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29点击:13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本,是中国文艺想象力的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


  问: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化自信?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乔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还讲了,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都很赞同。'

  我认为,一个民族,正因有大量的、各门类的作品传播下来,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血脉。这种文化传统和血脉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底蕴说到底就是取决于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本,是中国文艺想象力的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中国文艺只有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向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和智慧,才能书写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离开了民族文化的根,创作的作品就难以长大。


  我们应该去寻找一种可能,使我们文学艺术有可能做到这两点:一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二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不要把民族和时代对立起来,既不要墨守成规,也不要割断历史。谁寻找到了这种可能,谁的眼前就会出现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谁做得好,谁就有可能代表这个时代。
 

  就我个人而言,父母给了我最早的文化熏陶,也给了我一个做人的“根本”。在那种战争频繁的年月,父亲就把《论语》、《孟子》、《百家姓》、《千字文》搬出来教我读,在教学方法上是不拘一格。这个问题,在孩子时期,浑然不觉,在以后相当一个时期也不够清楚,父母也未必就十分明确,但他们这样做了,客观效果就是这样。我的父亲是一位不是学者的学者,而且思想极为旷达,绝对不是市集上的冬烘先生。我当时虽幼小,但我的记忆中,他讲唐诗、宋词、西厢、红楼,都比现在一些人更有情致。我一生得益,至今不为时尚所惑。

  我的创作也是从中华民族文化很深厚的根基入手的。小时候,早春时节随父亲去踏青,亲身感受到“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诗句的魅力,就埋下了文学的记忆。直到现在我还有这样的习惯:看到好的景物、好的东西时就要想一下用什么句子表达出来。

责任编辑:君如

分享到:
更多 写作技巧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