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英 时间:2017-08-19点击:1063

    张英:你从言情起家,后转入调侃,比如刚开始的《空中小姐》到《顽主》是一个变化,到《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好像你又本性毕露,重新回到了你的老路上,这种变化和选择对你是刻意为之的吗?

    王朔:对我来说不是。我都是写我和我周围的人,只不过换了一种说话的方式。中间有爱情故事就变成言情了,没有爱情故事就变成纯调侃了。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戏剧性,有时候就是在嘴上把日子过了。

    张英:如果要仔细分析,像《顽主》、《玩的就是心跳》、《一点正经没有》等这类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主要是迎合了当时年轻人的心态,叛逆、反抗当时封闭僵化的社会环境。现在的小孩也没什么可以叛逆的了?

    王朔:过去是因为政治压力在那儿,反抗的方向目标很清楚,现在这种压力小了以后,你反抗的是自身的东西,比如亲情爱情其实都有残酷的地方,但它不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有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中老强调人的和谐。但人怎么会和谐呢?因为和谐都是相对的。

    张英:正是这个原因,你比较喜欢张洁的作品。但坦率地说,张洁这部新作语言张力太重,缺乏舒缓。

    王朔:我觉得语言这东西有的时候感觉某段落好,有时感觉不好,有起伏是正常的。张洁从写《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奈》,她的态度有一个明确的变化。我觉得越到后来人当然会越接近人本来关系的面目。我觉得温情脉脉的东西实际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当然,人有时候也应该有希望坚持住,但临死的时候都会发现那点希望实际上是虚幻的。有些人活着就发现了,有些文学让你觉得有力量,是因为他让你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提倡真善美,我觉得这个过去从阶级斗争那个时代过来后提倡这么多年了,可以证实一下自己,不必那么自欺欺人了。

    张英:那你觉得你现在的转变成功吗?

    王朔:我也面临转变,但我只能尽力转变,因为年轻时候写作总有激情,一定要写和别人有关的题材,这才更打动人更有刺激。像有些读者买《看上去很美》,他是凭着过去作品的印象在买书,一些人接受了我的转变,另一部分人不认可,看后不免失望,这也许会成为一个分水岭。

    张英:在网上也经常看到一些读者对你新作的抨击,有人说:“王朔师傅,您该收手了!”“求您别再写了,别让我们失望!”对这些你昔日忠实读者的意见,你怎么看?

    王朔:这确实与他们无关,你别买我的书就完了,知道我跟你不在同一条道上。第一本算买错了,第二本再买就只能怪你自个了。我要看看最后还剩多少读者,可能会有一万人,那我还能写下去出书。

    张英:在第二部长篇中,方枪枪长大了多少?

    王朔:该上小学了,这部长篇写完,他该有12岁了。现在还没写完。

    张英:你曾经写过一组侦探小说《单立人探案集》,后来又为什么不写了呢?

    王朔:我写得很差,一共写了7篇,侦探小说这东西要下功夫才能写好,我只是玩票行为,写得太差,后来就不写了。

    别人评价是别人的权力,爱怎么评怎么评,但我写作不可能按你评论家的需要来写作。

    张英:现在发表的欲望还强吗?回想你初写作时的那种爆炸式的发表旋风,仿佛已成历史了。

    王朔:那时候储备丰富,所以能够连着发表,在几部作品中总有一部是有骨头的,等你发了一阵子后,骨头也卖得差不多了。而且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全国有多少杂志啊!要写肯定写不过来。不像在国外,只能写书,发表园地少,比较慢一些,一年出一本书。国内的情况是等你差不多杂志全占领了,中短篇写完了,你该写长篇了,要真正整理自己的时候,剩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张英:写完《动物凶猛》后,你一直后悔,把一个长篇小说写成了中篇,后来遭了报应。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王朔:一种新的语调在《动物凶猛》中给用了,我以前一直延续着这种风格,再接着写就想避开这种风格,但后来还是没躲开,如果没写《动物凶猛》,我写长篇会容易得多。那种生活的语言全是新的,以前没用过。

    张英:如何看待变和不变?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变,有的人一辈子不变,这两种人都可能成为大家。

    王朔:再怎么变,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有时候变来变去,是在变自己骨子里的东西呢。不到关键骨子上,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张英:那么在这一点上,您对那些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环境那些细腻的“私小说”、“个人化小说”有何看法?

    王朔:我觉得这已是文坛上的大的趋势。这就是我觉得这么多年文学仍然走在其它艺术创作的前面,它们都没有一个自觉意识。因为文学是个人的创作艺术,个人觉悟是比集体觉悟要早一些。文学就是这样在不断变化的。

    张英:对现在年轻作家的小说,看得多不多?

    王朔:我看得挺多的,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我都看。好小说我觉得还是有的,反正每期杂志上都有一两篇可看的,作品不是说都行。我觉得现在的小说有力量而且会越来越有力量,而且我觉得新的力量还是会出现在小说里。电视剧就不用谈了。话剧除了孟京辉的不错,现在是环境不好,没有那么大完整的创作队伍。别的就更没戏了。

    我觉得中国的很多地方要寄希望于一个整体,不要寄希望于个人。我想既然现在有几百人在写小说,其中有一两个能够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责任编辑:蓝梦

分享到:
更多 作家之门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