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恩惠 时间:2017-08-29点击:1182

(8)——宗教清唱剧的典范《弥赛亚》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以及他的许多大协奏曲诚然动听,但是纵观作曲家一生的作品,算得上最优秀的巅峰之作莫过于《弥赛亚》。这部清唱剧不但是亨德尔一生才华最完美的展现,更是巴洛克音乐中的瑰宝和典范,所以我们用整整一个篇幅来介绍这部气势恢宏,内涵深刻且不乏动听篇章的钜著。 

其实在系列文章的第六篇,我们在介绍作曲家身世的时候就曾经谈到过,亨德尔在英国的生活经历了一个从受宠到失宠,从荣华到落破的过程,反差之大令他本人心力交瘁。1735年,作曲家已年过半百,然而这时候他的生活状况却变得异常窘迫——歌剧在英国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以至于他的创作成果一再付之东流,亨德尔亲手创建的歌剧院也不得不被迫关闭,曾经无比风光的音乐大师一下子成了负债累累的潦倒汉。就在这生活与事业的最低谷,伦敦一位著名的剧作家查理·詹宁斯给亨德尔寄送来了自己创作的三部宗教清唱剧剧本——《扫罗(Saul)》、《弥赛亚(Messiah)》以及《Belshazzar》。詹宁斯和亨德尔早在1725年就成为挚友,詹宁斯才华出众,是当时英国十分出色的剧作家,而亨德尔又发现詹宁斯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有相当高的领悟力和理解力,所以两人相互仰慕,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詹宁斯寄来的三部剧本无疑好似“雪中送炭”,令作曲家欣喜不已。他立刻回信道谢,并决心对这些剧本进行潜心的研究。 

此后的时光,亨德尔在阅读和思索中度过。虽然此时他生活在贫穷和困苦中,但充满宗教色彩的三部清唱剧剧本却让作曲家经历了一次精神世界的洗礼。《弥赛亚》更让亨德尔的思想获得升华,在这部剧作中他体会到了神的力量,心中重现阳光与感动。经过数年的思想积蓄,在1741年亨德尔开始着手创作基于《弥赛亚》剧本的音乐。历史上对于这部作品的诞生有非常详尽的纪录——亨德尔在当年8月22日(星期六)下午开始写作《弥赛亚》,6天之内便完成了第一部份,9月6日完成第二部份,9月12日完成整曲的架构,然后写了管弦乐部份并加修整。完成整部作品前后一共只花了短短24天,速度是极其惊人且无丝毫的敷衍、懈怠。据闻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时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湿透手稿。尤其当他写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这一段时,还双膝跪倒在地,双手向天,喊著说:“我看到天门开了!”作曲家似乎已经亲身看见、亲手触摸到救世主,所以《弥赛亚》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与亨德尔创作时体现出的虔诚心灵以及成熟的宗教情操是息息相关的。 

无论在处世态度方面还是事业成就方面,《弥赛亚》对于亨德尔而言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部作品让作曲家有了很多改变——亨德尔不再急功好利,他开始追求人生真实的意义。从此以后,亨德尔与巴赫携手并进,从心底写出对至高上主的赞美与感谢,将一切的荣耀归与真神上帝。也惟有这样伟大的心灵,才能谱出感人至深的音乐,为许多世上迷途的人们指点迷津,照亮他们人生的旅途。 

《弥赛亚》的首演在1742年4月13日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虽然这时候亨德尔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但是他还是毅然决定将首演办为公益演出,不带任何盈利性。当时的海报上写着“为了一些困苦的囚犯,以及梅尔舍医院的利益而演出”。结果这次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听众无不被作品所感染。很快,消息传到英国首都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为快。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由此,《哈里路亚》要站着聆听,便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后演出再次获得轰动,在经历了长久的沉寂后,亨德尔终于依靠《弥赛亚》取得了事业上的又一个高峰。 

介绍完了《弥赛亚》的创作背景,让我们一同来解析一下这部作品。清唱剧就是以宗教事件或宗教人物为主角的,以管弦乐与人声歌唱为表现形式的大型作品,通常是作曲家根据剧本唱词写作旋律。《弥赛亚》的内容完全取材于圣经,剧作家詹宁斯对圣经各个篇章故事的采撷、编绘,具备高度的广博性,且能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剧本自身就具备很高的文学素质。作品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颂赞救主基督的全生涯,从旧约圣经的预言,到主耶稣的出生、生活、受难、受死及复活,以迄荣耀的再临,使我们清楚认识到整曲的一贯性。全曲主要精神虽然注重救赎的信息,却超越了教会的教义,成为一种非礼仪的圣乐,而向全世界人类传达救恩的喜讯。亨德尔经过对剧本长达数年的钻研领悟,加上其无比优秀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歌剧时积累下的经验,用自己独特而美妙的音乐语言,将这一严肃的主题表达出来。 

剧本共分成三大部分:“救主降临的预言及他的诞生”、“救赎的信息及救主为全人类的牺牲”以及“救主战胜死亡及最终的审判”,唱词主要选自圣经的《以赛亚书》、《诗篇》等。最终的演出则又分为五十三个章节,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23曲,第三部分篇幅较短,为9曲。曲目由序曲开始,给人以平安、回归的感觉。亨德尔一开始就用男高音,以宣叙调唱出《安慰你们,我的子民》。在第一部分中间,他倒述救主的降生,而且把降生的情景,如童女怀孕生子,天使向牧羊人报佳音,牧羊人在旷野等都生动描绘出来,使听众如生历其境。合唱曲《光荣属于上帝》,以遥远而轻盈的声音演唱。随着乐团齐奏,音乐逐渐增强。女高音独唱的咏叹调《放牧羊群》,以优美恬静著称。在四声部交替的合唱声中,第一部结束了。第二部分以《以赛亚书》及诗篇为主,默想基督代罪羔羊的苦难,和他光荣的复活。这部份最为突出的是女高音所演唱的悲伤咏叹调和三首哀婉而令人心碎的合唱曲。随后与其形成对比的是一段女高音简短的宣叙调,以及一段赋格式的合唱;紧接着的是五个声部的合唱《醒来吧!》和人们的祈祷曲。结尾曲是亨德尔最著名的作品:《哈利路亚》合唱曲,哈利路亚原意是“将荣耀归给主,赞美救主”之意。这个合唱成为整部作品的高潮和精髓,也是如今最常上演的段落,在西方国家甚至是妇孺皆知的,其气势宏大,感人至深。第三部分亨德尔说明了救世主对“未来”的拯救。从女高音演唱的活泼咏叹调《我的救赎主活着》,及以整个乐团伴奏男低音的宣叙调《号角响起了》,然后是充满艺术魅力赋格曲调。最后是以丰富的节奏,仅以一句话构成的《阿门颂》完成这一部伟大的钜作。 

《弥赛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从艺术层面而言,《弥赛亚》既充满着巴洛克时期独有的特点,又显得极其与众不同,其平易近人、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它成为影响力最广泛的宗教音乐作品之一。同时作品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我们可以听到意大利歌剧、德国受难曲、英国赞美诗等曲式的影子。在艺术气质上既有英国的纯朴、德国的严谨,更有意大利的明朗和法国的高贵。《弥赛亚》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从而成为引领很多人进入圣殿的名篇,但其高度的艺术性也让它成为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喜闻乐见的声乐作品,崇高的思想、圣洁的气质以及优美的旋律造就了《弥赛亚》的不朽。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弥赛亚》的经典录音唱片。比较有名的版本有—— 

卡尔·李希特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安蒂斯合唱团 

加迪纳指挥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蒙特威尔蒂合唱团 

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合唱团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合唱团 

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唱团

责任编辑:君如

分享到:
更多 中外民歌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