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平凹 时间:2017-05-10点击:1362

怎么写的问题,我也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分别是语言、节奏和叙述。


一、关于“语言”

 

大家都是搞创作的,我在这儿说心里也发虚,因为我也不是体会得多独到、多深刻。我谈这些害怕你心里说:你谈的这些谁不知道呢!我也看过大家的好多作品,我看到好多人的语言比我写得好,真的是这样,但是我有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我觉得语言首先与身体有关。为什么呢?一个人的呼吸如何,你的语言就如何。你是怎么呼吸的,你就会说怎样的话。不要强行改变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随意改变句子的长短。你如果是个气管炎,你说话肯定句子短。你要是去强迫自己改变呼吸节奏,看到一些外国小说里有什么短句子,几个字一句几个字一句的,你就去模仿,不仅把自己写成了气管炎,把别人也读成了气管炎。因为外国人写的东西,他要表现那个时间、那个时段、那个故事情境里出现的那些东西,如果你不了解那些内容而把语言做随意改变,我觉得其实对身体不好。

我对搞书法的人也讲过,有些人写的字缩成一团儿,那个字你一看容易犯心脏病。遇到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我经常说你要学汉中的那个“石门铭”,那个笔画舒展得很,写那个你血管绝对好。语言也是这样,笔画是书法的语言,咱们谈的文学语言,与身体有关、与呼吸有关,你呼吸怎样,你的语言就怎样。

小说是啥?在我理解小说就是小段的说话,但是说话里边呢有官腔、有撒娇之腔、有骂腔、有哭腔、也有唱腔等。小说我理解就是正常地给人说话的一种腔调。小说是正常的表白腔,就是你来给读者说一个事情,首先你把你的事情一定要说清楚、说准确,然后是说的有趣,这就是好语言。语言应该是有情绪的、有内涵的,所以一定要把握住一句话的抑扬顿挫,也就是语言的弹性问题。用很简单、很明白、很准确的话表达出那个时间里的那个人、那个事、那个物的准确的情绪,把这种情绪能表达出来,我认为就是好语言。

这里边一定要表达出那种情绪,表达出当时那个人的喜怒哀乐、冷暖、温度,把他的情绪全部能表达出来的就是好语言。既然能表达出情绪来,它必然就产生一种抑扬顿挫,这也就是所谓的弹性。而要完全准确地表达出那种情绪,还要说的有趣才行。什么是有趣呢?就是巧说。怎么和人说的不一样?这其中有一点就是多说些闲话。闲话与你讲的这个事情的准确无关,甚至是模糊的,但必须是在对方明白你意思的前提下才进行的。就如你敲钟一样,“咣”地敲一声钟,随之是“嗡~~~~~~”那种韵声,这韵声就是闲话。

文学感觉越强的人,越会说闲话。文学史上评论好多作家是文体家,凡说是文体家的作家,都是会说闲话的作家,凡是写作风格鲜明的作家都是会说闲话的作家。你要表达的人和事表达得准确了、明白了,然后多说些有趣的闲话,肯定就是好语言。之所以有人批评谁是学生腔,学生腔就是成语连篇,用一些华丽辞藻、毫无弹性的东西。为什么用成语多了就成学生腔了,就没有弹性了呢?因为成语的产生,是在众多的现象里概括出一个东西,像个符号一样提出来,就是成语。

现在文学创作不需要那些,文学创作完全要还原原创、原来的东西,所以会还原成语的人都是好作家。如果你想在这一段写一个成语出来,你最好不要那个成语,把成语的原生态写出来。比如说,你需要写牛肉罐头,你要还原成牛肉,还原怎么杀牛,牛怎么生长的,写那个东西。这是作文和创作的区别,也是文学语言和学生语言的一种区分。

语言是个永远琢磨不透的东西。在研究语言的过程中,你可以考究一下那些官腔、撒娇的腔、哭腔、骂腔、唱腔等,从中发现和吸收各种腔的特点,在你写人物或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运用好多腔式。

我当年研究语言的时候,就把好多我爱听的歌拿出来,不管是民歌还是流行歌,还有好听的戏曲音乐,当时就拿那种画图的方式标示出来。我对音乐不是很懂,把哆来咪发就按一二三四来对待。我把这个标出来后,看那个线条,就能感觉出表现快乐的、急躁的、悲哀的,或者你觉得好听的,起伏的节奏是个啥样子的,你要把握这个东西。

当年我对陕北民歌和陕南民歌做过比较。你把那陕南民歌用线标起来,它的起伏特别大,就像心电图一样哗哗地就起来了。后来我一看,陕南民歌产生的环境,它那种线条就和陕南的山是一回事情。而陕北民歌和陕北那儿的黄土高原是一样的。所以说,任何地方,地方不一样,山川不一样,文化不一样,人也就不一样,产生的戏曲不一样,歌曲不一样,蔬菜长得都不一样,就是啥都不一样,但它都是统一的完整的。从里边可以吸收好多东西。

语言,除了与身体和生命有关以外,还与道德有关系。

一个人的社会身份是由生命和后天修养完成的,这就如同一件器物,这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敲钟是钟的声音,敲碗是碗的声音,敲桌子是桌子的声音。之所以有些作品的语言特别杂乱,它还没有成器,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有的文章已然有了自己的风格了,有些文章它里面尽是戏谑的东西、调侃的语言,你把这作品一看就知道,他这个人不是很正经,身上有些邪气;有一些语言,很华丽,但是没有骨头,比喻过来比喻过去没有骨头,那都是些比较小聪明、比较机智、灵巧但是也轻佻的人;有些文章吧,有些句子说得很明白,说得很准确,但是没有趣味,写得很干瘪,那都是些没有嗜好的人,就是生活过得特别枯燥的那些人。从语言能看出作家是宽仁还是尖酸,能看出这个人是个君子还是小人,能看出他的富贵与贫穷,甚至能看出他的长相来。时间长了,你肯定会有这种感觉。画画、书法、音乐、文学,任何艺术作品,这些东西都能看出来。

当然,语言吸收的东西和要借鉴的东西特别多。不光是语言,还包括别的方面。在现在这个时代搞创作,抛开语言本身,我觉得还有三点必须把握好:

一是作品的现代性。你现在写作品如果没有现代性,你就不要写了,这是我的观点。因为你意识太落后,文学观太落后,写出来的作品就不行,或者你的写法很陈旧也不行。所以说,一定要有现代性。要吸收外国的一些东西,尤其在这个时代,这一点特别重要。咱不是说要为编辑写东西,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得给编辑写,你不给编辑写,编辑不给你发,你不给评论家写,评论家不看你的东西,不给你指出优缺点。当然从长远意义讲,文学不是给这些人写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起码得要你周围的人能看懂,你就要有现代性。就像卖苹果一样,出口的苹果都有一个框框来套,一套一看,读上几段,一看你那里面没有现代的东西,他就不往下看了,就把你撂到一边去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二是从传统中吸收。我觉得这个用不着说大家都能懂,大家从小都是这样过来的,接受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传统的东西。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对中国那些东西(其实不光是中国的),小说啊,散文啊,诗词啊,不仅仅是这些东西,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好多东西,它的审美的东西,你都要掌握。它不仅仅是文学方面,文学方面因为咱现在大部分还是写小说、散文,包括诗歌,但咱现在写的诗歌和古人的又不一样。所以说主要从古人的作品里学那些审美的东西,学中国文化的那些东西、东方的那些东西。

再次就是从民间学习。从民间来学好多东西,是进一步来丰富传统的,为现代的东西作基础、作推动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把握,现代的、传统的和民间的这些方面。从文章里你完全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情。就像我刚说的,有些人的文章语言说得很调侃、很巧妙,你看他也没有正形,他也不知道自己说啥呢,你说东,他偏不给你说东,这表现出他这个人的心态和思维。有人说的很尖酸,有人你一看他的文字就觉得:啊呀,这个人不能深交!不能交得太深,因为他太尖酸。

我在报纸上看过一篇小文章,写球赛的,里面有一句话,说“球踢成那个样子还娶那么漂亮个老婆”,后来我想这句话正好表现了他自己的心态不对。踢球管人家老婆啥事呢?因为镜头经常闪到观众台上人家的漂亮老婆在那儿,他就说这些人拿的高工资、娶的漂亮女人怎么怎么的。这其实就表现出了他那种说不出的心态,从这句话我就感觉这人不行。

当然语言里面需要做的功夫特别多,具体怎么锤炼,怎么用词,我觉得那些都不重要。要注意在句子里边多用一些动词,多说些和别人不一样的话、不一样的感觉。大家都说张爱玲的小说写得好,就是因为她经常有些奇思妙想,经常有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再一个,我觉得小说里面的标点符号也特别重要。我一辈子都在当编辑,看过很多稿子,一般人对这个标点符号不注意,而且标得特别模糊。我的稿子里标点符号都和字差不多大,因为标点符号最能表现你的情绪了,表面上是直接表现你的情绪的。咱们的审美里面为什么诗词的写法中平平仄、仄仄平呀,打鼓点子啊,敲什么声音啊等等,你从中可以获得好多启发。语言就是忽低忽高、忽缓忽急,整个在不停地搭配转换。上面这些是我谈的“怎么写”里的“语言”的问题。

 

 

二、关于“节奏”

 

节奏实际上也就是气息,气息也就是呼吸。节奏在语言上是有的,而且对于整部作品来讲它更要讲究节奏。什么是好的身体呢?气沉丹田、呼吸均匀就是好的身体,有病的人节奏就乱了。世界上凡是活着的东西,包括人啊、物啊,身体都是柔软的,快死的时候都是僵硬的。你的作品要活,一定要在你的文字里边充满那种小空隙,它就会跳动,会散发出气和味道,也就是说它的弹性和气味都在语言里边。如何把握整个作品的气息,这当然决定了你对整个作品的构想丰富程度如何。构思的过程大概都在心里完成了,酝酿得也特别饱满、丰富了,这时你已经稳住了你的心情,慢慢写,越慢越好,像呼气一样,要悠悠地出来。

任何东西、任何记忆都是这样的。你看那些二胡大师拉二胡,不会说“哗啦”地就过去了,而是特别慢的,感觉弓就像有千斤重一样拉不过来。我记得有一年的小品里边有一个吃鸡的情景,拉那个鸡筋,它就表现出了那个韧劲儿,像打太极拳一样,缓慢又有力量,人也是这样。我曾看过曾国藩的书,他的书里面要求他的后人经常写信给他汇报走路的步子是不是沉了,说话是不是缓慢了,经常要求。为什么呢?步子缓慢了、沉了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他的一切都是悠悠的。把气一定要控制住,它越想出来你越不让它出来,你要慢慢来写。在写一个场面的时候,也要用这种办法构思,故意把这个东西不是用一句两句、一段两段说完,你觉得有意思的时候就反复说,反复地、悠悠地来,越是别人着急的地方你越要缓,越是别人缓的地方你越要快,要掌握这个东西。大家都不了解的东西你就要写慢一点,就像和面一样要不停地和、不停地揉,和了一遍又一遍,写了一段换个角度再写,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你就一笔带过。

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突然一天特别顺利,写完了以后无比兴奋,第二天却半天写不出来,写一张撕了写一张撕了,或者一天写不出二百来个字。当时我也这样,后来总结出经验,当你写得很顺手的时候,从这儿往后已经了然无比了,写到半路的时候我就不写了,我把它停下来,放到第二天早上再来写的时候一上手就特别顺,必然把你后面艰涩的地方就带过去了,不至于今天写得特别顺,而第二天憋不出来一个字。

我写作有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最反对谁说话,要坐在床沿闷半天,估计也没睡醒,然后想昨天写的(这是写长篇的时候发生的,写一写就觉得应该想一想)。那个时段想问题特别清晰,想了后今儿一天就够用了。当然各人的写作情况不一样,到我这个年纪年龄大了。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你年轻时需要房子的时候没有房子,需要钱的时候没有钱,需要时间的时候你没有时间,当你老了你不需要的时候房子单位又给你分了,你的工资也提高了,你的时间也有了,有些东西到时候你就可以支配(而在座的有些可能还不能支配自己的时间)。我现在只要在家里,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从住的地方到我的工作室,每天一直在写。来人了就说话,人走了就写,晚上再回去,每天就过这种日子,每天早上一定要坐到那儿想。

有一年我到麟游地区,人都说那里的人大部分都长不高,睡起来后起码要揉半天蹆才能活动。后来我老笑自己,每天早上坐到那儿不准老婆说话也不准娃说话,谁要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我就躁了,坐在那儿好像揉腿一样得揉半天,揉的过程就是在构思。

写作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柔、一定要慢。这个慢不是故意慢的,而是要把气憋住,慢慢往外出,也必须保证你肚子里一定要有气,一肚子气往外出的时候一定要悠悠地出。

在写作中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要耐烦。毛主席讲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我认为“认真”实际上也就是“耐烦”,因为写作经常会不耐烦。有些人为什么开头写得都好得很,写到中间就乱了,后边慌慌慌就走了,肯定是没有节奏,只打了半场球。节奏不好也是功力问题,因为他的构思“面没揉到”,没有想好,这就造成写作过程中不耐烦的东西。往往自己写一写不耐烦了就不写了,尤其是在写长篇的时候,感觉脑子里边像手表拆开了,各种齿轮互相咬着在一块儿转呢,突然就不动了。大家恐怕都有这体验,要么到厨房找些吃的,吃一下喝一下出去转一下,但有时根本啥也做不成,就干脆不弄了。但是往往自己是再停一会儿放到这儿,下午来看的时候那一张又给撕了、又得重写,经常就把人写烦了,要么就写油了。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耐住烦。你耐得住烦你就成功了,耐不住烦只好就那样了。

在把握节奏这个问题上,像我刚才讲的一定要匀住气、慢慢匀,在别人不知道的地方就慢慢地,该绕转的地方就绕转,别人知道的东西尽量不写。整个要把握节奏,把前后把握好了以后,还要把空隙都留好、气都充够,它必然就散发好多东西,里面就有气有味。所谓气味就是有气有味,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三、关于“叙述”

 

我们看一些传统的老戏,不管是《西厢记》还是其他,对白都是交待情节的,唱段大量讲的是抒情,也是抒情也是心理活动。中国的戏曲里边是这种表现办法。

中国的小说叙述按常规来讲,叙述就是情节,描写就是刻画。叙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要起承转合,别人熟悉的东西要少说,别人不清楚的东西你多讲,这是我自己当时对叙述的一种理解。有些作品完全就是叙述,急于交代,从头到尾都在交代。比如走路时,他老在走、老不站住,流水账一样就一路直接下去了,这样肯定不行。像走路一样,你走一走要站一下、看一下风景,你就是不看风景你也需要大小便一下。比如说长江黄河每个拐弯处都有个湖泊、有个沼泽,涨水时就匀到那儿,平常就调剂,作品它也需要这个东西。

有些人不了解叙述和描写的区别,尤其是写小说。我所说的这个节奏是纯粹的快慢节奏,他在交代事情的过程中用描写的办法,有肉无骨、拖泥带水、扭扭捏捏,走不过来,本来三步两步就跳过来了他总害怕交代不清,他给你别扭地交代,该交代的没交代清,该留下印象的没留下印象,把他写得能累死而且篇幅特别长。我当编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作品。

中国人大都习惯用说书人的叙述方法,就是所谓的第三人称。但现代小说(具有西方色彩的有现代性的那种小说),或现在要求你写小说时,往往都需要你必须在叙述上突破。叙述有无限的可能性,叙述原本是一种形式,而形式的改变就改变了内容。

现在举个例子,像我刚才说的对叙述的理解它是情节、是一个交代,是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过程和交代,在当时理解上它应该是线性的。但现在小说改变了,叙述可以是写意的、是色块的。把情景和人物以及环境往极端来写,连语言也极端,语言一极端它往往就变形了、就荒诞了。这样一来叙述就成小说的一切了,至少可以说在小说里占极重要的部分,似乎没有更多的描写了。现在的小说几乎都没有更多的描写了,它把描写变成了在叙述中完成。原来的叙述肯定是交代故事的、交代情节和场景的变换的,而现在把叙述作为小说最重要的一个东西了,它把描写放到叙述中完成了,这样一来情节变成了写意的东西(本来情节是交代的东西,现在变成写意的东西),把描写变成工笔性的东西。过去的情节是线性的,现在成了写意的、渲染的。

你现在看尤其这个先锋小说都是这样的,过去在描写一个场景的时候,经常是写意的或者是诗意的那种东西,现在完全变成是工笔的。工笔就是很实际的把它刻画出来。写意更适合于油画中的色彩涂抹,工笔更适合于国画中的线条勾勒。从绘画里面可以吸收它的方法,一个将其混沌,一个将其清晰。本来的情节现在讲成混沌了,不像原来一个清晰的、一个线性的、一个链条式的结构,现在变成混沌了。原来对于场景的描写完全是诗意的,刻画性的东西现在完全变成勾勒性的、清晰的东西。写意是火的效果,整个叙述过程中有一种火的效果,它热烈、热闹、热情;工笔是水的效果,它惊奇、逼真、生动,而写意考验的是你的想象力。

现代小说、先锋小说或现在的一般小说,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它的情节没有三五十年代或苏联的小说教给咱们的那种描写,那种交代完一段以后又定位自己的描写,它用各种角度一口气给你说清楚。有一种是呈现型的,有一种是表现型的,有的是把东西摆出来给你看,有的是纯粹给你说、给你讲这是咋回事情。再举个例子,像有些破案一样,有些是给你交代这案情是怎么发生的,有些是我给你打到屏幕上你看,当年是这样的。但现在更多采用的是我来给你讲,那些图像的东西完全是讲的过程中同时交代的,中间加了很多描写的东西,那些场景充分考验你的想象力。那些有名的作家想象力都是天马行空,想象力都特别好,他们叙述得都特别精彩。

在具体刻画人物的时候,具体在描写、勾勒细节的时候,完全是写实的功夫。这样一来一切都变了,传统小说的篇幅就大大地被压缩了。举个例子,原来的木棍是做篱笆用的,现在把它拔起来后就可以做一个扫把、一个武器,功能、作用就变了。我的意思就是说,现在小说的突破大量都在叙述上突破,一定要在叙述上有讲究,宁愿失败都要探索。如果老固守原来那种东西也行,但是你一定要写到极端。比如大家经常比喻天上的月亮,有的人比喻成银盘,有的人说是一盏灯、燕子眼或是冰窟窿、香蕉、镜子,举的例子都挺好的,实在举不出来,那月亮就是个月亮,我觉得反倒还好。如果变化得太奇特了,里面就可以产生很多奇幻的、刺激的东西。

现在的小说的叙述更多采取的是火的效果。火的效果有热度、能烤,不管人还是兽看到都往后退,马上就发现和感受到一种热,而且在当中有一种快感。但是如果不掌握写实的功力,具体刻画的那种工笔的东西往往很多人又做不到位、落不下来,如果没有这种功夫,不管它怎么荒诞、怎么变形,读起来很快乐,读完了就没有了,回味不过来。这当然是借鉴西方的好多东西,中国传统的还是原来那种线性的、白描的、勾勒的、需要有韵味的那种东西,表面上看它不十分刺激,但它耐看、耐读,而且产生以后的、长久的韵味。把这两个方面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但是不管怎样,目前写小说我觉得叙述上一定要讲究,不要忽略这个东西。这就是我讲的关于叙述方面的。

实际上有些道理我也说不清,因为说一说我也糊涂了。有些东西只能是自己突然想的、突然悟的。实际上世上好多东西,本来都是模模糊糊的。尤其这个创作,啥东西都想明白了以后就不创作了。为什么评论家不写小说,他想得太清晰的话就写不成了。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社会阅历长了就不想结婚了,结婚都是糊里糊涂的,创作也是糊里糊涂的。你大致感觉有个啥东西然后就把它写出来。我经常说你不知道黄河长江往哪儿流,我在写的过程中经常构思,提纲写得特别多,最后写的时候就根本不要提纲,但是开始的时候必须要有提纲。有个提纲先把你框起来,像盖房一样,你必须要有几个柱子,回忆的时候就跑不了了。现实生活中曾发生过什么事情,我在写的时候要用它,我的脑子里就出现我村里的谁,我家族里的谁,这个时间应该发生在我那个老地方,或者发生在陕北,或者发生在陕南某一个我去过的地方,脑子里必须要有那个形象。那个形象在写的时候不游离,把别的地方的东西都拿过来,你知道那个石头怎么摆的、那棵树怎么长的、那个房子怎么盖的、朝东还是朝西你心里都明白,围绕着它晕染,在写的时候就不是那个地方了,就变成你自己的地方了。所以在构思的过程中尽量有个东西,但是你大致觉得应该是咋回事,具体写的时候灵感就来了,它自动就来找你了,你只要构造它就来了。你说不清黄河从哪儿转弯,但我知道它一定往东流。把握住一个大的方向就写过去了。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小说研究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