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小钰 时间:2017-08-21点击:1385

[摘要]“它恰恰成就了文明繁荣的形态,在中国我们一直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网络革命在全世界发生,为什么网络文学在中国风景独好?”

腾讯文化实习生 马小钰 发自北京

6月1日下午,北京大学北大博雅讲坛举办《网络时代的文学》对谈讲座,上演了一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思杀”,讲座由北大中文系陈晓明教授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和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主讲,就网络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前瞻性的预测。

 

中国网络文学走在了世界前沿?

 

(左)陈晓明,(中)李敬泽,(右)邵燕君

网络文学是很多旧东西的借尸还魂

邵燕君不仅是北大副教授,也是现在风头最劲的研究网络文学的学者。在《网络文学经典解读》一书中,她提到:“中国网络文学的爆炸并不仅仅是被压抑多年的通俗文学的‘补课式反弹’,而同时是一场伴随媒介革命的文学革命。”这可以说是她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的看法。

就此问题,李敬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网络文学确实有很多新的特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在很多方面是旧时代的回响,如果放在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说,它又是很多旧东西的借尸还魂。网络文学不是一个全新的,没有来路的,在网络上原生的东西。”

陈晓明认为,“整个传统文学不管创作还是写作,都是虚构文学,但是网络文学是虚拟的时代,它本身建立了美学规则和美学方法。”

“网络性”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的特点和性质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媒介变革理论,进入网络时代,当人类生活的基本形态发生变化后,文学形态也必然发生变化。这时,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点是什么?

李敬泽对“网络性”这个点很感兴趣,他说,“这个‘网络性’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它不一定指的是网络,可能是伴随网络时代而来的一切东西,包括虚拟现实、游戏等等。对整个文学来说,可能真正有创造潜力的和生长潜力的是‘网络性’。”

邵燕君从媒介的意义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网络性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特征,它是我们今天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的特点和性质。”

虽然网络文学是诞生在网络空间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背后所有的文学传统和文学观会被完全抛弃,就像邵燕君在《网络文学经典解读》一书中说的:“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纸质文学’的概念会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中国网络文学走在了世界前沿?

 

(左)陈晓明,(中)邵燕君,(右)李敬泽

中国网络文学走在了世界前沿?

在对谈过程中,李敬泽对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的框架提出了疑问,邵燕君是在媒介文明和电子文明这样一个世界性框架里谈问题的,落脚点却是中国的网络文学,而李敬泽认为中国的网络文学在世界范围里是一个特例。

针对这一疑问,邵燕君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是用媒介和文明变化来讨论的,但是我并不认为中国这个特例是奇异发生的。它恰恰成就了文明繁荣的形态,在中国我们一直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网络革命在全世界发生,为什么网络文学在中国风景独好?”

她解释道:“中国能够风景独好,有它特殊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特殊的文化体制使我们在印刷文明时代,我们的类型小说和商业小说一直不发达,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作家-作者-分享-印书-传递的体制和细分的体制。所以我们的类型文学整个是一个空缺状态,我们对类型文学的吸收都是通过盗版。类型文学的生产还没有起来的时候,网络已经进来了。而网络空间是传统印刷文明当中最大的一个蛋糕,这块蛋糕一下子落到网络文学的盘子里了。而欧美有成熟的体制,它的作家队伍已经成熟,大部分利润也在旧媒介之下可以实现。某种意义上,它的旧体制可以延续。在这个情况下,中国恰恰没有旧体制的延续,网络给了它快速发展的空间。”

最近,邵燕君的团队在做关于“软实力”输出的研究。就以网络文学为例,她说道:“欧美有网站,像字幕组一样自愿翻译我们的网络文学,他们追我们的文,以前就有女频在东南亚的传播,可能是中国的网络文学确实在全世界最发达。”针对他们的这一研究李敬泽补充道:“也就是你论证了在网络时代我们终于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什么网络文学能调动读者热情?

陈晓明提出:“网络文学中人的主体性作用体现在哪儿?现在年轻人跟文化已经完全隔膜了,他们认为只有自我参与和完成自我构成的文化才有意义。”他的这句话道出了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真正原因。在不同的时代,人在文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传统文学是以作者为主体的,他们是文学内容的生产者,读者只是消费者。但是网络文学中,读者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学经典解读》中,准确描述了这一变化。“网络文学的生产过程中,粉丝的欲望占据最核心的位置。网站经营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粉丝经济’,有人称之为“有爱的经济学’,粉丝既是‘过度的消费者’,又是积极的意义生产者。他们与作者形成了一个‘情感共同体’。”

就拿“打赏”一事来说,粉丝不仅仅是因为有钱才给你,其实这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对这事,邵燕君有亲身体会,她说道:“我刚开始也不能接受 ‘打赏’这个词,直到有一天我看一个小说,特别感动,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的时候,我就说赏,赏一百块钱我踏实。”

网络文学的所有幻想都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活动现场,一位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网络“女频”文中产生“男色消费”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陈晓明和邵燕君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陈晓明认为有相反的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妇女的禁锢。女性能够以审美来评价男性,而不是以他的金钱、门第、权力、出身以及暴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现实恰恰是以门第、权力、金钱来评价男性,女性得不到满足,所以大量的投资到网络文学里面去。相反的双重纠缠在一起,导致出现了这么一种女性的形象。”

邵燕君以“甜宠文”的兴起为例,补充道:“‘甜宠文’就是一生一世,他们不吵架。这种风潮的兴起,恰恰是《新婚姻法》颁布之后,女性安全感大幅度降低。一方面看到中央电视台对女汉子的讽刺,同时看到网络空间如此先进的女性主义。

网络文学以及所有幻想文学都是现实焦虑的折射,这些焦虑可能会直接推动一种类型的设定,这是最成功的。其他的会反映成一种梗,作者叙述的好像是古代的故事,但是他借用是当下的信息、事件、语言和观念。你想象一下就知道,如果跟我们每个人最深切的焦虑没关系,谁会看那几个虚幻的本子。”

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是:限制它不再是空间而是时间和读者。喜欢追《海贼王》的说“我是拿《海贼王》拌饭的”,这看似是一个笑话,但表明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追剧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慧儿

分享到:
更多 网络文化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