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天地人间 >

张建散文:水行之港沟河篇

时间:2020-08-27 12:11来源:未知 作者:张建 点击:
水行之港沟河篇 张建 港沟河是通州土生土长的一条河,许多人对它缺乏应有的了解,甚至不少通州人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叫港沟河的水域,这也难怪,港沟河流淌在通州东南一隅,流域面识不大,在通州区境内只有十多公里长度,但它却是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河流,曾
水行之港沟河篇
 
张建
 
    港沟河是通州土生土长的一条河,许多人对它缺乏应有的了解,甚至不少通州人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叫港沟河的水域,这也难怪,港沟河流淌在通州东南一隅,流域面识不大,在通州区境内只有十多公里长度,但它却是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河流,曾经的利用价值并不低,它不只是一条泄洪河那么简单。
 
    此河原名笥沟,所谓港沟,港字取天津市宁河区白龙港的港字,另取古称笥沟的沟字,合称港沟河。此河改称港沟约在辽中期圣宗时代,也就是有名的萧太后执政后期,辽宋“澶渊之盟后”,彼此双方有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现今的北京为辽南京,南京周边的物产不足以保障人员军队的供应,辽朝便从其发祥地的东北向关内调运粮食和物资,水运至今宁河白龙港,同时疏通白龙河与笥沟,再经笥沟运到今漷县中转。一小部份物资经此运到南京储存,大部份留在漷县,以备延芳淀春秋“捺钵”所用。
 
    港沟河是条十分复杂的河流,首先古称笥沟,既然是沟说明不宽不大,但曹操北征乌恒却利用此水运送粮草,不知三国时代这条河是什么状态。说起通州的漕运史,根据史书记载,应从港沟河开始,具体点说,从三国时的曹魏到辽、金、元,这条河一直在用来漕运,无论是官运还是民运。
 
    更为复杂的是此河等于没有源头,弄不清它的发源地,如果说源于张家湾南侧古白河乱流,(白河东移后今称北运河),可自白河改道后其水源从什么地方来?此种说法认为港沟河的上源是白河上游张家湾以南的河口或是由白河溢出之水经何各庄、大辛庄、吴营、南羊等村入漷县,是为笥沟上源。也有人说辽开通萧太后河后,萧太后河是上源,这两种说法都无法解释这些水是怎样穿越凉水河的。笔者看来,笥沟也就是港沟河的源头应该就是漷县东门以北,此地以上之水无主脉。
 
    港沟河纳永定河支流凉水河水最多,其次才是白河今称北运河水,白河雨季决堤乱流,向南倾泻进入港沟河。平时,因白河堤多为白沙所筑,渗出一部份河水也很正常,而枯水季的补水来源则是延芳淀。最确切地说,港沟河源于延芳淀的北部东出口,是古代湖沼的泻洪河道,是延芳淀沟通古雍奴薮的一条重要河流。
 
    早在元代时,港沟河曾与漷县东面的白河相通,并一度成为漕运主河道,因白河大堤被洪水冲决无法继续水运,只好借道港沟河。当时在漷县东门设有闸坝收税,但时间不长便归复白河至张家湾段。今天,港沟河漷县以上已经无迹可寻,说此河起源于漷县东门外即妥贴也稳当。为了验证这种判断,才有笔者此次港沟河水行。
 
    开车到漷县村东,就是旧时漷县东门桥附近,找个空闲地方停下车,从后背箱里搬下自行车,疫情期间没啥人出来,出奇的消停安静。西看是如今的漷县村,这个村子有点意思,从霍阴县、漷阴县、漷州、漷县,到漷县乡、漷县村,九百年间升升降降,有些东西还真是值得玩味。脚下之南就是港沟河,东面是长陵营村也是如今漷县镇政府驻地。极目北望,远处就是凉水河南堤,拦住了以北的来水,堤上是否开有河口并不清楚。站在此地可以清楚看出,港沟河在古代接纳了凉水河与古白河的多余之水,过漷县镇田村之后转向东南,并在市界出元化村入天津武清界。
 
    漷县在辽、金、元三朝曾经风光一时,草原政权实行世袭制,王公贵族分等级划分世袭领地,漷县由马、郭二姓世代统领。辽时马良嗣就是漷阴县人,投北宋后徽宗赐名赵良嗣,封爵。曾随童贯北伐,并参与宋金的“海上之盟”,几次代表北宋与女真人谈判,是宋金“海上之盟”的始作俑者。郭氏稍后于马氏,在金末元初主掌漷县,同样世袭,代表人物为郭汝梅。
 
    港沟河治理较晚,中下游多半段还是原始状态,没有明显河堤,两岸也没有修路,不适合骑行,如果步行那可真需要一付好身板儿,那就算了,骑到哪儿是哪儿,至少龙庄以下肯定没有河边道路,如此一算,港沟河水行不会太远。蹬上自行车,走起。
 
    漷县村到凤港碱河这一段,明显看出河床下切得很深,两堤壁立,河水浅而流急,不结冰的季节几公分水深也急切地翻着水花,农田想用河水灌溉并不方便,除非下游关上水闸才能用上水泵,好在丁庄现有水坝。想象不出,这么深的河水当初是怎么行船运粮的呢?或许是那时水多吧。这一带河滩很窄,只有几行树那么宽,最窄处连几行树也没有,水面与大堤高低太过悬殊,给人地下河的感觉。
 
    约十分钟时间骑到凤港减河桥,桥东是凤港碱河进入港沟河的入口儿。凤港碱河是条人工排涝河,似乎是一九六零或一九六一年开挖,听老辈人说全靠肩挑手推平地起抠出来的一条河,正是闹三年自然灾害的时间,真的是不容易。一位老奶奶曾说:“我问队长去挖河管饭吗,队长跟我说管。我问他那么累吃什么,他说扁担炖肉!后来我才知道是扁担咯吱咯吱压肩膀的声儿,哪儿是炖肉啊是扁担炖肩膀”!唉,饥饿的年代,贫穷的年代,当然也是充满热情的年代。
 
    过了桥转两个弯儿是田村,港沟河从田村向东南流,错过了永乐店镇,田村以南的河西岸已经没有公路,再向前走就到永乐店了,只好折回,在丁庄村东水闸上扛着自行车去对岸的东堤,堤下是沈庄村和小香仪。东侧河堤较窄,可能不是主要公路的原因。随河水绕一个大弯儿,跟河水转向正南,水面明显变宽,这与接纳凤港减河的水有关,水势虽然舒缓许多,但两岸依旧直上直下地壁立着,其实,下游的龙庄、军庄一段也是如此,只是更觉得荒凉原始。可能正是因为此河下切过深,得以保证全年有水,古人才用来运输粮草物资的吧?
 
    河边杂草撒欢地疯长,嫩绿嫩绿的在阳光下宣誓着什么,似乎在说:谁也别动我!港沟河开发起来不容易,地处偏远,开发价值是个问题,最上游还好一点,有漷县镇及周围村庄,居民还算集中,中下游人口偏少河水穿行于田野村庄之间,经济价值大打折扣。不过,这是政府的事,不是笔者水行此河的初衷。
 
    在军屯村西南向南远望,很长一段河水不再经过村庄,没有村庄的地方没有路,河两岸是大片农田,再往下游,河水就已经进入原觅子店乡镜内,流向龙庄、军庄、元化一线并最终流出通州界。一路行来,没见到古代桥梁遗迹,不知两岸居民过去怎么来往。既然无法沿河继续婍行,只好就此打住。这次水行轻松不少,毕竟没骑那么远的路,来回约有十公里左右,该看的看了,该想的想了,该摸的摸了,也算不虚此行。到此为止,骑回漷县东门,准备回家。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