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多奇 时间:2017-01-12点击:1818

崔多奇系列散文

芽豆子

        我七八岁就离家到外村求学,假期准时回到家里。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始终具有深深的情结,不仅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还因我曾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孩童时的影记造就了我的品质,眷恋土地、爱惜粮食、崇尚俭朴一直是我的追求。人民公社时期土地由集体支配,由于科技落后,农民劳动效率低,粮食产量更低,家里分配的粮食远远填不饱肚子。一旦到了庄稼收割完的那阵儿,老人孩子们在地里拾麦穗子、豆子是必修课。人们带着形色各异的工具,想着奇怪的办法在大地里进行搜寻。这人群中时常有我,奔波在各种茬杆子地里。
        有趣的是秋雨连绵的时节,只要天空放晴,人们立刻不约而同地跑到莞豆地里。那里有遗漏的豆子经过雨水浸泡膨胀起来,大部分呶出了小白芽芽,家乡的人称其为芽豆子。芽豆子经阳光一照,黑豆子呈微红颜色,白豆子显鹅黄颜色。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十分显眼,也非常好捡。这时候,所有的豆子地里,到处蹲着手拿小盆、小筐或磁碗磁缸的人。一些小脚老奶奶则跪在地中间,捡完眼前极少的芽豆子,然后再匍匐前行,四面张望,慢慢搜寻着新的目标。
        经过一个下午抑或一个晌午,或许是一个早晨的努力。当然,最终还是拾不了多少芽豆子。但是,手里捧着芽豆子的人们,尤如捧着珍珠一样,个个脸上堆满了笑容。我就是这样,回到家里立刻把战利品交给妈。妈往往会立即动手给我用砂锅炒,炒熟后略凉一下,我装在褡包里,无论干活还是在玩耍,都是边干边吃芽豆子,边玩边吃芽豆子。那个香甜啊,感觉当时几乎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那种幸福感,恐怕永远也尝试不到了。
       触景生情,我好怀念儿时的那种情景,我更怀念我的老妈。说起妈妈,我想起了孩子们讲的一个国外的视频,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测试。研究人员找了六个三到十岁的孩子,然后把他们的眼睛蒙上,让他们在一群人中找到自己的妈妈。妈妈们似乎都有些紧张,可孩子们却显得镇定自若。测试开始了,孩子们依次走上前,摸着面前站着的人的头发、面颊、手。摇头,接着来到下一个人面前。而最终,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全部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而这会儿的我,只是站在爹妈的坟前,爹妈的影子只能在脑子里闪现。爹妈您们走得太早了。不自主的,我那并不遥远的家乡、远去的乡亲,浓浓的乡愁,一起涌上心头。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夏天还是那么炎热,冬天依然那样寒冷。当年的少年已步入老年,岁月也沧桑如磐。虽说时代变了,环境和人的思想也在改变,但是我对童年拾芽豆子和妈给我炒芽豆子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
                                                                                                                                                                 抄山药

        小时候的冬天早晨,如果能在热被窝里吃上奶奶给的烧山药,那简直比什么都好。山药的叫法五花八门,什么洋芋、土豆、马铃薯各叫不同,也不知道是学名还是笔名。我行我素我还是叫它山药,我的爹和妈就是这样叫的。每年深秋,当我回到家里,父母亲总爱或煮或烧上山药让我吃个足。
过去的晚秋时节,队里的山药地犁完或挖掉后,立刻会招来抄山药的大军。山药地里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跟看大戏的一样。他们手拿铁锨、铁铲,躬身驼背在山药地里挖宝似的搞复查,把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寻找着那漏网的山药蛋。一旦发现目标,谁也不会放过。偶尔从土里翻出几个核桃般的小山药,或被犁铧划破的一片山药,就会喜之不尽,甚至有人还为这成果的归属发生争执。
人们还在不懈不倦地挖着、翻着、找着。只见整片山药地里东一个土堆,西一个土格棱,凹凸不平,不成样子了。队长站在地埂上高声叫骂:呔,日你们的妈的,把地弄成那个球样子明年咋浇水呢?……然而,骂归他骂,此时的抄山药的人们哪管这些?当然,最终谁也抄不上多少山药蛋。
        但是,每年的这个时节,人们还是照抄山药,一直持续到包产到户。
        时过景迁,那种情景不再复返,但它始终盘绕在我的脑海赶也赶不走。
        年生活条件好点了,迁居县城赋闲后每月还领取点生活费,尽管不到别人的一半,但买山药吃不是问题。问题是好怀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好怀念那无私奉献的大地母亲。
2016.12.
 冬
 
        写这段文字时,是2016年12月7日,立冬整一月。感觉今年冬天有点怪,就是热,连日来白天温度八九度,今天竟达十度。本来热了好,可是我老是害病,这儿未愈那里又不行了,讨厌的肺痨可能要叫我至死方休。
       乘各器管全衰尚未全竭,回顾一下过去的冬。
      上世纪的1974年12月,我正在李桥信用社当会计。当时平田整地如火如荼,营业所信用社的主任早被抽调去驻队,就剩下两个会计。山丹人行李桥营业所的会计是个老肺病,冬天基本不能工作,可又不得不在单位上待着。不能工作,日复一日所有的活都由我干。实行机关干部半天上班半天劳动,每天五更天我就跟着机关上的人去五里外的吴宁西山坡上整地,十二点多回来上班。
大概是十号左右,公社小煤窑的领导在县招待所给公社打电话,要求信用社的人去给工人发工资。公社驻家的人赶紧在广播上给头头报告,可转告到“战区”时两三天过去了。头头不问青红皂白,只是发号施令叫快快送钱去。这可难坏人了,和营业所会计商量等于白搭。想叫驻队的人来,却没有人做主。
        晚饭后,我冒着寒风,乘着夜色一路小跑到下寨大队。在一户社员家里找到了公社副主任叶云文,我向他说明往百里外送票子的事情,请示他叫信用社主任回来一下。叶主任通情达理,当即派机干民兵去上寨战区叫主任。我这才释然,在寒冷的夜幕下,又匆匆回到信用社里。
        煤窑工人发工资需4万多元票子,这里的正常周转金不超过万元。我连夜办理了向县人行提款的手续,填好报单,办了信汇自带,这才在土炕上困了一会儿。天不亮就起来把社员贷款账本装了一大包搁下等着。等他刚进门,两人提着大包去河湾路旁等车。坐头趟班车到运输队十点了,二人快快进东门忙忙到人行提了现金。又是一大提包。一人提一个大提包,掉头再往东门外跑来,十一点多到运输队门前。二人气喘吁吁满头冒着热汽,浑身是汗。将两个提包放在一起一人看着,一人去问车。到煤窑没班车只能找便车,可是上下两个车站问了几遍,没有一辆去煤窑的车。这才叫人着急呐,肚子早饿了只能强忍着。好在我才21岁,主任29岁,各方面都还忍得住,可能这就叫抵抗力。
        太阳白兮兮地吊在半空里,冷风飕飕,却又飘起了银丝样的清雪。浑身的汗渐渐干了,脊背上冰凉,寒风吹来直打冷战。这时,一辆解放牌军车停在不远处,车上下来一个约三十岁左右的兵,他边朝这边走边问:“老乡,你们知道拉煤的地方吗?”我们说知道。“那你给我们说一下路。”主任忙不迭地说,“我们就是到窑上去的,你让我们坐上给你带路。”那兵听说有求于他,脸上的一丝笑容消失了,口气也变了:“我们的车不能随便带人。”
        那就没办法了。双方无语,僵持下来。过了一会,那兵耐不住了。望着我们说,“好吧,上车!”说完他进了驾驶室。
        二人把两个提包顺高车帮子举进去,再分别爬进了车厢里。那兵从驾驶室探出半身,要我们站在驾驶室后边指路。我冷得吃不住,蹲了下来。汽车一直朝山丹城东南方向走,走出十几公里后,路左出现了一个岔路,那兵又探身问走哪边?主任顺手指了左边。汽车朝左走了约有四五十分钟,我站起身一看,不对!这是走到哪里去了?主任赶紧拍打驾驶室。车停下来,那兵问,咋回事?他回答路走错了。那兵听后勃然大怒,跳下车来就骂:“你们这是干什么嘛,要是战争年代,你们把我们带去当俘虏了……”口音不同,加之天太冷,好多话听不清楚,反正他一直在骂。主任则连声给他道歉。
        司机将车调头回到岔路向右边再走。这次走对了,到石湾子三点钟。车停在山谷的煤场上,那兵下车呼唤着要装煤,我们往下拿提包。这时,窑把头来了。主任给他说把那车给装上煤。窑把头说,“没有煤,几个厂子都等着要煤呢。”那兵才感到有了难处,满脸堆笑,香烟拿出来给把头递,把头理都没理。
这时,雪下大了,天更冷了。那兵没招了,向一直不说话的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说,“走,先到办公室里去!”我们提起包前面走,他跟着迈上山坡来到小煤窑办公室里。
        小煤窑的会计出纳时常和我打交道,业务上的关系,他们对我另眼相看。会计出纳把钱包先接过去锁起来,然后要我们坐下喝茶。我说,“你们先把这个解放军的车给装上,今天不是他们的车,我们还来不了。”二人说:“本来煤很紧张,可是没办法,就给他挪上一车吧!”说完,出纳带他去装车,我也跟在后面一直走到煤堆前。看着工人动手装车了,那兵脸上堆满了笑,主动走过来和我握手,和煤窑出纳握手。哎,这就是世事如常哪,瞬息间经历了一个人逐多的面容。好在军民一家嘛。肚子早就饿得受不了啦,掉回头赶紧回到办公室里。
吃过饭,四个人把办公室门反锁上,窗口取了一块玻璃,办公桌靠窗子支好,立马开始给工人们发钱。窑毛子早已等不及了。
        我翻贷款账本,计算利息,写贷款收据、存款传票及存折。煤窑会计抱着工人花名册盖章,主任和煤窑出纳点票子发工资。一时间,满屋响起了纸张哗哗声,算盘噼吧声,加上窗外工人们的吵吵声……
        天马上黑了,明天还得一整天!
2016.12.

  雪
 
        雪是冬至前一天下的。下得不大,地面和房顶上没有积雪;更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景观。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时间下得时间不长,早上九点多,天空飘起了像小小的白羽毛般零零落落的雪花,时稀时密,不到十二点就停了。好在气温下降,小城的空气净化了许多,似乎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人们总是希望冬要白,夏要绿。这样就显得四季分明,各种疾病也会少一些。
        无雪的冬天是寂寞的。尤其是一些深陷于往事的老人们,往往蜷缩在记忆的困倦中,偶尔抬起头看看近处和远处,又很快收回目光,似乎除了镜子里自己的白发或光顶,这个冬天没有别的白色,唤起的是对往昔的纯洁回忆。我就是这样,总爱回顾一些有点无聊的记忆。
        可是,我记忆中的冬天不是这样。总觉得那时候的天太冷,冷到了极限,尤其是下雪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农行霍城营业所时,妈常提起一件雪天的往事,促使我加深了记忆。
        “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啊……年来到…….”想起这首歌,便想起妈讲过的往事:1959年冬,元旦来临之时。我刚6岁多,大妹4岁,二妹1岁。奶奶和我们共五口人睡在东屋的大炕上,那天晚上奶奶给我妈说:家里快没面了,食堂的两顿汤娃娃们咋挨住呢?明天你去霍城试当一下找得上点面。只听我妈嗯了一声,我就睡迷糊了。
那天早上我起来出门一看,不知从啥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雪,地上一片银白。只见一片片雪花轻盈地在空中舞,不时扑打着牛肋巴窗户,像玉蝴蝶一样美丽。雪花静静地飘到房顶上,飘到树梢上,落在地面上。雪不停地落着,渐渐履盖了小巷和路面。
        我原回到热炕上焐着。等雪停了,喝了奶奶做的拌面汤已经是中午。妈说要带我去霍城,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爹在霍城公社工作,我们要去找爹想办法弄些面。
妈用手拉着我,走出小庄门前走出了“城门洞子”(寨子门,对峙着两个土墩),踏着凹凸的大车路上的积雪往南走去。雪盖着的路连一点车辙都没有,只能一步一滑地趟着往前走!
妈一直牵拉着我,我蹦蹦跳跳,东张西望,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因为今天能够见到我爹,心情格外激动。过了芨芨槽子也就六七里路,我的两条小腿有点不听使唤了。妈看我的调皮劲一扫而光,就一面哄我快到了,快到了,一面更用力的拉着我继续朝前走。
        我的小脸被冻的有些发痛,还有一点痒。虽然很冷,可是这种寒冷也被我那快乐的心情覆盖了。再往前走,渐渐来到上西山路旁的金林寺下。妈说下了坡就是蓝桥,过了蓝桥就是双湖,到那里缓一缓再走一会就到了。妈是在鼓励我,我强撑着硬走。
        过蓝桥后一直是上坡路,路面上的沙石被雪复盖着更难走,我不时打趔趄,妈只能更用力地拉着我的手。迈上坡路到甘家庄子,至少走了半小时。再朝前走一阵,终于到了双湖公社大门前。公社大门面南,左侧是霍城供销社双湖分社,妈拉着我走进门市部想跺脚暖和一下,那个卖货的却说:快出去,我关门呐!妈似乎才意识到天快黑了。
出了分销店门,妈拽着我加快脚步继续朝南走,我只能拼命似地挣着、撑着走。
       终于到了霍城的西城墙前,顺路从豁口进去,路左边的供销社早已关门,斜对面路南是公社大院。大门墩子很显眼,不用问,母子径直走进院子。
        爹住着西排中间的一间房子,睡着土炉连小炕。妈先给我脱了鞋,拉开爹的被子,叫我赶紧上去焐着。天完全黑了,下午饭是怎么吃的我始终没有想起来。
       第二天早上爹对妈说,他还有20斤粮票,到大队食堂打上20斤面你们先带回去。
        外面天空阴沉沉的,随时可能下雪。我们跟着爹出门朝东走了一段路来到有口井的地方,那里是东关食堂。爹找到食堂管理员,用20斤粮票3块多钱买了20斤面。
爹用一个蓝色提包盛了面拉好拉链,他提着提包领着我们折回头向西走来。这时,天下雪了,并且越下越大。爹说怎么办?妈说没相干,我们走吧!爹一直把我们送出西城墙豁口,妈上前接过提包叫爹给她放在右肩上。妈说,你回去吧!掉头就向北走。妈扛着提包前面走,我紧跟在后面,雪越下越大,爹还在西门外的路旁站着,朝我们走的方向望着……
        北风呼啸,雪片飞舞,我被风雪噎得上不来气。雪片疯狂地落着,好像是老天爷也在渲泄自己情绪似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妈肩负20斤面还要不时招呼我。走过高家庄子,向左拐是弯曲的马车路,妈惊喜地发现有刚走过的大车轱辘印,她立马拉着我加快脚步奔跑。转过一个弯,看到前面有两辆大车缓缓而行。母子拼命前跑,终于赶上了大车。
        说来也巧,正好是我们大队给食堂拉碴子的车,陈居德和陈立德各驶着一辆。他们停下车,叫我们坐上去。母子二人坐在一个车的碴子上,刚才紧张奔跑我出了汗,前走不久浑身就冻得直打哆嗦。走在路上脚也不冻,这会儿坐在车上双脚却冻得发麻发木,两个大拇脚趾生疼,我竟清流鼻涕地拉起了哭腔。妈当即脱了我冻得叮铛响的鸡窝窝,拦起自己的大兜襟把我的双脚塞进她的怀里,并用双手紧紧抱着、焐着……
       漫天大雪依然疯下着,西北风不停地狂吼着,马车大木轱辘的榆木辐条上结满了冰,铁瓦片轧在弯曲的车辙里,发出嘎吱、嘎吱吱的怪音,车身无节奏地左右缓缓摇晃着。
坚持忍着吧,到家至少还需两三个小时,这两三个小时就得硬撑着熬。
2017.1.
 
 
简历
        崔多奇 男 汉族 甘肃山丹人,高中文化,一九五三年出生。一九七二年参加工作。二0 一三年退休。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张掖市作协会员。有千余篇通讯、消息、简讯、报告文学在省内外报刊、电台、网站发表;百余篇散文、小说、杂文见诸报刊。有十二篇小说、散文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多次被县委宣传部、省、地、县金融部门评为先进宣传工作者,曾获得农发行总行全国“宣传岗位优秀宣传员”称号。二00六年出版《多奇散文集》、与别人合资出版《天涯三人行》和《春雨》等。二0一二年出版31万余字长篇纪实文学《记忆》。二0一四年出版24万字的散文集《抒怀集》。

责任编辑:周步

分享到:
更多 散文原创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