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勰 时间:2017-08-26点击:1003

辨骚第五

刘勰

【原文】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⑥,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注释】
①轩翥(zhù):高飞的样子,指作家积极从事创作的活动。诗人:指《诗经》的作者。
②圣:指孔子。未远:从孔子逝世(公元前479年)至屈原出生(公元前345-359年),只不过有一个多世纪。
③嚼:洁白。涅:染黑。缁:黑色。
④昆仑:《离骚》和《天问》里都曾讲到昆仑山。悬圃:即昆仑山巅。
⑤驷:四匹马拉的车,在这里作为动词,乘坐。虬(qiú):传说中的一种无角的龙。鹥:凤凰的一种。
⑥孟坚:班固的字。传:经的注解,这里也指经。

【译文】
自从《国风》《大雅》《小雅》的歌声渐渐停息,再没有类似新的创作。后来涌现出一批奇特的妙文,那就是《离骚》一类的作品啊!这是兴起在《诗经》的后面,活跃在辞赋家的前头。大概由于离圣人孔子的时代还不久远,而楚国人又多有才华的缘故吧。从前汉武帝喜爱《离骚》等篇,命令淮南王刘安作了《离骚传》,刘安认为:“《诗·国风》言情但并不过分,《诗·小雅》讽刺上位的人但并不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算是兼有二者的长处。屈原想像蝉从污秽混浊的泥土中蜕壳出来那样摆脱污浊的环境,逍遥于尘俗之外,他的清白是染也染不黑,完全可与日月比光明的啊!”但班固却认为:屈原夸耀自己的才华,以至忿懑怨恨,自投汨罗沉江而死;他在作品中讲到后羿、过浇和有虞国王两个女儿二姚的故事,都和《左传》的有关记载不相符合;他写的登昆仑、悬圃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又是儒家经典所不曾记载的;然而他的文辞瑰丽雅正,是词赋的创始者,所以屈原虽然算不上贤明的人,但也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才。王逸却认为《诗经》的作者尚有讽谏其上的肯切的“捉耳”之言,屈原的《离骚》抒发怨恨的感情较之却委婉和顺得多。《离骚》这一作品经常有依据经典来写作的:说驾龙乘凤,就是从《易经》里‘时乘六龙’的比喻那里来的;讲登昆仑、走流沙,就是从《尚书·禹贡》里关于大禹治理九州水土的记载来的。所以后世名家写作辞赋,都以他为榜样,的确可说是像金玉一样值得珍贵,历史上没有和他并称的。此外,如汉宣帝赞叹《楚辞》,认为它完全符合儒家学说;扬雄吟诵品味《离骚》,也说它的风貌和《诗经》相近。刘安、王逸、汉宣帝、扬雄四家都把《离骚》和经书并举,而只有班固却说它与经书不合。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鉴别不精确恰当,玩味而没有查考。

【原文】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①,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霓②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③者也。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④,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⑤,夷羿弹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⑥,谲怪之谈也;依彭成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⑦,狷狭之志也⑧;士女杂坐,乱而不分⑨,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注释】
①颠陨:《离骚》:“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乎颠陨。”颠陨,坠落。
②云霓:《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云霓,恶气,比喻不正派的人;霓,即虹。
③《风》《雅》:以上四事,三件比《诗经》,一件比《尚书》,这里当兼指《诗》《书》。
④丰隆求宓妃:出自《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丰隆,云神,一说雷神。宓(fú)妃,洛水之神。
⑤康回倾地:《天问》:“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康回,共工。共工与颛顼战,共工撞倒作为天柱的不周山,因此天崩地塌。
⑥土伯三目:《招魂》:“土伯九约,其首觺觺些。叁目虎首,其身若牛些。”约,曲。觺觺,角尖貌。
⑦从子胥以自适:《九章·悲回风》:“从子胥而自适。”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助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后,夫差逼他自杀,将他的尸体装入革囊之中,投入江中。自适,顺从自己的心意。
⑧狷(juàn)狭之志:耿直不容邪恶的心胸。狷狭,急躁偏狭。
⑨“士女杂坐”二句:《招魂》:“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译文】
要考查他们的论点是非,必须核对《楚辞》本身来加以验证。像《离骚》中陈述唐尧、虞舜的光明和伟大,称颂商汤、夏禹的庄严与恭敬,这些就是近乎《尚书》中的《典》《诰》。像《离骚》中讥讽夏桀和殷纣王的狂妄偏狭,伤叹后羿与过浇的灭亡,这些就是符合经书中规劝讽喻的意思。像《涉江》中用虬龙来比喻贤明高尚的君子,《离骚》中用云霓来譬比奸邪谗佞的小人,这就是《诗经》里“比”和“兴”的表现方法。《哀郢》中说回顾祖国要掩面流涕,《九辩》中叹息君门深重君王难见,这些就是经书中常有的忠君爱国的言词。这些就是《楚辞》同经书相同的地方。至于《离骚》中托言驾八龙、载云旗,讲说离奇怪诞的事,令云师丰隆驾彩云去寻求神女宓妃,让鸩鸟去向有娀氏美女说媒,这些就是离奇的说法。《天问》中讲共工碰断了天柱使地向东南倾斜,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招魂》中说拔木的大力士有九个脑袋,地神有三只眼睛,这些就是神奇古怪的传说。《离骚》中说要学习殷大夫彭成,以其为榜样,《九章·悲回风》中说愿随从伍子胥,死后浮江入海来顺适自己的心意,这是急躁而狭隘的心胸。《招魂》中说男女杂坐调笑当做乐事,把日夜饮酒沉醉其中看做欢娱,这些就是讲荒乱淫邪的例子。以上所讲的四点,就是《楚辞》和经书不同的地方。

【原文】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②,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③;招魂招隐,耀艳而深④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⑤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注释】
①骨鲠(gěng):偏义复词,即骨,指作品中的主要成分。
②九歌九辩:是楚国民间祭神曲,经屈原加工改写。九辩:《九辩》,宋玉作的长篇抒情诗,抒写哀伤的感情。
③瑰诡:瑰丽奇伟。瑰,奇伟;诡,怪,奇。惠:通“慧”。
④深:应作“采”。
⑤渔父:写渔父劝屈原随俗浮沉,屈原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译文】
所以论《楚辞》和经书相同的地方就有这样一些内容,说它夸张荒诞的描写和经书相异的也有这样一些地方。由此我们知道《楚辞》的写作基本上效法古代圣贤,但里面包含的内容已经掺杂吸收了战国时代的风气。拿《楚辞》和《诗经》相比是要差一些,但是如果同后代的辞赋相比,就好很多了。看他用来建立骨骼的主旨,作为附着骨骼肌肤的文采,虽然熔化经书的含义,也独自创制出卓越的文采。所以《离骚》《九章》明朗婉丽地表现了作者哀怨的心志,《九歌》《九辩》绮丽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感情,《远游》《天问》瑰丽奇伟而又文思巧慧,《招魂》《大招》光彩照耀而辞采华丽,《卜居》标立了不羁的意志,《渔父》寄托了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的性气才情。所以《楚辞》的气概能够压倒古人,文辞可以超越今后的文人,它的华采使人惊奇,艳丽使人叹绝,难以和他媲美了。

【原文】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①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②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③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④,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⑤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⑥,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⑦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⑧,假宠于子渊矣。

【注释】
①郁伊:指心情不舒畅。郁,忧愁;伊,助词。
②披:翻阅。
③衣被:加惠于人,指给人以影响。
④中巧:心巧,即说心巧者仅仅着眼于文辞方面,只是小巧而已。猎:采取。
⑤凭轼:倚着车前横木。此处指纵横驰骋。轼,古代车前的横木。
⑥玩华:玩,玩味、欣赏,学习、运用。华,花,和“实”相对,指华美的形式。实,果实,和“华”相对,指有意义的内容。
⑦欬(kài)唾:指不十分费力的事。欬,同“咳”,咳嗽。唾,吐口水。
⑧乞灵:求教。长卿:司马相如的字。

【译文】
贾谊追随《楚辞》的风貌学到了雅丽的特色,司马相如、扬雄沿着《楚辞》的余波获得了奇伟动人的成就。《楚辞》使文学家获得的好处,不仅仅是一代啊!所以文才高的就从创作中学习大的体制,心灵慧巧的就猎取它艳丽的文辞,喜爱吟咏讽诵的就记住了它描绘山水的诗句,学童便只是拾拣到描写香草的语言。倘能严肃地遵照《雅》《颂》的准则,有控制地驾驭《楚辞》写作的要领,斟酌采取它奇异的方面而又不至失其正确,玩味鉴赏它形式华艳的方面而又不失其实质的方面,那在一顾一盼之间就可以发挥文辞的作用,一开口间就可以穷尽文章的情致,也就不再需要去向司马相如乞求写作的灵感,向王褒借用写作的经验了。

【原文】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①。金相玉式②,艳溢锱毫③。

【注释】
①劳:古时“劳”常借为“辽”。辽:辽阔,遥远。
②金相:金玉般的质地。相,质。式:用。
③锱(zī)毫:细微处。锱,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毫,丝毫,古代度量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这句指作品极细微处都十分有文采。

【译文】
总结:
要是没有伟大的作家屈原,
哪会见到伟大的作品《离骚》?
惊人的才华如风般飘逸,
豪壮的志气如烟云直冲九霄。
楚国的山河无限广阔美好,
诗人的情思实在宽广遥远。
它美好的内容金玉般的质地,
它艳丽的文采处处闪耀。

【评析】
所谓“辨”,就是辨析、辩解的意思。需要辨的原因是:首先历代的评论家对《楚辞》有各不相同的评价,应该辨其是非。更重要的是《离骚》是否符合儒家经典,需要辨其同异。
全篇分三部分:一、通过引证汉代学者对《离骚》的评论,说明了其赞扬和指责都不合实际。二、比较了《楚辞》和儒家经书的异同,从而肯定了《楚辞》的巨大成就,指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创造性。三、讲《楚辞》对后代作者的不同影响,进而总结出骚体作品创作的基本原则。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继承《诗经》优良传统而又有创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历代评论不一,这些分歧不仅涉及对屈原作品的评价,而且涉及文学创作的方向,所以列入“文之枢纽”,专篇论述。


责任编辑:秋水

分享到:
更多 文心雕龙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