌刻在河西走廊的又一道深刻印痕。1400多年多去了,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但焉支山还在,焉支山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还在,焉支山下人们对这次博览会的交口赞誉,将永远存在。
 
2015/6/14于北京
 
摄影:赵谦玺

北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周步
 
        西域就是新疆。那片土地至今仍旧是空旷高远,神秘辽阔。河西走廊是去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历史上的河西走廊,基本就是一个长风与皓月相伴、边草与牧马并存的世界。但西域的神奇和神秘,大漠的浩淼与辽阔,又使得南国的书生、中原的豪杰,或不远万里纵马边地,或长歌悲壮孤旅苍茫。于是,这片土地上就有了长弓与利箭、冷月和弯刀,就有了仇杀和纷争、攻伐与扼守。羌笛、胡歌、兵车、驼队、刀客、马帮等等,纷沓而至,呼啸而过,成了河西走廊的另一道风景。那些充满雄性和血腥的时代,最具时间代表性的,应该是大汉和大唐,最具地域特色的,应该是回鹘和北凉。
        北凉的第一任君主是沮渠蒙逊。不过,也可以说是段业。因为段业在这片土地上毕竟有过四年“北凉王”的历史。段业是沮渠蒙逊的上级领导。那时候,沮渠蒙逊还是后凉队里面的一个中级军官。然世事难料,几番风云变幻,段业在沮渠男成等人的簇拥下,成了北凉的第一任国主。段业祖籍京兆(今西安),孤身一人,随军征战,后官至建康太守。建康就是现在高台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的骆驼城。段业的“北凉王”几乎是个捡来的便宜。这个北凉王的位子做到第四年的时候,北凉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段业谋杀了北凉重臣沮渠男成,成了北凉的头号罪人。于是,沮渠蒙逊一呼百应,段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段业被沮渠蒙逊的叛军所杀。断送段业生命的祸端并非从天而降。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四年前——那时,段业还不是建康太守,后凉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沮渠蒙逊的伯父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跟随后凉王吕光进攻河南,吕光的前军吃了败仗。沮渠麹粥看到看到吕光年老愚昧,骄横放纵,诸子党朋相结,就有意反叛,与兄长沮渠罗仇商议。沮渠罗仇不许。说我沮渠家族世代忠孝,方得一方信服,绝不做有负他人的事情。结果是,不久之后,吕光因其子兵败被杀,便以护卫不力的败军之罪杀害了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沮渠是河西大族,在地方上很有威望,来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追悼会上,沮渠蒙逊哭着对大家说,当年大汉中道衰败,我沮渠先祖辅佐窦融,才使得河西大地兴旺安宁。现在吕王无道,我等何不继承先祖安定时局之志,以报二父黄泉之恨呢!于是,在十天时间里,就聚集了一万多人。在堂兄沮渠男成等人的建议下,推举建康太守段业做了凉州牧、建康公。这也是段业建立北凉的大致过程。后来,沮渠蒙逊因功勋卓著,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再后来,段业因沮渠蒙逊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攻伐谋略而有意将其压制。公元401年,北凉发生了沮渠蒙逊逼杀段业的事情。
        段业斩杀沮渠男成这个事件的谋划者是沮渠蒙逊,这是后世的基本定论。沮渠蒙逊可谓一箭双雕,既除掉了对手,也杀死了敌人,他顺理成章的成了北凉的新主人。北凉真正的历史,也就由此开始。那一年,是公元401年,沮渠蒙逊35岁。
        沮渠蒙逊是匈奴族的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匈奴一直是大汉的劲敌,所以中原对匈奴基本没有好感。匈奴是一个骁勇剽悍、富有进取精神的民族,但绝不是有些史书中所言“不懂礼仪、没有廉耻”等等。匈奴的一些优秀人才如金日磾,永远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榜样之一。匈奴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晋书》记载,沮渠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也就是说,沮渠蒙逊文武全才,深通谋略,且善于用一种游手好闲的滑稽形象迷惑对方。但沮渠蒙逊绝不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好战分子。据说北凉时期,沮渠蒙逊的一位将领叛离,众人建议杀死叛将的家眷,但沮渠蒙逊没有那么做,而是命令将其家眷护送出境。
        沮渠蒙逊带兵攻打后凉重镇西郡(今永昌一带)是398年的事情。沮渠蒙逊的部队到了西郡的时候,他并没有急于出兵交战,而是对西郡的城池防守、山川地形、水流走向等进行了充分的考察。西郡是后凉的西大门,也是北凉东进的第一道屏障,所以此地对双方都非常重要。西郡太守是吕纯。吕纯知道沮渠蒙逊很会用兵打仗,就坚守城池,拒不应战,双方僵持不下。沮渠蒙逊的部队每天都是啸叫攻打的样子,但他暗地里却派遣军士引水灌城。数天后,河水淹没了西郡城,守军投降,吕纯被俘。
        沮渠蒙逊坐上北凉的第一把交椅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邦交,和睦关系,并且称藩于强大的后秦。那时候,南凉的实力远远大于北凉,沮渠蒙逊为了求取和平发展,依照邦邻之间的游戏规则,质子南凉。南凉的国主是秃发利鹿孤。秃发其实就是拓跋的音译。秃发利鹿孤以沮渠蒙逊的孩子沮渠奚念年小为借口,指名道姓要沮渠蒙逊的弟弟、建忠将军沮渠挐为人质。谁都知道,沮渠挐是沮渠蒙逊最得力的助手,这不是明摆着要卸去沮渠蒙逊的臂膀、要和北凉挑起事端吗?但沮渠蒙逊答应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南凉和北凉之间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沮渠蒙逊韬光养晦之能,可见一斑。
       公元410年,沮渠蒙逊亲率三万大军,攻击南凉,迫使南凉从姑藏迁都乐都。
        公元422年,沮渠蒙逊消灭了西凉,占领整个河西走廊。
        公元433年3月,沮渠蒙逊去世。三子沮渠牧犍即位。
        沮渠牧犍是北凉的第二任国主。实事求是的说,沮渠牧犍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沮渠牧犍即位后,对河西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建设,都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同一时期河西文化名人阚驷逊、张湛、索敞、阴兴、宋钦、赵柔、程骏、程弘等人,也都受到了重用或被提拔到相应的位置。那时候,北魏已经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结交邻邦,和睦大国,这是北凉的当务之急。沮渠蒙逊去世不到一月,沮渠牧犍就依照沮渠蒙逊的遗嘱,把还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妹妹兴平公主送到了平城,做了拓跋焘的昭仪。北魏封授沮渠牧犍都督西域羌戎诸军事,加号河西王。
        沮渠牧犍当然不甘心时时受制于他人,但又无法与强大的北魏对抗。于是,沮渠牧犍在对北魏受封的同时,也和南方的刘宋建立了外交关系。沮渠牧犍这样做目的很明确,就是加强合作联盟,寻求多条出路。如果时机一旦成熟,坐拥西北,或进兵中原,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北魏也清楚北凉所占据的河西走廊的军事位置,就有意交好北凉,把武威公主嫁给了沮渠牧犍。
        沮渠牧犍的皇后是西凉国主李暠的女儿李敬爱。李敬爱,这个在西凉和北凉都留有很多美好故事的奇女子,结局却非常黯然。沮渠牧犍尽管很有才能,但面对强大的北魏,北凉再也没有了进取的机会。后来,沮渠牧犍在后宫几个女人的的事情上,搞得一塌糊涂,阴差阳错的差点要了武威公主的性命,使得拓跋焘勃然大怒。公元439年,北魏出兵北凉。姑藏城破,沮渠牧犍在拓跋焘的安置下,去了平成。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自知不是北魏的对手,便带兵去了高昌……
        北凉最辉煌的岁月结束了。北凉是五凉时期河西政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五凉岁月,正是西晋到北魏的岁月。那时候,中原地区可谓十室九空、血流成河。然而,相对于中原的混乱凋蔽和民不聊生,河西走廊可说是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大批中原世子和学者的西迁,给河西走廊带来了空前的文化繁荣。五凉时期,是一个干戈寥落、山河震荡的时期,也是一个英才辈出、星汉灿烂的时期。前凉、北凉、西凉等国的君主,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甚至是亲力亲为,为河西文化的灿烂和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付诸了空前的热情,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北凉最早的都城就是现在高台的骆驼城,后迁都张掖,再后来迁都武威。200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一个人去了北凉故国。正午的阳光炯烈,空虚无边,坍塌了的城垣宫墙,瓦砾遍地,显得分外荒凉寂寞,让人有一种跪下来大哭一场的感觉。再后来,我得知张掖。武威、敦煌、酒泉的一些石窟石雕及其他艺术作品,大多都是起源于北凉或五凉时期。河西文化最昌盛的时期,就是五凉时期。河西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曾是五代时期中国文化的三大体系。而形成这个辉煌局面的,五凉故国功不可没,北凉故国功不可没。
摄影:赵谦玺

大走廊
文/周步
 
         地理上的狭长,并没有造成视野上的逼仄。相反,河西走廊始终以一种大胸怀、大胸襟、大开放、大开阔的从容和气度,笑迎四方宾客,接纳八面来风。
        河西走廊是地球上最宽敞、人文淀积最厚重、历史渊源最深远的走廊,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通道。
        这片土地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约百余公里。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边的祁连山和北边是龙首山、合黎山等为主的山脉,分别阻隔了青藏高原寒流的北袭和内蒙古高原黄沙的南侵,形成了地球上独特的狭长地带。这片土地有世界上最大的马场和人间奇景丹霞地貌,美轮美奂,若云锦之乡。一条名为弱水的河流,由南向北,注入北部沙漠,形成居延海,创造了额济纳。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在这里诞生,随同这条河流的汹涌而澎湃,相伴这条河流的舒缓而低沉。这片土地最西端的地方叫敦煌,敦煌,穷其大、无限浩瀚、辽阔的意思。
这片土地两山夹峙,中间碧野千顷,因地处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这片土地还有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包括整个河西走廊,或者说,河西走廊就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从汉朝开始,一 直是中原通往西域和西域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唐代的河西重镇武威、张掖,如同现在的上海、广州。商旅“日款塞下”、“使者相望于道”,是对当时河西走廊热闹繁华的记述和描写。在水上交通业还不发达的时代,河西走廊一直肩负着中国与世界经贸与文化交流和传播之重任。河西走廊是一片驼铃与骏马并行、羌笛与胡歌同唱的大地,更是一片丹霞与流霭争晖、黄沙与漫道共存的旷野。雄风浩荡、落日长河、雪域茫茫、漠野苍苍、孤城塞寨、异域风情、故园东望、羌笛悠远,等等,是这片土地留给世人的一个综合形象。
         这片土地上有一座叫凉州的古城,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以《凉州词》为代表的诗歌而名扬天下。这座城市里住过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墨客,这片土地走过张骞、班超、霍去病、李广利等将士军魂。这座城市因战争而备受关注,这座城市因诗歌而名扬天下。这座城市是“边塞诗”的诞生之地,更是“胡腾舞”的喧响之处。中原王朝因这座城市而雄视西域,西北边陲因这座城市而名震中原,河西走廊因这座城市而响亮世界。
        这片土地上有一座叫甘州的古城,它地处塞上,却有江南水乡的旖旎景色。它雄风猎猎,遒劲浩荡,芦苇深处,美景如画。这座城市远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近处溪流潺潺,花香四溢。这座城市因佛事而备受世人关注,这座城市因佛经而声名远播天下。这座城市里有中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和用黄金书写的绝世经卷。这座城市的东边,是“边草无穷日暮”的焉支山;这座城市的西边,是“我只取一瓢饮”的弱水。
        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一场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河西之战”。这场战役的胜利,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打破了封闭与阻隔,清除和隔膜和屏障,中原王朝和西域诸国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华夏民族开始了多层面、全方位的融入与融合。中华民族大团结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为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原始的基础。
这片土地就是千里河西大走廊。
        大走廊是驼铃的故乡,也是骏马的故乡,更是飞天的故乡。大走廊是诗歌的故乡,也是胡歌的故乡,更是羌笛的故乡。大走廊走过诗人,走过美人,走过僧侣,也走过商人。大走廊唱过凯歌,唱过牧歌,也唱过悲歌和离歌。大走廊来过封狼居胥的将士,大走廊走过杀伐征战兵贲,大走廊迎来光辉灿烂的黎明岁月,大走廊送走哀婉悲壮的幽怨忠魂……
        大走廊是一条商道,也是一条兵道,更是一条战争与和平之道。大走廊是一条交通之道,也是一条交易之道,更是一条交流和媾合之道。大走廊是一条经营之道,也是一条经略之道,更是一条经贸和文化之道。今天,大走廊是开发大西部的雄风浩荡之大道。
        两千多年前的河西走廊,史书中用一个很形象也很生动的词汇来描述:“凿通坚壁”。两千年后,这里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网络密布,几十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它们是武威、金昌、嘉峪关,它们是镍都、钢城、航天城……
        大走廊坦荡如砥,大走廊关隘密布,大走廊土地肥沃,大走廊风光旖旎。大走廊有声震华夏的阳关、玉门关、嘉峪关,大走廊有神秘莫测的黑水国、骆驼城、罗马城。大走廊有震惊世界的莫高石窟,大走廊有美奂绝伦的奔马造型。
        大走廊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与大走廊有关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有黄帝、蚩尤、颛顼、大禹、老子、后羿、宓妃、彭祖、西王母、穆天子、冒顿大单于、细君公主、霍去病、张骞、隋炀帝、唐玄奘等等。与大走廊有关的中华民族有允、戎、羌、乌孙、月氏、匈奴、呼揭、突厥、吐蕃、回鹘、党项等等。他们是这片土地最初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也是这片土地最初的主人和过客。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奇迹和辉煌,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屈辱和伤痛。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永远的故事和传说,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精彩的历史读本。历史如惊鸿一瞥,故事却永远新鲜。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匈奴歌谣
        这是在大走廊流传了两千年的一首古歌,也是匈奴族流传于世仅有的两首古歌之一。另一首就是《敕勒歌》。匈奴族消失了,引弓之国的一曲哀歌,成为绝唱。铁器铲除了荒草,农夫挤走了骑士,田野替代了牧野,民歌取代了牧歌。千里河西大走廊,刷新着新的历史记录。
       大走廊承载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梦想,也断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狂想。大走廊送走了历史的主人,大走廊迎来了时代的宾朋。大走廊不是某个强权某个王国的跑马场,大走廊不是某个部落某个民族的后花园。大走廊是辽远的大千世界,大走廊是宽阔的地理画卷,大走廊是一个民族向另一个民族学习、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交流、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递进的历史通道,大走廊是一种思想和另一种思想交锋、一种智慧与另一种智慧碰撞、一种文明同另一种文明并行的历史底本。
        千里河西大走廊……
 
摄影:赵谦玺

山丹地理


周 步


 
        山丹是我的家乡。这个在1:100万的中国地图上才能看到的小县,它的历史却有两千年之久。早在汉武帝开设河西四郡之时,它就已一个县域的身份屹立在河西大地。不过,那时候的山丹不叫山丹,叫删丹和日勒。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山丹境地设置两县。“山丹”这个名字大约出现于北魏时期,后几经更名,元初再次以山丹的名称沿用至今。在更名山丹之前后,山丹还有贯虏、弱水、仙堤、万岁、兰池、永宁等名称的使用和多县并列分治的局面。当然,地盘也时有大小,如西晋和十六国时期,山丹为西郡;唐高祖武德年间,山丹不但辖有民乐的部分地区,而且沿弱水东岸,迤逦西北方向直至居延海,都属于山丹。那时候的山丹,可谓一个大县。然无论山丹的名称如何更改,主人如何变换,地域怎样扩张,山丹县治级别的身份却始终未曾降低,甚至偶有提升。如西夏时期山丹设甘肃军,元朝时期山丹为山丹州。甘肃军,这大概也是“甘肃”一词的最早出现和使用
山丹的历史如此悠久,山丹的文化同样灿烂。山丹有弱水。弱水,这条从《山海经》里一直流淌到现在的河流,它永远是山丹人民和张掖人民的母亲河。弱水流经千里,注入北部沙漠,形成居延海,创造了额济纳。额济纳就是胡杨生长的地方。弱水是一条神性的河流,也是一条神秘的河流,弱水更是昆仑文化圈标志性的一条河流。在西北,很多故事都与弱水有关。这条河流的周边,生活过几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民族,它们是戎、羌、月氏、乌孙、匈奴、回纥等。这几个民族后来消失了,但故事却永远新鲜。弱水的源头很多,其中一条就在山丹境内的焉支山里。焉支山下的弱水河,波光粼粼,溪流潺缓,它养育了山丹人民,也滋润了河西大地,同时也使得后来的山丹城有了“三龙穿城”的奇妙美景。山丹,实在是河西大地和丝绸古道上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
        焉支山是山丹境内最主要的一条山脉,也是河西走廊最有名的一座山峰。这座山东西长不足五十公里,主峰却高达近四千米,所以焉支山峰顶终年积雪。“焉支长寒雪做花”、“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等等,都是历代诗人对焉支山酷寒景色的描述。焉支山在历史上有过“中国十大文化名山”之誉。那是什么时候呢?那是秦汉到隋唐之时。那时候的山丹可谓“胜利之山”和“王者之山”的象征。胜利之山,是指汉朝名将霍去病于此大破匈奴,致使匈奴自此一步步走向衰败和灭亡。王者之山,是指隋炀帝在此召开万国博览会,并于焉支山下大宴西域二十七国使臣,所以今天的山丹有了“世博故里”之称。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到过河西走廊并亲临焉支山的封建皇帝。第一个是穆天子。
焉支山盛名久矣。焉支山的盛名,与其地盛产良骥骏马有很大的关系,传说中的火焰驹既出于此。焉支山在唐朝之前,几乎就是西域的代名词。中国历史上有关西北地区名山大川的诗词篇章,焉支山大概是着墨最多的一个。名将的杀伐征战,激励着将士的血脉喷张;帝王的千古豪情,触动了诗人的无限畅想。于是,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学者士子,僧行商旅,戍边将士,历经此地,必登临此山,攀高望远,把酒言志,慷慨抒怀。有关焉支山的诗词歌赋很多,这里例举一二,以观其风情壮貌,习俗物景。
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调笑令》(唐)韦应物
焉支山西酒泉道,
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
与君不见使人老。
——《过焉支山寄杜位》(唐)岑参
        ……
        这是有关焉支山最为脍炙人口的两首诗歌。事实上,焉支山和弱水,是山丹大地的根本所在。山丹大地,因为焉支山而人文厚重,因为弱水河而渊源流长。
                                   二
 
        焉支山地处山丹县城东南四十公里处。马营河和山丹河就是弱水源头之一。与这座山和这条河流有关的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很多,他们是颛顼、大禹、老子、彭祖、西王母、穆天子、冒顿、浑邪王、霍去病、隋炀帝、李白、王维、岑参、哥舒翰、陈子昂等等。公元一九三七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总指挥陈昌浩和政委徐向前,避居焉支山,又给焉支山增添了新的人文色彩。
        山丹最早的治所不是现在的县城所在地,而是在焉支山钟山寺或寺沟河附近。那是山丹还是“删丹”的时候。删丹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志记载,是“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而得名”。如此看来,这和很多人臆想的山丹花毫无关系。那日勒又是怎样得名的呢,史志也有记载,日勒的治所在峡口古城洼,也就是现在绣花庙往西的地方,以驻地城堡“旗翻日勒”之景而得名。删丹和日勒,是山丹境地最早的两个县治所在地城堡。
        山丹多城堡。山丹的城堡多建于明代。明代是山丹外来人口迁入最多的一个朝代,也是山丹甚至西北地区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朝代。明朝之前的山丹是什么样呢?据《甘镇志》记载,其地“男女罕事耕织,唯弓马是尚,畜牧为生”。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山丹,是一个崇尚骑术和箭术的游牧民族习俗成风之地。事实上,在山丹历史上,武人远远多于文人。山丹现在有迹可寻有据可考的古城堡遗址有:仙堤古城遗址、马营城堡遗址、东乐城堡遗址、双湖古城堡、峡口古城遗址、山羊堡遗址、黑城堡遗址、堡子城遗址、营盘台子、新河城堡遗址等几十处之多。这些城堡分别是哪朝哪代哪一任官吏的治所和哪些民众的居地,现在已很难考证了,但有一点却是清晰可见,那就是,从这些城堡的规模、设施、设置、布局、数量和以汉、明长城为主线的烽燧列障所形成的周密的防御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山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这些古城堡是山丹历史近千年间的一个地理形态,也是山丹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最厚重的历史底本。这些古城堡之外,山丹的一些寨、营、铺、驿等地也极有意思,这里不妨例举一二:老军寨,原名老兵寨;上寨子,原名上土军寨;柳荫寨,原名刘英寨;位奇寨,原名魏机寨;卢家堡,原名卢真寨;陈户寨,原名陈虎寨;等等。从这些村寨的名称可以看出,其大多是以当时寨子的主要人物和所在地的性质命名,如老军寨,因安置复退军人得名;刘英寨,是以寨主刘英的姓名命名。这些村寨之外,山丹还有如范家营、孙家营等地。营与军队、兵营有关系,那么范家营是什么来历呢,据说樊梨花曾驻扎于此而得名。这当然是传说而已,不足全信。堡寨是人类进入社会形态之后的一种产物,以屯居和防守为主要意义。透过这些堡寨的名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山丹的地理结构。据统计,到清代时,山丹共有58堡寨、6铺、3驿、5塘。铺是具有商贸、运转、交易、囤积等多种功能的一个场所,驿就是驿站,塘有似于现在的水利系统管理机构。
        这些古城堡现在大都已经是面目全非了,有的甚至已经是荡然无存。保存相对完好的有硤口古城遗址、黑城堡遗址、堡子城遗址、新河城堡遗址、丰城古城堡遗址、马营城堡遗址、东乐城堡遗址、双湖古城堡遗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这些古城堡在近千年的岁月里,一直履行着遮风避雨和护守苍生的职责。有些城堡现在尚有形迹,有些古城堡已经是了无痕迹,无法让我们去凭吊怀古。如西晋时期的万岁县和兰池县,我们只知道万岁县在今天山丹的中部、兰池县在龙首山区,县治则无考。
        山丹曾经有过一段州治的岁月。那是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蒙古汗国置山丹州,州治就在今天的山丹县城。而在这之前,西夏大庆二年(1037年),山丹曾为西夏国十二军司之一的甘肃军驻地。西夏时期的甘肃军,大约等同于现在八大军区的编制结构和防守格局。
        这些古城堡我去过几处,如峡口古城堡遗址、花寨城堡遗址、新河城堡遗址和丰城堡遗址等。去的最多的当属丰城城堡遗址。那些年,我们家的羊群在北山放牧,我几乎是每隔十天半月都要去一趟北山,丰城古城在我去北山必经的路上。那座城堡残破不堪,但有一面城墙因居民紧依古城居住而保护的相对完好。城墙上夯筑时遗留下的木质架杆和架眼清晰可见,每到夏天,燕子从里面飞出飞进啾啾的叫个不停。
        这些古城堡是山丹大地曾经的地域风情和社会风貌,也是山丹大地曾经的繁华景象和人文景观。山丹最早的城堡是删丹城和日勒城,山丹最大的城堡是山丹城和东乐城。山丹城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东乐城毁于民国初期。
        在山丹古城堡中,峡口、霍城、大马营三座城堡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规模最大,驻守军队的级别也最高,如清朝康熙年间,峡口营总兵升为守备,再后来由守备升为都司。峡口城最后一任都司戴尚武,逝世于1936年。
        那么,让我们去看看峡口古城。
 

 
        峡口古城是甘凉古道上至关重要的一处古城关隘。在清朝之前,去往西域的车马人等,历经此地,必须经过此处关隘。峡口古城地处焉支山余脉和北部山峰夹持的峡谷当中,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明朝诗人岳正有诗句“两山张掖如鸾峙,一水中流似马奔”写的就是此地壮丽景象。在去峡口之前,我们先去看看山丹大地上另一处与峡口古城一样重要的扼守甘青要道的关隘,这个关隘就是大名鼎鼎的扁都口。
        扁都口(今属民乐县)是从青海西宁进入河西走廊唯一的一条通道。这条通道我走过一次,真可谓是“除却此路无它途”。那年秋天,应一个朋友之邀,我们取道扁都口去了西宁。祁连山高入云霄,扁都口谷深路狭,如若坚守此处关隘,纵然有千军万马,也断然不能翻越此山。祁连山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所以山中天气晦暝多变,阴晴无常,时而一晴如洗,碧空万里,时而阴雨霏霏,冷风刺骨。据史料记载,公元615年6月,隋炀帝西巡河西走廊,在翻越祁连山的途中,随行将士冻死过半,随行的隋朝公主杨丽华因寒生病而死,当地有娘娘庙。我还记得那次去西宁,途径一个叫俄博的小镇,我们在那里小憩,那里的人们脸膛通红、黧黑,红的透亮,黑的泛光。那是扁都口之行和俄博小镇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
此地如此险要,在这个关隘和山丹大地、峡口古城等地战斗过和驻守过的军事将领都有谁呢,他们是:霍去病、赵破奴、马贤、哥舒翰、按竺迩(蒙古汗国名将)、冯胜、王允中(山丹人)、武振(山丹人)、王进宝等人。王允中是山丹籍武将中战功显赫、爵位最高的一位将军,官至甘肃总兵、光禄大夫,将军病逝故里,奉旨御葬,其葬礼规格之高,在历代文臣武将也是少有。将军晚年,曾捐巨资重修河西名刹山丹大佛寺。这些为国谋取、开疆辟域或镇守一方的将领们,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楷模,也是这片土地上的军魂典范,他们为这片土地的安定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这片土地的繁荣富强提供了有力的军事保障。
        出凉州西行三百里,便是峡口古城。峡口古城作为一处军事关隘,可以追溯到大月氏时期。屈指算来,此处关隘于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岁月了。峡口古城地处甘凉古道细如蜂腰之地,所以此地有“甘凉咽喉”之称。此处关隘张骞走过,唐玄奘走过,陈子昂走过,林则徐走过。公元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刑部郎中陈棐巡视河西防务,途径峡口古城,见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欣然奋笔写下“锁控金川”四个大字,并嵌刻于巨石之上,其字大如斗,现已成为峡口古城的一处人文胜迹。另一位在山丹刻石立记的人物是左宗棠。左公率部收复新疆,途径山丹的时候,专程去寻访周小泉故里及其后族,并手书“周小泉故里”,刻石于山丹小东门之外。周小泉是明代河东学派理学宗师之一,生长于山丹,成就于秦州。秦州就是现在的天水。
        我们来看一组与峡口古城有关的数字。《重刊甘镇志·兵防志·军制》记载:明代“山丹卫原额兵六千七百七十名,实际一千五百五十一名”。《重刊甘镇志·兵防志·堡寨》记载:“山丹卫领堡一十有六”,而“石峡口堡”一堡就有“轮戍兵常额二千二百二十八名,实在兵七百二名。其中骑兵六百三十七名”。也就是说,驻守峡口的实际兵员,是山丹卫总兵员的近一半,且多为骑兵,可见峡口城的重要性。
        峡口古城除了军事作用,还负责邮传递运。峡口古城中曾设硖口驿,峡口驿置甲军40名,骡马21匹,车牛23辆,专司邮递。峡口古城东、西10里的地方分别设停云铺和丰城铺,专门负责邮传急递,直至清朝。
        峡口在更早的时候叫泽索谷。泽索谷大概也是匈奴语,和焉支山、祁连山一样,现在已经很难说清楚它的确切意思了。峡口古城面积约19万平方米,开南、北门,有瓮城,北门外有外城,四周有护城河。这座古城和东北边的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严密的防守措施。这座古城我去过多次,城池残破不堪,北边城门残洞尚在。城中有过街楼,上书“威震乾坤”的匾额。过街楼因年久失修,给人以风雨飘摇、苍凉冷落之感。每次我瞭望这座古城的时候,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楚悲愁和怆然忧伤。
        有关峡口古城的故事和传说很多,最有名的是狄青的传说。据说狄青镇守西北期间,修复长城,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病逝于峡口古城,其随身携带的宝物“闭水珠”也一同葬埋。其子性直,就依照狄青遗言,打造了一口石头棺材,将其父安葬于峡口附近,因此古峡口的水就干涸了。山丹大地有“找到狄青的坟,富裕山丹一县人”的传说。优美的传说,寄托了山丹人民对水的渴盼和对将军的爱戴之情。
峡口古城东二十里处便是定羌庙。定羌庙原为平定羌人而修建的庙宇。定羌庙在早年间是很有名的。定羌庙里有关羽等人的画像,据说还有王进宝将军的画像。公元一九五六年,出于民族团结的考虑而改名绣花庙。唐代诗人王维、陈子昂,明代诗人岳正、张楷,清代诗人林则徐、谢历等均有峡口古城和定羌庙的诗文。清代诗人谢历的《登定羌庙城楼有感》一诗,情思悠远,怆然凝重,然悲壮而不悲伤,深沉却不低沉,堪与唐诗相媲美,录为一观。
定羌古戍独登楼,临眺无端怅远游。
烟雨一天凭对酒,英雄千古几封侯?
塞鸿飘渺长空远,羌管悠扬野草秋。
为问汉家教射客,到今何用姓名留。
 
 四
 
        在山丹,有两个地方必须一去,那就是山丹军马场草原和山丹大佛寺。
         山丹军马场草原俗名大马营草原或马营滩,曾用名汉阳大草滩。西汉时期,此处设牧师苑,隋唐时期,此处设牧汉阳监,宋元时期一度废弛,明清时期再次修复。新中国成立后,山丹军马场仍然由部队接管,正式命名山丹军马场。山丹军马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月氏时期。大月氏之后便是匈奴。大月氏和匈奴在这片草原上经历了多年交锋,后来,匈奴胜利了,大月氏被迫西迁离开了河西走廊。匈奴在这片草原上大约生活了三百多年。匈奴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据说,匈奴打败月氏之后,曾用月氏王的头颅做了酒杯。我实在想象不出,在那个崇尚武力,野蛮和暴力主宰这个世界的年代,那该是怎样的一种雄性和豪迈、强悍与张扬。匈奴后来也失败了,且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这片草原上留下的故事与传说的是匈奴浑邪王,浑邪王姓什么,无从考证。
        匈奴最强盛的时期是冒顿时期,当然也是拥有山丹草原的时期。山丹草原是中国最好的养马基地,传说中的火焰驹、汗血马既出于此。在冷兵器时代,这里相当于一个快速部队的后方基地。所以,拥有祁连山和焉支山,就等于拥有了战争最有利的装备资源。冒顿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单于,也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奇才。冒顿曾有过“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祖于白登”的战绩。冒顿是不是来过大马营草原呢,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冒顿质子乌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乌孙当时大约位于现在的新疆鄯善一带。冒顿去西域,焉支山是必经之路,那么,冒顿大概是到过焉支山下的,或许还朝这片草原上张望了几眼。
        焉支山钟灵毓秀,大草原平坦如砥。山巍峨而不陡峭,草碧绿并且柔韧。草长鹰飞,林静鸟鸣,骏马疾驰,弱水汤汤。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怎能不是一种享受呢?在这样的坏境中长大怎能不是昂扬向上呢?在这样的景色中长大的女子怎能不笑颜如花呢?匈奴把妃子叫阏氏,阏氏(焉支),阏氏(焉支),就是匈奴的妻子。
        据《甘肃通志稿》记载,北魏拓跋焘时期,大马营草原“马多至二百万匹(我想应该是整个祁连山草原)。”这是我看到有关大马营草原马匹数目最多的记载。200万匹骏马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是一个庞大的让人无法想象的数字,这是一个壮观的让人难以测想的场面。今天,这片草原上的马匹总量已不足三千。但是,站在这片两百万匹骏马巨蹄叩击过的大地上,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豪气顿生,怎能不让人意气飞扬,气吞万里……
        山丹大佛寺我去过一次,二十年多前,我看到的大佛寺是一地瓦砾。山丹大佛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山丹大佛寺和中国其它名刹古寺一样,曾先后六次毁于兵燹和政治罹难。山丹大佛寺原名土佛寺,明正统初年,镇守甘肃的太监刘永诚,观光山丹大佛寺,之后便奏请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欣然提笔,赐额“土佛”。
        我去过的寺庙不少,但看到的大佛却不多。张掖大佛寺是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山丹大佛寺是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坐佛。事实上,张掖和山丹,是佛教沿河西走廊传入中国最早的两个地方,所以张掖又名西北“佛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张掖火车站做事情,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我专程去了张掖大佛寺,领略了卧佛一睡千年不醒的风采。什么时候,我有缘去看看山丹大佛寺呢?什么时候,我才能“……依偎在/比真人大一百倍的佛祖身旁/默默地享受佛祖宽怀仁厚的关怀/和西夏的那个下午/遗漏下来的一缕阳光(摘自诗歌《大佛寺,西夏的一个下午》)”。
……
山丹,我永远的山丹。
摄影:赵谦玺

呼伦贝尔散记

 周步
                             一
        在飞机上看大地,是一种难得的壮美,也是一种倾心的享受。飞机从北京出发,不到一小时,便飞临内蒙古上空。对于内蒙古草原,我总是怀有一种敬仰和神秘。敬仰是因为它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大草原。神秘是它贯穿祖国的东部和西部。我的家乡甘肃张掖,毗邻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我到东北满洲里一带,那里仍属于内蒙古。而张掖到满洲里,中间相隔好几个省市好几千里路程,那简直是数重世界数重天。内蒙古草原,不能不让人匪夷所思。
        飞机在内蒙古上空翔行。
        对草原的喜爱,是因为我生活的地方河西走廊,是一片绿洲,但周边更多的是荒漠。一个在戈壁荒漠里住惯了的人,没有理由不喜欢草原。事实上,草原是人类的最爱。“一望无际的原野随你去流浪,心海和大地一样宽广。”这是《套马杆》里的一句歌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歌词,只有内蒙古草原才适宜,只有呼伦贝尔草原才妥当。透过舷窗望去,是一片苍茫辽阔,无边无际,也是一片碧波荡漾,连绵起伏。时间是下午五点,夕阳西倾,红云飞渡,感觉太阳在飞机的下方。夕阳下的山川、河流、道路、平原、屋顶、草地等等,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逼真,又是那么的模糊神秘。一块一块的是庄稼地呢还是草场?问问同行的朋友,他说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绿色植被。
        俯看天外的世界,止不住热泪盈眶。我忽然想起生命中的一些坎坷和磨难,崎岖和恐慌。人生,只有经历了太多的颠簸,才能体味到个中的悲怆。——哦,草原,绿色,你让多少人满怀幸福,又让多少人焦虑迷茫,你让多少生命回归到了原始的本真,你又让多少生命一步步的走向辽阔与飞翔。
 
  二
 
        献上一条哈达,就爱上了这片草原。
        哈达是草原民族最尊贵的礼节,也是蒙古民族最具地域性的标识。当我走出呼伦贝尔机场,迎接我的,是生命中第一次享受这样的礼遇和荣光。朋友特意请来了礼仪小姐,为我们献上哈达。在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真诚。当我接过那条天蓝色的哈达的时候,那一刻,我对这座城市一下子有了一种亲近之感。事实上,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来自第一印象,或者是一见钟情。一个人到了陌生地方,留给他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个印象会伴随他的一生,影响他的思绪,左右他的感情。比如,我对哈尔滨留的第一印象是冬天太冷、打不到出租车等等。这个影像在        我的心头久久不能改变。而呼伦贝尔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情,真挚,坦荡。
        因为在呼伦贝尔机场迎接我的,是一位未曾谋面的友人。
        我们来呼伦贝尔是旅游的。朋友安排的第一个目标是根河。根河对我来说实在有些陌生。之前,我对根河毫无了解,也没有搜索过这条河流的相关信息。东北的河流,我拜谒过的只有松花江。“根河”一词来源蒙古语,并非“根脉”之意。根河在蒙古语意为“清澈透明的河”。但“根河”这两个汉字的语义太明晰了,让人不由得想到河流之源或生命之本,等等。事实上,每一座城市,都是由一条河流开始。每一条河流,都是一座城市的命脉和根本。沿着这条河流,我们可以厘清一座城市的细枝末节,可以探寻一座城市的生命源头。
        早晨九点,我们向根河进发。旅游线路是朋友早就拟定好的。朋友知道我有写作的爱好,就把几天的行程做了周密的安排。车出海拉尔,在经过伊敏河的时候,导游把海拉尔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原来海拉尔是“野韭菜”的意思。呼伦贝尔是呼伦湖和贝尔湖合成的一个地理名词。野韭菜,多么俗气的一个名字,又是多么的直截了当,爽快利落。就像邻家的小孩,就像少年时代的玩伴,那份真诚永不改变,那份亲切永不改变。导游说,内蒙古很多地名都是这样命名的。这其实就是内蒙古地域文化和民族习俗的一个特点。
        导游是个女孩,老家在鄂伦春人口较为集中的一个地方,所以她对那里的地域风情习俗面貌也做了一些介绍。她说那里有嘎仙洞,是一个很有名的旅游景点。我对嘎仙洞略知一二,也知道它与鲜卑族、拓跋氏、北魏之间的一些关系,但呼伦贝尔草原太大,要去的地方太多,那个叫鄂伦春的地方太遥远,那些山川风物和古迹盛景,也就只能存留在生命的旅行和记忆之中。
                         

 
        额尔古纳在海拉尔去往根河必经的路上。到额尔古纳,亚洲第一湿地不能不去。
        对于“第一”这个词汇,我总觉得有些嘘头之嫌,但既然是“第一”,总归有它的独到之处的,也就不能不去。在城市里,我们品味人文胜迹,在大草原,我们欣赏秀美山川。在额尔古纳湿地公园,当我登上景区的制高点,当我领略了北部中国壮美而辽阔的大好河山,当我走进金秋时节白桦的黄叶与丰茂秋草装扮出的斑斓画卷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有些醉了,我的脚步,真的有些恋恋不舍。
        北国金秋,长空万里,浩荡江山。亚洲第一湿地果真是名不虚传:秋水如一条彩带,缠绕着大地丰腴的腰身。白桦林的黄叶,与野生灌木红绿相间的树叶,把大地装扮的如画斑斓,如诗壮美。额尔古纳河由东向西,从城市的西北部擦肩而过。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是,这座城市没有把钢筋水泥伸入到湿地,也没有自作聪明的把湿地囊括在城市的巨掌之中。这是这片湿地的福气,也是这个城市规划者的高明之处。所以,站在这个景点的高处极目四望,河流与湿地,城市和旷野,泾渭分明,又浑然一体。事实上,大自然的景色其实本身就很美,不需要人类在上面指手画脚。原生态的风貌,与城市流行色并相竞发,这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法则。城市,像一盘五彩的棋子,镶嵌在大地之上;草原,保持着天然的静美,任岁月更替,光阴荏苒。
        赶紧去看看根河吧,我想看过根河之后,再走进真正的草原。但人类总是那么的贪婪,看到一处处美景之后,就步履有些迟疑,行动有些滞缓,身临其境,便不愿走出斑斓之地。在湿地公园我们耽搁的太久了,朋友说,根河怕是去不了了。
因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不能不去。
        ——我说的草原,是双脚实实在在踏在坦荡如砥、一望无际的草地上面。


 
       海拉尔通往额尔古纳的道路正在维修,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在额尔古纳湿地公园又浪费了一些时间,所以行程就得改变。返回的路上,我们去看草原。
        草原,一个让人多么心动的词汇,它和城市、乡村、田野、大漠、河流、山川等等,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千姿百态,又与牛羊、牧人、歌声、白云、碧水、帐篷等等,赋予了一个地域形象的独特的秉性特质和风貌特征。在中国,能够称得上大草原的地方,呼伦贝尔应该是首当其冲。在呼伦贝尔,我对草原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草原,不仅仅是草地,更是宽广与博大,辽远与胸襟;不仅仅是绿色,更是热情与豪爽,壮美与生动。在这片大草原上,我对草原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生活演变有了设身处地和身临其境的感悟,甚至对他们的天葬,由最初的恐惧不安变得认同和赞赏。这个民族在占领了整个亚洲之后,他们为什么没有把大片的草原变成农田、为什么没有在草原上修建更多的城池,以及这个民族对每一寸草地和泥土的挚爱与痴迷,对这些,我似乎隐隐约约的明白了一些。
        有时候我在想,人类之所以喜欢草原,其实是喜欢一种宁静淡泊、悠然适宜的生活,喜欢自然与本真。大城市的繁华,无法消除人民对生活的压抑和寂寞,而能够释放和缓解这种疲惫的,只有草原。“辽阔的草原打开我心扉”,这是《歌在飞》里的一句歌词。事实也是如此,在人类物质无比富裕的今天,我们的心灵却更需要抚慰,更需要关怀。一些草原歌曲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这个因素。
       在海拉尔市中心一个装饰考究的蒙古包里,一位蒙古族姑娘再次呈献了哈达,并演绎了几首草原歌曲。把蒙古包陈设在高楼大厦里,这大概是呼伦贝尔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一个经营模式和风情亮点。
返回海拉尔的途中,我们去了一个叫金帐汗蒙古部落的景点。蒙古包和可汗大帐告诉我,我已经双脚踏上了心仪已久的大草原。我触摸到了一望无际的绿草绵绵向远方。那条名叫莫日根的河流波光粼粼,回环曲折。这就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人类的大草原,我生命的大草原……

 
        到呼伦贝尔草原,呼伦湖自然是不能不去的一个旅游景点。
        草原和河流,如一对恩爱夫妻,永远相依在一起。如果说河流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一个开端,那么湖泊就是上苍赐予我们照亮和净化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照亮心灵的愉悦,能折射出生命的蔚蓝。
        从满洲里回来的途中,我们去了呼伦湖。满洲里和海拉尔两地相距200多公里。去满洲里看国门,是友人特意设置的一个旅游环节。到新巴尔虎右旗看呼伦湖,是友人又一个精心安排。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个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呼伦”是由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而故事大多与恶魔或爱情有关。呼伦湖也是如此。传说很久以前,蒙古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子叫贝尔。贝尔为了施救被恶魔抢走了呼伦,就与妖魔展开了冒死拼杀。贝尔胜利了,但这时候的呼伦,已化作滋润草原的碧水。悲怆的贝尔发誓永远守护在呼伦的身边,于是施展法力,在呼伦湖之南又有了一泓碧水。这泓碧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呼伦湖。人民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两座湖分别取名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湖周长约九十公里。贝尔湖在中蒙边界。站在呼伦湖畔看一泓碧水,那清澈浩淼、静谧深邃的湖水,感觉真如上苍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颗明珠。
        蒙古人热情,好客,这大概所有人的共识。蒙古人为什么好客呢,这与他们的民族习俗和地域环境有关。有一个词汇叫同化。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后,就会逐渐被地域风俗所同化,于是,也就有了当地人的秉性和气质。朋友是山西人,他到呼伦贝尔二十多年了。去往呼伦湖的路上,朋友给我们叙说了他从山西到呼伦贝尔的经过,以及在海拉尔的发展历程。“呼伦贝尔草原实在太大了,太美了。呼伦贝尔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草原。”朋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
        朋友是做防水材料的,他的公司不是很大,但科技含量很高,所以得到了自治区政府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多次奖励。朋友说,他想在呼伦贝尔一直生活下去。他对这座城市有感情,也有信心。我与朋友的“交往”,源于工作上的往来,在电话里联系六七年了,但一直未曾谋面,今年“十一”期间,应朋友再三相邀,于是便有了呼伦贝尔之行,便有了大草原之旅。
        朋友姓谢,叫谢志杰,一个在呼伦贝尔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山西运城人。
2016、10、20北京
 
摄影:赵谦玺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作品见诸于《甘肃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农民日报》《散文选刊》《飞天》《中国诗歌》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散文、诗歌奖。作品入编《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2012中学生最喜爱作品》等文本。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散文《甘凉古道》、《大美甘州》、《焉支山下话杨广》、《西凉雪》等作为宣传甘肃形象篇章入编多个专刊和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广播电台朗诵。
现居北京。从事过多个行业,多家报刊签约撰稿。主编《中国名牌产品与知名企业》等图书项目。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西平庄219号周步邮 编:100195
电 话:13366801993
邮 箱:zgzhoubu@126.com   微信:z13366801993


责任编辑:周步

分享到:
更多 抒情散文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