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文学 > 当代研究 >

传统文学作家同样需要属于自己的读者群

时间:2017-08-20 02:05来源:未知 作者:红日 点击:
传统文学作家同样需要属于自己的读者群 红日 作者简介 红日,本名潘红日,广西人,中国作协会员。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花城》《江南》《芳草》《广西文学》《红豆》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著有长篇小说《述

传统文学作家同样需要属于自己的读者群

 

红日

 

 

    作者简介

    红日,本名潘红日,广西人,中国作协会员。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花城》《江南》《芳草》《广西文学》《红豆》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著有长篇小说《述职报告》、小说集《黑夜没人叫我回家》《说事》《同意报销》《钓鱼》等。曾获广西文艺铜鼓奖、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广西年度作家奖。2015—2017年美丽南方·广西文学创作签约作家。
 

    《回来》之前《花城》杂志曾发我的一个中篇《黑夜没人叫我回家》(2005年第1期),而且我很荣幸地与阎连科老师的中篇《为人民服务》同在一期。那个《黑夜没人叫我回家》的黑夜里,呈现的是交流干部们的私生活或夜生活。所谓交流干部,就是从一个地方异地交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任职。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当今中国官场的一道风景。那时的交流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任职都不带家眷(爱人)。他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是人们或者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这个小说出来以后,立即在我所在地的机关干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我当时邮购的100本《花城》,仅一个星期就被抢去一空。没得到杂志的人就用复印机复印。一些朋友弱弱地问我:你怎么把我的故事写进小说里了?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异地生活就是小说里的故事,他们都觉得自己很像小说里的那位主人公。很快,小说也引起了我爱人的强烈反应。严格来说我不是交流干部,我只是从县里提拔到市里工作,我的爱人留在县里照顾老人。一个周末,我例行从市里回到县城。上了床后,爱人两眼紧盯着我:老实坦白交代,你到市里以后都干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我坦然道:只做一件事,黑夜里闭着眼睛想你。爱人忽地从枕头下拿出一本《花城》,一把翻到折起来的那个页码,你看你在里面都写了什么?我怀疑那个兰弘就是你,你以前就是姓兰的,后来才改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再解释就是多余的,我只能搬来救兵。我先打了时任《花城》主编田瑛老师,我说田兄啊!我的小说引起爱人误会了,麻烦您跟她解释一下。半夜里被电话吵醒的田兄一点也不恼火,他很温和地对我爱人说:弟妹啊!一般说来小说主人公都有原型的……爱人没听完就又嚷起来,你看你看,人家主编都说了,这个原型就是你了。我说你都没听完呢,你再听一个老师说说看。我又打了东西老师的手机,东西老师很肯定地对我爱人说:嫂子啊!小说人物都是虚构的,另外,我敢肯定这个主人公的原型不是红日。后来,东西老师专门讯问我:你不是小说里的原型吧?我说真的不是。东西老师严肃地说:你要为我对你爱人所说的话负责……2005年11月,我以《黑夜没人叫我回家》为书名,出版我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在传统文学出版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我的这本集子的销量居然很可观,实现了我本人与出版社意想不到的双赢。传说当时我所在地的交流干部不仅人手一本《黑夜没人叫我回家》,而且交流干部的爱人把《黑夜没人叫我回家》中的细节作为盘问、查询的题目,要交流在异地他乡的人儿如实回答。每到夜里,孤身在外的交流干部们都会收到爱人一条短信:今夜请按时回家!


    《回来》是我写得最久最艰难的一个短篇,一个万余字的小说居然让我写了三年。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在市民政局当副局长的朋友,职务调整后他到市直一个文化部门当一把手。这个单位没有公车,有一次他回老家就徒步回去。以前他每次回家都是开单位的豪车,浩浩荡荡的,而这一次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徒步回来。村里的乡亲们见了就议论说,这孩子肯定出问题了。小说原来构思有两个结尾:一个是唐龙知道乡亲们误会了以后就跟他们解释,现在公车改革了,不能公车私用了。乡亲们听了如释重负。另一个结尾是唐龙知道乡亲们误会了以后就跟他们解释,他是回来公休的,言下之意他的局长职位还在。乡亲们听了就说,那你要好好地端着干部这只饭碗,因为你不当干部回到农村了就什么都干不了……小说初稿出来后,我到东西老师的家乡参加《天峨文艺》的一个笔会,就把这篇小说当作一个话题抛出来,让大家点评。后来我把小说发给《花城》李倩倩老师。李倩倩老师对我说,其实这个小说完全可以写到另外一种高度……我当时犹如醍醐灌顶,原来我一直为小说的结尾纠结,而忽略了小说的题旨或主题。《回来》要表达的不是戏谑、不是幸灾乐祸,传播的是人性的光辉而不是丑陋,传递的是人情的温暖而不是冷漠,就像小说结尾的那句话一样:只要我还活着,你回来的时候,我还在这个山坳口等你……如同当年的《黑夜没人叫我回家》一样,《回来》引起了我所在地机关干部和乡村群众的关注。连续几天,不断有人给我发微信和短信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花城》?可以读到《回来》?一位在广西柳州监狱服刑的犯人读了《回来》后,给我写来了一封信,信上这样说道:我就像小说里的那个财政局长,但我没有一点反感情绪,而是感受到浓浓的暖意……下一部小说集,我将以《回来》为书名。


    我以为一个小说家写出来的小说,首先是要能够发表或出版,然后是有人翻有人读,这是最为关键的,不然我们的作品跟废纸有什么区别。当然,如果有可观的销量那自然最好。但是,不是所有的小说家的小说能够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都接受,就是世界上那些经典大师,他们的作品也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喜爱。当代那些畅销书作家和网络走红的作家,其实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的读者群,有的群体甚至很庞大,他们就是专门为自己的读者群而写的。你说他们功利,也对也不对。再说小说家可以不功利,但是市场功利,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谁否认这一点,谁就是说瞎话。都说传统文学日益受到网络文学的挤压和挤兑,被边缘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让传统作家自己来回答: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讲述怎样的故事?哪些故事才是广大读者关注、喜欢和喜爱的?哪些故事属于哪些读者群?自己应该建立怎样的读者群?这就像分蛋糕一样,前提要有自己的一份;又像建立微信群一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个群,就可以跟他们聊天了。我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基层作者,不曾有过“活着进中南海、死了进八宝山”的野心,书写它几部让所有的读者所有的评论家所有的文学奖评委都认同的作品,我知道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写我身边的人和事,讲述身边机关干部、乡村群众喜欢听容易懂的故事。如果能在机关干部、乡村群众中建立自己的读者群,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些年来,我一直为这个细小的目标而努力。我以乡镇干部成长历程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述职报告》、以我单位的人和事为素材创作的《文联三部曲》、以机关干部疲于应付的绩效考核为题材创作的《年度考评》等等,已经开始吸引一部分读者的眼球。我在种植我的家乡桂西北普遍种植的一种果树——核桃,据说这种果树八年以后才结果,我,等着。

(责任编辑:慧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