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劲松 时间:2017-08-19点击:1233

时代、作品与批评——关于文学写作的两则通信
 
    一
 
    XX你好:
 
    近期读了你的那篇文章,我很同意你关于诗歌当下处境的判断。其实,何止是诗歌,其他文学譬如小说、散文等样式,在这个物欲化、市场化的时代,同样面临心灵失重的问题。我们已经见识了太多的欲望写作,文学阅读已经严重审美疲劳。有论者指出,浮躁的社会是造成此种情势的根源。我却以为,应该更多地从写作者自身找原因。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个文学写作者,倘若没有开阔的胸襟,没有悲悯的情怀,没有高远的文学抱负,没有坚定的文学信念,是决然写不出触动灵魂的作品来的。
 
    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缺失,即是放弃传统的同时,又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文学及文学理论写作,过于依赖西方的流派和主义,真正属于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东西,可谓凤毛麟角。我并不是说,写当下、写主旋律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而是说,优秀作家的代表作,与时代、人心和现实,不应有着故意或无意的疏远与隔离。在不少作家和诗人那里,文学的机巧多于力度,功利多于深度。如作家阎连科所言,“我们看不到作家和当代现实的对应关系和精神,看不到当代作家面对现实时的立场和态度,听不到面对今天中国如此丰富、怪诞、复杂的现实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集体的声音和曲调”。
 
    正是在这一角度上,我关注并推崇像你这样一批文学写作者的姿态和精神。我愿意将你的作品放在整个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予以考察,而不是局限于放入“打工文学”这一独特现象进行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图解。你的作品当然具有独特性(个人的),但更具有普遍性(时代的或曰世界的)。西方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也好,中国的古诗乃至新诗传统也罢,都能从你的诗歌中反映并体现出来。所以在我看来,运用某种流派或主义的理论去解读你的诗歌,显然是片面和狭隘的。我更倚重你诗歌中彰显出来的精神意义。这种精神意义,既是对于当下中国繁复社会的个人体验,又是对于时代发展进程的群体观照。用鲁迅的话说,即是“写出了灵魂的深”。你的诗歌并非简单的愤世嫉俗,也不刻意地妄图拯救世界。深刻而不嫉恨,尖锐而不轻浮。你的诗歌有疼痛,有忧伤,更有疼痛背后的希望,忧伤背后的理想。
 
    鲁迅还说,“革命并非是叫人死,而是要人活的”。套用此论,则我以为,文学并非是叫人绝望,而是要人满怀希望的。
 
    以上所说,一时感悟。不正之处,一笑了之。
 
    夏安!
 
    二
 
    XX你好:
 
    你提出当下文学界对于文本缺乏应有的关注,“马甲”满天飞的现实,我深有同感。一切从文本出发,原应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当下的批评界,这个原则却面临集体有意识的遮蔽,取而代之的是背离文本的新奇、深奥又复杂的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漠视甚至拒绝,使得批评家们在面对批评对象时逐渐失去了言说的主动权。他们无法自觉、主动并且客观地选择批评对象,下笔唯有听命于各种媒体或某种权威的“声音”。反复阅读、探究文本,在许多批评家那里不再成为可能,完整地阅读一部作品近乎奢侈。更为可笑的是,不少批评家仅仅根据内容提要或者故事梗概就可以千言万语,甚至在作品研讨会上高谈阔论了。尽管看似文采飞扬、思想高深,却与所评论的文本几乎不产生关联。可以说,凌驾于作品之上而能够理直气壮地进行文学批评,这是当下文学界十分怪异却异常普遍的现象。
 
    鲁迅早已指出:“中国文艺界上可怕的现象,是在尽先输入名词,而并不绍介这名词的涵义。”不幸的是,这种可怕的现象在文学发展近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大行其道。试看今日之学界,不仅无限热衷于对不同文学现象进行命名或者符号化,而且不断地创立各种流派或者标签化。更多时候,批评成了批评家们争夺理论话语权或理论高地的功利性文字游戏,各种各样的理论熙熙攘攘、轰轰烈烈,作品则被踩在脚下、打入冷宫。当诸如此类的批评越来越热闹之时,文本——这一批评的原始对象却越来越偏离了正常的批评轨道。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思潮继续沿着命名热前进,“新世纪文学”、“底层文学”、“打工文学”等标签(你之所谓“马甲”)相继涌现。在我看来,以单纯的“晚生代”、“新生代”、“70后”、“80后”甚至“90后”来考察一个时代的文学写作无疑是空泛而片面的,因为它不但忽略了作家与作家之间的“个体性”差别,而且遮蔽了具体作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一个负责任的文学批评家来说,作品的解读必须从文本出发,将文本视为真正的文学审美对象,进而在此基础上发现和评判作家作品的真实地位和价值。
 
    关于这一点,你在文章里已经说得非常形象而且透彻了,我就无需多言。既然你已清醒地认识到其局限性,也就不必过多地受其困囿,照自己的风格和理想写下去就是了。正如法国作家马拉美所说:“诗不是用思想而是用语言写成的。”你的语言独特,立场鲜明,信仰坚定,思想自然显现其中。
 
    当然,我推崇你的写作,并不是说你的文字丝毫没有缺陷。有时候,从内心出发的诗观让你的写作过于感性而流于“意象”的经营和“意境”的构筑,难免在情感抒发和情境表述上略有重复之嫌。或许,灵感的迸发让你无暇顾及更多,你只是最大限度地“我手写我心”,风格一旦形成,改变实属不易——确切地说,你无须改变风格,你需要的是突破。从你近期的散文诗中,我似乎看到了这种努力,你的文字更加圆润、抒情更加节制、思想更加成熟。
 
    你进而提出尝试着将所要表现的对象由“他们”具体化为“他”,我以为这必定为你的写作带来意义上的升华。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成功的文学形象多是“这一个”,而非“这一群”。因此,你的这一写作转向,值得肯定,更值得期待。
 
    祝好!

责任编辑:蓝梦

分享到:
更多 文学之路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