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公公的选择 箫选是一个多疑的人,这种疑心的范围太广,不管是朋友,哪怕曾经生死与共,不管是夫妻,哪怕曾经恩宠多年,不管是儿子,哪怕是他一手扶持的长子,他对他们曾经真心过,只是情大义大不如权利大。只要在权利上他们让他有了危机感,生了疑心,接下来,就是赶尽杀绝。所以他的刀下有妻儿,有朋友,有黎民百姓。 而在这样一个多疑的人身边多年,觉得他的信任的高公公,自然有过人之处。感觉他应该是陪伴过箫选的皇子时代,玲珑公主的入事,很多人都不知道,箫选却和他提及。当年的事,瞒了太多人,宫里宫外皆不知誉王身世,但事情必须有人处理,这个人应该是高公公。夏江号称知圣心,可是誉王的身世,他也是看了锦囊才知。可见皇上的心腹只高公公一人。当然的事情,高公公应该是唯一的执行者。 知道了皇上如此的秘密,却能被信任的放在身边多年,这和高公公的谨言慎行有关,果然这个秘密一直都没被揭穿。而且高公公明白皇上多疑,所以不要轻易表态。太子誉王相争多年,皇后和越妃势同水火,自然双方都会拉拢高公公,高公公一直保持中立,是他太明白了,他和悬镜司一样,是不能参与党争的,六部可以,他们不能。他们的底线是,中立。只有中立,才能存活下来。果然夏江和誉王联手卫峥案,皇上轻罚了誉王,却对悬镜司没了耐心,直接把夏江入狱。并非皇上多在意夏江构陷景琰,皇上在意的是悬镜司的站队行为,等于背叛了他。 所以高公公一直不倾向于任何一方,唯才能令皇上对他放心。他的生存空间,就是皇上的放心。 后期对靖王的倾向性,一是高公公太明白皇上老了,和当年诛祈王时的心态不同,二则皇上不只是老于身体和心境,对权利的掌控也弱化了,靖王的上位是大势所趋,不是靖王也是别人。九安山誉王逼宫,是靖王和长苏的联手才解决了危机 。那二位可是大梁军事上最强悍的明星。如果九安山上没有梅长苏,情势真的很说,誉王还是有取胜的可能。 世事轮回,箫选老了,总有人取代。如果一定要是一个人,高公公宁可是靖王。如长苏所说,靖王不会是一个过河拆桥杀功臣的人。这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