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散文 > 岁月如歌 >

阳光依旧在路上

时间:2016-05-03 12:55来源:原创 作者:王贤根 点击:
阳光依旧在路上 王贤根 这世上,变化最大的是人。像陈淀国这样的作家,说走就走了,连他多年的战友文友都不知晓。 工程兵部队大多驻扎在深山老林、江河湖海上,诸兵种中,最为艰险,最为苦难。大山、河流是指战员的骨骼与血脉。他们对崇山激流的深情,常常是


阳光依旧在路上

王贤根

    这世上,变化最大的是人。像陈淀国这样的作家,说走就走了,连他多年的战友文友都不知晓。

    工程兵部队大多驻扎在深山老林、江河湖海上,诸兵种中,最为艰险,最为苦难。大山、河流是指战员的骨骼与血脉。他们对崇山激流的深情,常常是以血肉之躯回报,也不时以文字抒发激越的情怀和远离亲友的思念。所以,在几十万工程兵部队里,文学创作的热情,在文化荒芜的年代刚刚有点复苏迹象的时期,就已高涨起来。正在此时,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作为工程兵负责部队文学创作的陈淀国,敏感且具责任地抓住机遇,连续办了几期学习班,很快推出了叶文福、韩作荣、王耀成、刘增新、郭米克、江宛柳等一批青年才俊和他们的作品。在那特殊的年代,一时工程兵的文学创作,似乎走在全军乃至全国的前列。

    我是1978年从基层部队调入工程兵司令部机关的。那时,由陈淀国办班培养的这批作者已经锋芒耀眼,有的已成气候。高中同学、一起入伍的王耀成,在《解放军文艺》已当了数年的编辑,韩作荣是《诗刊》编辑。1979年叶文福的《将军,不能这样做》发表,在中国文坛引起轰动。不久,这首诗作与作者本人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和处置。时至今日,我们拿来吟诵,依然奔涌着作者的满腔热血和谆谆劝导的真情。我曾在一文中说,那时这首诗是反特权,用现在的话说是反腐败。后来,军队的腐败愈演愈烈。腐败不让早反,早反,反被腐败者将你的声音掐死在摇篮里。诗作没能敲醒那些人的警钟,却坦然地留给了文学史。

    陈淀国原是工程兵政治部文化部干事,后任专业创作员。那时,他的散文,大多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大报的文学副刊版上,读之,令人羡慕、钦佩。我自小对文字有所喜爱,机关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有时间读几本书,思考点文学,于是数次到陈淀国的办公室,想借他们的文学之光点燃我心中的火。陈淀国常常鼓励:“写,好好写!”但数年里,我没有像样的东西走进他们的视野。
报纸发行量大,读者面广,文章和作者的名声传播得也快。我曾应约为两家报社写专栏。报纸有很强的时效性,报上的文学副刊相对宽松一点,但还是摆脱不开因此而出现的局限,有时有点深度的文章,会被改添一个光明的尾巴,或因版面所限而删去你觉得有所思考和含有深意的话语。因为是“喉舌”,因为要面对参差不齐的广大读者,从编辑角度看,他是在理的,而对于作者,未免损伤了文章的原意和完整性。当然,长年里,也涌现了不少经久耐读的文章,但与纯文学的期刊相比,显然逊色。也许陈淀国长期为各报撰稿,并且是位勤奋的作家,久而久之,就易出现短、平、快的效应。他培养起来的一批青年作家,有部分已经超越了他,他依然如故,欣赏和鼓励他们。他那种宽阔的胸襟,识才惜才的情怀,用时尚的话说,特别的阳光。
文学就是阳光的事业。
陈淀国由中年步入老年,可那东北人特有的纯正的男中音,吐露的依旧是热情与真诚。世态春夏秋冬,他心如泉。与他在一起,没有距离感。多少年后那批当年的青年作家,仍是呼他“陈干事”,而我几十年来一直叫他“老陈”。

    百万大裁军,军委工程兵整编为总参工程兵部,原来的文化部、报社、文工团均撤销,陈淀国调往武警总部,诗人、工程兵报负责副刊的科长喻晓调入解放军报,刘增新、郭米克、江宛柳已分别担任《解放军文艺》、《昆仑》的编辑,基层的创作骨干因部队整编各奔东西,但这批作家始终念着“陈干事”。在京的原工程兵的作家、诗人,每年都要聚聚,畅述友情,交流体会。组织这项活动的,还是陈淀国。
我没这福分。我是进了军艺文学系后才逐渐走上文学之路的。在长篇报告文学创作的间隙,心中有些话不吐不快,就成了散文、随笔,同时也是想以此锤炼文字语言。我觉得散文、随笔写好很难,至今还是敬畏。忘了是哪年,陈淀国给我电话,说在杂志上看到我的散文,好!我说没您的好。他说写得比我好。这是他的激励。他希望我们超越,希望我们超越他们那一代从基层部队中成长起来的老作家。这对于我,是多么的渺茫!由此,一颗小小的心便荡起波澜,野心刹时茁壮。日后,我的文学走到哪一步,自己也说不清,但与陈淀国的交往就密切起来。每当我从报刊杂志上读到他的文章,总会给他电话,倾吐感受,交流创作体悟。有几回,在有关部门组织的笔会和作品颁奖会上,我们不期而遇,亲切的情感自然就流淌出来。

    如今,我和他那时期培养的作家,都已两鬓染霜。军旅生涯的结束,对于长期处于业余创作的我们,倒成了“专业”。陈淀国七十有几了,仍是笔耕不缀,他那种对文学的挚爱,深深地感染着我。是的,文学是生命的重要部分,我们没有理由停歇。

    近七八年的春节前后,我多次请陈淀国来工程兵大院,他对这块生长文学的宝地,怀有特殊的感情。会面谈论的当然是写作。

    2014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陈淀国、喻晓、刘增新、刘云林和我,在工程兵大院东侧的九头鸟酒店小聚。有九个头的鸟,一定是不死的鸟。大家相见甚欢,回忆当年,叙述情谊。谈得最多的依然是文学。文学是只不死鸟。期间,陈淀国题签新作给我们,喻晓是散文集,刘增新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他两部由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他们成果丰硕。我给陈淀国两本长篇报告文学和一本散文集。
2015年5月17日下午,在一本期刊上我看到陈淀国的《割不断的浓浓乡情——与军旅作家王贤根的文学情缘》,激动不已,即给他家电话。他儿媳说,住院了。我急切追问,她说在检查,不大理想。住哪?她说武警总医院。

    其实,家里已经清楚他的病情,我也已听出。第二天下午,我骑车前往,见到他时,只觉得比以前消瘦一些,声音还是那样亮堂、圆润,不像重病在身的神色。我拿出刊有他文章的杂志,他说我儿媳已经给我送来,原来的标题改作副题,这好,以后出书就依这。精神爽朗,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说这次是全面检查,检查完就出院。临行,他交待,不要告诉工程兵的老战友,别麻烦他们。

    6月14日下午,我到邮局寄书,出来给陈淀国家电话。近几年,陈淀国数度到海南采访、写作,行前总告诉我,中途也来电话说说进展情况,回京定会叙述一番此行的感受,尤其是冬季海南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让身处京城雾霾中的我,感慨不已。我要回老家收集一些创作素材,也想告诉他。接电话的是他儿媳。她说,刚才给你发了短信,没看?我说在自行车上,没注意听。她低沉地说,老爷子走了!什么时候?昨天。我无语。她缓缓地说,安排在17日告别,只邀请三位朋友,和我们家人一起向他告别,请不要外传。悲痛的心绪难以用言语表达。我只能告诉她,我马上回浙江老家,票已订,遗憾参加不上了,请代我向他鞠躬致意。她说一定办到。她说他患的是胰腺癌,发展很快,已扩散,不好动手术了。我说请你们节哀,问候老王,请她多保重!返京后,我打过电话,一次是陈淀国儿媳接的,她说了那天告别的情况和家境的概况,后一次是他儿子接的,说母亲的心情比原来好些了。至今,我还是怀念他。

    前几天,正在午休,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即刻掀开被子下床,是身在宁波的王耀成的声音。他说刚才在电脑上看了喻晓发来的缅怀陈淀国的文章,陈淀国不在了?我有些不信,我们几次通话,没听你说,你知道吗?我说我知道。我将经过细述,他在电话那头一定热泪盈面,声音变得低哑:“没有陈淀国,就没有我王耀成的文学之路,是他在首批学习班上肯定了我的小说《柿子红了》,是他推荐我到解放军文艺杂志社,从此,改变了人生……”

    四个多月来,我一直信守承诺,除了常常编发文章的刘云林,再没告诉他人。在原来工程兵的作家群中,在广大的读者中,陈淀国依然活着,依然在勤奋地创作。

    人有阴阳之隔,可灵魂不灭。文学书写的是情怀,是灵魂。悲戚总得过去,文学是恒久的,阳光依旧在路上。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毕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都江堰的茶马余音

    在著名的都江堰,藏着一条特别的老街。 偶然发现这条老街,是在玉垒公园附近。熙熙攘...

  • 母亲的歌谣

    母亲的歌谣很多,内容也很丰富,虽不高雅,但好听易懂,也容易让人记...

  • 阳光依旧在路上

    阳光依旧在路上 王贤根 这世上,变化最大的是人。像陈淀国这样的作家,说走就走了,连...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