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禾 时间:2015-04-02点击:844

今天是二0一五年的一月十七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七,三九的最后一天,本该是寒冬,但天气暖和得就像初冬,中午有太阳的温度还能达到摄氏10度,使人不敢相信这能是鲁南三九的天,难道天也在虚假地过着,把心中的严酷隐藏起来,露出过分热情的一面。

翻开萧红的散文《初冬》,读下去,读完后觉得有话要说。

《初冬》写于一九三五年冬,距今已有八十年,八十年前萧红所处的社会环境是身在现今的我们所无法体会的,况且她是写的一九三一年的初冬,那时的初冬也会与她写作时的冬天大有分别;地点也不一样,萧红写《初冬》时是身在上海,而《初冬》的地点却是在哈尔滨,确切地说是在哈尔滨的一间咖啡店里。

现在无法考证萧红写这篇小文的真实目的,也无法考证当时她写作时的心绪,她怎么会突然回忆起四年前的那个初冬,又怎么会回忆起四年前在那间咖啡店里与弟弟的那段谈话呢?

那是一九三一年的初冬,有一天的清早,萧红与正在哈尔滨读书的弟弟张秀珂偶遇,弟弟似乎有话要说,他向姐姐请求两人到咖啡店里喝杯咖啡。

这时的萧红情绪极度低落,可能正游走在哈尔滨的某个街头。1930年,疼爱萧红的祖父去世后,那年夏天,她为了反对父亲包办的婚姻,19岁的她离家出走。先从呼兰县逃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逃至北京,过着飘泊无定的生活,期间几经颠沛。这次出走不是她一个人走的,还有她的表哥,一个使她心怡的男人。这个男人与她一起逃到北京后,受不了来至家庭的威逼,把萧红一个人抛在北京,就不辞而别了。

萧红的离家出走,在整个呼兰县掀起了悍然大波,她的叛逆行为首先激起了与她家签订婚约方汪家的讨逆,并把这事告到了官府,她父亲也因此丢了官职。她的父亲感到没有颜面再在呼兰城呆下去,于是举家迁回老家阿城。她的叛逆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在呼兰县止住,甚至波及到她读过中学的哈尔滨。(萧红的离家出走在当时绝不是简单的小事,已经构成事件。)

找不到表哥的萧红无法再在北京呆下去,只得只身一人又回到了哈尔滨。在生活无着的当儿,遇到了她在哈尔滨读书的弟弟,于是就有了在《初冬》里那段在咖啡店里的对话。

现在的萧红已经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了,但在当时的萧红只是一个刚满二十岁,中学还没毕业的女子,只是在写作上有一定天分,比当时的其他女子有一定独立的思想,在政治观念上也不会比别人高到哪里去,尽管在中学里已接触到部分进步的思想。任谁也不是神仙,首先第一位的人的本能是生存。萧红也不例外。

回到哈尔滨,与家庭决裂后生活无着的她找到了在哈尔滨教小学的汪殿甲——那个经她一手撕毁婚约的男人,他们同居在一家小旅馆里,并且怀上了他的孩子。萧红被表哥抛弃是不是经过了反思,才决定去找以前与之签订婚约的男人汪殿甲,并且与之同居,这不得而知。但当时的汪殿甲必定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与之同居,不然不会把身怀六甲接近临产期的萧红一个人抛在了小旅馆里,也象她的表哥一样又一次表演了不辞而别,并且再无踪影。没有钱偿付旅馆费,她被旅馆老板扣留,后来侥幸逃出了旅馆。1932年,临近产期,困窘中的萧红向当时的当地报馆投稿,结识了报馆的编辑萧军,并且走到了一起。这是后话。

在这间去世后,弟弟是她在世上的唯一的最亲近的人了;父亲是亲人,但关系上对她来说却是冷酷的。

姐弟俩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对话:

“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

她摇了头,说:

“你们学校的篮球队近来怎么样了?还活跃吗?你还是很热心吗?”

“我掷筐掷得更进步,可惜你总也没有到我们球场上来了。你这样不畅快是不行的。”

咖啡继续地喝着,她的眼神是迷离的,弟弟讲的什么她已经听不清了,仿佛是沉坠在深远的幻想的井里。直到茶匙搅着空着的杯子的时候,弟弟说:

“再来一杯吧!”

咖啡又续上了,弟弟说:

“天冷了,还是回家好,心情这样不畅快长久了是无益的。”

“怎么!”

“太坏的心情与你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要说我的心情不好呢?”

其实,她的心情是灰色的,就连那刚进来落座在近旁满身香气的外国女人也让她感到辽远,她感到她那安闲而幸福的态度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莹姐,”弟弟的眼睛深黑色的。“天冷了,再不能漂流下去,回家去吧!”等他说:“你的头发这样长了,怎么不到理发店去一次呢?”她不知道为什么被他这话所激动了。

也许要熄灭的灯火在她心中复燃起来,热力和光明鼓荡着她:

“那样的家我是不想回去的。”

“那么飘流着,就这样漂流着ς”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显然地看出弟弟已经激动了,他的嘴唇在抖动着。

“莹姐,我真耽心你这个女浪人!”

他的牙齿好像更白了些,更大些,而且有力了,而且充满热情了。为热情而波动,他的嘴唇是那样的褪去了颜色。并且他的全人有些近乎狂人,然而安静的,完全被热情侵占着的。

出了咖啡店,他们在结着薄碎的冰雪上面踏着脚。

初冬,早晨的红日扑着他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她感到欣快和寂莫。弟弟不住地在手下摇着帽子,肩头耸起了又落下了;心脏也是高了又低了。

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市街。

停在一个荒败的枣树园的前面时,他突然把很厚的手伸给了她,这是他们要告别了。

“我到学校去上课!”他脱开她的手,向着她相反的方向背转过去。可是走了几步,又转回来:

“莹姐,我看你还是回家的好!”

“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

“那么你要钱用吗?”

“不要的。”

“那么,你就这个样子吗?你瘦了!你快要生病了!你的衣服也太薄啊!”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充满着祈祷和愿望。他们又握过手,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走去。

太阳在她的脸面上闪闪耀耀。仍和未遇见弟弟以前一样,她穿行街头,她无目的地走。寒风,刺着喉头,时时要发作小小的咳嗽。

弟弟留给她是深黑色的眼睛,这在她散漫与孤独的流荡人的心板上,怎能不微温了一个时刻?

弟弟终没能劝回姐姐,萧红是彻底地和她的家庭决裂了,从此走上了浪人之路。她弟弟的耽心不是多余的,“莹姐,我真耽心你这个女浪人!”弟弟抖动着嘴唇向她喊出的话,在萧红以后的经历中一步步得到印证。在她写此文的一九三五年冬,她与萧军的感情发生了危机,也许在沉闷的心情中,她又一次想起了弟弟,又想起了弟弟的殷殷之情。

她作为一个女浪人一直在飘,她成了一个社会人,她接触了当时的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当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事,最后飘到了香港,终于在一九四二年的香港划上了句号,结束了她短暂的三十一岁的人生。

也许在那次咖啡店与弟弟谈话后,萧红听从了弟弟的劝告,回归了家庭,她就不是今天的萧红了。正是萧红的叛逆和决绝的性格成就了萧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一名现代著名女作家。从这个角度讲,萧红是幸运的。

但萧红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她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坎坷,从家庭走出去,背后的冷暖只有她本人能够说得清,再去问萧红,她已经远去了!

这篇《初冬》是不是萧红人生的初冬呢?从1931年的初冬,到1942年萧红病逝于香港,萧红悲剧性地走完了人生,萧红的人生没有走出冬天。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现代文学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