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夏第二次交锋 第二次梅夏直接交锋,依然是夏江的布局,指证长苏是林殊。 夏江趁着誉王造反,逃出了邢部,当然是誉王放水了。一直藏在京中,并没有离开亦城,其实如果誉王逼宫那几天,夏江也要远走也就高飞了,那时候没人得上他的行踪。可是夏江不是一个只有活命的人,他要完成的目标 。 也许他也想着誉王成功,他还做回悬镜司的老大,但是以夏江的分析能力,誉王一个没带过兵打过仗的人,真的能靠了人多,就一举成功吗。九安山有长于兵事的靖王,足智多谋的梅长苏,武功卓绝的禁军统领蒙挚,誉王的胜算其实不大。夏江留下来,是不死不休,他不会轻易放弃,他是宁可死也不低头的人。不知说他是糊涂还是固执于那位滑族公主的重托。 皇上回来,誉王失败。 夏江仍然不肯死心,他推测出了长苏的身份,他打算借林殊的身份,赢回一局。哪怕皇上不给他机会了,只要皇上与靖王有了心结,除掉了林殊,他就算赢了。 所以再次密信于皇上,揭开林殊的身份。他一直碰的是皇上对赤焰案的心结,或者是心虚。 他果然了解皇上,箫选宣梅进宫时,已经有三分信了。 梅长苏看见夏江自然知道没好事,只是他从容惯了,并不畏惧。自梅岭之后,生死已不在长苏心上。 夏江已长苏身中火寒毒为由,证明长苏就是林殊,又点明了长苏一步步扶持靖王上位的理由,就是只有林殊,才会选择帮扶景琰。 长苏深知这个时候,已箫选的多疑,不管自己承认不承认,都没什么区别。所以长苏以诛心对诛心,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此时景琰信了。而皇上半信半疑。 其实夏江已经达成了目标,对于多疑的皇上来说,只要有一分可能,就不会给长苏生存的机会。 靖王如今智商大增,一力把夏江对长苏的指责,转到对自己身上来,说明夏江是对了对付自己,而诬陷苏先生。长苏点明夏江是为了离间皇上与靖王的父子关系。 二人第一次配合如此默契。 夏江被皇上押走,却也动了杀心,景琰到掉了毒酒。那一句儿臣一项如此,也算是靖王的风骨吧,不管什么时候,是不得意的郡王还是亲王,哪怕是东宫太子,他都是情义为重的景琰。 这一场无凭无据的诛心之战,夏江赢了一半,他成功的在皇上心中种了一根刺。而长苏赢了一半,让皇上相信夏江是为了离间天家父子情份。 最后夏江入天牢,这一次他跑不了。 而长苏出了金殿,被蒙挚扶走,这一场劳心劳力之战,太消耗他的心力和体力。他再也不能在景琰面前隐瞒了身份。 景琰百感交集的看了蒙统领扶走小殊,此时才明白,他们都知道,只有他不知道。 夏江成功的在景琰面前揭开了长苏的真实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