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义勇 时间:2017-05-07点击:778

 长篇小说《校花》作者创作意图初探
 

义勇
 
      作家,文学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的。思想意识又从何而来呢?作家,文学艺术家的思想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感觉(直觉)。也就是要发现,发现与人不同的独特的生活感受,才能构思写作。也可以说,小说的价值就在于发现。要发现就要理性的介入生活,用理性去指导创作。从而,才能充分而又准确的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所产生的思想意识。
 
     为了读懂小说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就有必要对作者写小说的创作意图进行认真细致的探讨。
 
     长篇小说《校花》作者在引子中对小说想要表达的内容作了介绍,“在青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在一个小站。我拿出自己在监狱里写的长篇处女作,翻开第一页,上面有几个狱友给起的书名:《一个小玩儿闹的情感经历》《高中生》《欢乐年华》《我不是玩英的》《校花》。《一个小玩儿闹的情感经历》不像书名,像内容简介;《高中生》不用解释,写的是校园生活;《欢乐年华》也好理解,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饱满快乐;《我不是玩英的》,理由是我跟罗娟英、钱君英、杨英、英兰四个女生不太干净;最后,我们屋的上铺一个精神病说:我看叫《校花》,这个名字最好,还有比《校花》更好的吗?”
     这是作者写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吗?也是,也不是。准确的说,这段文字只是把小说要写的内容罗列出来,而这些内容所反映的作者对这些人和事的独特态度才是作者写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
 
     这部小说跨度时间长,涉及面广。小说中的“我”的经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中生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复课闹革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批林批孔,割资本主义尾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打倒四人帮,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八三年严打。记录了远去的那个年代的青年的学习、生活、爱情。真实的反映了在那个年代的历史事实、社会背景下,懵懂青年的青涩青春。记录了那个年代主要的社会生活。
 
     尽管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这些社会事件,仍然在小说中通过一些当时流行的词语,通过人物的一些对话及小说中的“我”参与的社会活动,真实的表现了这一代人的迷茫,困惑。比如,
 
    引子写了“我”在青海唐格木农场被减刑的经过。这样的记述不仅与小说故事有关联,更借监獄管教干部之口,说出了当时很多人对八三年严打的质疑和不解,迷惑和不满。“有些判决确实有点离谱,但我不能说判决是错误的。在严打的环境下,在必要的形势背景下,法院这么判有法院的道理,这里有背景罪、形势罪。”
   在引子里,作者还提到了两件事。
   “火车停在了一个小站。我望着对面老太背起大包,后面跟着一个女孩挤出车厢,心里有说不出的惆怅。”她们这是为什么?读者也许也有这样的惆怅吧!
   作者写到了青海地貌特征,有一篇报道说:青藏高原的植被如果被镐头深刨一下,想要恢复原来的植被需要七年,可见青海高原植被之脆弱。”写二十年后的现状。也反映了作者对植被破坏的担忧。
 
   作者对开幕仪式上唱国歌的记述是真实的。“我们唱《义勇军进行曲》。那时候我们唱这些歌曲还是很认真的。唱不好也不能唱错了,唱错了能扯上政治问题。”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说错一句话都可能会扯上政治问题,唱错国歌更会成为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作者回忆当年开运动会唱国歌的情景,固然表现的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但也是在揭示那个年代的政治氛围。
 
   “我”与罗娟英在图书馆相见,作者引出了马克思读书写书的历史,
   “我们厂工会牛克思坐的位子,他每天一下班就来这学《资本论》,听我爸说《资本论》他能倒背如流。”
  我说:“我爸的徒弟邓师傅能背《毛选》四卷。”
    马克思对牛克思?有趣吧?什么意思呢?作者让读者自已去猜。“邓师傅能背《毛选》四卷”这也是值得读者去联想的吧?
 
     在第九章里,一位老者的一席话,是不是在表达一种思想呢?
    “ 老者抬高了声音说:“什么国策,刚解放,他们想着台湾早晚有一仗,接着就是抗美援朝,没过几年苏联又闹掰了。他们怕打起来人手不够,让你可劲生。前些年和美帝建了交,又和苏联缓和了,看仗一时半会打不起来了,这几年人手富裕了就不让生了。”
  我惊讶老者有这么深刻的见解,我说:“大爷,您真是了不起的人,您怎么能知道这么深的道理呢?”
  老人不屑地说:“什么高深道理,我哥八个,四个当了共产党的兵都死在战场上了。一个当了国名党的兵去了台湾。就因为这个去了台湾的哥我们家划成份成了待定户。待定户你懂吗?”我和孙有炳使劲地摇头。“就是给你定台湾特务家属也可以,给你定烈士家属也可以。”
 
    钱君英将“我”叫到她家里去,谈起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她说:“我爸说,向往美好追求华贵高雅的生活是一个人的本性。马蒂尔德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渴望与痛苦,说明她并不虚伪。”  我说:“你错了,她姑娘时总幻想找一个有钱的公子爱自己,这个女人怎么说也有点小资产阶级情调。”
    而“我”以转述罗娟英爸爸的话的方式说:“莫泊桑是一个贵族子弟,他在这篇小说里真正歌颂的是贵族精神。佛莱恩节夫人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一条价值昂贵的项链时没有装糊涂,非常坦率地说出十年前的项链是假的,顶多值500法郎。这种诚实就是法国的贵族精神。”
    作者这样写,与小说故事情节没有多大关糸,而是借钱君英之口,以引起读者对中小学校选编教材的思考。她说:“照你这么说,咱们教育部编课文的老师在向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灌输法国贵族精神,为法国贵族培养接班人,如果那样咱们国家教育部不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大本营了吗?他们脑子被驴踢了?”

“因为种试验田,罗娟英检粪做了好事,受到了表扬。“有两次还到二中四中做了报告,题目是:随时准备着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她用严峻的口气说:现在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这一代人是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还是做五颜六色的接班人,这是个分水岭……同学们呀,资产阶级自私自利好吃懒惰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我们青少年,西方反华势力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我们能答应吗?她举起一只手高喊,绝对不能……为什么?因为她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做无产阶级接班人。二十多年后,我们班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应了她的真言,下岗的下岗,买断的买断,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
     这一大段对报告内容的记述,不是出自一个青年学生之口,而是出自于当年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是当时政治生活生态的概括反映。是几十年后的作者一代人对当年政治形势教育的反思。文化大革命“左”的余毒没有消除。那一代人处在彷徨和迷茫之中。做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没有解决。文中提到二十多年后的现状,应该是相当一部分人都在思考的吧!
 
     在赶集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表演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以前看的都不纯正。一年级时看过一次孙悟空打林彪、叶群、吴法宪、李作鹏,上中学看过孙悟空打王张江姚四人帮。那时打的恶狠狠的,这次打的从形式上看很有艺术感。白骨精死时很可怜很凄美,我都为白骨精气的不行,这么美的妖怪在世界上有那么几个怎么了?”
   “一年级时,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上中学时批判四人帮。现在是改革开放时期,再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自有别样韵味。“
     什么样的韵味呢?读者是不是应该好好体味一下呢?
 
   “我”与都叫“英”的四个女生的故事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为什么都叫“英”呢?,这大概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吧!“英”,英雄,英俊,美好,漂亮的同义词。用它取名的人多的去了。
    那个年代 文学创作不也是追求“高、大、全”吗?一窝蜂的写主旋律,哪有个性化的人格可言。取名相同,也不足为怪。
 
    唉!那个时代的人真有病。那就把一个男生称之为孙有炳。张东旗,还好,要是张西旗就参不了军,当不了兵。吴老师,无老师?贾老师,假老师?魏老师,伪老师?魏生京,卫生巾?好像有一个民运分子叫魏京生吧?
 
    钱君英。钱姓是百家姓中除了赵姓皇帝以外的老大。那个时候和现在谁不向钱看呀? 钱君英家分的新房子没有钱,没有权,能住上吗?
    杨英。杨,洋同音。那个时候,一边批崇洋媚外,一边抓着洋货不撒手。就连假老师也舍不得丢杨英呢。假,洋,有一腿也不足为奇。
    英兰。似乎有英中兰花,英出于兰胜于兰之意。而她的行为似乎有些讽刺意味吧?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搂搂抱抱,还让一个男人抱着把尿去尿尿石头缝中的蛐 蛐。这是英中兰花吗?是阴倒烂吧?
   罗娟英。这个名字大概与作者的初恋的名字有关吧?
   小说人物的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己。其实都是作者对那个年代的反映而已。
 
   文艺作品总是会反映作者的思想的。作者对这些政治问题有所思,有所想,是正常的。无须置评。只不过,这种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如何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倒是每一位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这样说过:“每个作家内心深处都有不可告人的私密。作家会把这些私密公开在他们的作品里。徐伟成的长篇小说《校花》会有多少私密在其中呢?”
  作者这样说,就是希望读者自己去解开这些秘密,去读懂他对这些秘密的思考。总结起来就是一首歌唱到的:“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后退,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我们这一辈,劳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真正尝到了作人的滋味”。

  作者写这部小说是对他的初恋的纪念。是对己经逝去的那个年代的祭奠。是带领读者一同去回忆那个不曾忘记的年代。是企望读者与他一道去感受,去思考,去解析那个留下很多问题的年代。
 
   这才是作者通过小说真正想告诉读者的自已的独特感受。这正是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也正是这部小说思想深度的真正体现。
   探究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就是读懂了小说,读懂了作者。作者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粗看这部小说,看不出作者的深意,表明了作者隐藏自已创作意图的高超技巧。俄国作家契柯夫说过:在小说里是不应当做政论家的,几是该说的话让你描写的人物去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隐藏了秘密,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写出答案。这是值得肯定的。那种作者自已站出来发表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写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作者轻易的把自已的写作理念显露出来,就没有艺术感染力可言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文学评论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