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名 时间:2017-08-29点击:1395

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28) 莫扎特的小夜曲与嬉游曲 下篇 

三、第六号 D大调K.239“月下小夜曲” 

这首编号为K.239、序号为No.6的小夜曲,创作于1776年1月,当年莫扎特正好20岁。D大调的K.239有一个“Serenata Nocturen”的别称,直译为“夜曲风格的小夜曲”,而人们也习惯称之为“月下小夜曲”。其实这个名称是由莫扎特的父亲里奥波德在誊写乐谱时加上的。作曲家创作时,除了弦乐器之外,特意在配器中加入了定音鼓,从而让整首作品听起来饱满而多彩,由此也可以断定这部作品是当年莫扎特为室内演奏特别写下的,并且成为户外小夜曲室内乐化的先声和代表。K.239有着较为强烈的复古色彩,作曲家在其中巧妙地运用了“巴洛克大协奏曲”的结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全新的拓展。 

乐曲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庄严进行曲,雄壮而威武,而主奏小提琴的旋律却显得柔美而充满着调皮色彩,穿插其中与辉煌壮阔的大背景相映成趣;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复合三段体结构,音乐在平和中透出一份雅致和轻松;第三乐章是最令人着迷的,莫扎特在这首带有鲜明民歌曲调的回旋曲中,引入了类似歌剧宣叙调的表现手法,让终曲显得极富活力并充满着典雅和优美的古典主义风范。因为这首“月下小夜曲”在短小精干的篇幅中,充分显现出作曲家无穷的创作活力,音乐本身又无比动听,因此成为莫扎特流传较为广泛的弦乐小夜曲之一。 

四、第七号 D大调K.250“哈夫纳小夜曲” 

同样创作于1776年的这首D大调小夜曲,编号为K.250(K.248b),在莫扎特所有小夜曲作品中排序第七首。之所以称之为“哈夫纳小夜曲”是因为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当时专为自己故乡萨尔兹堡市市长西格蒙特·哈夫纳特别创作的——哈夫纳市长的女儿在当年7月22日举行婚礼,莫扎特的这部小夜曲就是为这场婚典准备的。然而这部作品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绝非因为这个曲名由来的典故。更重要的是,这部D大调K.250小夜曲是莫扎特一生创作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器乐作品,全曲总共有八个乐章,如果演奏全部的反复段落,需要将近一个小时左右,比他后期的交响曲更长!当然,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源自哈夫纳对作品时间的要求。除了篇幅巨大之外,这部作品还被后人称为“优雅风格时期的巅峰之作”。 

虽然没有定音鼓参加,但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在莫扎特独特的构思下,依然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气势,带有强烈的交响奏鸣曲风格。听起来既是婚宴庆典充满欢快气息的开场,同时也透出对主人深深的敬意,讨好气氛却又不显肤浅是这个乐章颇显功力的所在。第二乐章到第四乐章可以被单独视为一组由慢板开始的“小提琴协奏曲”。很显然在当天的婚宴上,这部分乐曲的小提琴独奏是由莫扎特亲自来完成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四乐章,这首充满着欢快气氛的回旋奏鸣曲充满着喜剧色彩。第五和第七乐章都是舞曲段落,很显然是为了婚宴这一特殊环境和场景而设计的。第六乐章的行板是整部作品中旋律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乐章,但可能是由于太过刻意追求大篇幅,所以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单调、拖沓和松散,与莫扎特同期甚至更早时期创作过的类似风格乐章相比,不够简洁明快。最后的第八乐章由一个充满深情的柔板开始,随后转入很快的快板,这预示着庆典高潮的到来,也标志着这部作品将在充满和谐、欢快和激情的气氛中结束。 

K.250小夜曲本质上只是一部为庆典而特别创作的作品,自身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言,这部作品充分体现出小夜曲这一形式的迷人之处和鲜明弱点。为了整部作品的篇幅能够达到委约人的要求,莫扎特寻找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创意和方法,其中有令听众惊喜之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作曲家所有的小夜曲作品中,这部K.250无论在音乐表现力上还是枷肽诤?隙际粲谄木呱疃鹊摹??洳唤鎏峁┝擞槔趾颓斓涞姆瘴В??币彩嵌怨?蚰杉易遄畹锰宓闹乱猓桓?匾?氖牵?裉斓奶?谠谛郎驼獠孔髌返氖焙颍?廊换岜黄渲杏琶赖男?珊秃托车钠?账?蚨??/FONT> 

五、第九号 D大调K.320“驿号小夜曲” 

本篇为您介绍的第三首小夜曲依然是D大调,但这首K.320创作于1779年8月间,与前面为大家介绍的K.239和K.250两首已经属于不同时期的作品。在相隔的这三年中,莫扎特的人生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情感上挫败、事业上的低落以及母亲过世带给他生离死别的痛苦。然而正如莫扎特所崇尚的人生观,他不喜欢把生活中悲伤气息带到自己的音乐中,所以这首小夜曲所表现出的意境依然是积极向上和乐观安详的。作品写于萨尔兹堡,实际上此前莫扎特刚刚结束了巴黎之旅回到故乡。据传K.320是作曲家是为大主教洗礼日而专门创作的,但根据研究专家们得出另外一种见解——创作这首小夜曲时,莫扎特侧重于用音乐旋律记录自己此前在巴黎的收获和见闻。 

虽然篇幅要比K.250小得多,但K.320也有多达七个乐章,在演奏中另配两首进行曲。第一乐章用一个庄严的柔板作为引子,显得祥和而庄重。这种带有“渐强”风格的序奏在莫扎特其他作品中并不常见,之所以出现在这首小夜曲的开始部分,专家们研究后认为这与此前作曲家拜访著名的曼海姆管弦乐团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个乐团恰好非常擅长表现这种强烈的音响效果,或许莫扎特正是受到乐团表现的启发,才在K.320中加入了这样的创作特色。序奏之后转入明朗愉快而精神饱满的快板,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第二乐章和第六乐章是小步舞曲,与作曲家以往的风格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只是第六乐章中出现了一把A调驿号的独特音色,似乎力图表现一种充满乐观和希望的呼唤。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作品被称为“驿号小夜曲”的原因所在。第三、第四乐章是一组“交响协奏曲”,由两支长笛、两支双簧管以及两支巴松管加上弦乐组与法国圆号共同演绎。其中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无疑是莫扎特最优美动听的回旋曲之一,双簧管和长笛轮流奏出轻快而欢乐的旋律,在弦乐组轻柔而不失典雅的伴奏下,显得异常甜美和滋润。有专家指出,这两个乐章与J·C·巴赫创作的《长笛、双簧管与弦乐五重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莫扎特在此前的巴黎之旅中,恰好拜访过这位音乐之父的儿子,并很可能听过了J·C·巴赫的这部作品,受其影响而在自己的K.320中出现了这组“交响协奏曲”。第五乐章的小行板被专家们称为“所有萨尔兹堡小夜曲中最感人至深的乐章”,旋律中隐藏着一丝忧郁和悲伤,似乎暗含着失恋之苦对作曲家心情上的影响。最后的终曲恢复了莫扎特一贯神气而骄傲的神情,旋律充满着高昂的斗志和激烈的情绪,在细部处理上,作曲家要比自己以前的作品写得更好! 

与三年前的那部K.250相比,这首K.320无疑有着许多方面的进步,而且在这里莫扎特也无需为篇幅而妥协。因此这部作品成为作曲家最著名的小夜曲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第十号降B大调 K.361(370a)管乐小夜曲 

在莫扎特所有专门为管乐器创作的小夜曲中,这首编号为K.361(370a)的作品最富盛名,也是作曲家除了K.250之外,篇幅最长的小夜曲,也被称为“大组曲”。这部作品由十三件乐器共同演奏,标准编制为: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两支巴塞特单簧管、两支低音管、四把圆号外加一把低音大提琴,因此又被称作“为十三件管乐器而创作的小夜曲”。作品创作于1781年左右,但一直到1784年3月23日才在布鲁克剧场举行首演,而且原本七个乐章的作品,可能因为时间限制,当时只演奏了四个乐章。 

莫扎特对于乐器音色有着持续不断地研究,除了自己从小擅长的钢琴和小提琴外,他对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也非常感兴趣。而在见识过曼海姆管弦乐团无比震撼人心的音色后,作曲家更期待着自己能够创作出一部拥有辉煌管乐音色的作品,这首K.361的诞生,终于圆了莫扎特一直以来的这个梦想。作品的器乐独奏部分不乏清新明快的气息,全体合奏时营造出的辉煌灿烂音效更吸引了无数听众的耳朵。 

第一乐章的快板部分充满着喜剧色彩、妙趣横生;紧接着的第二乐章的小步舞曲则充分体现出作曲家无比高超的对比手法;第三乐章的柔板被誉为莫扎特所有管乐作品中最优美的段落;随后第四乐章的小步舞曲则营造出一个朴实、自然而安详的乡村气氛;第五乐章的浪漫曲则充满着深情而单纯的格调;第六乐章虽然来源于作曲家早先创作的一首长笛四重奏,但稍经改写后用在这里可谓恰到好处;最后的第七乐章终曲虽然带有鲜明的军队进行曲意味,但其中欢快的气息却将整部作品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七、第十三号 G大调K.525小夜曲 

在莫扎特创作的所有小夜曲中,毫无疑问当属这首编号为K.525的G大调作品知名度最高,其中主要段落甚至成为了莫扎特“名片式”的旋律,只要留心这首曲目第一乐章的主旋律在手机铃声中的使用频率就能明白。这部作品拥有一个美妙别致的德文标题“Eine Kleine Nachtmusik”,翻译过来的字面意思就是“一首小的夜曲”。而这首创作于1787年的作品也是作曲家所有小夜曲中,排序最末的一部。 

当时莫扎特正创作自己继《费加罗的婚礼》之后的又一部歌剧——《唐璜》,这应当是作曲家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但不知为何,在写到歌剧第二幕的间隙,莫扎特却突然放下手里的“正事”,创作了一部小夜曲,这就是日后红遍世界的“Eine Kleine Nachtmusik”。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部作品?学者们众说纷纭,但有一项研究成果比较有趣。这种说法认为,在K.525问世之前不久,莫扎特曾写过一部名为《音乐玩笑》的小夜曲,编号是K.522。在《概论莫扎特 下篇》中,我们曾经提到过这个曲目——莫扎特为纪念其老父亲而特别创作的一首讽刺性作品,通篇充满着不和谐的音乐元素,甚至有些杂乱无章。学者们认为这两部题材相同、风格上却有着极大反差的作品,相互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正是因为K.522这个“玩笑”开的有些过火,连莫扎特自己都觉得有些“于心不安”,所以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迅速写下了充满着端庄、和谐美感的K.525,以“弥补”《音乐玩笑》给他心灵带去的阴暗。 

这一研究成果似乎有些过于主观,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首G大调小夜曲,确实反映了莫扎特一直所崇尚的优雅格调。K.525绝对称不上是作曲家最杰出的创作,但却可能是最典型的。在莫扎特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挑选出几首艺术价值上能超越K.525的其他作品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说最能集中反映莫扎特音乐风格、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天才的作品,这首G大调小夜曲的确是非常合格甚至堪称相当杰出的代表。或许这就是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变换后,得以成为“莫扎特名片”的原因吧。 

据考证,全曲原本总共有五个乐章,但第二乐章的小步舞曲却不幸遗失了,因此如今演奏的K.525都由四个乐章构成。然而有学者认为,遗失的那个乐章对于这部作品而言却并不一定是“不幸”,因为有许多证据说明莫扎特自己对于这个作品拥有两个小步舞曲也感到有些不满,原先的第二乐章很可能是作曲家自己删除并因此而“遗失”的。而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只有四个乐章的K.525显然是最完美的,假若多出一章小步舞曲,其整体的结构无疑将变得不够精炼,是否还能像如今这样知名,也就要划一个问号了。 

第一乐章为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第二乐章的行板为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是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整部作品将莫扎特个人所独有的灵性、优雅以及平衡特质予以了尽善尽美的发挥,虽然并无太多思想内涵,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最动人的美感却显而易见。

责任编辑:君如

分享到:
更多 中外民歌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