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29点击:1214

  一、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点

   (一)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所以,人们常常称音乐为表演的艺术。

   (二)音乐的基本特点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这主要是从音乐本体来说的,因为音乐是由各种音响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声波振动,是音乐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声音分乐音和噪音两大类。物体有规律的振动,听起来音高十分明显的音,叫做乐音。如定音鼓、小提琴、二胡、笛子、钢琴等乐器发出的音,都是乐音。物体没有规律的振动,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音,称为噪音。如锣、钹、碰铃、手鼓、军鼓等乐器发出的音,都是噪音。在音乐艺术中使用的音,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在现代音乐中,噪音的表现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并被广泛地运用。

    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
    这是从音乐的外部存在方式来说的。人们聆听音乐,首先必须通过听觉来感知。那如歌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只有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才能使欣赏者对作品达到完整的听觉把握,从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作品表现自身的情感与内容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它必须在时间的流动中展衍、结束。音乐作品在时间流动中塑造艺术形象、表现人的情感这一特殊功能,是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此外,在音乐欣赏中,欣赏者也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完整地体验音乐作品包含的情感与内容。所以我们称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3.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与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相比较,音乐与感情的联系最直接,最善于表现人的情感。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人的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心情。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早就把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乐调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西方艺术史上感情论音乐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并且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创造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波兰音乐学家丽莎认为:“在音乐中,由于缺乏具体的,实在的,单个的客体,感情反应的因素便能比较强烈地发挥作用,占据了首要地位——这便是音乐在反映现实的方式上的特殊性。”

    在我国当代音乐美学研究中,赵宋光在撰文说:“音乐则是重表情的,主要是通过表达情感来使人联想那曾引起类似情感反映的许多对象和情景,而以摹拟因素为辅助。”此外,如果我们再从音乐本身的表现性能来考察,由于音乐所使用的主要是音响的运动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它所擅长的主要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中的动态方面,而这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的感情活动。人的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仅凭音响运动本身还不能直接加以表现;而人的知觉、直觉、梦境、幻境等,则要运用音乐中相应的描绘造型手法,并通过欣赏者的联想才能达到,它们都具有某种间接性。因此,根据上述专家们所研究得出的这一结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或“音乐主要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应该说抓住了音乐在表现的内容上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

    那么,音乐又是怎样表现情感的呢?众所周知,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以声波振动的非语义性组织结构与人类的情感、意志活动具有直接同构对应的关系。何谓同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在声音和情感的内在本质上,存在着远近不同的相对应的关系。”

    例如,它们在运动形态上都存在着高低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等,正是这种“同构关系”,为音乐以类比或比拟的方式,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模拟和刻画人的情感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综上所述,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情感,是由于在情感的运动形态与音乐运动形态之间存在着同构的关系。这也正是音乐善于表现情感的基本原因。

    4.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音乐人微言轻表演的艺术在表现的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是不相同的。比如绘画,画家作完一幅画,就完成了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不需要任何媒介,就可以供人观赏。文学也是一样,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一经完成就可以直接和读者见面,也无需任何中间环节。而音乐这类表演艺术则不同,它们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如果进一步研究音乐和其他表演艺术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除了它们在艺术种类和特性上的根本不同之外,那就是音乐是一种更加离不开表演的艺术。在这一点上音乐与舞蹈比较接近,而与戏剧不同。戏剧,即使在未上演的情况下,也还有戏剧文学脚本存在,读者可以通过剧本来展开想像,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戏剧的审美体验。而音乐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音乐家创作的作品是记录音乐的乐谱,不同于语言文字,它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除了极少数音乐专家可以通过阅读乐谱产生内心听觉之外,广大的音乐听众是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审美体验的。即使是音乐专家也不能仅仅靠阅读乐谱来欣赏音乐,因为实际演奏出来的音乐与内心想像的音乐毕竟是很不相同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音乐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而且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的艺术。当然,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从而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做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也就是说,音乐表演不仅仅是对第一度创造的传达和再现,它还体现出表演者本人的创造。

    如何欣赏交响乐

   欣赏交响乐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和欣赏轻音乐不一样,听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凝神静听,并要积极去思考,去想象,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音乐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欣赏交响乐不能被动的听,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挥想象力,听完之后还要思考它。因为交响乐除了表达感情以外,还有潜在的思想,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感情可以通过耳朵感染给你,而思想却要仔细揣摩,才能够领会。

    欣赏音乐作品,特别是交响乐,有这么几个过程。开始我们只能听到一些音响,听到一些高低不同的音,感受到一些音色。但是进一步我们会逐渐感受到这部交响乐隐藏的感情。到这儿并不是就欣赏完了,而是在听完交响曲后还要回过头来进行思考,从音乐中领会作者的思想。这才进入比较高的认识阶段。当整个音乐听完以后,把各个主题的关系特别是最后的处理联系起来想想,就可以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1.音乐的表现要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作品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叙述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也可以反映风俗生活;可以描绘自然风光,也可以抒发人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思想感情。无论声乐还是器乐,都需要通过音乐形象来表达作品的内容。作曲家创造音乐形象运用音乐语言来做为表情达意的表现手法。熟悉音乐语言,有助于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语言包含着各种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旋律。旋律是由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的音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的手段。旋律虽然是音乐语言中的重要因素,但它总是和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等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此外,还有和声与复调。和声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复调是几个旋律同时结合。这些要素都具有特定的表现作用。

    然而,音乐语言中的每一种要素的表现作用不是绝对的,当它们彼此之间作各种不同情况的结合时,所产生的音乐形象也就千差万别。有时,同样的旋律由于速度、力度和节奏的不同,也可以改变原来的性质,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情绪,如贺绿汀作曲的管弦乐曲《森吉德马》。在描写自然景色的乐曲中,作曲家常常采用连续转调的手法,造成更多的色彩变化。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中第一组曲的《朝景》,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在这首作品里,作曲家采用色彩性的转调手法,展现了旭日初升,灿烂光芒普照大地的瑰丽景色。

    音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也是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必须注意的问题。欣赏音乐除了要了解音乐语言中各种要素的表现作用以外,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等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去鉴赏一个音乐作品。

    2.音乐形象的理解

    音乐是通过作曲家主观的感受写出来的,因此主观性较强,作曲家和听众的感情交流也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严格的说,音乐形象一说不太科学。因为音乐的特长是抒发感情,在感情方面,它可以表达得很细致,但是感情以外的事物,要音乐来表达就比较难一些。也就是说,音乐的描绘性、叙事性是非常有限的,它只限于客观事物中那些有音响的、有节奏的、有动态的也就是在运动中的事物。

    因为音乐是一种音响的艺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存在于音响的运动中。如果跟音响和运动这两种特性没有联系的事物,音乐要想描绘它们就比较困难。所以说,音乐的特长不在于描绘,也不在于叙事,而在于抒情。因此,与其说“音乐形象”不如说“音乐的性格、情绪”更准确些。

    音乐擅长表达出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运动过程。比如我们心情激动了,心就跳得快,情绪就紧张,音乐表达时就可以采用紧张的比较快的节奏;如果心情平静时,自然就松弛缓慢下来,于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也慢了。

    音乐还有一个特长,如在表现忧愁、忧虑、痛苦、发怒、盛怒这种种情绪时,可以把它们的层次很细微地表现出来。甚至有时用文字和语言难以描绘的复杂情绪,音乐可以很好地将它刻划出来。

    另外,交响乐创作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同一个音乐素材,通过节奏、配器、和声的变化来改变音乐形象。因此,即使是描绘性的音乐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描写外部世界。它被音乐化了,性格化了、感情化了,所表现的是事物在作者心里引起的一种感情,而不是事物本身。

    音乐形象从联想产生,这个联想是通过音乐对事物运动的形态以及运动所发出的音响所作的一种摹拟而来。比如海有起伏,音乐也就有起伏;海浪大了,音乐的音量也大了,浪小了,音量也就小了。当然,作品描绘什么有时主要还要靠文字标题来提示,没有标题有时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它写的是什么。因为音乐的描绘只能是近似,而不可能逼真。

    3.无标题音乐的理解

    许多交响乐都没有标题,也有许多交响乐的标题是后人加上的。对于无标题音乐怎么去理解呢?这就更加需要从人的心理状态、感情上去理解它。

    交响乐给人的启示是很多的,它可以给你很多的想象余地,尤其是无标题的交响乐更具有这个特点,因为它没有标题的约束,概括性很强,内涵非常丰富。有些标题音乐虽然较容易理解,但有时好像一池清水,容易一眼见到底,每次听都是这样,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然而无标题交响乐作每次所都会有新的收获,你即使听一百次还会有新的发现,还会有新的体验。因为它的容量很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阅历的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在听第一百遍的时候,跟听第一遍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无标题交响乐的魅力所在。

   4.欣赏交响乐要注意两点

    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不是描绘;即使那些带有描绘性的标题音乐,也是情景交融,以情为主的。所以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主要还是在于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不一定去追究它到底在写什么。我们也不要太过分依赖乐曲解说,乐曲解说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主要还要发挥我们的独立思考。

    欣赏交响乐首先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越是善于想象、思考,也就越容易理解作品;我们的生活阅历越深,对作品也就理解得越深刻。我们要有无拘无束的幻想,因为音乐是有强烈的主观倾向的一种艺术。总之,交响乐只要多听,大胆的发挥你的想象,你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响乐的形象塑造手段(一)
    音乐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在反映生活、塑造形象上,所采用的艺术方法有些是和文学、美术等艺术相近的。这些艺术方法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四种:
    第一种:直接的音响模仿
    这是一种类似造型艺术所用的手法,叫造型手法。音乐是用声音塑造形象的艺术,如果交响音乐描写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自身能够发出声音,那么,作曲家最简便的方法,便是用艺术的手段直接模仿它原来的音响,用声音来造型,就能在听觉中把声音转化为它的视觉形象。
    这是交响音乐中最容易直接感知的一种形象。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很多动物都是用模仿它们的吼叫声来写的。
     第二种:间接的音响联想
    如果表现的对象不会发出声音,那又如何塑造它的形象呢?作曲家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即利用周围与被描写对象有联系的音响,使听众借助联想,间接地感知到音乐形象。联想的方法在诗歌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到,如描写听到笛声就引起思乡之情、怀念起故园风光等。
    在交响乐中也充分利用了这种联想的方法。譬如写“早晨”,早晨只是个时间概念,它本身是没有任何声音的。但是,早晨常听到鸟鸣,音乐中就可以利用鸟叫声使人联想到早晨。如拉威尔《达菲尼与克罗埃》第二组曲的第一段《黎明》。再如田园,田园中经常有牧童吹笛,人们听到牧笛声就会立即联想到田园。
    使用联想的艺术方法,使作曲家不但扩大了音乐的表现范畴,而且也给听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余地,这是交响乐中塑造音乐形象用得较多的一种艺术方法。

音乐形象的塑造手段(二)
第三种:象征性的类比
有时,交响乐所描写的对象,本身既不发出声音,又不同其他能发出声音的事物有联系,作曲家就用了象征性类比的方法,就是将本来同声音没有联系的事物,同声音的一些属性进行象征性的类比。譬如,将声音的高低类比其他事物空间的高低;将声音的明暗类比光线的明暗;将声音的强弱类比力量的强弱……等等。如日出,日出时太阳由低而高,光线由暗变亮,亮度由弱到强,作曲家可以用类比的方法,用音区的由低而高,音量的由弱到强,及配器、和声色彩的由淡变浓、由暗变亮来象征。在音乐中描写天堂、月宫这些幻想性题材时,就常用象征性类比的方法。
第四种:比兴
比兴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方法,它用一件事物去比喻另一事物,借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感触。运用比兴的手法,可以使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活动,表现在具体的形象中。比如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命运”主题,“命运”是抽象的概念,这里我们只听到铜管乐器吹出的军号声,但人们听到军号声会想到一种威严的命令,感到一种强迫力量,似乎存在一种命运的威胁,这样比兴的结果,就形成了严峻的命运形象,抽象的命运概念转化在具体的军号声中。
音乐终究是一种感情艺术,因此,它塑造形象最主要的方法还是抒情手法。在音乐作品中,即使是表现一个事件或描绘一幅自然界的景色,其中主要的还是表现人在这个事件中的感情状态或人在自然界中的感受。
音乐是语言的尽头。的确,许多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的复杂情绪和感受,只有利用音乐才能深刻地把它们表现出来。
    交响乐的表现手段(一)
    交响乐有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这四种最基本的表现手段,除此以外,调式、调性、力度、速度等也是交响乐的重要表现手段。
    第一种、旋律
    旋律准确地说是旋律线。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的手段。
    旋律线最基本的形式可分两类,即上行的旋律线和下行的旋律线。一般来说,旋律线上行时,常伴随着力度和紧张度的不断增强,体现情绪的高涨。相反,旋律线下行时,常伴随着力度的递减和紧张度的松弛。
   下行的音阶进行,特别是下行的半音阶,在高音区快速进行时,很象狂风的呼啸声,例如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的第二段就是这样。半音阶下行如在中音区,速度稍慢,又常常会形成叹息或哭泣性的音调,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音乐。
    大多数的旋律,总是由上行或下行的旋律线交替组成,形成波浪形的线条,以此体现人类感情海洋中的波浪起伏,塑造个性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中旋律音调的表现,同生活中人们语言音调的表现常常是一致的。在生活中,人们提问的音调一般都向上,在音乐中,作曲家也常用上行的音调,配合不稳定的和声,表示疑问、探索、等待、祈求等;在生活中,人们表示肯定或命令式的音调,常常是下行的,因此,在音乐中下行的音调常结合和声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进行,塑造坚定果断的音乐形象;也常常在前面上行疑问音调的后面,出现下行音调作为呼应,造成一问一答的效果。如韦伯的《邀舞》。

    交响乐的表现手段(二)
    第二种:和声
    和声是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响。和声在交响乐中的作用相当重要。
    一般而言,协和而稳定的和声,使人感到和平、宁静,从而心情愉悦。不协和的和声常常是不稳定的,适于表现激动不安或难言的痛苦,如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终曲的开始。
    有时,有些和声进行听起来挺复杂,扑朔迷离,使人不易辨认。其实,这样的和声往往就是要表现奇幻的印象。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开始,有一串神秘而朦胧的和弦,表述了一位捷克作曲家刚刚踏上美洲大陆的种种新奇感受。
    第三种:调式、调性
    在音乐作品中,调式、调性的表现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古典音乐中,调式只用大调式和小调式两种。比较而言,大调式色彩明亮,小调式色彩暗淡;大调式适于表现欢乐一类的形象,小调式擅长表现痛苦、紧张一类的形象。在交响乐中,也经常利用大小调两种调式色彩的对比,充分发挥调式的表现力。除了大小调式对比以外,作曲家也常利用调性对比,或使音乐色彩缤纷,变幻无穷;或使音乐层层递进,情绪高涨。
    什么是调性呢?调性就是调式主音的高度。因此,所谓调性对比,就是调式主音高低的变换。
    利用调性对比以加强色彩对比时,常用三度的调性发展,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展开部。
    利用调性对比,促使音乐层层递进,情绪高涨时,
常用四、五度转调或二度转调,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三奇迹》中描写第三个奇迹天鹅变公主的过程时,就运用了连续上行二度转调的手法。

责任编辑:梅花映雪

分享到:
更多 音乐欣赏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