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运河散人 时间:2016-06-29点击:283

 诗人的书信
李冬
 
    近来得空翻阅一本《古代散文选》,有幸品读了若干篇脍炙人口的诗人书信。在含英咀华中,令我怡然自乐,更使我领略到诗人的书信流露出的一股诗人的气韵。

    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书》,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情画意,简直可与他的山水诗相媲美。读韩愈《答陈商书》,结构严谨,笔力遒劲,设喻精警,说理充分,令人有“尺幅千里”之感。读杜牧《荐王宁启》,简洁列举被荐者王宁“实有吏才”的五大优点,不足百字,却充分体现了诗人杜牧的人才观。读王安石《答曾巩书》,信中提出“由于时代变迁,只有广泛阅读,才能透彻理解古代精典著作”的观点,令人由衷叹服……
    诗人的书信,或写景、或言情、或叙事、或说理,都能让人体会到率直、天然、委婉、机警,妙语天成之趣。读之,不仅眼界大开,而且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唐宋两代杰出诗人李白及苏轼的书信,尤其令人称道。

    李白,诗风豪放,想象丰富,他的那篇《与韩荆州书》的书信散文,同样具有气势雄浑,豪气逼人的特色。虽然写信的目的是向当时的荆州长史韩朝宗推荐自己,但态度不卑不亢,语言简洁得体,颇有诗人的风度。

    信中有一段介绍自己才能的文字:“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以气义……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豪爽中不失谦恭,渴盼中不失骨气,一封短信活脱脱地体现出诗人的自我形象。

    苏轼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在书信方面,如同他写的诗词一样挥洒自如,炉火纯青,尤其对书信的内容,做出广泛的开拓。举凡军国大事、政治得失、友朋往来、日常生活、个人情绪,都在他的书信中得到了自由畅达的反映。在艺术上,比前代作者更成熟,更洗炼,语言清丽飘洒,极富个性,形式上更为轻松活泼,纯真自然。

    又如《与章子厚》:“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婆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这封仅有80多字的短信,是写给政敌章淳的。虽含有讽刺和怨愤,却写得风趣诙谐。虽然此时被贬谪黄州,但以耕织自遣,陶然自乐,信中如话家常,显出苏轼那种内在的乐天气质。语言既不同于魏晋的简约,也不同于唐代古文的典正,运用当时的口语,明白晓畅。信中既写出自己不戚戚于得失的洒脱,又是与造谣毁谤者章淳之流的当头棒喝。

    更值得一读的还有明代宗臣写的《报刘一丈书》,虽然明代的诗歌已走向没落,他写诗的名气也不大,但这封信却写得颇有见地,针砭时弊,一吐为快。信借“上下相孚”一语为旨,用漫画手法,着重描写了小官僚们一心跑官、要官,奔走权门、趋炎附势的丑态。将官场的恶习写得惟妙惟肖,暴露无遗,如一首讽刺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今日读来,也似乎仍有现实意义。

捧读诗人写的书信,我似乎徜徉于百花园中。从内容上看,论学术、谈交友、描风物、写性灵,真是洋洋大观,包罗万象。从语言上看,或骈或散,或雅或俗,轻捷灵活,不拘一格,看似漫不经心,细读耐人寻味。概言之,诗人的书信有以下几个明显特色:一是富于个性色彩,二是感情质朴自然,三是题材广泛,四是简洁得体。而浓烈的抒情意味更是诗人书信最富特色的一面。文贵情真,信贵情深,也正是诗人书信之所以耐读,且能引人共鸣的原因罢。

通邮的欣喜
李冬
 
    我们这座教师楼5年前搬进48家住户。那时,从低矮破旧的平房一下子住进高楼大厦,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可惜花好月不圆,由于环境偏僻,楼房没有门牌编号,寄信、订报刊成了恼人的问题。
    今年,我们这儿终于有了街名,楼门口钉上了“艺苑北街2号”的牌子,只可惜路边的那一边有两幢楼却写成了“艺苑东街”1号和3号。不知市政部门是一时失误还是别有策划。

    街名跟通邮有很大关系,没有统一的街名还能通邮吗?何况小路窄窄,建筑材料堆积如山,大家忧心忡忡。然而,奇迹出现了。2月的一天,楼门口走进了第一个绿衣使者。第二天,人们听到邮递员响亮地高呼我邻居老者的名字,大概是取款单吧,才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楼通邮了!”大家奔走相告,一片欣喜。

    金秋九月,又传来了惊人的好消息:邮局开办报刊投递上楼业务,申请办理此项业务的用户还可免费安装一个报箱。开始,大家认为是一句戏言,48家订户若按户投递,邮递员要登多少层楼梯?但过了不多久,铁的事实让大家相信了:邮政人员处处为用户着想,脚步落到了实处。

    我家住6楼,邻居老者年愈70,特别爱好学习。没通邮前,他每月订的14种报刊都是我从学校代订代送。通邮后,他又增订了几种,我也顺便帮他捎上楼去。这回报纸送到了门口,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我家,痛痛快快地说了这么几句:“多少年来就盼着报纸能送到家门口,如今总算实现了。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该感谢邮政人员的不辞辛苦!”

    邮政本来古已有之,或通过青鸟传情,或通过大雁报信。当时的快寄信件,一般叫“六百里加急”。就是骑马送信,日行六百里,马累了,要在驿站里换一匹马接着跑。今日看来,即使邮递员不吃不眠,从北京到广州也得十天之多,更甭说书信可以上门入户了。

    通邮的欣喜标志着科技的进步,也蕴含着邮政工人的心血与汗水。通邮的欣喜是时代的进步,是当代人的福气。正值新世纪来临之际,展望未来的邮政,将是足不出户,可得八面来风;不用书信,可见亲人的音容笑貌。一个现代化的空中网上世界正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抒情散文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