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名 时间:2017-08-21点击:1272

前卫电影:从结构主义到多元主义
 
  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实验电影的拍制,持续维系其战后的复杂情势。既有的实验性类型与风格,继续发展。人物则侧写和日记式的影片,仍然不断出现;有些影片,像是纳思·梅卡斯的自传系列,更是长篇大论之作。赖利·乔登(Larry Jordan)的剪纸动画,令人想麦斯·厄斯特(Max Ernst)的拼凑影片,而比利时艺术家马塞尔·布鲁泰尔斯(Marcel Broodthaers),运用达达主义的策略,质疑博物馆的制度与艺术历史。
 
  最具创意的超写实影片,可能是出自捷克动画家杨·斯凡克梅耶(Jan Svankmajer)之手的作品。斯凡克梅耶出身艺术创作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的木偶料,然而受到30年代捷克超写实主义的影响,于是脱离50年代吉利·川卡所发展的主流动画创作。他的第一部短片《最后戏法》(The Last Trick,1964),结合木偶和逐格拍摄的动画,描绘两个魔术师运用异国风味的戏法,试图打败对方的怪异对决。
 
  斯凡克梅耶的影片中,充满恐惧、残酷和挫败的影像,散发出黑色幽默。每一件物品,都具有一种丰富质感与触感的吸引力,然而片中的事件则依循梦境式的不合罗辑进行。大片的肉块,连走带跑地到处移动;绞碎的古董玩具被用来煮成羹汤;当发怒的木偶彼此以木槌打击对方时,老旧图片中的脸孔,迷惑地在一旁注视。斯凡克梅耶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爱莉丝梦游仙境》改编而成,片中的女主角将手指伸入一个罐子里,却发觉果酱中掺有地毯的扣钉。《对话的面向》(Dimensions of Dialogue,1981)展现出对于沟通的一种厌恶隐喻:两个以水果和工具做成的人头,彼此吞噬对方,然后呕吐在彼此身上。
 
  那种反文化的地下趋势,同样也在60年代末期以后兴盛风行。然而,不久之后,地下电影中的一些更具商业市场元素,也湮没了那些较具实验性的层面。安迪·沃荷即在一些保罗·莫里塞执导,自视为地下阵营的作品中挂名制作人(诸如《垃圾》Trash,1970、《安迪·沃荷的科学怪人》Andy Warhol's Frankenstein,1973)。约翰·华特斯(John Waters)夸大库恰兄弟好莱坞通俗剧的谐谑作品,拍摄了《纷红火鸟》(Pink Flamingos,1972),以及其他耽溺于低级趣味和惊吓效果的低成本影片。西班牙导演培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早期的超8厘米影片,以及他的第一部16厘米"地上"剧情长片作品《邻家女孩》(Pepi, Luci, Bom and Other Girls in the Neighborhood, 1980),也都有类似的风貌。到了70年代的中期,地下电影已经成为在市场上可供销售的类型。它不仅是戏院的"午夜电影"
 
  前卫创作久以来,已经孕育出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的电影。七○年代与八○年代期间,随着男同性恋运动公开挑战异性恋的社会,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些更是坦然的同性恋作品。西德的罗莎·冯·普朗汉一片开始,完成了一系列激进而近似地下电影的作品,透过一名年轻人的经历,审视纽约的男同性恋生活。英国画家兼场景设计师德现克·贾曼的作品,则更是广为流传。贾曼的超8厘米短片,以其跳动的运镜,另人联想起布莱凯吉的影片,也以其对男性身体的泠漠处理,而令人想起沃荷的作品。《萨巴斯秦》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片中的故事是以罗马帝国时代为其背景,而且全片的对话,都是以拉丁口语讲出。电影的松散情节,描述一名不仅因为拒绝上司的性侵犯,同时也因为不愿为和平而战,最后终至牺牲殉难基督教军人的命运。贾曼也对兴起于许多因家,并且以创办于1987年的纽约同性恋实验电影展,作为它们聚会场合的"新酷儿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逐渐崛起的非裔和亚裔电影工作者,以也实验的精神从事创作。伦敦的山寇发电影与录影带集体等团体,专门处理黑人议题的同时,也吸取前卫创作的元素。举例而言,玛蒂娜·阿提莉的《梦想之河》,描绘一名从西印度群岛移居伦敦女子,临终前的幻想情景,也在黛伦恍惚梦境的影片中有其前卫可援。 

  1968年后政治电影拍制的气势与论调,在八○年代与九○年代前卫创作的"认同政治"中,延续伸展。赞扬歌颂。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少数族数的影片,时常维系了观众的社区意识。在此同时,有些实验电影工作者,也试图争取主流或艺术电影的观众。到了九○年代的初期,德瑞克·贾曼、莉姿·博登等人,都成了功成名就的导演。#p#副标题#e#


 结构式电影

  史诺的几部影片中,也反射性地展现一些移动景框的手法。《波长》即以伸缩镜头展示感知和效果;《←→》(念作来回往返Back and Forth,1969)中探索横摇镜头;《早餐》(Breakfast,1976)则强调推轨镜头如何改变空间。在他的《中央区》(La Region centrale, Central Region,1971)中,史诺以一个能够执行摇拍、升降镜头和其他运动的多重结合机器,拍摄一个遍布石块的荒地。

  在美国,最多采多姿的一位结构式影片拥护者可能是荷利斯·法朗普顿。出身科学与数学的专业训练,但也涉猎绘画与文学的历史,法朗普顿声称反对前辈导演诉诸于浪漫的美感。根据法充普顿的说法,为了理解一个艺术品,观赏者必须去发掘它?quot;通则性次结构";这是一个使布莱凯吉不寒而颤的观念。

  法朗普顿几乎以每一种结构式的探索精神,创作了几部重要的影片。他的《柠檬》成为循序渐进变化的代表作品。《回文》中的重覆印制循环片段,营造了片中的各个单元,而《人工照明》则在一个主体的片段中,展现广泛多样的变化。法朗普顿的其他作品,也以数学式的程序或个人精巧的代码,作为影片的基础,《怀旧》中结合了镜头之中逐渐变化的技巧,以及声音与画面的失调接合。

  法朗普顿享誉盛名的《补题》,将几种结构式电影的特性融入片中。这部影片的第一部分,在一个空无一物的画面上,一名女子采用一个美国殖民早期初学者的声音,带有押韵地念着ABC。第二部分包含了一些一秒长度的镜头,以字母排列的顺序,表现大多是在招牌上的单字,每当他运用一组不同的字时,也在每个字母之间的空隙填以一张任意的影像;诸如火炬、海洋、绞肉。直到这个部分结束时,这部影片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图画式字母,进而每一个影像与一个字母建立起相互关联。 

  这部影片的最后一部分,包含了几个拍摄一名男子、一名女子,以及一支缓步越雪地的狗的长拍镜头,而声音部分则念着一段有关光线的中世纪文句。当中间的部分,代表着结构式电影用尽心机系统化的一面时,片中固定的摄影机和最后的长拍镜头,则以《雾线》和其他沉思性作品中方式,表现一种循序渐进的变化。《补镜》这种形成上的复杂性,引起了一些宽广的解释。它是关于小孩对于语言的掌握,视觉与声音的对抗性,亦或是自然与人际关系相较于像是字母的这种人为系统,更具有优越性? 

  法朗普顿的影片,如同其他结构式作品,时常引起观赏者注意到他们自己正在进行体验这部影片。这种观众与电影之间的"参与性"关系,使得席尼指出,这种结构式电影的风潮,基本上是关于人类的意识,运用心智建构模式的方法,进而根据感官讯息推断结论。

  英国采行结构式观念的电影工作者,无法苟同于这种心理学式的取向。位于伦敦的合作团体"结构/物资"电影工作者,像是彼得·吉戴尔和麦尔康·勒·葛利斯坚信,只有关关于这个媒介本身的影片,才是最诚实的电影。藉由引起观赏者对于影片特质的注意力,这些影片制造出有关电影"物质"过程的知识。勒·葛利斯的《罗杰的小狗》,将一些老旧家庭电影,以一种令人晕眩的印片技巧处理,显示出结构/物资倾向的理念,影响了许多英国的电影工作者,其中包括克利斯·魏斯比和约翰·史密斯,他们将一些山水景色,转变成比起我们在《雾线》与《中央区》中所见到,更为严谨且精巧的形式系统。

  英美外的国家中,结构式电影的趋势则不是那么具有智性的色彩。许多电影工作者将结构式的技巧,应用于色情的题材。保罗·迪·努伊耶的《抓住时间的变化》中,一名男子以拍得快照,拍下一名裸体的女子,然后一一将它们放在一个接近我们的框架上。这部电影独特的形式完成于,当照片填满框架时,重新建构出几个不同角度呈现的女子身体。其他电影工作者使用结构式的静止摄影机与重覆拍摄方式,藉以引发呼应的抒情电影的情感。透过这种以结构为前题的快乐主义式处理,许多前卫艺术家维系了这个风潮,在整个八○年代依然活跃。 

  地下电影藉着浅显易懂的幽默和惊哧效果,得以获得广大观众的接受,然而多数结构式的影片,都是以一些对于反射性和纯化美学议题感兴趣的知识分子为其对象。这些影片与艺术界风潮的密切关联,使得它们被引进博物馆和艺廊的殿堂。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经常性的举办实验电影的映演活动,而美国艺术联盟也开始发行前卫作品。1974年在瑞士举行的一场结构式电影展示会,促使欧洲的一些博物馆收藏这些电影的拷贝。

  艺术学校和电影科系也乐于接受结构式电影严谨的知识。除了它们与艺术界的密切关系之外,这个风潮也提供了一些绝佳的方法,作为向学生们介绍一些特殊的电影技巧。随着电影研究学们在七○年代的逐渐发展,结构式电影赢得了学术界的支持,进而一些电影工作者也转而投入教职。 

  结构式电影又因为前卫艺术机构的扩张,而更进一步的受益。千禧年电影工作室1966年开始,成为一个电影制作的合作社团和放映场所。琼纳思·梅卡斯在1970年,开设了名作电影资料馆,成为一间收藏经典作品的宝库,其中包括许多战后的前卫作品。随着这股风潮,活跃电影组织也成了年轻艺术家的聚会场所。就这段期间,电影工作者开始获得来自国家艺术基金、各州的艺术委员会、以及贾隆基金会的经费补助。

  制作合作社与组织逐渐成长茁壮。英国成立的电影行动和他者电影,专门发行实验电影。加拿大的布鲁斯·艾尔德、英国的彼得·吉戴尔、西德的柏吉特·汉恩等结构电影工作者,相继撰写一些引起大众瞩目的文章,并且资助这种精神的创作。英国电影学院扩增了对于实验电影制作的补助,而加拿大艺术委员会也随之跟进。西德的哥德学院和法国的法文协会,则为实验电影提供了巡回展演的专案。#p#副标题#e#



  然而,对于许多电影工作者而言,结构式电影是一条过于知识性、非政治的死胡同。它被接纳为"精致艺术",意味的是前卫电影失去它批判的锋刃。除此之外,那些未曾经历六○年代创新艺术的年轻世代,对于现代主义,特别是它的纯粹风貌,鲜有任何认同感。因此,七○年代与八○年代也展现出自身崭新的技巧,转向政治批评或理论争辩。更有一些人拥抱一种严谨且充满热忱的个人表达。

  结构式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北美地区,都是由男性所主导,然而对于结构式电影运动的回应,却是由女性带头。这个趋势也伴随着七○年代期间,女性主义纪录片与剧情长片的成长。自此往后的十年里,美国和英国的少数民族女性,也在实验电影的演变中,扮演日益显要的角色。

  从结构式电影运动中最直接发展出来的,可能是"解构"电影。这个词汇(原本指的是一种哲学研究的型态)成了应用于指称一种特定的实验作品。前卫电影几十年来,从维多夫的《持摄影机的人》(1928)到康纳的《一部电影》,乃至着重技巧的结构式电影,主要都在倡议对于电影是一种媒介的注意。解构的电影工作者更向前踏出了一步。他们以主流的电影拍制为目标,并且目的在于揭露它们虚幻的人为造作。

  海尔幕思·寇斯塔的《前所未见的足球赛》可说是一部早期的例证作品。片中的一场足球赛,完全集中于拍摄一名球员;我们只有在球接近这名球员时,才看到球。终于,无法避免的冗长空寂时刻,取代了激烈爆发的动作。寇斯塔的手法,令人想想沃荷的作品,以及那些循序渐进过程的结构式影片,然而本片主要是在促使观众,对于一般的电视报导传统惯例有所省思。 

  解构式影片通常运用一部既存电影的片段,重新处理创作,像是肯·贾科布的《医生的梦想》根据一个任意的数据规则,重新组织一部三○年代的好莱坞剧情短片。这种电影工作者也可能创作新的场面,展现出正统的风格惯例。曼纽·迪·兰达的《越抓越痒》中,重覆拍摄并剪接一对情侣的争执,藉以探讨反转镜头的一些可能行。诺尔·柏区的《请改正;或是,我们如何进入电影》,则是一部教学式的解构电影。

  像这些解构式电影。通常以传统的叙事电影为其目标。然而在颠覆讲述时,电影工作者必须引发它们的惯用手法和媚力所在。这种拐弯抹角的重返叙事,是许多试图避免结构式影片趋于僵化的电影工作者,普遍对于故事讲述深感兴趣的共同特色。

  女性电影工作者是这种重返叙事的前导者,她们包括潔姬,蕾娜的《两次》、香托·艾克嫚的《我、你、他、她》、乔丝·蔚兰的《天涯海角》,以及依芳,芮恩娜的作品。芮恩娜转向电影创作,因为她希望以一种比她的舞蹈,更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她的《表演者的生活》、《有关一个……女人的电影》和《克莉丝提娜讲话电影》,主导了美国的"新叙事"风潮。

  芮恩娜的影片,采自好莱坞通俗剧里的常见题材像是爱情、女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透过记忆界定自我。然而它们的情节片断零碎,而且剧中人物的关系模糊,或甚至前后不一。同一个人物可能由不同的演员饰演;一个声音可能也不会总是指称特定人物。戏剧性的事件是在画外发生,运用声音或是字幕表现之。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照片和静物、表演和吟诵。偶然间,一句文字会对影片提出质问。

  《来自柏林/1971》可为芮恩娜创作取向的最佳例证。几种题材的线索交替呈现。一篇布满画面的字幕,记述着西德对于政治犯的处理方式。片中充斥冗长停滞的市景、俯瞰视野的巨大石柱和柏林围墙,以及一名男子与一名女子的惊鸿一瞥身影。在一连串心理分析的会谈中,片中的医生从女人变为男人,再变成小孩。我们听到一个年轻女孩念着一封出自五○年代初期的青春期日记,以及一名男与一名女子的厨房里的对话,讨论着西方的革命运动。间歇之间,推轨的摄影机,穿过一个放满在片中其他地方出现过物品的壁炉架,包括一堆意大利面。

  芮恩娜的影片部分是自传式的,启始于当她居住在柏林的时候,然而本片也试图发掘政治领域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类同,像是当片中病人企图自杀时,电影以恐怖分子厄莱克·曼浩夫的死亡对照之。《来自柏林/1971》中有一段类似智识蒙太奇的表现,运用相反的事实和立场相抵触。然而,不像艾林斯坦与高达辩证式的影像剪辑,芮恩娜的蒙太奇乃是以语言并行排列。举例而言,厨房情侣的对话。许多新叙事影片中言语的主导性,使得它们被称之为"新讲话电影"。

  七○年代的新叙事影片,保持了一些结构式电影费尽心思与玩笑的作风。芮恩娜延宕影像与声音的关联(举例来说,当片中的病人提起意大利面时,要求观赏者也能将之记住),呼应着《怀旧》的参与过程。结构式电影的倾向,也再次出现于詹姆士·班宁的影片,其中模糊的剧情,在一个逐渐变化的中西部广大的原野展现出来。他的《一去不返的旋律》,全片以每个镜头长达一分钟的六十个拍镜头,展现出色彩主题元素和几乎难以察觉的动作。克劳斯·魏柏尼不是那么苦心营造的绘画式影像,同样使我们在刹那间察觉戏剧化的情境。 

  英国人彼得·格林纳威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他愉快地揭露含混、剥落的叙事,潜藏于几近所有的结构原则:数字、颜色、字母。他的影片,虽然依据分门别类的结构,却也完全称不上是极限主义的;它们充斥着古怪的奇闻轶事和神秘指涉。在《走过H》中,一场艺术展览,变成穿越画中迷宫般景色的幻想之旅。当《补题》采用字母作为一种非叙事的结构时,格林纳威的《衰族》中,字母的的顺序形成了一个长达三小时的调查基础,说明为何一个神秘的公共健康灾害,影响了九十二名姓氏中有"衰"的人士。正当观赏者极力想从这些衰族事迹中,组织一个更广的故事时,格林纳威藉着负片片段、著上颜色的镜头、循环片估几重覆拍摄的涟漪镜头,谐谑讽刺实验电影的老套手法。

  七○年代期间,对于政治现代主义的投入,在商业性的艺术电影中日趋式微,然而它却在实验电影的领域多有斩获。由于受到高达、史卓布与惠蕾的影响,电影工作者运用极限的视觉风格和冗长的口语评论,批评视觉媒体和符号体系的政治势力。

  其中一批电影,深受着电影理论的强烈影响,结合故事讲述与采自结构式和解构式电影拍制的技巧,用以批判意识形态。举例而言,莎丽·波特的《惊悚片》,引用古典故事讲述的手法,为的是要将其解构:普契尼《波希米亚人》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咪咪,调查自己的死因。这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情节线索,随着一个女性的身分是如何被语言与传统影像,在历史里被界定的探索而展开,藉由采自文学与心理分析的理论,《惊悚片》深入挖掘神话与古典艺术品赖以维系的意识形态。罗拉·莫薇和彼得·沃伦的《人面狮身妖怪的谜题》和琼娜·琪萳儿《梦境作用》,也都是这种朝向"理论"电影趋势的最佳例证。

  随着1968年事件兴起的政治电影拍制,提出了"个人的即是政治的"主张。到了七○年代中期,许多女性主义电影工作者,寻求在前卫电影的"个人"电影拍制中,发掘政治的意涵。女性电影工作者采用抒情与结构式的技巧,藉以从一个女性记忆与想像的观点,揭露私人的空间。加拿大导演乔丝·蔚兰和西德的朵尔·娜卡丝,已经指出这个途径。年轻辈的电影工作者,像是蜜雪儿·塞翠恩、玛裘莉·凯勒,重新创作他们父母家庭电影的片段,藉以发掘女性角色和态度,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这些作品也重新定义了布莱凯吉的抒情影片。家里不再提供安全感和艺术灵感,反倒时常制造焦虑、痛苦和压抑,而自发、充满自我表达的《夜的期待》,也被一种自我乃是由社会过程所建构而成的意涵所取代。

  另外一种社会批判,则是以更为激进好斗的情绪所驱动。七○年代的末期,庞克摇滚成了流行音乐里的一股势力,而新表现主义和涂鸦艺术也崛起于绘画界。一些8厘米胶片拍摄的扭曲转折、无法言喻叙事影片,出现于曼哈顿的音乐俱乐部、酒吧和歌厅。薇维安·迪克的《完全武装的她》,主要是描绘一名激烈女子和她被动伴侣之间的变态关系。史考特与贝丝的《黑盒子》中,有一名神秘的混混,绑架并凌虐一名年轻人。观众们也在戏院配合着片?quot;黑盒子"整人的雷射光,同步开关闪烁的灯光而受尽折磨。

  庞克与"零浪潮"的电影工作者,几乎完全排斥当时所有的前卫风潮,尽情搜刮来自B级电影、剥削电影、黑色电影和色情电影的构想。柯达在1974年推出同步声音的超8厘米器材,使得导演能够拍摄冗长的对话场面,并且以一种麦克风发出的杂音,透过摇滚俱乐部的声音系统扩大之后,造成刺激神经,进而强化影片的效果,庞克电影工作者对于观众的整人袭击,表达了他们拒斥当下的社会。

  美国的强硬派庞克风潮,伴随着一种漂浮不定的音乐情境和生活方式,很快地即消逝不再。庞克电影工作者而创作剧情长片或音乐录影带,而这种美学也恰适地展现于,甚具庞克风味的《澄清天空》、《无名之城》和《雷波人》等剧情片中。莉姿·博登破败情景的《烈火重生》,以其女性主义式庞克色彩,融合以饶舌音乐,描绘出女性游击队在一个未来的社会,团结一致对抗政府。 

  其他地方的庞克或近似庞克的运动,则具有列更长时间的影响力。日本的大学和高中学生,以带有黑色电影的风格,拍摄了一些庞克倾向的8厘米影片,这些作品通常也是采自日本暴力漫画的构想所引发。山本政志的《黑色嘉年华》中,一个摇滚乐歌手,游荡于东京的新宿区,发掘城市夜生活,丑陋、可怖的一面。长崎俊一的《心,在黑暗中跳动》,呈现一男一女共处一夜激情交媾的故事,这个事件又不时地被神秘的倒叙和幻想场面打断;其中女子装扮成男子,而这名男子则扮演另外一名女子。东京的一个杂志社,每年赞助举办的影展中,鼓励了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创作业余规格的实验作品,而影展的获奖者,也都可能有赞助者资助拍片计划。

  八○年代的初期,苏联的16厘米庞克电影工作者,自外于官方的电影文化从事创作。随着戈巴契夫新政策的来临,这种地下电影也浮出台面。这些多数与苏联摇滚乐关系密切的影片,都带有美国庞克严酷、混乱和猥亵的风貌。艾夫坚尼·犹菲以一些堕落死亡,以及狂暴、粗野拍摄风格的荒谬场面影片,奠定了他所谓的"死亡写实主义"。
庞克和零浪潮的激烈残忍,是七○年代与八○年代前卫电影,重回着重表现的迹象之一。另一个徵候则是对于色情媒介充满抗逆的兴趣,它们被批评为一种女性性徵的错误呈现,然而也被赞扬为一种颠覆快感的泉源。艾菲·米凯希和莫妮卡·楚特的《诱惑:残酷的女人》,以其虐待狂的如画影像;克劳蒂雅·施琳格的《居间》,以其捆绑和自慰的幻想;佩姬·奥维许和济斯·善邦的《死人》--都是针对主流的观众和前卫电影的挑剔品味的挑 。影响地下电影的沃荷、结构式电影和庞克电影,都可被检视为这种充斥攻击性色情作品的根源之一。 

  有些电影工作者采取一个比较冷静、不是那么激情的折衷立场。电影工作者结合其他媒介的艺术家,囊括无论精致或低俗的文化,因而创造出来所谓的"后现代"前卫艺术。芭芭拉·汉莫、艾比歌·蔡尔德和苏·鞭蕊莉克,撷取来自结构式、新叙事和庞克电影的技术,以及肥皂剧和黑色电影的意象,藉以表现童年创痛和性爱欲望的故事。考克多、黛伦和马寇普罗斯的心理剧,都以神话或异国情调为其地方背景,然而在莱丝莉·桑顿的《地狱里的佩姬与佛瑞德》系列作品中,表象式的房间和象征性的旅游,充满散布四处经典影片、旧约圣经、一般民众的调幅收音机广播,以及电视广告的零星点滴。 

  这种囊括搜寻大众文化的趋势,同样在文字主义者和布鲁士,康纳所开创的拼凑模式中看到。克瑞葛,鲍德温狂想的编辑作品《99苦难:美国的异常现象》,结合隐谋理论、科幻故事,以及千禧年的幻想,成为一个超市小报式的世界历史。甚至在苏联也出现了一种后现代的拼凑风格。伊戈与葛列布·安涅尼可夫的讽刺编辑作品《拖拉机》,以一种令人联想起人称"苏式艺术"的苏联地下普普艺术,嘲讽社会主义式写实主义的陈腔滥调。

  时至八○年代的末期,国际前卫电影的观察家,呈现两种分歧的见解。对于许多评论者而言,结构式运动所带来的零乱和分裂回应,16厘米电影制作经费的暴涨,以及8厘米规格的无法延续,都预示着战后实验电影的末路。实验电影工作者,特别是在获得政府补助,拍摄异乎寻常作品的欧洲导演,都试图争取主流或艺术电影院的观众。英国在八○年代末期,大幅删减对于小规模电影拍制的资助,而美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也开始拒绝补助那些视为亵渎或猥亵的作品。博物馆的预算短缺,迫使他们将展览导向更为广泛的品味。逐渐成为一种菁英艺术的前卫电影,至此变成一种大学里的活动领域,普遍无法获得创作艺术市场的支持,并且成为政府缩减补助经费的受害者。

  愈来愈多人认为,前卫艺术的活动已经到达了停滞状态。许多评论家提出,一个风格运动取代另一个运动的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就此而言?quot;后现代主义"不当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风格,而应该是一种多元主义的稳定状态。艺术家可以寻求多样不同的广泛风格,而其中也没有一个统一居于主导的地位。如果结构式电影是实验电影中,最后一个统一而广为流传的运动,则它分歧、善变的回应,意谓的是电影的前卫创作,已经成了"后现代"。

  纵使如此,特别是在北美地区的前卫人士,时常跨越艺术界,而进入社会上的少数族九和次文化。五○年代的电影工作者从敲击的世代获取力量;六○年代的地下电影,赢得反文化电影观众的青睐;结构式电影和新讲话电影根基于大学院校,而庞克电影则崛起于音乐俱乐部的追随群众。这些观众不在乎一部影片,是否是回应结构式电影的风潮;他们更关心这些电影是否能够深入描绘他们的关注所在,甚至于在其中能够获得乐趣。

  逐渐崛起的非裔和亚裔电影工作者,以也实验的精神从事创作。伦敦的山寇发电影与录影带集体等团体,专门处理黑人议题的同时,也吸取前卫创作的元素。举例而言,玛蒂娜·阿提莉的《梦想之河》,描绘一名从西印度群岛移居伦敦女子,临终前的幻想情景,也在黛伦恍惚梦境的影片中有其前卫可援。 

  1968年后政治电影拍制的气势与论调,在八○年代与九○年代前卫创作的"认同政治"中,延续伸展。赞扬歌颂。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少数族数的影片,时常维系了观众的社区意识。在此同时,有些实验电影工作者,也试图争取主流或艺术电影的观众。到了九○年代的初期,德瑞克·贾曼、莉姿·博登等人,都成了功成名就的导演。#p#副标题#e#

 崭新的合并

  然而,这个时期最为全面的跨越现象,发生于电影与电子媒介,包括电视、有线传播和录影带之间。对于纪录片而言,这种转向小银幕的情形,算是相当顺利。自从五○年代开始,电视已经成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和映演管道;举例来说,大多数蔚兰的影片,本来都是为电视播映所拍摄。1965年推出的的Portapaks机型,是一种采用一寸卷轴磁带的摄影机,接着在1971年推出的采用四分之三时带U-matic片盒的摄影机,都使录影技术具备直接电影的变通性。U-matic录影带系统随即取代了16厘米的电影,成为主要的新闻报导形式。七○年代末期推出上市的家用录放影机,逐渐提升了观众对编辑式影片(特别是战场的影片)和教学纪录片(运动训练、体操影带、语言学习)的需求。家用录影带的规格,也促使学校、图书馆和企业,都备有纪录影片。

  录影技术的兴起,对于实验电影则产生比较复杂的影响。整个七○年代,存在一些相当严谨的界线,划分了前卫电影和录影艺术,后者订是局限于表演节目和艺廊的安插展演。到了八○年代的初期,当手提摄影机所采用的Beta 和VHS二分之一时家用录影带推出上市时,乔治·库治和庞克电影工作者相继采纳录影创作。有些电影工作者固守逐渐消逝的超8厘米规格,然而到了展示这两种形式的作品;合人社发行两种规格的作品;艺术家们游走于两者之间;而有些作品,像是桑顿的《地狱里的佩姬与佛瑞德》同时采用了两种的技术。除此之外,录影带的发行商也使一般大众,能够取得经典的前卫作品。录影带实现了布莱凯吉希望一般民众,能够收藏实验电影在家观赏的梦想。

  在形式与风格的层面,这两种媒介也纠缠结合。音乐录影带采借前卫电影的传统,表现出许多重新创作的梦幻影片惯用技巧。有些实验电影工作者以音乐为基础的影片,成了音乐录影带型态的先导之作:《天蝎星升起》可为一部早期的范例,而布鲁士·康纳的《蒙古症》和贾曼的《破英文:忠实玛丽安的三首歌》,也都指向这个趋势。 

  八○年代的末期,纪录片和前卫电影工作者毫无限制地纳入电视与录影带的材料。《正义难伸》中风格化的重新演出事件,不仅指涉"真实犯罪"的新闻报导,同样也呼应费荷提出的重新安排事件,而陶德·海尼斯的《毒药》,也不仅引用安格的《烟火》、吉内的《爱之歌》和黑色电影,同时也采自肥皂剧和"神秘悬案"的电视节目。 

  结构式电影延续了夏米地和苣拉在二○年代开创的纯粹电影。它的目的在于揭露"电影模样的电影";亦即它的终极材料、本质过程。然而麦可·史诺曾在1989年评论首:"'电影模样的电影'已经走到了尽头…。电影将持续成为一种录影的呈现/生产"这个预言也许过于绝对,然而面对超8厘米中断不继和16厘米高昂经费的实验电影工作者,确实逐渐转向录影带的型式。到了八○年代的末期,日本的新兴电影和苏联的死亡写实主义,绝大部分都已成了录影创作的运动。以影片为基础的作品,也尝试跨越创作的方式。《99苦难:美国的异常现象》吸引了许多"电子狂"的录影带迷,而艾莉卡·贝克曼则纳入电视游戏,完成了《灰姑娘》。前卫电影工作者以多样不同的方式,采纳电子媒介藉以扩张他们的观众。好莱坞也以一个恰如其分的庞大规模,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责任编辑:慧儿

分享到:
更多 剧本戏剧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