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圾山居士 时间:2016-12-30点击:864

                      读书记略:我的阅读情缘
 
                                   一
 
  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放假,我们几个偷袭了老师办公室。在里面大肆折腾一番,撤退时每人都偷了几本书。我偷了两本《思想品德》。
之所以偷《思想品德》,是因为那时候农村学生,除了《小学生必读》外实在没有别的课外读物了。
好在我家临街,集市上经常有卖书的,就在我家门口摆摊。一出摊就引来人们围观,然而看的多,买的少甚至于没有。先前还是拖拉机,后变成三马车,现在是一个三轮车,并且还卖玩具,书已经成为“鸡肋”了。
在辉煌的时候,我最喜欢拿他们一本书,往车座上一坐,脚搭在方向盘上看一个上午。最喜欢动物故事,好多现在还记得。
在高中时代,我曾经把一个故事择出来用英文复述了一遍,因为写得太好了,竟被英语老师认为是COPY来的。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得到了两本重要的书,一本《动物学》,一本没有书皮,讲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这两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后来才知道是大学教材。居然能看懂,到现在还自豪。
                              二
 
到了初中,逃学、打架、游戏厅、早恋,这些居然都没发生在我身上,唉。
初中有个图书馆,这是当时别的学校所没有的。图书馆的老师也是刚毕业,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很快就熟悉起来,看书就方便多了。
看了好多人文历史方面的书,当时尤其喜欢宋词和短篇幅的人物传记。而我的志向也从科学转移到了文学,由一个普通青年转变成文艺青年。当然,恐怕将来还会由文艺青年转变成——文艺中年。
感谢初中!
                              三
 
高中图书馆更大,第一次进去借书特别激动,认为借的第一本书很重要。所以拿起这本看看,放下;再拿起那本看看,放下(可参考女孩选衣服)。逡巡良久,选了本《林肯传》。
然后文理分科,进了文科班。分班后的第一个早自习印象很深:
我在看课外书,不想被班主任没收。我很纳闷:文科不让看课外书啊!可也没办法。开班会的时候,被点名批评:“有俩人早自习看闲书,孙XX,看《中华少年儿童成语故事》,”一阵哄笑。“蒋东辉,看《希特勒全传》。”更大的哄笑。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学问极好、“口碑”极差,威信峻高、身材矮硕,估计已经多年低头不见腿脚了:不过也很有曲线美——反方向的曲线美。有一次午休时间我们几个去小院玩,他们打乒乓球,我在一边看一本绝对不能被没收的书。突然该老师出现在门口,拦住去路,叫我们站好。我一看,该老师的体形虽然硕大,但还不足以把整个拱门都挡住,就瞄准空位冲了出去。他在追我的时候,别的学生都跑了。人们很感激我。后来据看客说我在跑的时候还不时停下来、回头向他招招手。人们谈论了很久。
他叫F国平,接下来是另一个国平:周国平。
周国平说过一本书对人的影响的不在书的内容,而在于书进入你生命的时机。还说书和读者的共鸣是书中说出你想说而没说出来的东西。这两句话用来形容他的书对我的影响再合适不过了。
高三下半年,内心十分迷茫,简单的说进入了一场精神危机之中。恰在此时买到了周国平的文集,呃,盗版的。其中《人与永恒》以及其他散文、随感简直是为我而写的。直接改变了我以前的好多想法,并且我自己也开始也随感。虽然后来我的思想又有了变化,他的书读不下去了,但还是该叫他一声老师的。
 
                                四
 
当然,后来就不满足于看盗版书了,开始看正版的旧书。跟学校周围的书摊老板都很熟,有什么好书先给我留着。那些旧书真好啊,书上印的定价大都在1块钱左右。
“谁终将声震长空,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的这首诗就是这时候读到的。
《边城》也是这时候读的,因为有段时间突然很想看《边城》:一个缓缓的、没有恨的故事。
另外,这时候更喜欢唐诗了。开始喜欢七言诗,后来喜欢五言诗。
失语豪气尽,无聊祭诗情。此变有真意,何人可解明?
 
                                五
 
按顺序该写大学了,但可惜我没上过大学,虽然有两个录取通知书。所以别人问我学历的时候我总说:“应该算高中以上吧,因为高考完之后,我又跑回去复读了。”
后来在几所大学游学过一段时间,然后就读社会这本书了:
在我生活的地方,有一个算卦的曾长期盘踞于一棵小树下。有一天我经过那里,他没在,我还想:风和日丽的,他怎么放弃阵地了?仔细一看,树上还有一张纸。像我这样连电线杆上贴的小广告都要凑过去看看的深度文字癖患者,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手写体了。大概记得:“各位朋友快来看,树下有个老混蛋,忽忽悠悠把钱骗……腿瘸眼瞎听不见……出门踩上高压线……阎王殿里来见面……”我分析是附近工厂里的外地女工写的,因为其中还有“老色鬼”三个字,本地人他都惹不起。用学者的话说就是“一份饱含社会最底层劳动者深切控诉的民间文本”了吧。
社会这本书真有意思啊!嘿嘿。
读了两年社会之后,一次与狐朋狗友吃酒的时候吹牛:“中国书我都读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两类:一类充满仁义道德的,一类充满闲情逸致的……”还没展开理论,就被打断:“你读过《货币战争》吗?”“没有。”“那差远了。”我狡辩:“这又不算中国书。”心里却把这个名字记住了。
然后找到,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至少有两个亮点:一是他是站在大的战略层面思考,二是他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同时,也开始了我作为一个二手经济学家的生活……
                                六
 
自从接触互联网之后,读纸质书就很少了,每天要浏览大量新闻和名人博文,见识有增长,心却也跟着浮躁了。每打开一篇博文,老想着对角线阅读,再没有翻书的乐趣。加以创业未成,马齿徒增,只好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整天在网上跟人瞎喊:童鞋、妹纸、有木有……
所幸者,有一部董问樵先生翻译的《浮士德》长随身边。记得第一次读完之后,有一种自己也要写一部诗剧的冲动,心情激荡。一部作品让人读了之后产生自己也要写的冲动,这部作品无疑是成功的,这也是周国平说的。以上评论仅限于董问樵先生的译本,因为其他译本我没看过,不敢评价。
 
                               七
 
网络发达的年代,虽视线缭乱,却依然惊喜不断。大刘的《三体》系列给我带来的震撼那是不用说的,使我第一次产生了生命苦短的想法,因为想亲眼看一看将来的太空文明。胡孚琛教授的《丹道法诀十二讲》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视野,才知道自己以前真是井底之蛙;也使我的阅读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走上了另一条路。
而徐公子胜治的《神游》更是如此惊艳!将传统丹道修行描写得如此浪漫!由不得人不神往,由此对修身养性更加矢志不渝。
此处,告诉大家一个小方法(某高人所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每天背一章,三个月后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至少记忆力会大增。
 
                                八
 
我应当感谢:每当我的思想或情绪进入一个特殊状态的时候,我都会读到相应的书,谢谢你们进入我的生活,为我提供成长的给养。
因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这些书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散文原创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