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红霞 时间:2017-05-25点击:1260

每个年代造了就不同的人——读《校花》有感”
 

    我始终认为一部作品只要有它的可取之处,不管它以什么方式呈现。

    激励机制无疑会有力的凝聚来自不同层次的声音,无数思想的火花迸发出一篇篇见地不一的评论文章。

    徐伟成的《校花》是我看过的比较接地气的一部作品,作者对作品的整个把控游刃有余,文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语言独特带有各自的鲜明个性。

    文中的政治观点,现在的年轻读者不一定懂得,更不能理解,但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们都知道那些敏感的政治话题。

    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讲过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位老师嘱咐她妻子洗衣服时,一定要把衬衫的衣领和袖子多搓两遍,洗洗干净。

    这话被听到的好事者邻居报告给了红卫兵,红卫兵兴师动众的过来抄家,罪名是:清洗领袖。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这样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被打成“臭老九”、“反革命”。想想啊!一个人要清除洗去伟大的领袖,这个反动思想已经不是一般的恶劣了,而是在付诸实施中。一个平时只安于课堂认真教书的老师哪里担得起这么大的一顶反动帽子。他被压迫的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家里人都受连累,孩子成绩再好在学校还是受老师冷落,遭同学白眼。他自己很当然的被学校开除了教师资格,试问他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校要是敢用一个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敬的人工作,这个学校的校长大概也不要想混了,这会是明显的包庇纵容罪。

    那个时代的人都生活在极度的恐慌之中,在外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就怕一个不小心,就被一起工作的同事揪住小辫子。在家说话也得谨慎,也怕隔墙有耳啊!

    这叫什么日子!但还得过。

    时代就在无意中造就了一些人,有人悲有人喜。

    那个时候的人即使谨小慎微还是逃不出命运对他们的捉弄,所以想想以前就觉得现在的我们生活是倍加幸福知足。

    踩低一些人的同时就会抬高一部分人,所以那一部分认为自己有所作为的人更加乐于找别人的茬,他们的观察力敏锐,思维易脱线,对政治的透彻理解都是超过民众。

    “校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再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才能深有体会的写出。

    但文中有些口语比较糙,作为读者之一的本人还看不太习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得住作者通俗的语言灌输。


    这些仅是个人的一点读后感而已,如有不妥还请包涵,但绝不会影响作者的再度灵感迸发,也影响不了作者创作 的豪迈激情。

责任编辑:人人文学网

分享到:
更多 文学评论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