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19点击:1251

    一、随笔体散文中作家如何发挥主体性

 
    散文创作中,作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以主观情感表现的特点,叙写人生,透视人生,品味人生,因此,有学者称:“散文的核心是作家主体,作家以散文为媒介与读者作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因而,散文中的艺术世界往往涂上浓重的主观色彩。因为作家在散文中要表达的是自己对客体世界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又往往受到作家的审美理想与艺术思维方式等的强烈影响。所以,创设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发真理于幽微,以小见大,‘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充分展开艺术想象,冲破时空的藩篱等便是散文的特长。”[1]有了作家主体意识与客观现实的交流和沟通,散文家才能够在点点滴滴的客观生活现象的描绘中,以独到的艺术表达,提炼生活中的美,发掘人生中方方面面的情趣,以小见大地升华人生境界。
 
    散文的文体特性主要体现为作家对社会人生的主观情感表现,在主体自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想象过程中,作家与审美客体建立了起灵性的沟通。散文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视角是统一的,都统一于作家主体意识自由发挥的抒情写意,对于随笔体散文而言,这种文学表现特色更鲜明。随笔创作中,散文家以自由的主体情韵叙写人生现象,品味人生意趣,随意、自然、意味独特地将作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生活内涵进行发掘和提炼,并借助审美意象给予生动鲜活而富有美的特性的艺术表现。
 
    随笔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散文体式,它集中体现出散文体裁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风貌。五四时期,新文学界将西方随笔体散文引荐到中国,并将其与中国古代散文相通融,创造出了中国现代随笔体散文,周作人是那个时期创作随笔体散文的代表作家。从新文学诞生至今,随笔体散文始终受到散文家的青睐,因为这种体式的散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散文家的主体表现特色,还能够使散文家的心性处于充分的自由和灵动状态。创作随笔散文时,散文家用轻松、漫谈的笔调进行议论,抒情,叙事,文中自然地呈现出作家自由、轻松、坦率的个性和心态。黄科安在《“随笔”文类内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一文中,确认了随笔散文在文学表达方面的充分自由和随意:“不管是偏于发发议论而夹杂着抒发作者个人之情的,或者是偏于个人抒情而又发发议论的,或者是偏于叙事而又夹杂着一点议论和抒情的,还有那些文采动人、富有个人风趣的短评(又不管是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这些议论、叙事、抒情浑然杂糅,并且富有个性色彩、运用漫谈方式、轻松笔调所写出的种种散文小品,统统都可以叫做‘随笔’。”[2]他这里所说的随笔散文的文体特色,涉及到这类散文在审美内涵和主体表现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依照黄科安的理论见解,随笔散文是在记叙、议论、抒情方面,自由驰骋作家的审美创造性和个性气质的散文体式,作家在艺术构思和行文过程中,可以随情随意地挥洒主体性情,文中可以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偏重于记叙或抒情,同时又能够将记叙、议论和抒情融会贯通,以及自由转换记叙、议论和抒情方式。显然,随笔散文的笔调应该是轻松和漫谈式的。
 
    随笔的轻松、自如的笔致,还应该流露出作家灵智的心性和情趣,因而,幽默、机智的文风实为必要,特别是学者们笔走龙舌的文化随笔,在幽默、机智的文笔中,尤其透露着美的韵味和洒脱的灵气。近年来,有的散文理论家认为,幽默、机智文风的随笔散文,可避免直白的浅露和刺激性,将讽刺更微妙地寓于幽默的艺术表达中。黄科安在《反讽:中国现代随笔观念的艺术构建》一文中,提出在现代随笔散文中,应具有幽默、诙谐的语体风格,还要创造出反讽的语境,达到意义逆指、意味特异的文学表达效果,如他所言“以文本的层次而言,中国现代随笔家采用事实与表象相对立或有差异的反讽手法,是随笔作品较为常见的表现形态。因而,从这个意义来考察,反讽常被定义为‘说与本意相反的事’、‘言在此而意在彼’和‘为责备而褒扬或者为褒扬而责备。’”[3]笔者也认为,随笔中采用隐讽的艺术手法是大有裨益的,隐讽的话语形式是以微妙而潜隐的讽刺,达到幽默、诙谐而又耐人回味的讽刺效果,避免了直白的嘲讽造成的理性有余而形象性不足的缺陷。

 
二、随笔体散文的审美境界
 
    散文是美文,在散文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过程中,处处流露出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感受和艺术表达特色,作家的主体情韵和社会人生的深刻内蕴,在散文的整体结构中应该是完美融合的,其完美融合的标志,便是最终形成散文作品的审美境界。细致地分析,散文的审美境界是由作家的挚情和深沉的审美体验,以及他多方面借鉴优秀散文的技法,并借助文字的美感而体现出来的,正如林非先生所说:“从抒发至诚的情感,充满内心体验地描摹人生与宇宙,升华出深刻的真知灼见,以及在认真吸取种种艺术技巧时充分地注意文字的美质,如果真正能够异常努力地去争取实现上述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无疑就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十分理想的散文的境界,无疑就可以说是对于走向21世纪的最好的献礼。”[4]
 
    散文创作是以作家人格形象的抒写为核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的创作目的只是写“我”,实际上,作家的自我意识和精神,是自然地活在散文中所叙写的人、事、景、物中的,作家处处不忘“我”,又要在自然和社会中表现“我”,“我”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中才有价值。比起那些故弄玄虚,一味追求高雅、深奥的文学作品,随笔更贴近生活,更适合大众的口味,更易于自由、真切地表达散文家由衷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随笔体散文的审美境界既具有透视生活的深度,又更多呈现出作家真切的灵性和自然情态的美感。
 
    散文的艺术生命在于能够“以小见大”地写社会人生,随笔散文也应如此,散文家写随笔时,仅仅随意地抒写“自我心态”的生活感受是不够的,作家还要将其独到的性灵与感悟大千世界的人生探索相结合,也就是说,作家的心语和闲情是对大千世界的人生真谛的彻悟,而不仅仅是表露封闭的自我精神世界。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随笔从本质上而言,是气势磅礴的宏大,是海纳百川的宽容,而绝不是宣泄个人自私情感的载体。但是,有些随笔创作却与此背道而驰,作者仅仅把随笔当作锦囊玉带里的一种玩物,小资随笔便属此类,它强调的是心语独白,闲言闲语充斥其中,话题范围不出家门,反反复复地把一己之事说来说去,说到最后,没有半点余味。这样的随笔,表面上涉猎极广,实际上却狭窄得如井底之蛙,其文章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5]还有的学者则提出:“随笔关注社会、人生、时代,又剖析人心、人性、世态,且寓聪慧与深刻于感情趣味之中,绝无枯涩无趣的议论教训人,这与它的思维特征有关。”[6]

 
    三、近年来随笔体散文文体特性的新发展
 
    散文是一种高度自由的文体,它的结构方式也是自由和随意的,散文家的个性发挥形成了散文结构的千姿百态。散文贵“散”,“散”才能使其广收大千世界的珍奇景象,才能使作家自由挥洒,才能使散文的表达出神入化。对于随笔体散文而言,作家心性的表达不仅是自由、随意的,作家以审美眼光体察万事万物时,也应该视野广博,涉猎的生活面可以纵横驰骋于“中外古今”广阔的人生领域。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越来越复杂多变,生活现象日新月异,许许多多新的创作题材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中,需要散文家去发现,去进行审美提炼,可以说,当今社会中随笔体散文的创作有了异常广阔的题材选择和艺术创新的空间,也要求散文家将自由的心灵与广阔的大千世界进行更充分和更多样化的亲密接触和融会。实际上,随笔散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获得了很大发展,而且,近年来这种散文体式依然受到人们普遍欢迎,人们欣赏随笔散文描绘社会人生和表达主体性情的自然和诚挚,而且它的文学视野开阔,作家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驰骋自由的心性,也能够非常真切地抒写出人生本相。近年来,人们对随笔体散文的文体特色又有了新的领悟,对“自由”和“随意”观念的定位,突破了主观心理空间的限制,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被赋予其中。当代社会生活的繁复多变,使得散文家的主体精神世界不可能是纯然自我的,也不可能是纯然主观的,任何散文家包括自由意识强烈的随笔作家,都要将“小我”融入社会性的“大我”中,都要在广袤的人生天地中获取主体意识自由的意义。笔者认为,近年来随笔的文体观念依据所写作品的审美内涵,而呈现出客观属性多样化的文体特征,例如,余秋雨、雷达、韩少功等学者的文化散文随笔,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感悟,阐发着意蕴深广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精神,他们的自由和随意的文化书写,透出别样情调的沧桑感和文化底蕴。再者,活跃在社会各种职业岗位中的随笔作家,他们根据自己特有的题材视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既发挥了主体自由的意识,又将当下生活的多彩多姿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应当说他们所写作品的生活内涵更有活力,也更为广阔和真切。当然,还有一些“小资”作家创作的随笔散文,他们将自由和随意的意识狭义化,醉心于一己的趣味和情调,在纯然自我的生活天地和情感世界中低吟浅唱,以琐屑和平庸的心语独白,闲言闲语自我的生活感受,这样的随笔便失去了随笔体散文应有的阔达和神韵,而令人烦厌。
 
    在取材的广泛性、丰富性方面,随笔体散文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样,在艺术手法的运用和语言表达方面,随笔体散文的笔法更自由和随意,因此,当下随笔体散文的行文和结构应该突破传统样式的简单和单纯,更多体现出艺术表现形式的灵活性、自然性、丰富性,特别是作家创作时自由表现情绪的波动性和思维的灵动性,这些都使得当下的随笔体散文创作应该具有丰富多彩和自然洒脱的摇曳美。具体地说,这种摇曳美首先是艺术手段的多样变化,即结构灵活,舒卷自如,随着作家思绪的展开及生活面的不断丰富,文章波起浪涌、变化生姿;文笔也灵活多样,时而叙述,时而描写,时而抒情议论,使文章色彩纷呈,活泼动人。然而,当今文坛随笔体散文创作的整体艺术风貌,不是具有异彩纷呈的摇曳美,而是自由、随意之中尚显单调,这种状况是令人颇感遗憾的。

 
参考文献:
[1]孙德喜.《角色主体与作家主体——试论小说与散文的分野与互渗》《江汉大学学报》2000(4).
[2]黄科安.《“随笔”文类内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艺理论研究》 2003(6).
[3]黄科安. 《反讽:中国现代随笔观念的艺术构建》《文艺争鸣》 2003(6).
[4]林非.《关于散文、游记和杂文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1).
[5]丁肃清.《随笔创作的误区与文化内涵的提升》《河北学刊》 2004(4).
[6]苏詹红. 《随笔的兴盛与缺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5).
王士民,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讲师,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篇;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蓝梦

分享到:
更多 文学之路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