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学网

开创文学新风尚 引领写作新潮流
欢迎光临 - 人人文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学 > 影视评论 >

密道断铃的人物心理分析

时间:2016-02-08 19:42来源: 作者:月涵 点击:
琅琊榜
 
密道断铃的人物心理分析
人物:靖王
长苏
战英
靖王与长苏的最大的一次冲突,就是密道断铃了。此前也有误解,但是属于几句话就能平息 。长苏也感委屈,但林殊是庆幸的,庆幸景琰来曾改变。初心依旧。
而这一次景琰之先对谋士不信任的种子发了芽,在夏江的离间之下,认为长苏突破了楼台会的约定底线,置母妃受苦于不顾,他心中有了意见。所以卫峥事件,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与长苏商议如何营救,他已经不信任长苏了。他认为对方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他是一个情义至上的人,不是一类人。
所以长苏心急如焚按铃求见,还是战英劝他听听苏先生的意见。战英明白凭他家王爷,是没办法营救卫峥的。这说明战英还是有分析能力的,对于长苏的智商是肯定的。
二人相见,都有些先入为主的认知,靖王不认为长苏和他一心,所以反而问苏先生找他何事。而长苏急于提醒靖王危机,忽略了靖王的心态。
长苏点明了皇上对赤焰旧人的心态,如果靖王插手会引起皇上的恼怒,中了夏江和誉王圈套。他反复强调的是此事带给靖王的风险,却忽略了这些风险靖王已经承担了十几年,而靖王根本不介意这个风险,他在意的是情义,对故人的交待。
战英还在试图劝说长苏设法营救,靖王已经没了耐心,他对长苏已经失望,直接表明态度,站在情义的至高点上,说明苏先生动辄言利,没有遵守他们约定的底线,他不介意风险,让苏先生另选他人去扶保吧。
靖王的态度其实是非常冲动的,他一怒之下,并不考虑苏先生所有的言论是让他回避风险,这里面也有对他的关心。
靖王不知长苏的真实身份和意图,只是单纯的对于谋士的人品不信任,先入为主的认为谋士这个群体是为利益而存在。靖王的认知盲点是一直忽略了对方对他的保护。一切以他为主的真心。
而长苏是深知景琰个性,反而只谈大局,忽略了靖王这类人,必须以情动之,诱之以利适得其反。
如果长苏一上来,就说江左盟已经营救了一次,失败了,现在商议如何营救,如何措施有什么结果,遇到什么困难,那么二人还有得谈,就是谈不成,也要靖王自己认知营救的难度,如何选择如何放弃。长苏的本意是保护靖王,不是惹怒靖王,中止合作呀。所有涉及林殊的事,都是靖王的底线是他的心结,根本就没有选择题,只有是非题。长苏本来深知这份情义,却忽略了对于景琰来说,能为林殊做些事情,对于景琰的何等的意义。
靖王对长苏那些指责,的确是借题发挥,他心中怒火难平,又无计可施,才对谋士发作。
应该说夏江成功的让二人内乱,矛盾重重。
靖王是谁越反对他,他的反弹力越大。而长苏是为了大局,为了景琰的安然不肯让他遇险。
本是同一个目标,才会如此激烈的相争。
靖王这样耿直的人,自然是顺耳就听,不顺就走,一言不和,挥剑断铃。其实这样做的好处是,他的态坚决。长苏自然不会再阻止,下一个问题就成了,如何营救,而不是营救不营救的问题了。靖王用他的剑表明了心愿,非做不可。长苏也不必分析形势,权衡利弊了。
这是最不合谐的一次谈话,是长苏最失败的的一次劝谏。在景琰对长苏的指责中,既为长苏心疼,也为景琰的情义感动 。
其实这个时候的景琰根本听不进相反的意见,与意见的对错无关,他不是一个看形势做决定的人,这类理智型的分析于他无用。和他只能讲讲情义。
而长苏最终还是妥协了,也是因为景琰所行之事,本就是他想做却理智上认为风险太大的事。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月涵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10-09 13:10 最后登录:2020-08-20 07:08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