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暑山庄漫笔 李冬 三年前的那个暑假,我和几位任教高三毕业班的老师,在副校长贾宝才的率领下,到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去避暑了几天。所见所闻,感慨颇多。近几天翻阅日记,有查阅了一些资料。朦朦胧胧地回忆了那几天的游历过程。触及心灵的感受,忘掉实在可惜,就写下来吧。 我们坐几个小时的火车,就到了承德小城了。好累。住进宾馆,吃了饭,还是独自走进城里观览一番了,主街不长,南北走向,商店很多,百货齐备,和我们通州市差不多的,只是街道不宽,也不见什么古代建筑。贾校长说,等着明天去山庄看看吧,保证让你开眼。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避暑山庄。我们从丽正门走进去,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随人诱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大声喧哗。脚步也是轻轻地。我听到身旁有人小声说:“丽正,取自《易经》“日月丽于天”,意为光明正大的意思。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内午门,迎面所见康熙所题“避暑山庄”藏泥贴金的匾额。那座“淡泊敬诚”殿就在眼前,比起北京的颐和园和故宫,它的朴素令人吃惊,这里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金碧辉煌,甚至没有油漆。所有的木材均为楠木素身。每逢阴雨时节,楠木的香气便弥漫在殿中。看来,皇帝也向往着淡泊的境界。因此,康熙将此殿命名为“淡泊敬诚”殿。殿的两侧,我看到的分明是办公场所。据贾校长说:“避暑山庄并非只是皇家休闲养身之所,它在规划中就有了政治机关的安排。从历史上看,这里曾经的政治事件是惊心动魄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咸丰皇帝逃难至此,并批准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最著名的,还是“西太后”叶赫那拉氏在此一手策划了“辛酉政变”。”他的话让我想到,《红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电影。看了几回,今天才看到实景。宫殿区位于避暑山庄的南部,由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 正宫是宫殿群的主体,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天胜地楼、岫云门等建筑组成。而这一切又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公务的区域,而“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所在。 笔者对清朝的历史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游览的过程中,我更为关注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物。 在澹泊敬诚殿里,我仔细阅读有关介绍,认真查看存放的各种史料、图片和实物。在这里,已经基本完成统一大业的康熙皇帝意气奋发地接见着归顺称臣的少数民族首领;而站在大清盛世顶峰的乾隆在这里更是将大清朝的皇威和祝福赐与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和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并在这里以极隆重的礼仪迎接西藏六世班禅。 引起我极大兴趣的是,乾隆皇帝还曾在这里接见了英国国王向中国派出的第一支英国外交使团。据笔者所掌握的史料,公元1793年9月8日,即清乾隆58年,大英帝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全权代表罗德•马戈尔尼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远赴中国并抵达热河,探讨并希望和当时的大清国签订一个双边贸易协定。 但是,乾隆皇帝根本没有把“大英帝国”这个夷邦放在眼中,不仅拒绝了英国通商的要求,还以对附属国的口吻给英国国王下了一个昭书,大意是希望大英帝国归顺并将其纳于中华帝国属下的文明版图(诏书的拉丁语译文这样写道:奉天承运,我皇昭英王曰:“,国王,你当顺我意愿行事,增强你的忠心并永保服从,以保你国共享神圣与和平。”)。在“避暑山庄”碰壁的马戈尔尼悻悻回国,在途经法国时,拜见了大名鼎鼎的拿破仑,向其叙说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诞生了一句轰动世界的预言。拿破仑对马戈尔尼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醒来,世界将会震惊”。我想,在当时的世界上,或许并没有多少人听懂或相信拿破仑的这番话。事实上,这头中华睡狮一睡就是近200年(如果以1978年中国开放改革算起,则是185年;如果以中国真正开始市场经济的邓小平南巡之后的1993年,则整整200年!)。 历史不能重演,却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当我们回首历史,不禁要惊叹,在200年前,中国错过了一次可以和资本主义亲密接触以及同行的机会。正因为错过了这次机会,西方资本主义蒸蒸日上,而大清朝日落西山,以至于不到50年的时间(1840年),被万里之外赶来的英国舰队打败(即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据史料,“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完工,共耗时89年。山庄建成后,曾先后有7个皇帝驻跸于此,康雍乾时期是其最为鼎盛时期,后随清王朝衰落,山庄也随之衰败了。避暑山庄”占地5.64平方公里,依山势的婉蜒起伏而修建的宫墙长达10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在长达89年的营建过程中,康乾两代皇帝共为“避暑山庄”钦定了72处景观。而多达100多处的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散落在山庄各处,形成了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绝妙景致。”始建200年以后的1994年,这个古代建筑群,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了。 也许王朝的发展就是这样,盛极必衰。我仿佛看到了1860年的“避暑山庄”的画面。咸丰帝从皇城狼狈而来,带着屈辱,带着羞愧,带着当时还很年轻的后来被称为“慈禧太后”的妃子。在这里,他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卖国条约,并且,在“避暑山庄”里度过了其最惨淡的日子,并最终郁郁死去。而这一切并没有终止清朝衰亡的脚步。慈禧发动的“辛酉政变”也在这座建筑的一个侧院里完成。从此,中国历史上诞生了“垂帘”的两宫皇太后,而大清朝国运也像长河落日一样,垂垂逝去,中华帝国终于轰然倒下。而作为大清帝国繁荣象征的“避暑山庄”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逐渐衰败。避暑山庄的历史恰恰成了清王朝的见证和写照。 走进另一重院落,是我久慕的“四知书屋”。“四知书屋”是乾隆皇帝命名的。其大意是“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十多年前,我在写作有关经济管理的书籍时曾经引用并由衷赞叹。该句话来自于《易经•系辞》,其原文是“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乾隆皇帝作为清朝大有为的皇帝之一,他在继承了康熙的政治衣钵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精髓的认识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把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结为“刚柔密大”四个字,可见其拥有极高的管理造诣和思想。据说,一位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在参观“避暑山庄”时看到后惊叹不已,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妙以及现实意义推崇倍至。 我们在宫殿区逗留一番之后,而是径直去了湖区。那湖,总的称谓叫塞湖。大约是暗含了“塞外江南”的意蕴。那湖宛如缩小的杭州西湖,沿湖一带,有着一些亭台楼阁,基本上是江南名胜的仿造。那芝径云堤让人联想到西湖的苏堤,沧浪屿显然模仿着苏州的沧浪亭,文津阁则是宁波天一阁的摹本。贾校长带着我们走在湖边的崎岖不平的石径上,杜牧诗中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句子。诗人时远望。我们是攀援。石阶不高,很难走,走不了几步,就被奇形怪状的打石头拦住。绕过石头,又是一个境界,累的气喘吁吁,幸好不远处就有凉亭可以休息,喘口气,再往前走。 在苏护艰辛的的路途中,我们随时可以看见湖里盛开的荷花。在我们通州,除了在西海子公园里有一处不大的葫芦湖里有荷花,只是这个湖太小了。一般的小渔船也转不过身来。再看这里的荷花吧! 翠绿的荷叶上滚动着的清碧晶莹的水珠,看着亭亭玉立的荷花,正合了“烟波致爽”的感觉,我们犹如画里行走。教语文的王老师说:“乾隆皇帝爱写诗,他在这里也有诗作,记得是:“亭亭写照镜池宽,徼露承晖意未阑。应是葩仙具神解,每留颜色待人看。”而康熙的手笔更大,他在题三十六景中“曲水荷香”中这样写道:“荷气参差远益清,兰亭曲水亦虚名。八珍旨酒前贤戒,空设流觞金玉羹。”诗因景生,景以诗名,两位有名的皇帝写了诗,更增加了一番美感,是避暑山庄更具有文化色彩了。 暮色袭来,游客也相继走出园林。回首望去,好一片天造地设的园林景观呀。据说,这里和北京的故宫一样。从没受过大的破坏,尽管异族入侵,文革灾难,地震洪水,都对它,格外尊敬,高看一眼。至今保善良好。真实奇迹,有一位老师说,避暑山庄是块福地,名不虚传呀! 这之后的几天,主要是游览外八庙。我们坐着大巴,在坎坷崎岖的山路上,颠颠簸簸的前进,八座庙各有特点。我们都觉得大饱了眼福。八座庙各有特点。我们都觉得大饱了眼福。我们还看到了热河泉。热河泉在避暑山庄湖区的东北隅。岸边矗立着一块巨石,石上镌刻着“热河”二个大字。据我观察,所谓的河流实际上是地下温泉流出而形成,后由人们加以疏浚,就形成了这条仅有二三十米长的所谓“热河”。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河流。我们站在泉边观看,发现这里的水格外清澈晶莹,水面似有淡淡雾气,缥缥缈缈,向上升腾着。泉西数十米处有一弯弯木桥,桥下一片荷花,开得愈加茂盛。叶如伞,花如笠。影入波间,恍如朝霞散绮,又似彩虹在水中飘荡,奇丽无比。那一霎时,我们的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都感到佛门清净,佛心可敬。都有或者世上,多为他人做点好事的想法。贾校长说:“一次旅行,仿佛上了一次品德课,效果极佳呀。 。离开山庄时,我的意外收获是在山路上,捡到两块带着花纹的小石头。光溜溜的,很温润。那是两块洁白的小石头,虽然形状並不规则,但我觉得它是最好的纪念。晚上,住在承德觉得格外凉爽,我才第一次领略到了避暑山庄的妙处。望着窗外月下那座棒槌山的剪影,耳边仿佛响着武烈河的水声,脑子里却是过去发生在这块神奇景观的过去和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