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抒情散文 >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时间:2017-10-11 23:25来源:未知 作者:张晴 点击: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张晴,笔名:黑白梦幻。甘肃人,漂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发表出版作品近两百万字,代表作有52万字长篇小说《漂在北京》;人物传记集《灵魂的天使》;散文《汪曾祺:那美文一样的美食》《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饺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张晴,笔名:黑白梦幻。甘肃人,漂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发表出版作品近两百万字,代表作有52万字长篇小说《漂在北京》;人物传记集《灵魂的天使》;散文《汪曾祺:那美文一样的美食》《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饺子,心中的一根弦》等,另主编典藏书籍《永远的吴天明》,该书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中国式喝酒:自虐与虐人
 
  ⊙文∕张晴(黑白梦幻)
 
      中国式喝酒,向来被冠以“中国酒文化”的雅格。
      但因我智商不高,文化底子薄,见识又浅,实在是看不懂这所谓的“酒文化”。
      在我眼里,中国式喝酒,大体来说,喝到终极,不是喝死,就是丢人现眼,丑态百出。具体点说,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自虐,二是虐人。这两种形态,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极其变态的表现。
      无论是在大街上、臭水沟旁或公交车、地铁里,还是酒店饭馆的餐厅里,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接待、庆生、满月、节日和各种聚会酒场,我们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满脸赤红、瞳孔放大、目光滞痴、打着酒嗝、流着涎水、翻着白眼,或口吐白沫、扯开衣衫、敞着裤缝完全没羞没耻的醉鬼男人,他们或倒地不起嘴啃泥,或钻桌子底下捏女人的腿,或干脆见女人就去搂搂抱抱并蹭上去一张臭嘴,或瞥见猪都觉得猪的双眼皮很诱惑,甚至窥见树洞或墙缝都想耍耍淫威,意欲强暴一番。
      《弟子规》曰:“饮酒醉,最为丑。”中国式喝酒制造的丑态,实在是要多丑,就有多丑。
 
自虐
 
      先来看看中国式喝酒的自虐形态。
      在中国式喝酒中,不顾一切的把自己喝翻喝倒,很作贱的进行自我虐待,以示臣服或以表所谓的感情深,这种类似苦肉计的方式,其实暴露的恰是人性之恶。
       把自己灌醉后,丢人现眼、自毁形象的演出便正式开始。
曾有新闻报道,某醉鬼男子在上海地铁车厢里,先是呕吐,继而当众撒尿,然后很享受地躺倒在自己的排泄物当中陶醉。
      乍一听,好像醉鬼当众撒尿,实在有点骇人听闻。其实,这种事多了去了。相信那男子,那天如果进的不是地铁,而是飞机或中南海,他照样会毫不怯场的又吐又尿,醉卧臊气中。
男人们丑陋的丢人现眼,最极致的表现就是在醉酒后当着大庭广众肆意撒尿。
      有个诗人,是我曾经一位朋友的朋友,不喝酒时,谈吐很诗意,一旦喝酒,则非大醉不可,而他大醉之后,不仅当众当街或当着别人家的平房大门撒尿,而且专以往北京人冬储大白菜上撒尿为乐,也不知道他是跟北京人有仇,还是跟北京的大白菜有仇,总之,那些年,在东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周边,被他用尿祸害过的大白菜,数量相当可观。
曾认识一个印象很好的帅哥,不喝酒时,那礼貌那修养,简直让人相信中国真的有绅士,别人跟他开个玩笑,他甚至还会露出可贵的腼腆,白晰的脸上竟能升起一片好看动人的红云。
      后来,在一次画展上又遇到他,画展开幕前,他依然是那个给人印象极好的绅士帅哥,开幕后的宴会上,他把自己灌醉了。然后他面红耳赤地走到女士的餐桌旁,他的衬衫领子大敞,领带几乎变成了裤带,他走到每个女人面前,都要亲热的去搂抱,并在嘴里含混的叫着姐姐或妹妹,说着极其肉麻套近乎的话,那一幕,我长见识了,也看傻眼了。我真心佩服酒的伟大,酒前和酒后,能把一个人从高雅的绅士变成猥俗的瘪三,真是不幸。
      更不幸的是,那天餐后离开时,因为车况紧张,活动方竟然把他安排在我和女友乘坐的同一辆车里。车子一路前行,他坐在前排,依然不能安分的向我们后排斜扯着身子,嘴里姐长妹短,那副形容狼藉唾沫星子乱溅的嘴脸,真是要多丑,有多丑。
片刻,他突然呕吐出一口通过肠胃发酵的秽物,虽然吐在了他自己胸前,但车内的气味瞬时污浊熏人,开车的司机急了,赶紧靠边刹了车并打开车门。他一下车,就地大吐特吐起来,吐完后,他解开本来就已敞着的裤门,当着路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开始撒尿,路人厌恶的捂鼻而过,女友无奈地看着我,我扭头看着天空无力道:“Oh, my god!”
     早年,我曾参加一女朋友的婚礼,女朋友的新郎本来就是个嗜酒如命的酒鬼。婚礼当天,新郎把持不住自己,率先喝高了,随后他忘记了自己是衣冠楚楚的新郎,竟然高高地站在婚房客厅的沙发上,当着众男女老幼的面解裤撒尿,一边撒,一边还自己用嘴吹着“嘘嘘”。众人的惊慌可想而知,新娘子更是羞恼愤怒的差点背过气去,最后用委屈窝火的眼泪浇灌了自己的新婚之夜。这样的婚姻,注定失败。几年后,这场因醉酒而丢人现眼的婚姻,果然划上了一个预料中的句号。
      还有更奇葩的是,在一场多人聚餐的活动中,有一个平素自命不凡,非常好面子、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极强的男人,因为逞能把自己灌醉了。他也是毫无例外的当众撒尿,但他不撒在地上,而是控制力很好的一杯又一杯把尿撒到空酒杯里,然后一杯又一杯,在众目睽睽之下,喝下去自己的尿。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此自虐,众人汗颜,上帝也羞得掩面躲进云层里去了。
      也有一些人酒后撒尿撒得比较含蓄,他们不解开裤门,直接在裤子里面闷撒,然后拖着湿漉漉的裤管走来走去,如果裤子比较长,正好可以像拖把一样拖地了,他们甩甩裤管,不带走一丝尿臊味儿。
      自虐形态最彻底的是,不仅一醉方休,而且一醉结束自己的小命。
 
虐人
 
      再来看看中国式喝酒的虐人形态吧。
      在“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这样的所谓酒文化的忽悠和怂恿下,中国式喝酒一味极力劝别人多喝再多喝,直至眼睁睁看着别人喝翻喝倒喝得人事不省方才觉得够朋友。这种丝毫不关心朋友的胃不照顾朋友的肝的逻辑,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喝醉了的男人们,在尽情自虐后,开始虐人。酒后打人、械斗甚至拿刀砍人、杀人的事件,全国各地到处都时有发生。回到家里,醉酒的男人们也不消停,他们不是打老婆,就是欺负孩子,或者砸家具或毁电器,仿佛让各种暴力的声音不绝于耳才能证明他们是个男人。
      我曾看到过一个醉酒的父亲,先是把老婆用极其暴力的语言和动作整哭,然后莫名其妙就把正在喝奶的超可爱的四岁女儿手中的奶瓶,一把夺下朝窗户扔去,随着刺耳的声响,窗户玻璃碎裂,孩子的奶瓶如跳楼自杀般飞身而下,那孩子吓得瞪大眼睛,楞楞地大张着嘴巴,一分钟后才“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可怜的天使一样的小姑娘,委屈无助的哭喊,看得真是让人心疼。
 
      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但却是中国式喝酒最典型的地方之一。很多地方喝酒,人们会一边喝酒,一边让两三个小菜作陪,我家乡的习俗是干喝,就像喝茶喝水那样,不用陪菜,见面就先干四杯或八杯,当然是白酒。喝到兴奋时便开始划拳,声音大得能把人耳朵吵聋,动作夸张得就像练法轮功。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周围邻居的丈夫们,喝醉酒揍老婆的事如家常便饭,半夜鬼哭狼嚎、撕心裂肺的嗷叫声,常常吓得我心惊肉跳。附近的医院门诊处,也总是看见被丈夫打的鼻青脸肿的无处诉说的女人们。男人们在一起聊天时,甚至会攀比看谁打老婆的次数多、出手狠。而每年的臭水沟里、电线杆旁、街坑里、桥底下,都会有几个一去不复返的被酒喝死的壮士。那个时候我就在心中悄悄立志:长大后一定要离开家乡,离开那个男人们把酒当水喝、以拼酒为本事、以打老婆为荣耀,不思上进、不知梦想为何物的奇怪之地。(这样说并不代表我不爱家乡,家乡也有很多可爱之处,这里仅指令人鄙视的喝酒风气。)
      后来,我很成功的离开了家乡,但我还是从亲戚朋友处不时听到家乡因喝酒而发生的各种不幸消息,尤其是我的两个才貌双全的最好的女朋友,一个被醉酒后的丈夫打断了两根肋骨,一个在怀孕挺着大肚子时还饱受毒打,差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
      以上种种,如果有谁觉得是在说自己,那么实话告诉你:说的就是你,欢迎对号入座。
      酒醉后,也有不施暴的男人,可他们特别喜欢对女人说一些貌似甜蜜的承诺或发誓类的鬼话,女人都傻傻的很当真的听得心花怒放,但待酒醒后,男人概不兑现,甚至完全否认自己有过承诺或发誓。致使许多女人眼泪婆娑的痛苦,都是由男人云里雾里不靠谱的话造成,男人们反而倒打一耙责怪女人欲望太多,这是对女人精神上的另一种施虐。
      从另一方面讲,酒,也是政治的工具,公款吃喝致死的,可算是中国式喝酒的一大典型。酒,也是人为的戴着感情面具的杀人工具,亲朋好友间,因为过分劝酒致人死亡的事件在全国每年都有发生。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前,在海南文昌一婚宴上,愣是把一位年轻美丽的伴娘劝酒致死,将一场喜庆的婚礼,变成了一幕人间悲剧。
      中国式喝酒,喝死你没商量。
 
 酒,很冤枉
 
      酒桌上的敬酒、劝酒、罚酒、逼酒,造就了各种勾心斗角,阴险狡诈,虚伪献媚,恬不知耻的表演,此表演把人际关系搞得异常复杂,甚至危机四伏。有人即使不能喝,但碍于所谓的习俗、情面、官威等,不得不硬着头皮,违心往肚里灌酒,说一堆言不由衷的话,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对人来说,以自虐和虐人为主导的中国式喝酒,每一场酒,持续的时间都特别长。喝酒时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吹牛,喝得越高,牛吹得越大。吹完牛浑浑噩噩混日子,然后接着喝酒,接着吹牛。这是多么大的恶性循环的一种浪费啊,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更浪费了人力和社会资源。这样的喝酒,综述起来一句话,就是浪费生命。
      对酒来说,酒本身也一直处在被虐被冤枉的位置。
      为什么呢?中国式拼酒的人,最常见的是,皱着眉头喝下去,呕天哇地的吐出来,吐完了接着再喝,喝了再吐,没吐完的,就以尿的形态当众再撒,如此往复,不知意义何在?这样折腾酒虐待酒的方式,相信酒的心里一定也很不好受,只是酒不会说话,也只好任人欺负罢了。
      另一方面,醉酒的人,凡做了一切错事、坏事、恶事,他们都会很轻松很无辜地说:“我不知道啊,我喝多了,要怪也只能怪酒。”以怪罪酒的方式,找理由、找借口、推卸责任者大有人在。譬如,在全国影响极大、性质极恶劣的内蒙古女记者红梅遭丈夫金柱酒后家暴致死案,金柱在法庭上一再辩称自己“喝断片儿了”“不记得了”,始终都没有道歉,对自己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恶行也不认罪。
      中国人本来就没有忏悔精神,凡事都不从自身找原因,凡事都能从别处找到怪罪的理由。酒,是中国人最彻底的背黑锅者。
      可怜的酒,真得很冤枉。
      大家都说:酒后吐真言,酒后露真面。这点我倒相信,酒后显现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存活的潜意识,也就是说,你酒后的所有表现,才是真实真正的你,包括你所干的坏事和你所流露的丑态。所以,不要再怪罪酒,酒真得很冤枉。                       
     
适可而止,喝出曼妙诗意
 
      酒,是粮食所酿,我认为应该对酒报以尊重、爱惜和感恩。
      酒,很浪漫,也很富有诗意,前提是在适可而止的情态下。
      适当的喝酒,小酌小饮,可舒筋活血,益养身体,酒量好一些的,也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但前提是别喝烂醉,别醉后自虐,继而虐人。在酒桌上,留一份尊严给自己,同时也把真正的尊重和对身体的关爱留给别人,岂不更好。微醉之中有清醒,微醺之中有品格,品鉴之中有欣赏,如此喝酒,方可交流感情,沟通心灵,释放寂寞,识别知音,珍惜缘分。何乐而不为?假如还能像李白一样赋诗,像纳兰容若一样填词,或纯粹流露真性情,激情高昂的吟诵几首诗词歌赋,或舞文弄墨写几幅漂亮的书法,或打一套酷帅的醉拳,那格调就更高了。如此喝酒,才能喝出惬意,喝出曼妙,喝出浪漫的酒之美。女人用纤柔之手,端着高脚杯,被红酒滋养时,乃喝酒之至美情境矣。
 
       人生一辈子,就在于把握一个度,然后有一种悟。
      南宋思想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曰:“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文化先贤早就撂下了这样的话。实际上,任何事情,适可而止,都是一种高境界,否则将导致物极必反。中国式喝酒,却始终以酒量大为光荣,拿酒场当战场,不喝到东倒西歪或死去活来绝不罢休。
      以自虐和虐人为主导的中国式喝酒,竟然在“酒”字后面跟着“文化”两个字,以我的浅薄之见,这是对“文化”最大的嘲讽和亵渎。
      《圣经》(林前6:10:)曰:“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所以,亚伦的两个儿子,因醉酒在上帝的圣所冒犯神圣而被惩罚毙命。
      由此可见,上帝也是多么不喜欢醉酒的人。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汪曾祺:那美文一样的美食
                  
⊙文/张晴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汪曾祺被称为是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和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文学,亦被称为是汉语言表现力的一座几乎无人能企及的当代高峰。
      汪曾祺的美文,以温馨、隽永、唯美、崇尚自然、绵延悠长的韵味,迷倒了无数汪迷,捧卷读他的美文,你会觉得连纸张的味道都变得很美好。
      而汪曾祺的美食,更是以独特的魅力,迷醉了海峡两岸众多文人雅士,并因此获得了除作家、剧作家、散文家、书画家之外的另一个头衔--美食家,而且是“全方位美食家”。   
      因为他不仅对美食有高品味的鉴赏力,还能系上围裙下得厨房烹饪一手好美食,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以及每道菜用什么料、怎么做,无不用雅致、细腻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饶有风味、别有才情。很普通的菜,经他的文字一摆布,便成了诱人的美食美文,不仅没有了油腻的烟火味儿,而且直接就延伸到了审美境界。比如:《口蘑》、《萝卜》、《五味》、《豆腐》、《干丝》、《家常酒菜》、《故乡的食物》等等。就连他最著名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他都会写上跟吃有关的唱词儿:“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可见,他是一位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化之间的距离拉得最近的人。
      汪曾祺喜欢美食,从逛菜市场开始。到菜市场总要有一段走路运动,他便说:“我什么功也不练,只练‘买菜功’”。而买什么菜?怎么挑选?配菜是什么?春夏秋冬,什么水果、什么蔬菜,在什么时间上市,他都门清。而且,他最喜欢逛的地方就是菜市场,就连出差都不例外。用他的话说,就是:“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言语间无不流露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心底纯然的喜悦。
      汪老逛菜市场,有时也会“好为人师”。一次,遇见一个买牛肉却不会做牛肉的南方妇女,他便热情主动地仔细讲了一番牛肉之做法,从清炖、红烧、咖哩牛肉,到广东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等等,致使妇女佩服的把他当成真正的厨师。
      汪曾祺做得很多菜,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瞎摸出来的”。尤其是“塞肉回锅油条”,这是他想象力加实践得来的纯属他自己发明的一道菜,他自己都认为可以申请专利。做法如是: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肥瘦各半)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或加少量榨菜末或酱瓜末、川冬菜末,亦可)。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捅,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此菜嚼之极酥脆,闻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在汪曾祺看来,做菜跟写文章一样,要有想象力,要爱琢磨,如苏东坡所说“忽出新意”;更要多实践,学做一样菜总得要失败几次,才能掌握其要领;另外有时也需要翻翻食谱。在他的做菜经验里,总结的至理名言有二:一是粗菜细做,这是制家常菜的不二法门;一是荤菜素油炒,素菜荤油炒。
      凡有幸品尝过汪曾祺亲手烹饪的美食的人,无不啧啧赞叹,记忆深刻。无缘品尝者,仅仅读汪曾祺写的谈吃的美文,就已食欲蠢蠢,垂涎欲滴。据说,有不少主妇,还因为熟读汪曾祺谈吃的文章,竟然学会了做一手好菜。
      应该说,有缘品尝过汪曾祺美食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之人。
      我很荣幸此生有机会多次享用过汪老烹饪的美食,记忆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第一次给他过生日,一次是第二次给他过生日。
      第一次是1995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汪老75岁生日,恰好又是公历2月14日“情人节”。那天,北京街头的鲜花店,家家都摆满了鲜艳的玫瑰花,花虽然多,但买花的人更多,价格也贵得惊人,一枝玫瑰高则60元,最低也不下40元,那时候,北京刚刚时兴过西方人的洋节,尤其是年轻人,所以玫瑰花卖得很火。我们一行五人,在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院教授何镇邦先生的带领下,选了一大束由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组成的鲜花,前去为汪曾祺过生日。
一      路上,何教授谈笑说:“文学圈子里有人称汪老是‘文坛仙人’,今天我带你们一起去沾沾他的仙气。”又说:“汪老是全方位的美食家,不仅会吃,而且会操作,他的烹饪手艺在文学圈子里也是很出名的,也许今天你们就能品尝到他亲自下厨的美食。”
按过汪老家的门铃,只见一位银发闪亮,肤色白皙,简直可以称得上十分美貌的老太太,满脸笑容满目慈祥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瞬间被老太太的雍容气质和美好形象所吸引,心中暗暗惊叹:世上竟有这么漂亮的老太太?!这时,何教授介绍说这便是汪老的夫人施松卿女士。我一时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只顾看着汪夫人,竟将手中的鲜花迟迟抱在胸前,要不是有人提醒,我大概还会傻呆呆的出洋相呢。
      汪夫人一边从我手中接过鲜花,一边很谦和地说:“谢谢你们,买来这么美的鲜花!”然后招呼大家落坐,并忙着给大家沏茶。
环顾汪老家狭小且光线暗淡的两居室,到处都堆着书籍,这使本来就小的屋子显得更小且有点凌乱,一时间我简直不相信这会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文学大师的居处,要不是亲眼目睹,我一直都以为像汪老这样有名气的大作家,即便住的不是什么风水祥和的深宅大院,至少也该有一套环境优雅宽敞明亮的高干住宅,岂不知他们夫妇双双蜗居的竟是这样两间窄小幽暗的老式单元楼房,这不禁让人心里感到不是滋味,我终于理解汪老曾在他的作品所写的“桥边”和“塔上”相对闭塞的生活了。
      几分钟过去了,一直没有看见汪老的身影,我不禁有点失望地想:汪老是不是不在家,难道今天无缘沾他老人家的“仙气”了?正想着,只听何教授问汪夫人:“老头儿去哪了?”汪夫人笑答:“听说你们要来,他在厨房忙呢!”
      果然如何教授所料,75岁的老人了,自己过生日,还亲自下厨,为的是招待客人,就此,足让人为汪老的随和与真诚而感动。
      汪老在厨房,汪夫人便陪着大家说话,她的言谈举止、神情和她随意流泻的高贵气质,均散射出一种格外吸引人的魅力。我不禁悄悄地向何教授耳语了一句:“汪夫人真漂亮!”不料,何教授却笑着大声说:“汪夫人的风度曾迷倒过许多人,在文学圈子里她有一个十分惹人的雅号叫‘伊丽莎白女王’。这个雅号,是铁凝给送的。”
      汪老由厨房来到屋子里,是在大家谈话间不声不响进来的,他默默进来,静静地坐在沙发边角上,好大一会儿都不说话,但一双眼睛却明亮如灯的将来客照了个遍。75岁的汪老,比起之前在鲁迅文学院讲课时要显得老一点,银发又多添了点。但他的精神看上去蛮好的,尤其是他的眼睛,非常明亮,颇有神采。他很少说话,但你只看着他的眼睛和表情,就知道他的思想在飞快地行走着。他偶尔出其不意插一句话,幽默风趣,等大家笑的时候,他便扔下大家又去厨房关照正在蒸煮的美食。
      汪老一道一道地上菜,我们说帮他,他“哈”地一笑,摆手说不用。只见他慢腾腾地把一碟碟凉菜、热菜,从厨房里端到大屋的圆桌上,然后笑眯眯地向大家招手说“请坐吧!”
      一桌子精美的菜,色彩搭配很漂亮,眼看着就馋。有拌菠菜、拌干丝、拌里肌片、腌香菜炒肉末、配有青红椒丝的清炒豆芽菜、东坡肘子、水煮牛肉、鲈鱼、烧土豆等等。
      开席前,我们举杯祝福汪老生日快乐,他高兴道:“哈,沾了元宵节的光,我的生日总不会忘记!”
      汪老烹饪的这桌菜,每样都是好美味的美食啊!尤其是那一道叫鲈鱼的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我有生以来,吃得最好吃的鱼。
      热气腾腾上桌来的这道菜,眼睛看见的是一条大全鱼的形状,但上面却裹着一层厚厚的网状肥猪油,说实在的,没吃过这道菜的人,一看就没有了食欲,即使平常喜吃肥肉的人也会被那肥腻腻的猪油所吓住。汪老见我面带难色望着肥油的样子,他“哈”地笑了,然后说:“这么肥,吓住了吧?”我连连点头。这时,何镇邦老师说:“汪老的这道菜,玄机藏在下面呢,上面的肥油是工序,不吃的。”我听后既好奇,又释然。随后,汪老亲手揭开了藏在下面的玄机。揭掉上面厚厚的猪油,下面的鱼,肉色白嫩,香气扑鼻,食之更是鲜美无比,令人回味无穷,这是汪老最拿手的好菜之一。另一道拿手菜东坡肘子,更是做得色、香、味、形俱佳,食之肥而不腻,粑而不烂,很是享受。
      其间,汪老见我连着吃了几块烧土豆,便笑问:“喜欢吃土豆?”我点头笑答:“嗯,我们甘肃定西盛产土豆,我是吃土豆长大的。”此时,何镇邦教授接话说:“你吃的土豆再多,也没有汪老吃的土豆种类多,汪老当右派的时候下放到坝上草原劳动,他的工作就是种土豆吃土豆画土豆。”
      谈起这段往事,明明是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马铃薯研究站的劳动改造生活,汪老却超然的认为,那些年他过的是“神仙过的日子,因为田野里的土豆比超市里的有趣得多!”先是种马铃薯,待开花时节,他每天趟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画。之后,又画马铃薯的叶子。待马铃薯陆续成熟,他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后,他将薯块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熟后再吃掉。那些年,他画的和吃的马铃薯品种多达四十多种。汪老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虽然,汪老画的《中国马铃薯图谱》,终究因在文革中被毁掉而未能出版,但他却从那时起琢磨出了一手烹饪土豆菜肴的好手艺。所以,能品尝到他亲手做的美味的烧土豆,真是令人深深感念。
      第二次给汪老过生日,是1996年的元宵节。汪老刚刚搬进了他儿子让给他的一套新房。我们一行四人,买了鲜花及一个特大号的生日蛋糕前往汪老的新居。那是一套三居室,刚刚落成的新楼房,宽敞明亮,屋与屋之间的布局结构都比较讲究,比起他们的旧居当然舒服多了。但因为是新房,尚没有通上煤气,汪老夫妇加一个小保姆,三人没法子起火,大正月的,他们就天天吃凉菜冷食度日,这可真是苦了他们。然而他们自己似乎并不觉得,言谈间依然透着乐观和满足。
      我们共同陪汪老夫妇吃了一桌子凉菜:拌萝卜丝、松花蛋拌豆腐、拌白菜心、拌黄瓜等等,都是汪老拿手的小凉菜,还有汪老自己腌的咸菜;荤菜凤尾鱼、广东香肠、火腿、盐水鸭、酱牛肉等,都是从超市买来的熟食。值得一提的是拌萝卜丝,细而均匀的刀工,可与酒店厨师一比高低,青红嫩白,颜色亦甚是可爱诱人。食之脆生生的,非常爽口。我当时忍不住,仔细向汪老讨教做法,后回家实践,虽不敢与汪老的手艺媲美,但也成了我至今喜欢的一道凉菜。
      那天,虽然全都是冷食,但因为两位老人都很开心,大家也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席间,汪老几次忍不住想喝点长城干白,几次都像顽童似的用调皮的眼神看着汪夫人,起初,汪夫人装得不动声色,过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说:“那你就喝上一杯吧!”话音刚落,汪老就迫不急待地将两手一拱说:“感谢皇恩浩荡!”顿时,惹得大家笑出声来。
      饭后,汪老兴致很高地拿出事先画好的几幅画,一一题上字签上名,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幅。我得到的一幅画,是一只肥胖却不失可爱的小松鼠正准备要偷吃眼前的一串葡萄,其态极为形象逼真,汪老在给我题字签名前,还很生动地模仿了一下小松鼠的动作,说:“瞧,都吃这么胖了,还馋。”随后他写下“靓女张晴,笑笑”,同时转过头又对我说:“笑笑,我看看。”然后他自己先裂开嘴,把牙齿故意呲一呲,笑了,那风趣可爱的模样,再次把大家逗乐了。
      临别,汪老满面慈爱,闪烁着明亮纯净的眼神,说等开春通上煤气后,再请大家来给大家做菜吃。暖暖话语,听得人好生感动。
汪老喜欢给家人和朋友们做菜吃。每每菜上桌后,他自己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或喝酒,开心地看着客人吃。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他还专门为做菜这一爱好,写过一首小诗:
    年年岁岁一床书,
    弄笔晴窗且自娱。
    更有一般堪笑处,
    六平方米作郇厨。
      作家高行健携同法国汉学家、美籍作家聂华岑夫妇以及台湾作家陈映真等诸多文人雅士,都曾享用过汪老的美食,这也是他“美食家”这个称号美传海内外的原因。
      汪老为家人做菜,极尽用心,出差到外地,总会带一些当地的干鲜菜品。曾经在下放劳动改造的日子,他到坝上草原采到了一朵很大的蘑菇,他便把它带回去细心晾干保存起来。等到春节回北京跟家人短暂团聚的日子,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家,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盆非常鲜美的蘑菇汤。那是爱的汤,更是给全家带来惊喜欢乐的汤。
      不过,也有家人对他做的菜不买帐的时候。一次,汪老去看老师沈从文,师母张兆和做了慈菇炒肉片,沈从文尝后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之后,汪老专门跑到菜市场买来慈菇,也给家人做了一盘慈菇炒肉片,结果,家人却不喜欢慈菇的味道,不爱吃,最后,他只好独自包圆了。
      当然,总体来说,家人对他这个美食家还是很认可的。他的小女儿汪朝曾说:“我爸爸在家里只有两个任务:写美文与做美食。”
      喜欢把自己的拿手好菜,做给家人吃,做给朋友享用的人,一定是心境澄明之人。汪老便如是。
      无论是美文,还是美食,汪老都用他纯净温情的心境,为这个世界创造和留下了值得人们弥久怀念的美和醇厚、回味悠长的韵味。
      春节一过,汪老诞辰纪念日──点亮春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便紧随其后。
      殷殷回忆,生于春天,追思汪曾祺之美,心中绽放春天,冉冉升起暖意,美意。
 
                                                2012年春·于北京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饺子,心中的一根弦(外一组)
 
◎文/张晴(黑白梦幻)
 
      说起饺子,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
      外国人对中国的饺子,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好奇、欣赏与佩服。
      饺子是主食中,我的最爱。一提到饺子,我常常都会想起妈妈,想起养育我的故乡——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小城。
      小时候在故乡吃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香极了,而妈妈却很辛苦,从去菜市场买菜买肉到饺子煮熟盛到盘子里,都是妈妈一个人完成。故乡的肉类产品,都是连骨带皮连肥带瘦一起卖,大城市出售的肉馅,故乡人见都没有见过。每顿饺子,妈妈都首先要从骨头上把肉一块一块剔下来,然后又把皮从肉上再剔下来,再然后是将大块的肉切成小块,最后一刀一刀剁碎剁细,每当听到厨房里响起“咚、咚、咚”的剁肉声时,我心里就盈满了即将要吃饺子的快乐。那快乐里,包含了妈妈所有的温情,那种温情保存在我心中,至今温度不变。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独自第一次在北京过春节的情景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除夕到了,愈来愈浓的想家的情绪将我紧紧捆住,使我呆呆地坐在租来的小窝里动弹不得。北京连续刮了几天的大风,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致使除夕的太阳在天空中没挂多久,就被大风生拉硬拽的弄下去了,然后除夕夜就倏然来到了我的身边。窗外的天和树转眼不见,风,从门窗的缝隙进来,我从那缕缕寒意里,惊喜地闻到了妈妈包的饺子的味道,我贪婪地呼吸着那味道,幽香,幽香,在那缕缕幽香中,我看见妈妈系着围裙向我微笑,双手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而那饺子的热气太大了,致使妈妈的笑脸显得很模糊,我努力眨了眨眼睛想要把妈妈看得更清楚,但结果却是妈妈和饺子都不见了,只有泪水在我脸上泛滥……
      文章发表后,有同样漂泊在异乡的读者写信给我,说文章好感人,把他们心中一腔无奈的思乡之情都写了出来,他们也特别喜欢吃妈妈包的饺子,喜欢饺子所表达的很多含义,饺子让他们想家的心情更浓郁了。
      一次,听著名导演吴天明先生聊起饺子,他说主食中他最爱吃的就是羊肉馅饺子,他形容小时候在故乡西安吃他母亲做的羊肉饺子的味道时,立刻两眼放光,换用陕西腔赞叹说:味道好吃的很!他甚至说她母亲包的饺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那种美味,只属于他母亲。如今他母亲虽已早逝,但留在他记忆中的味道,永远都让他感到亲切和熟稔,弥久历新。
    有位东北朋友,一位近五十岁的大哥,在一次聚会的饭局中无意间谈到饺子时,他说:
      “我从小不喜欢吃胡萝卜,可是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又很高,我妈妈为了让我多吃胡萝卜,就经常包胡萝卜馅的饺子,她包的胡萝卜馅饺子真的好吃极了,我每次都会吃很多,每次看着我狼吞虎咽吃胡萝卜饺子的样子,我妈妈就高兴的自己忘了吃饭。后来她得了血癌,她卧病两年,有几次,她竟然在病中挣扎着偷偷爬起来专门为我包胡萝卜馅的饺子,后来——她——她……”说到这里,朋友哽咽了,他用纸巾捂住他的眼睛说了一句:
      “我想我妈妈……”
      此情景,让在座的我和其他人无不动容,立刻闭了嘴,再也不敢继续谈论饺子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位母亲包的饺子总能牵动一群儿女们的心。不管这儿女们长得多大,走的多远,飞的多高,最让他们念念不忘的,总是记忆中母亲包的饺子。
      饺子的包容性极强,五谷杂粮,蔬菜瓜果,飞禽走兽,生猛海鲜,都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包进去。就像妈妈包容孩子一样,宽大的胸怀,无论你表现是好是坏,她总是将你全部接纳。
      饺子的象征意味极浓,圆满,团圆,和睦,和谐,合家欢乐,凡人们心灵感觉温暖的味道,都跟饺子有关,逢年过节,要吃饺子,有朋自远方来,表达主人热烈的欢迎,也要吃饺子,家人要出门,临行前送行的还是饺子。来也饺子,去也饺子,饺子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那么贴近,那么密切,那么让人感动,流连忘返。尤其是“冬至”“立春”“二月二”等节气到来之时,满天空都飞舞着这样一条手机短信或微信:“轻轻的告诉你,今天别忘记吃饺子哦!”一句朴素的话,一份简单的祝福,读信的人,笑容挂在脸上,温暖浸进心里,内涵丰富的饺子,让你想忘也忘不掉。
      大年除夕,包饺子的氛围,最能呈现家家户户和睦、团结、融洽的合作精神。一大家人,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终于聚在一起,共同制造和享用一种名叫饺子的年夜饭。每个人各司其职,和面的,洗菜的,拌馅的,擀皮的,捣蒜的,调兑佐料的,欢声笑语中,温馨无处不在。这个时候的小孩子们也闲不住,听话的孩子,看着你手里揉的面团,会一副眼馋的样子巴巴望着你,然后声音小小地说:给我一点面,我也学习包饺子。玩皮的孩子,会趁你不注意,迅速揪一小团面跑开了去,任凭他捏成他喜欢的各种造型,直到将那一团面捏黑揉脏了为止,在玩皮孩子的眼里,他们揪去的,绝不是农民们粒粒皆辛苦的面团,而是极其好玩的橡皮泥。
      说来惭愧,我是一个不会包饺子的人,主要是不会擀饺子皮。想吃饺子,只能去买。北京的超市里,迅冻饺子非常丰富,我在冰箱里长年都备有饺子,但那只是为了忙碌时填一下肚子而已,那种饺子,无论如何都吃不出故乡的味道,吃不出温馨的味道,更谈不上妈妈的味道了。
好在北京的专业饺子馆很多,环境也不错,有空时,我就去专业饺子馆猛吃一顿,歌星孙悦的饺子馆刚开业时,很是频繁的去了一阵子,每次去,我都在想,孙悦除了喜欢唱歌跳舞外,她一定也和我一样,有一腔浓郁的饺子情结吧。
      有段时间,我对营养与健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人民大会堂听了一次营养专家的演讲,方才知道,仅从营养角度去看,中国人的饺子,竟然是最没有营养的食物,因为馅在绞在剁在各种调料搅拌滤水的过程中,蔬菜和肉的细胞都被破坏,营养成份也随之流走。
这对于衷爱饺子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但固执的我,却没有办法斩断与饺子结下的半生情缘,依然一如既往的喜欢着饺子,感恩着饺子,记忆着饺子。
      饺子,就像心中的一根弦,轻轻一触,就会撩拨出一曲悠长的旋律,这旋律敏感而脆弱,惆怅中带着些许温暖,些许甜蜜,些许斩不断理还乱的丝丝愁绪。
      饺子,包裹着妈妈所有的温情,也包裹着那令人梦湿沾巾的遥远的故乡,更包裹着人与人之间说不完道不尽的纯美情意……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若无明月,何来清照?
 
⊙文∕张晴(黑白梦幻)
 
      第一次看昆曲──《李清照》,真美呀!
      相比我年少时在甘肃家乡爱死的差点就去当了唱戏之人的劲爆秦腔,昆曲要婉约柔美得多,比起这些年在北京观赏的京剧也要柔和一些,不过,比昆曲更温婉柔美的,当属越剧。无论何种剧目,戏曲之美,都以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才女李清照,曾经嫁了个相亲相爱的知音男,但那男人却不幸抱病而亡,然后她在身体生病,神情恍惚,判断失误之时,在其弟弟也不辨真伪的情形下被撮合改嫁了一个无才无德无赖又很暴力的渣男。于是她的处境变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思念起逝去的夫君,她“怎一个愁字了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挑着走。”是当时那个朝代对女人的严苛定位。李清照面对无耻渣男,做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休夫。
但是,当时男尊女卑的霸道法律规定:只能男休女,只能男告女,如果女人告官男人,即使官司赢了,女人也要坐牢两年。
李清照痛心疾首,仰天连连长叹:“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控告渣男,赢了官司,当然,她也勇敢接受不公平的法律裁决──坐牢两年。
      李清照向当朝对女人的定位和婚姻制度表现出的挑战精神,不得不让人为她点赞!
      对照今天,这个世界,依然是男人的世界!
      所幸的是,女人的命运伦理相比以往,还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性地位的相对提高,让女人们有了一些小欣慰。
      李清照在最痛苦的时候,悲戚地唱:“眼前漆黑一片,没有明月”,但上苍之中却传来天使清晰的声音:“若无明月,何来清照?”
      此意境,多么妙!
      每个人心中都想追求一轮明月,但现实却常常以黑暗的形式出现,当你的人生处在最低谷时,你的眼前就是一团漆黑,这一团漆黑,常常导致 内心不强大的人彻底绝望,再也不相信这世上还有明月。但更大的现实是,天上确实有明月,至少在每月的中旬,它会毫不吝啬的用温柔美丽的清辉,盈盈为你照耀。
      是的,若无明月,何来清照?
      所以,无论现实多么不堪,我们的内心,还是应该相信明月。
      李清照正是这样的女子,虽然生活给她生离死别、漂泊和颠沛流离的苦难,她也身无华服,头上没有闪光的珠宝,居室也没有奢侈的家当,但她“安然听命白云端”,相信“光照我寻寻觅觅的道”,内心依然拥抱着她的“梦幻都”。
      假如李清照是亿万富翁,她的钱钱多到可以用吨来称量,假如她有几十套或数十辆豪宅和豪车,相隔一千年后的今天,肯定没有人知道她是谁。而她,仅仅只有美妙文采,却让她一世美名,留芳千古。
      如此看来,人生一辈子,在这个世界上,惟独能留下来的,是思想,是精神,是艺术,是智慧,是美翻千古的精彩文章。
      有人说,李清照的命真苦。
      但我不这么认为,作为个体生命,李清照在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方面出类拔萃,她为国家保护文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文,真正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和个性。
      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李清照的使命,就是成为“千古第一才女”,然后让与她相隔了近千年的21世纪的我和全场爆满的观众,静静坐在中国评剧院享用精神大餐,被文学之美和戏曲之美,深深打动,幽幽感染。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戏曲之美,大概恰在于此吧。
 
注:该文发表于2017年4月7日《文艺报》第7版,中国作家网转载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407/c405175-29193770.html

身为女人喜 
 
⊙文/ 张晴(黑白梦幻)
 
      我的书桌上,常年摆放着一枚镜子,椭圆型的,透着古典之美。
      我的闺房里(别惊讶,也别笑,我认为,女人的房间,永远都是闺房,不管这女人年龄有多大),一直都奉立着一面穿衣镜,也是椭圆的,是那种修长的椭圆,透着精致之美。
      我常常往镜子里看,看到自己的头发、容颜、身材和涂了亮紫色指甲油的脚,我心里,就盈满了喜悦。因此,也常常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深深的感激,是他们遵从了上帝的旨意,把我生成了女人,而不是男人。感谢父母,感恩上帝。
      我非常喜欢自己是一个女人。
      假如有来世,我依然希望做女人,永远做一个女人。
      尽管,做女人,会受很多苦,生理因素的种种苦痛已经够受,还要承受这个男权社会从古至今沿袭而来的种种歧视、打压、欺负、诋毁与轻慢。
      但是,在这里,我不说女人之苦,只谈女人之美。
   
      首先,闻香识女人。谈到女人,总与香味在一起,无论是脂粉香,香水香,还是女人自身的体香,都与香有关,而与此相对应的,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关于说男人的一句话,则是:“那个臭男人如何如何……”可见,女人天生具有香之美。只此一点,就让人心生欢喜,何况还有琳琅满目的香水供女人享用。如果,一个女人,能够在各种学习成长中努力让精神和灵魂都散发出香气,那么,这样的女人,则是女人中的极品。
      其次,女人常常被喻为花,梅艳芳的一曲《女人花》堪称经典。作为花朵的女人,仅从外表看,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朵有多美,女人就有多美。若从整体讲,形容女人的赞美之词数不胜数,比如:漂亮、美丽、娇艳、窈窕、靓丽、娴淑、优雅、温柔、可爱、俊俏、端庄、贤惠、淑女、才女、知性、高贵、婷婷玉立、小鸟依人、小家碧玉、小巧玲珑等等,即使上了年纪,还会有风韵犹存、风姿绰约的美词。那怕最后全白了头,掉光了牙,也是一朵让人想来感觉温暖和舒服的棉花。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作为花朵的女人,真美!
      女人的容颜,可以化妆,可以把七彩的颜料尽情往脸上抹,依个人爱好,想抹成啥样就抹成啥样,区别只是,其学识、修养、品味与审美的不同,抹出来的效果自然也不同。
      抹脸的同时,头发的造型也跟着各类美发和护发产品千变万化,或长或短、或直或曲。盘头、髻发、朝天角、马尾辫、羊角辫儿、大辫子、披肩发、大波浪卷发、齐刘海的妹妹头、空气刘海的少女头,以及让无数人在网上点赞模仿的“待我长发际腰”的飘逸发愿,把女人的头发之美,演绎得美不胜收。尤其是,头发的颜色,可以随心变换,今天染黄,明天染紫,后天漂白,只要愿意,那怕你任性的把天上彩虹的颜色全部搬在你头上,也没人管你。还有,各类缤纷的发卡,把女人点缀的或调皮可爱,或俏丽精致。做女人,真好。
      女人的手和脚,以及指甲,也是让美尽情绽放的部位,色彩斑斓的美甲产品,会把女人的手指和脚指,妆扮的妖娆妩媚,风情万种,使女人在举手投足间,平添一份迷人的魅力。
      女人的各种服装、包包、高跟鞋,以及丝巾、披肩、胸针、手镯、脚链、首饰等丰富物品,把女人推向了更广阔、更自由的美的空间。女人的身体,像一条光滑的鱼一样,在各种款式、色彩与面料构架的服装漩涡里,游出游进,恣意荡漾,袅袅款款,仪态万千。特别是在夏天,恬静的女人,长发飘飘,一袭白色长裙,犹如仙女下凡;火爆的女人,想露哪儿就露哪儿,尽情用身体吟唱一曲性感之歌,致使许多男人开车走道,目光追逐,一不小心,跌破眼镜,嗑掉门牙。
      女人的睡衣、内衣,实在是美的极致。性感的丝袜,彰显魅惑之美,以蕾丝唱主角的各式文胸、底裤,如蝉翼如飞蝶,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浪漫性感,充满妙不可言的神秘之美。
      谈到性感,我不得不高声赞美女人的身体,优美的S曲线,实在是上帝给女人最好的礼物和宠爱。人们常常说女人如水,事实上,女人还真没有办法不如水,因为她们的身体,本身就像水一样起伏着、波浪着、胸涌着,尤其她们在动情的时候,身体柔软娇喘的情态,恰似优雅动听之水,而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实在是女人中的尤物了。
      “水性杨花”这个词,在众人眼里,是骂女人的贬义词,而我不能苟同。在我看来,这个词非常有诗意,有着脱俗之美,流水和杨花,本身是春意盎然中的一景,它们真实、自然,毫不做作,季节一到,它们流动的流动,飘扬的飘扬,多美啊。你若贬低它们轻浮,我想,它们才便会嘲笑你的浅薄与俗不可耐呢。这个词,用在女人身上,有着恰到好处的美。如花的女人,本来就是水做的,她没有办法失去水性,假如女人是钢铁做的,哪儿哪儿都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水性,那就毫无美感可言了。事实上,男人从骨子里,还是喜欢风情万种、水性杨花般的女人。
      女人天生是一种被动的生物。在男人面前,千娇百媚的女人,需要被爱、被宠、被关怀、被呵护、被怜惜、被心疼、被抚摸、被背在肩上、被拥在胸前、被抱在怀里、被装在心里,被映在眼眸里,被镶嵌在肋骨间。女人在一个男人被爱的阳光里,感受温暖,感受依赖,感受柔弱,感受爱情,感受心理和生理的包容与接纳,感受身体的神奇、柔美与绽放。性感之美,非女人莫属。被爱的女人,身上没有攻击性,她在你身边,是安全的,是放松的,是死心踏地的,是不需要男人绷紧每一根神经的,而对男人来说,有了被爱的女人,就意味着男人有了一个能够充电和休憩的迷人故乡。
 
      纵观女人,少女时期的女人,被唤作水样儿的女儿,那清清纯纯水水嫩嫩的美样,走哪儿都招人爱怜;婚后的女人,被称作温柔的妻子,在丈夫臂腕里幸福含笑的美样,能够化解生活中所有的风雨寒霜;怀孕的女人,眉宇间突然透出来的慈眉善目,会让你吃惊地发现,一个生命成形的过程,会让一个女人初显温暖的母性之美;做了妈妈的女人,逐渐用成熟的气质,绰约的姿态,恬静的宽容,淡雅的风韵,展示作为女人的无限魅力,养育孩子的辛苦 过程,女人则用无私奉献出隐忍之美;而年纪大了以后,操劳一生的女人,携着豁达与大度,开始彰显智慧之美,从此被人们尊称为伟大而慈祥的母亲。
 
      公主,是一个很美的词,唯女人,方可与这个词相匹配。在我看来,女人都可成为美美的公主。那怕她出身平凡,甚至卑微,但她可以用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心气与自我修养,活出公主的品味,活出精神的丰盈,活出生命的骨气,活出灵魂的高贵。女人就是自己的公主,配得上世间所有之美。
      当然,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思考,像男人一样靠近哲学,甚至,女人更能领悟宇宙间的灵性与神性。而钻研琴棋书画、读书写作的女人,会全身心的由内而外散发出具有玉润碧透独特韵味的气质之美。天生柔软的肢体,还让女人在舞蹈、瑜珈、芭蕾方面尽显舒展柔韧之美。
      女人比男人,更有韧劲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艰难。当命运遭遇无常与不测时,女人更能开掘出生命的坚强之美,所谓内心强大,往往指的多是女人。
      女人身上富有太多的美,女人用她美妙的温柔乡,抚慰并哺育了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女人配得上所有男人对她们的尊重。
 
      女人,实乃天地间之宝贝也。李玉刚因为喜欢唱女声,扮女人,才成为家喻户晓的红星;梅兰芳等诸多男性戏曲艺术家,都是因为唱旦角,演红女,才成为国粹中的大家。在我看来,戏曲之美,很大程度上,表现的都是女人之美。舞蹈家、主持人金星义无反顾抛弃俊秀男儿身,顶着巨大疼痛与危险接受变性手术,硬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女人,可见女人之美,有着难以抗拒令人唏嘘赞叹的蛊惑之魅。
女人是宇宙间有灵性的一切美中之美,是上帝赐给世界的丰盛恩典。
      若用自然界的四季,来对应女人之美,则可为:春天的女人柔软妩媚,夏天的女人热烈娇艳,秋天的女人丰盛从容,冬天的女人坚韧深邃。
      人生,是一场审美。女人细腻敏感的心思,更擅于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努力发现美,欣赏美,靠近美,塑造美,成为美,美丽到老,用美点亮人生,用优雅浸润生命,应该是一个女人终其一生的追求。
      身为女人,我常常为自己感到喜悦。尤其是,想怎么美就怎么美的时候,想怎么自恋就怎么自恋的时候。
      站在镜子前,望着自己的容颜和身材,我总是禁不住对自己说:女人真好,我喜欢做一个美美哒女人。
 
 
著名作家张晴散文选读


 
(责任编辑:周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