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17-07-27点击:1287

初见马培莎(笔名阿毒)是在我与王鹤的南方采风之旅途中,之前只在网上有过些许交流,到了昆明大家见了一面。那时我已经知道她是写作爱好者,她的正式职业是测绘领域,工作之余一直在进行文学创作,她给我讲了很多自己写作的思路和过程。

当我们离开昆明之后没多久,便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则关于首届“莱麦丹文学奖”的新闻。这是由云南省昭通市回族学会与昭通市伊斯兰教协会主办、中穆网昭通社区承办、昆明老虎文化顾问机构等协办的昭通市首个民间文学奖。马培莎的故乡正是在昭通市,受邀也进行了投稿,结果获得了二等奖。

这次文学奖的亮点是,除了一等奖获得者寒木是民办学校校长外,其他获奖者全部是90后年轻人。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们与传统民族文学作者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呈现出更新鲜的思路与创作方式,亦有作者的创作道路开始于网络流行文学。在内容上也会更多涉足于当代内容,包括现代都市生活题材的创作、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差异等等。

与一位穆斯林女作家谈了谈民族文学与互联网创作

借以次奖项的获得,我采访了马培莎,请她与我们分享一些自己的写作故事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看法。

获奖作品的创作思路

与传统创作者不同的是,马培莎的文学萌芽来自网络小说。在她自己开始创作前,已经断断续续看了四年左右。马培莎特别喜欢看霸道总裁文,最初是被一部叫《千山暮雪》小说里的男主角莫绍谦打动,她特别喜欢这个角色,把这部小说反反复复看了四遍,这是她看的次数最多的一部小说。女人对爱情总有些幻想,马培莎想既然自己这么喜欢这种言情小说,也又看了不少,或许自己也可以试试去进行写作。一开始马培莎没有给自己定大纲,也没有情节设置,想到哪写到哪,虽然情节零散,但她写的很认真。目前她已经创作完成的有一部《莫失芳年》,在17k网站和红袖添香网站发表。

马培莎此次在“莱麦丹文学奖”上获奖的作品叫《二爷》(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可以查看作品),这篇文章是马培莎临时创作的,她本来只打算投一篇别的,但为了保险起见就临时写了这篇,花了三个小时,先粗写了一遍,又稍微修改了一下措辞。二爷这个人物是马培莎虚构的,她当时简单构思了几分钟,包括人物的年代设置,年龄和结局,具体经历和细节还是创作时候临时想的。马培莎觉得写小说这东西奇怪的地方在于,当她开始写之后,脑子里会有几条线出来,她会判断哪一条线更适合放在人物身上,并以此来设置人物经历和结局。

很多读者喜欢马培莎的那篇获奖文章,感觉人物刻画非常真实,让人感动。马培莎自己只是觉得小说就是小说,是虚构的,当然她自己确实对二爷这个人倾注了一些私人情感。她当时想起了她自己的爷爷,她爷爷在她爸爸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马培莎从来没见过他。当时写作的时候,马培莎就把二爷当成她自己爷爷来写,只不过处理了一下情节,第一次写就能获奖马培莎挺开心的。

与一位穆斯林女作家谈了谈民族文学与互联网创作

关于民族文学与创作者身份的看法

虽然此次莱麦丹文学奖强调了文学性本身,评选标准是作品传达的主旨是否能引发思考以及情感表达的共通性,但无论从主办方还是参与者来看,都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学色彩。对于流行文学或者网络文学创作者来说,有别于传统的民族文学写作,马培莎觉得自己的创作是否会受到回族和穆斯林身份的影响还是要看作品的受众。

以这次莱麦丹文学奖上的获奖作品《二爷》为例,马培莎坦言自己的作品就是为了参赛量身定制的,包括一些宗教上的叙述,汉族葬礼与回族葬礼的区别都进行了措辞上的斟酌。但作品的本质上还是没有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一致的,不会受到影响。马培莎现在在构思一篇新的网文,是一篇关于古滇国的灵异类的小说,那么这篇就得按照网文的路子来写,包括里面的神神怪怪的东西,别的宗教祭祀的东西,远古巫灵之类的。

马培莎觉得穆斯林身份对于她而言,是一个私人的标签,自己现在的小说类型不是纯文学的范畴,也不是宗教类的,所以穆斯林身份并不会影响她的创作。马培莎认为自己不是伊斯兰学者,不需要时刻亮出身份,平时也没戴盖头,混在人群中没有人认得出她的穆斯林的身份,只有相熟的人才知道。在马培莎看来,穆斯林这个身份也是很隐私的,只有自己才清楚自己是不是一个真的信士。

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处在云南这样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马培莎对“民族文学”有着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民族文学有着不可否认的意义,学过历史和人类学的人都知道,人类一开始是群居的,以部落和家族的形式生存,逐渐演变为民族。民族性的文学反应的并不是只是一个民族内部的东西,它反应的是人类身上共有的特性。细分之下也只有习俗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如果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民族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马培莎自己不只对穆斯林文学有兴趣,也对蒙古族和藏族文化有兴趣。她觉得人类发展到今天为止,民族是构成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民族文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义就是让我们更加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发展。作为一名创作者,马培莎希望能够尽量去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和现有的文化和历史。

与一位穆斯林女作家谈了谈民族文学与互联网创作

个人文学创作规划

对于自己未来创作的规划,马培莎计划短期内依然以网络文学创作为主,因为这是她的兴趣爱好,也是赚钱的一种方式,她依然希望维持这种创作,但给自己一个期限。期限结束以后她会回归传统文学创作,因为她本身对民间故事还挺有兴趣的,打算写民间故事小说,马培莎有想过以故乡昭通各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之类的写一本传统小说,最后可能会涉猎民族文学。

马培莎认为现在自身周围的环境并不适合直接进行民族文学创作,那需要勇气和长期的磨砺,还要对宗教学理解学习,打下很深厚的基础,才能形成一个更宏大的世界文学观。这需要长久的研究学习,才能写出好作品来。马培莎觉得自己的积累还不够,轻易不会尝试,除非是环境改变了,或者有什么机会的话。民族方面的内容如果理解错了,写出来让人诟病和扩散反而不利于民族发展,马培莎自问自己是没这个能力的。

对于作品呈现与传播的平台来说,马培莎最为重视的网络文学目前的市场状况比传统纸质书市场略好,如果网站给作者签约上架,那么就等于是电子出版了。但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为了好玩和挣钱,网文写的好名气大的作家,一个月收入几万、十几万也是有的,如果书写的好,网站就会安排联系出版实体书,为作者增加另一笔收入。与纯文学的出版发行不一样,现在网络文学出版市场很混乱,自费出版也可以。另外,网络平台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自由的大环境进行创作,只要不写涉及国家禁止的内容即可,相对而言比较开放。可以天马行空,胡言乱语,这也是马培莎看重的一点。

后记

在马培莎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时代里,文学创作者们的一种典型。这些创作者们可能是从网络小说、新媒体文章或者个人日志平台开始写作道路,这一点不同于创作作家以纸媒期刊为载体的写作。在内容上,这些新的创作者们关注的内容更加新锐,更偏城市化和现代化,也更容易与流行文学和市场相结合。

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他们的思考创作深度,每个时代自然有属于本时代的问题和价值取向,不能用不同时代的横向差异来比较纵向的深度,这是不公平的。新时代的创作者们也在以他们自身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并且他们也会注意到自身阅历积累的薄弱,有意识地去了解更大的世界。

责任编辑:齐人

分享到:
更多 作家诗人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