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城 时间:2017-08-19点击:1183

    有的朋友问我:诗歌如何表现现实生活,这条路应该怎么去走?怎么说呢?我走的弯路多得要命,至现在还没有拐回来。其实,从大的角度来讲,没有人能够真正知道这个问题,而只能接近它,因为人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甚至可以说,我们所苦苦追求的那种诗的美,诗歌本质的、具有永恒意义的那种光辉和芬芳,任何人都是未知,任何人都无法达到,我们只有步步去接近它,从未知走向知。如何去实现呢?我觉得裴多菲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在生活上是非常失败的,最后穷愁潦倒, 没有饭吃,没有钱去看病,死掉了。曹雪芹也几乎是这样,甚至连他的书都没有写完。但是做为他们的事业来讲,他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点,那就是他们那种精神。作为人的那种本质来讲,他们是强者,他们毕生的血液换来了这种民族的精神。

    刚才有的诗友问:如何表现山村教师呢?我觉得做为山村教师,有其独特的位置。在社会中间,他和工人、农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都不一样,他面对的是青年学生,面对着大自然。如何体现这一点?仅仅体现于他的社会职能最不够的,就是说,我是个山村教师,我要为祖国教育好这些孩子,让他们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如果这样你的思想似乎正确完美,但你却是在重复着别人说过的观念性的话或思想, 这不是诗歌艺术,也不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东西。

    艺术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你才能够实现。

    如果仅仅是为了社会职能去写诗,比如,今天是文明礼貌日,我们就去写如何教育孩子们去懂文明,讲礼貌,“文明”日过去了,你写的这个东西也是否随着过去了呢?这个东西和诗歌有什么本质的联系呢?这里有个诗的立足点和对象的问题。人类是永恒的,自然万物是不竭的,孩子会长大成人,老人的头发会变白,花朵会开会谢,春天要到来,也就是说,诗歌艺术如果和社会、自然结合起来,建立在一种长久的事物的基础上, 那么这个艺术就是长久的,不会过去,哪怕你写的是一件很小的事, 它也是不会随着时间消逝的。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包含了社会内容、人的心理活动、爱情、历史、人的本质和命运、理想奋斗等等,人们干古传颂着怎会忘记呢?如果仅仅是为了爱情去写一首诗:“我永远爱你,爱你的名字,爱你的呼吸……”这就不能构成一首诗,将会被人们很快的遗忘。这样讲是否有些绝对化呢?不是,你可以去写具象的、具体的、微观的事物,让人们从中去领略宏观的永恒的世界、长久的事物、人类的命运,和人们的本质、心灵发生联系。

    惠特曼在这个问题上说得非常好:这个自然界有很多宏伟的山川,宽阔的河流,有鱼在游动,有鸟在啼鸣,这么美丽的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去写,去赞美。但是读者要求作者的不仅仅于此,他们要作者去沟通现实到灵魂和理想的道路,使人们到一个生命不能到达的更广大的世界。说起来似乎有些玄妙和不可思议,但是你如果注意大师们的作品,从中并不难发现这种内涵和意义。这些东西是不朽的。

    关于新思潮中表现的“自我”,表现“自我”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要表现“自我”?有些诗友很关心这个问题,并想和我共同探讨,我很高兴。我认为,“自我”不是诗歌唯一的内容。什么是“自我”,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深入的问题。

    什么是“我”?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世界是外观的,皮肤之内的是我,皮肤之外的是世界,这是我和世界的一个边界,你和世界是对立的,人死了,作为你这个意识就不存在了,生命也就结束了,这个世界你就看不到了。再进一步说,思想是我,记忆是我,感情是我。现在国外有种叫“人本心理学”的研究, 也正是在探讨这个问题。我读一本马列的书或者康德的书, 他的思想进入我的大脑,产生了影响,但作为我的意识跟外界是对立的,跟它处于一个游离状态。人们说“意识流”,就是我意识我的思想在流动,但有一个东西站在岸上在看着你,你才能感到你的意识在流动。人在感情最暴怒时,最激动或最温柔时,总觉得有一个东西在关注着你,在你做梦的时候梦向屏幕一样展现,在所有的物象当中有一个东西在穿引。这就是说,这个穿引着的、关注着的东西不仅关注外界的事物,而且关注你的肉体和灵魂、思想和感情。这是科学对于大脑神经原子的研究过程中最终遇到的难题。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和潜意识是人的本质。但科学研究的结果认为:潜意识也是可以被关注的,只是层次更深,不容易归结为清晰的概念而已。海明威在中了三百块弹片的时候,他感觉到的不是疼痛,而是生命像一块手绢在轻轻地往外拉“我”,像是被浸在水中轻轻提出来。一个人休克了,他感觉到升起来了。当你真正审视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你接受的很多东西都是外界的、观念的,这些东西好像是我从百货商店拿来的并不是我的。

    上面讲的是一些科学对于“我”的一些研究,一些学术范畴的研究。

    那么什么是“我”,为什么要表现“自我”?很简单,肉体有一种冲动,温柔的,阴暗的,兽性的, 或者说是一种社会职能,一种多层次的本能。为什么要表现?这涉及到你为什么要写诗的问题。

    也许有的人写诗是为了献给他的爱人,希望得到爱,希望被理解;有的人写诗是为了在大庭广众中朗读;有的人写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我很聪明,想象力敏捷,有很漂亮的语言,人们无法连接起来的排比句我都能完成, 这是我智力过人的表现……各有各的方法和表现“自我”的目的, 也可以说你表现的那个层次决定了你为什么要表现。也有一种人是因为在世界上很孤独,很不幸,或者看到他人很不幸需要帮助,需要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理解和爱,比如说,你的母亲去世了,你要写一首诗来抒情,母亲听不到了,但所有的孩子们都可以听到,这就是灵魂的发现。而不是观念,不是一种炫耀。外国“浪漫派”诗人表现“自我”有一种强烈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强烈趋势的表现使得“浪漫派”在19世纪后走向衰亡。就好像一个健美运动员在台上扭来扭去,让人看看这块肌肉,那块肌肉,显出一种只我有,你们没有的炫耀,最后变成了一种姿态,完全是为了表演,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长这些肌肉了,由于这种表现本末倒置,久而久之只好使人生厌了。我小时候也有这种虚荣,人家说我一句好话,我脸红表示默认,然后找一个没人的地方高兴好半天。为什么?

    我想了很久。所以我觉得更好的提法是,不是说表现,而是完成,而完成的本身要建立在心灵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比如人们做了“司母戊”大方鼎,当时有它的社会功能如记事等等,但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诚心去铸造的,它所诞生的那个时代毁灭了,那些人都死去了,变成了白骨,但是方鼎存在,它证明着我们民族的伟大,证明着我们人类强大的生命力及纯真的精神,一种热爱,一种对于彼岸亲人的向往。那些毁灭的东西被写在了历史上,变成了一个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更大的意义。而这些存在下来的东西,瓷器,青铜器,绘画,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证实那个社会曾经存在而具有意义,而是它们比那个时代,甚至比那几代人更有意义,也就是说,做为艺术标准来讲,它实现了这个意义,成为不朽的东西。

1985 年讲于“五台山诗会”

责任编辑:卫来

分享到:
更多 诗歌之门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