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琅琊榜---言家的党争 言家是大家族,皇后的娘家。 皇上立了景宣做太子,言后就加入了党争,她的目标是扶持养子誉王。言后一直没有皇后的担当和眼界,本来谁当太子,她都是母后,本不必卷进去,誉王虽然也得宠,但那是皇上平衡太子的棋子,太子明白誉王明白,言家教养出来的皇后,自然也明白。可是明知道如此,还是要趟这混 水。不知是越妃太嚣张还是太子太荒唐,还是言后一直就是要争斗,才能平衡她失宠失子的心境。 皇后是主动的站在了誉王系这边,如果没有皇后的支持,估计誉王也没有夺嫡的野心。一个没有母亲的皇子,如何能与已经有了太子名份的景宣相争。 言家并没有站队,言候就一直很瞧不上誉王,认为誉王最像箫选,是过河拆桥型的,自然有多远躲多远,对于妹妹的行为,估计也规劝过,道不同不相谋,自然少见为妙。兄妹关系淡薄。 言候父子站队,是太子倒掉之后,靖誉相争的局势。 皇上一贯采用平衡术,是扶持了靖王上位之后,才宣布了废太子的旨意。这个时候,表面上还是誉王占上风,毕竟誉王把持朝堂多年,又有皇后做后盾。 长苏来访,开门见山的表明来意,请言候支持靖王,言候思索后,马上痛快的答应了。这就是言候,只问公义不问私情,只谈公理不看局面。而这个时候,还像个父亲的样子,担心会牵连豫津,而豫津当即表态,父子同心,不虑牵连、 言候父子痛快的支持靖王,当然不是因为长苏的劝说。而是靖王是所有皇子中唯一为了旧案宁可被皇上冷落的皇子,情义为重的靖王,虽然没有得皇上的宠爱,还是得到了忠耿之士的认同。之前靖王不夺嫡,大家都沉默,没人去鼓动他,从表面上看靖王的个性和实力,都不具备条件。现在靖王愿意夺嫡,大家也愿意支持他了。不问输赢不论得失,只为了一个信念。 豫津早就和景睿提过,苏先生不像是帮誉王的人。那时候他是一种直觉,感觉苏先生那样风姿的人,如何会看重阴险的誉王。这一刻他才明白,苏先生真正扶持的人是靖王,这就对了,苏先生和靖王,才是合理的选择。而言候也怀疑苏先生是祈王府旧人,只有和祈王有关联的人,才会选中靖王,才会不看中形势。 皇后为了权,言候父子为了义,他们都参与了党争,但目标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