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晶、温济聪 时间:2016-08-31点击:487

    (导读:未来,中国转型发展,一样需要文化产业为龙头,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文化与任何行业都息息相关,文化其可发挥和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文化所创造了产能和价值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因此,下一个十年,你想掘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切记!要与文化融合。)



    一,未来10年最暴富的行业,做文化才是大生意

    知识-》文化-》情感-》品牌。在品牌价值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面临巨大的转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重建。由此,市场机会凸显。

    1,未来做文化才是大生意

    做文化能赚钱?笑话! 哪有挖煤赚来的快,一个日出日落,一个小小的煤矿,日产值达40万元。没错!这是过去!如今再也找不到如此暴力的行业了。
  
    十年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乎做什么行业都赚钱,像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煤老板,赶上了时代的机遇,就在那个时代一夜暴富的,自从煤矿整合后,他们再也没有私挖乱采的机会了;加之,近些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及美元升值,想继续用过往模式一劳永逸,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开始适度放缓,低端高耗能产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产能过胜,各个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需求,低水平的发展模式,想赚大钱、赚快钱已非易事。

如何找到下一个掘金点?到底转向哪里?如何转型?上至国家,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积极探索,“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2、韩国发展的启示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宣布:“21 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在1999年至2001年的3年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战略政策,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相应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其次,积极进行文化输出。因韩国本土市场小,韩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不是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战场,而是进军国际市场。2012年5月底,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表的“韩流出口影响分析与金融支援方案”表明,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韩国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

伴随韩剧等文化产品席卷全球,各国对韩国产品的好感上升,增加了手机等其他韩国商品的销量。 虽然在制造业上让韩国失去了优势的中国,但是在文化产业上的收益比工业产品超出10倍。这便是韩国在转型发展中,仍能保持高速发展真正的原因——通过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

 
3、台湾文创产业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即“文化、运动与休闲服务业”。很多去过台湾的朋友,都会感受到台湾文创产业的精采与多元。如“夜市上卖得一些别致小物件,拿起翻转过来,原来是一个茶杯,“喝完茶,杯子带着余温,还可以拿来按摩脖子,而且‘犀牛翻转’蕴涵一个意思——扭转乾坤。同样大小的普通陶土杯只能卖到几块钱,而这样的杯子能卖到380元。看似普通的杯子,通过文化、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附加值提升上百倍”。
  
再如:台湾的农业观光产业,更加体现出文创与传统产业的完美融合,将普通食物、蔬菜在销售时,融入一些“有故事”的农作物,卖东西的人告诉消费者:你吃的东西有台湾文化在其中。一公斤往往能卖到500元新台币,而台湾超级市场中普通的蔬菜通常才卖60元新台币一公斤。这就是台湾文创产业,带来的巨大的价值。他们已经将生意做成了文化。

通过品位来创造产品的价值,而不再跟低层次的价格比拼。从近几年,台湾发展的个案里不难发现,整体经济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时,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跟经济紧密结合。



4、大陆先知者的启示

提起大陆文化产业的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卡通片,这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动画产品之一,家喻户晓。“讲了一个开心的故事,讲了一个众人所能接受的故事“却拉动的国内商业内需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产值。 最初《喜羊羊与灰太狼》1集的制作成本,也就3万元。却翘动了如此巨大的商业市场,她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化所提升的产业价值。

广东是中国玩具生产量最大的省份,绝大部分都是在为欧、美、日等动漫衍生品品牌加工,如芭比娃娃、米老鼠、唐老鸭、HelloKitty。金融海啸的到来,使得诸多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厂家原来都不愿和国内动漫公司合作的,宁愿做代工也不给国内动漫公司做,倒闭危机促使这些企业开始接受国内品牌。”于是,一个文化产品,打造成一条产业链,通过文化与产业有效结合,创造了奇迹。

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要有效建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强化保障,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政策引导、舆论导向、文艺创作、学校教育、民间传承、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群众性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等方方面面。

文章来源网络



二,文化产业成资本市场宠儿

如果说10年前我国文化产业还整体徘徊在资本大门之外,那么现在经过改革探索并已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据投中集团投中研究院统计,截至今年10月,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已完成并购651起,涉及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

1,“国家队”稳扎稳打

国有文化企业通过并购新兴业态引领了产业发展方向,国有文化企业间也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优势互补。

国有文化企业主动适应数字和网络技术裂变式发展,积极通过并购重组新兴业态文化企业,一大批文化国企努力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把传统产业的影响力逐步向网络空间延伸,进一步提高了国有文化企业的传播力、引导力和竞争力。

作为我国第一支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股,中南传媒无疑是国有文企中资本运作的高手。从8年前并购红网开始,中南传媒先后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凯基印刷等收至麾下。“企业能有今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说,“这几年的并购中,我们始终坚持国有文化企业应有的价值理念,坚持核心战略原则、资源优势原则和风险过程化释放原则,审慎、稳步地推进。”

“谨慎稳健”和“围绕主营业务”是中南传媒并购操作中最为突出的特点。2010年启动博集天卷并购方案之初,中南传媒并未急于收购,而是在第一年控股5%,与其进行项目合作,第二年才真正实施战略性并购。如今,通过并购补齐“短板”,中南传媒在主营出版业务外,还涉足网络视频、移动广告等领域,几乎涵盖当下所有的媒体形态。

中南传媒的并购特征在文化国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从整体来看,国有文化企业通过并购新兴业态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国有文企间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优势互补,正成为其并购的方向和主要目标。前者例如江苏凤凰集团并购厦门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建成用户数国内领先的在线虚拟教育培训网络。后者则有更多成功案例,如人民网重组环球时报下属的环球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下属的海外网,打造“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的媒体集群;浙江华数集团以14.43亿元的总价收购中广有线公司42.96%的股权,加大对新业态内容产业的战略投入等。



2,“新兴派”身段灵活

与互联网产业融合是当下这轮文化并购的突出特点之一。

与国家队的“稳健派”相比,“快”而“广”则是另一派资本的并购风格,这种力量来自互联网。与互联网产业融合正是当下这轮文化并购的突出特点之一。

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以其快速的出手动作和大单交易额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年3月,腾讯与韩国游戏公司CJ E&M联合宣布,腾讯计划以5亿美元购买该公司旗下游戏公司CJ Games28%的股份。阿里巴巴在用62亿港元,相当于两倍估值收购了文化中国后,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也开启了其进军电影产业的大幕。就在11月19日,小米也宣布联合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以3亿美元战略入股爱奇艺。有分析认为,文化并购的持续火热来源于互联网公司的推动,占比已超过半成。而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预计,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其市场价值在明年年底将占到中国文化产业总市场价值的70%。

互联网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并购兴趣,主要来自于内容。内容制作是其实现“全产业链战略”的关键阵地,因而也将是未来行业并购的重点。

“并购热潮只是现象,其背后显示出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深度的结构调整期和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新元文智总经理刘德良告诉记者,未来的文化并购必将是创新引领下的开拓整合。

还有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在主营业务吸引力降低的背景下,也将文化产业视作公司转型的主要方向。影视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游戏业赢利模式相对清晰,因此这两类公司通常是这些公司“进场”并购看好的“洼地”,如皇氏乳业并购御嘉影视,熊猫烟花收购华海时代,禾盛新材并购金英马等。对此,安信证券传播与文化板块首席分析师文浩提醒,“一窝蜂”式的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潮其背后或有资本冲动,也容易带来公司承诺业绩不达预期等风险,需要警惕。



3,资本运作成常态

以完善文化产业链为目标的并购将成为“主流”,而行业内并购也将进入深度整合态势。

在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前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梅看来,我国文化资本市场这一轮并购热潮是由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决定的。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进入增速‘换挡’期。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加快结构调整,增加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任务刻不容缓。”王梅告诉记者。

首先,2013年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首超第二产业,我国经济已开始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其次,我国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增长的基础稳固。自2013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7%左右。我国人均GDP约为7000美金,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高级组”。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人对文教娱乐、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加,包括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等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逐步形成。当市场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系统化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种双向选择,企业并购热潮也应运而生,并朝着持续扩大的趋势发展。

而从产业层面分析,文化并购还存在一种自发驱动。“以并购为主的资本手段的运用,是文化产业通过整合提高集中度,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企业发展重要而有效的扩张渠道。”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企业并购重组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规模增速高,但行业集中度较低等方面,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产业并购市场仍然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购将成为文化产业整合发展的常态。而行业内并购也将进入深度整合态势,并对产业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金晶、温济聪
来源:《经济日报》
原题:《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资本市场宠儿》

责任编辑:齐人

分享到:
更多 传统文化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