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伟大时刻 时间:2017-08-19点击:1296

山川灵秀,独钟寂寞女子 —— 读古代女子及其它
 
伟大时刻 文

 
    《鸳鸯楼记》云:“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近日看到关于女子话题的很多,女子的酒性、女子的诗情、女子的闺怨 、女子的眼泪,无不是说明女子的才智和个性,在男权社会被法律、礼教、风俗、偏见所压制,从而制造了一幕一幕的红颜悲剧。女性的才智、独立性之所以不被重视,来源于中国的思想源泉《周易》,系辞上说,男为“乾”,女为“坤”,而“坤作成物”,就是女子只是用来生育的。“坤”以简能,“简则易从”,这就规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驯服,不要有独立的人格,不要显露自己出众的才华,乾坤乃定。然而,读读女子古代史才发现“非以天地灵秀之气,不钟于男子,若将宇宙文字之场,应属于妇人”。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虽有山川草木,鸟兽鱼虫,但世间仍然荒凉寂寞。这时行走在这片荒寂土地上的大神女娲,蛇身人首,被称为有神圣之德,她心里感到极度的孤独。由于不能忍受这寂寞之苦,她就想在这天地之间找个伴儿,便仿照自己的形貌,抟土造人,创造了“人”。后来又担心自己所造的“人”孤独,又自作主张地建立了婚姻制度,使得男女之间能够相互结合,保持人类不寂寞的烟火绵延不绝。女娲是人类婚姻之神的第一个媒婆,她也是传说中的第一个山川钟秀的寂寞女子,因为创造的人类,地球从此不再寂寞。
 
    第二个被山川钟慧的女子,应该是一个叫做“华胥氏”的女子。据说远古有个叫做“华胥氏之国”的极乐国土,那里的人没有欲望和嗜好,人们一切任其自然,过着与事无争的世外桃源的生活。而居住在这个极乐国土上的“华胥氏”姑娘,可能过不惯这种“而无车马喧”的桃源生活,她就偷偷地跑到东方一个林木蓊翳、风景秀丽、名叫“雷泽”的大沼泽地去玩,在泽边看见一个巨人的足印,出于好奇和寂寞,就踩上去了,于是就有了华胥履人迹而生伏羲的传说。自从“华胥氏”女子开了此先例,就有了一大批天地钟秀的女子因“感天而生”的传说。安登感神龙而生神农,女节感流星而生少昊,女枢感虹光而生颛顼,庆都感赤龙而生尧,女嬉吞薏苡而生禹。后来这些被天地灵秀钟情“感天而生”的女子后代,都是华夏文明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华夏从此诞生了文明。
 
    传说中有“蚕神献丝”于黄帝,嫘祖发明了养蚕的故事。这里的蚕神就是一位天地钟情的女子。说上古时期,有位姑娘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由于感到寂寞,便向自家马棚里的公马立下誓言:如果能接父亲回来,便嫁给它。马感其言,脱缰而奔,接回女孩的父亲。后来父亲得知马要当自己的女婿,当然不肯,就用箭射死了马,并剥了皮晾在院子内。马皮突然跳跃而起裹着姑娘就消失在茫茫的原野上。后来小姑娘就变成一个从嘴里吐丝的蠕动小虫,摇动着马一样的头,把丝缠绕在树枝上。她被人们称为蚕神,把自己所吐的丝献给了黄帝,于是人类有了衣服穿。
 
    中国最早的一首爱情诗歌,据说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娇寂寞时所作。因为她派使女到涂山的南麓去等候禹的归来,可是一等禹不回来,两等禹也不回来,等得她烦躁和心慌,寂寞的时候便唱道:等候的人啊,多么的长久哟!《淮南子》里记载“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涂山氏往,见禹方为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涂山氏化石的郁郁情衷无处可诉,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大禹,当然无法想象形影单只的思妇,有多少回日高懒起,夜不成眠呢!后来诗经国风里的那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歌,都是从这首诗歌里学来的,于是人们学会写爱情诗歌。
 
    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卓文君是第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性。她十七岁寡居,正是灿灼芳华时,好梦初寒,浓情初歇。当司马相如的两首《凤求凰》拨动她的心弦,怎能不动情怀,,自伤影只。待酒阑席散,卓文君独自伤神,细细品位曲辞含意,越发怅然若失,陡生寂寞,坐立不安。于是“中夜相从知者谁”,不顾新寡之哀,便以情相许,从此开创情多情而绝世的佳人可以置家庭、门第、道德于不顾而私奔的先河。
 
    “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上暮云秋。蛾眉一坠穷泉路,夜夜孤魄月下愁。”这是诗人杜牧在体悟昭君的哀伤和凄苦。史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可见她是要借出塞的机会,飞出后宫的樊笼,于是昭君自“请业庭令求行”,表面上看是自愿的,其实是昭君要表明她的选择勇气,其意直指汉元帝的无情无义,犹如惊涛拍岸,秋风落叶。自此女子多了一份为国献身的责任。
 
    最后说一下寂寞女性当中被人误解最深的唐代女诗人薛涛。她由于才思敏慧,因被韦皋召令侍酒赋诗,入乐籍。由于她入了乐籍,免不了有一些俗人用势利眼光来看她,视之为玩物。又因为她多和名流文士交往,在赠答诗中,好像对哪个男子都好,被人认为是滥情。只是她身世凋零,知音难得,悲怀抑郁,难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她和许多男性有诗歌唱和,难免招致诽谤。“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就是诽谤她的证据,人们把她看做是一个不甘独宿的朝秦暮楚的女子。其实她的欲归不得归,身外无人的怆感,只得借他人酒杯,浇浇胸中的块垒。她引元稹为知己,就足以说明她的情怀。“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谁。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这是一个可以证明女子才智、独立性都不让男子的女子。

责任编辑:蓝梦

分享到:
更多 古文学史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