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22点击:1409

    内容摘要:作为曲牌体的音乐文学,散曲与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广义上来说二者都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但在格式、用韵及语言风格上都有诸多差异。简单地说,二者同而不同,探讨二者的异同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散曲 词 异同


    词和曲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配乐的长短句(曲牌体的音乐文学)。虽然宽泛地说,词与曲都是诗歌,但词有词牌,曲有曲牌,都要按照词牌、曲牌的格律创作,这是格式与诗最大的不同。词与曲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词被称为“曲子词”、“曲子”、“曲词”、“歌曲”等,曲被称为“词余”,散曲所用的曲牌中,许多源于词牌,体制格局方面,曲的小令与词的小令如出一辙。


    尽管曲出于词,而且与词有不少共同点,但无论在形式还是特性方面,都与词有着明显的差异。不管在体式、韵律还是风格方面,二者有着显著的差异:词比较严谨,曲比较自由;词比较清丽,曲比较活泼;词比较雅致,曲比较俚俗;词比较含蓄,曲比较畅达。这些差异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与曲虽同为长短句,但比较而言,词的字数、句数、韵位都比较固定,词不能用衬字,至少在词律大致固定后是这样,而曲不仅可以而且大量使用衬字,甚至衬字比正文还多。曲极尽长短变化之能事,绝不会受到某种凝固形式的束缚而影响曲的表达力与生命力,是长短句诗体重的一个大的进步。词的同意词牌,字数、句数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而曲不但可以增加字数(增加衬字是正文以外的东西,无论其如何增加都不会影响正文的句数、平仄和韵位),还可以增损字句(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三百五十个曲调中,注明“字句不拘,可以增损者一十四章”。即正宫的《端正好》、《货郎儿》、《煞尾》,仙吕的《混江龙》、《后庭花》、《青哥儿》,南吕的《草池春》、《鹌鹑儿》、《黄钟尾》,中吕的《道和》和双调的《新水令》、《折桂令》、《梅花酒》、《尾声》。可见曲中“增损”字句并不是个别的现象。)


    二.散曲大量使用对偶句式,而词出现对偶的频率要远远小于散曲。在宋词的一个句组中,三个分句在意义上通常呈现出线形的结构,如汪元量词“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都为句组内三个分句语义连贯、顺序的,给人意象流淌的感觉。元散曲多用对偶,仍然是三个分句一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元好问“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对偶的部分意义上是重复的,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


    三.在音韵上,词曲也很有差别。第一,曲的用韵比词的用韵要密,往往通首句句押韵,甚至三字六韵,即一个六字句中,押了三个韵(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西厢》和清杨恩寿《词馀丛话·原律》说得很具体),而句句押韵之调也是不胜枚举(如黄钟的《贺圣朝》六句六韵,《昼夜乐》二十句二十韵);第二,曲要一韵到底,中间绝对不能换韵,但可以平、上、去互叶,而词可以换韵,词中用平韵则全调皆平,用仄则全调皆仄,如果平仄互叶则肯定已经换韵(如陈草庵的《中吕·山坡羊》虽然句句押韵,似乎限制较严,但它能够平、上、去互叶,实则更加自由);第三,词韵四声俱全,宋人词中虽然出现了入声字分化到平、上、去的例子,但入声韵在词中还是独立使用的,而在曲中,入声韵完全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被归并到平、上、去声的韵部中去,即所谓“入派三声”,这就打破了诗词中的许多规律,如“孤平”的问题,“平三连”的问题,“平仄相间”、“平仄相重”、和“平仄相反”的问题,在诗词中作为禁条的,在曲中都得到了解放,这也是长短句诗体中的一大解放。


    四.在语言方面,口语方言用在诗词中就有些近乎俗,伤于雅,不符合诗词的体制与韵味;而用在曲中,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所以曲中语言以口语为主,以天下通语为主。周德清《中原音韵》中说散曲要造语俊用字熟,“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曲之所以能曲达语情,曲尽人情,委曲尽情,曲尽其妙者,一是它适于自然音律的和谐美,二是它适于民间口语的生动美,散曲出于民间,且以“俗”为趣,市井俗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缪钺《诗词散论》论词的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曰其文小,即用比兴,亦必取其轻灵细巧;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词的特征恰好是曲的禁律。任讷《散曲概论》就词曲内容的宽窄,亦从四方面加以比较:一是词仅能抒情、写景而不可记事,曲则三者皆可;二是词的情调只宜悲不宜喜,曲则悲喜咸宜;三是词的格调可雅不可俗,可以纯而不可以杂,曲则雅俗咸宜,纯杂均可;四是词宜庄不宜谐,曲则庄谐杂出,幽默纷陈,嘲讥戏谑,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参考文献

[1]羊春秋.《散曲通论》,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版

[2]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梁扬,杨东甫.《中国散曲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缪钺.《诗词散论》,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介绍:戴梦军,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诗学研究)

责任编辑:晨曦

分享到:
更多 中华散曲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