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节选)
文/ 艾略特(英国)
三
你从床上掀掉一条毯子,
你仰卧着,等待着;
你瞌睡着,观望着黑夜显示出
成千上万个污秽的意象——
这些意象构成了你的灵魂。
这些意象在天花板上隐现。
当人世生活全都重新回来,
阳光在百叶窗中间爬上,
你听到一只麻雀在街沟中歌唱,
对你,街道呈现这样一个景象,
对此,街道自己几乎不能理解;
坐在床边上,那里
你卷着头发中的纸带子,
或用两只腌膳的手掌
捏着黄黄的脚底心。
四
他的灵魂紧紧拉过了那片
消失于一座城市大钟后面的天空,
他的灵魂给不停的脚步踩踏着,
在四点、五点和六点钟。
又短又粗的手指填着烟斗,
一张张晚报,还有深信
某些必然的事的眼睛,
一条暗黑的街道的意识
急于要掌握这个世界。
我被那缭绕着、紧抱着
这些意象的幻想感动,
一种无穷的温柔的
无穷的痛苦的事物的概念。
用手擦一下你的嘴,然后大笑,
世界旋转着,像个古老的妇人
在空地中拣煤渣。
裘小龙 译
作者简介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英国。父亲是砖瓦商人,母亲是诗人,博学多才。1906年,艾略特进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并走上了象征诗歌的创作道路。1910年走巴黎入索尔大学研究哲学和文学。1913年,任哈佛大学哲学系助教。1914年,赴伦敦入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哲学。不久即成婚并定居英国,先后当过教师、银行职员、杂志编辑。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1926年,任牛津大学讲师。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和国教。1952年,任伦敦图书馆馆长。1965年逝世。
艾略特从1909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出版《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7)、《诗集》(1919)、《荒原》(1922)、《艾略特诗集》(1909-2925)、《东方贤人之旅》(1927)、《灰色的星期三》(1930)、《诗选》(1909-1935)、《四个四重奏》(1943)等。其中,《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早期诗歌的代表作;《荒原》产生于创作中期,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划时代作品,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四个四重奏》是晚期诗歌的代表作。
30年代以后,艾略特以主要精力从事诗剧创作。主要作品有《大教堂凶杀案》(1935)、《合家团圆》(1539)、《鸡尾酒会》(1950)、《机要秘书》(1954)、《政界元老》(1959)。
艾略特还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论著有《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论玄文学派诗人》(1921)、《批评的功能》(1923)、《诗与批评的效用》(1933)等。
艾略特自称在政治上是保皇派,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他的文化思想属于新经院主义和僧侣主义的范畴,主张以宗教为政治和文化中心,以"宗教复兴"来挽救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危机。艾略特的文学创作和评论著作对英美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新批评理论起了开拓作用,被誉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并一度成为英美诗界的领袖人物。
1948年,“由于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艾略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责任编辑: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