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恩惠 时间:2017-08-30点击:984


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1)——序章  

刘恩惠  

记得是在2002年年初,我在当时的短歌行网站上开设了名为“边听边入门”的古典音乐赏析板块,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栏目后来会得到如此热烈的好评,反响会如此强烈。以至于新版网站推出之后,许多网友立即来信责问我,为什么把这个优秀栏目中的所有文章都撤掉?其实我心中对于这个栏目是很有感情的,之所以没有保留原来的那些文章,只是想把这个板块做得更好。 

老的“边听边入门”是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以及曲目试听构成的,缺乏条理性,所以只能算一个并不系统的古典音乐赏析指南。回想起来,当时短歌行开办这个栏目的初衷是让更多的朋友来接触古典音乐,也就是面向“入门听众”的,但相对杂乱的更新顺序使许多朋友依旧在古典音乐面前不得要领。我深感虽然这个栏目得到了很大一部分网友的肯定,但距离我心目中理想的境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趁着短歌行改版之际,我也就下定决心把这个栏目重新系统化、条理化起来。 

那么具体如何“系统化、条理化”呢?当然需要一条主线把诸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条主线就是由我主笔的这个《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系列文章。在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会按照古典音乐发展的时间顺序,结合诸多书籍指南、名家前辈以及自己的经验,向广大有意接触古典音乐的入门听众,系统化地传授古典音乐的相关知识。同时在“爱乐美文”板块会转载一些与当时介绍主题有关的优秀文章;在“完美试听”板块为大家提供相关曲目的试听下载;在“音乐人星空”板块推出与主题紧密联系的有关音乐人的生平介绍和背景资料。如此这般四管齐下,相信可以把“古典入门”这个主题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不过在进入正题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用一个章节来说一些自认为比较重要的话,只有把这几个话题说清楚了,才能引领大家进入古典音乐的大门—— 

一、什么是“古典音乐”? 

在国外,这种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洋古典音乐”。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最狭义的解释是,把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最广义的解释则是,把时间前移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至包括所有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统称为“classical music”。 

或许大家看了上面的文字会感觉有些复杂,因为对音乐这样一种自由的艺术形式进行分门别类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费神的事情。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应该把古典音乐的概念简要化。普遍的观点认为,相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音乐和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初露端倪的现代乐派,巴洛克时期直到印象乐派出现之间这几百年的西洋古典音乐发展最为迅捷,也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因此,短歌行的这个入门系列主要为大家介绍的将是从十七世纪直到十九世纪末期,这样一个将近300年时间跨度内的经典西洋音乐作品,这同样也就是我们所特指的“古典音乐”概念。当然一些超出这个时间跨度的优秀著名作品,譬如二十世纪,苏联现代派作曲家肖斯特科维奇的音乐,我们也会适当的择以介绍。 

二、别称——“高雅音乐”与“严肃音乐”?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喜欢把“古典音乐”与“高雅音乐”、“严肃音乐”混为一谈,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古典音乐的“推崇者”。粗看之下似乎并不不妥,但这两种观点在某些人理解下,却很容易成为“让古典音乐走向大众”道路上的一道鸿沟。 

第一个问题,古典音乐是不是“高雅”?我觉得应该肯定这种说法,不过我们对于这里所指的“高雅”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有些朋友之所以认为古典音乐“高雅”,是因为瞧见了台上指挥家们西服笔挺、冠冕堂皇的庄重模样;是因为看到演奏这些音乐的乐团演奏家们整齐划一、一丝不苟的装束;是因为注意到了音乐厅典雅华贵、祥和隆重的布置气氛;甚至连观众们都要衣冠楚楚、注重礼节。其实,这些表面的“高雅”并不能体现出古典音乐的精髓所在,音乐的高雅气质是从旋律中透出来的!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优雅而曼妙的旋律、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些才是古典音乐“高雅”的根源。其中我们可以听到属于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发自心灵最深处的呼唤和最崇高的理想。表面的高雅其实只是长期以来西洋音乐发展中形成的定式与惯例,虽然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一种“浮华”,但却又很难想象,一群衣冠不整、装束各异、甚至蓬头垢面的演奏家、指挥家出现在观众面前,能够演绎出好的效果。因为表面的堂皇正好可以烘托出西洋古典音乐中那独特的严谨、庄重气质。其实当今的欧美古典乐坛也在力图改变自己过于拘谨、与大众较为疏远的形象,著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那里人们可以无拘无束的以悠然自得的方式欣赏古典音乐,不必拘泥服饰是否得体,也不必正襟危坐,更可以随心所欲的鼓掌喝彩甚至一边野餐一边听音乐。 

当今中国的教育界尤其喜欢把“古典音乐”称作“高雅音乐”,原因很简单,老师们看不惯学生沉迷于对港台歌星的追捧,所以时常组织学生去欣赏一些所谓的古典音乐会,美名曰“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让高雅音乐进入校园”等等。这种做法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简单的组织学生去看、去听,而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难有实质性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从小就在心中埋下对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的厌恶之情。加上如今的大环境、大气候,通俗娱乐占据了大部分视线,或许很多人就会终生对古典音乐心存畏惧。 

其次,一些媒体把古典音乐和“严肃音乐”之间划上等号,我觉得更是一种极大的不妥。很多外行人对古典音乐的第一感觉就是“晦涩、难懂”,如果再不分青红皂白统统被冠以“严肃音乐”的统称,恐怕今后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人将越来越少。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一部分古典音乐的表达形式以及旋律主题确实是“极其严肃”的,但同样应该看到大部分西洋古典音乐的主题是歌颂、是赞美,拥有美妙明快的旋律以及无比欢畅的情怀。而且即使是某些主题严峻、思想深邃的古典音乐,也往往想要传达出一种“严肃中的快乐”。譬如贝多芬著名的《欢乐颂》、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和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虽然这些作品都饱含着高尚而深沉的哲理,但最终无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振奋之感。其实入门之后,听众们就会发现其实古典音乐并不难懂,也并不只有严肃和深沉。 

之所以在国内出现古典音乐的这两个并不准确的“别称”或者说“代名词”,我只能遗憾的说,一些媒体和“学者”对古典音乐的推崇只停留在一个十分形式化的层次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对古典音乐有系统的、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弄巧成拙,反而让更多的人感觉到了自己与古典音乐之间遥远的距离,成为一个误区。 

三、古典音乐魅力何在? 

很多没怎么接触古典音乐的朋友,往往觉得听古典音乐的人有些古怪,这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接受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有不少朋友,面对古典音乐百年来长盛不衰、乃至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的形势感到不可理解,他们对于古典音乐能够历久弥坚的解释是——“每个年代、每个群落总有那么一些以听古典音乐为高雅情趣的“附庸风雅之士”;这群人并不懂得古典音乐的真谛,却煞有介事的和着音乐,闭目凝神、摇头晃脑;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多了,所以造就了古典音乐在现代社会的繁华,或者说“浮华”,事实上古典音乐早就已经是时代所淘汰东西了”。很多对古典音乐了解甚少,或者有兴趣入门的朋友,在这种言论下会显出犹豫、彷徨,他们会怀疑古典音乐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么我们不妨来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如果延伸开去,其实就是——古典音乐究竟有什么好听?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或许,这对于培养入门者的欣赏兴趣是具有一定引导作用的。 

如果只看表象,那么音乐最基本的功能只是取悦听众的耳朵罢了。如果我们要挖掘音乐深层次的内涵,那么我觉得,音乐对作曲家而言是一种表达心境、抒发情感的途径;对于聆听者而言,则是为了从音乐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情感慰藉、求得精神世界的共鸣。以上两点正体现了音乐的两个特性——娱乐性和思想性。即使是流行歌曲也并非纯娱乐性,而是有思想的。但是古典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性却要更加深刻、含蓄、多变且耐人寻味。他能够表现出人类最深层、最炽烈的情感和最为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古典音乐不像流行音乐那样直白,但是留给我们遐想、思考、回味的余地更大,所以它耐听、能够经历岁月和时间的考验,有人说:一旦喜欢上古典音乐,你就找到了自己一生中除了爱人以外的另一个终生伴侣,而且古典音乐是永远不会和你离婚的。虽然比喻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但也颇有哲理。 

另外,古典音乐拥有经久不衰、常听常新的优美旋律,这与眼下流行音乐源源不断出炉,却迅速又被流行趋势所淘汰的境况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虽然古典音乐肯定不会被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所接受,但是也不可能被历史所淘汰。原因很简单,不同的听众需要不同的音乐来抚慰心灵。古典音乐中蕴含的那份宁静致远和激情澎湃,能够给我们带来其他音乐类型无法实现的心灵安慰与精神鼓舞。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中,古典音乐的天地无疑如同世外桃源。 

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与古典音乐所具备的丰富内涵相比,我的文字实在有些苍白无力。或许一些已经入门的朋友读了上面的文章,会与我取得一定的共鸣,但对于更多站在古典音乐大门外的朋友而言,这些“说教”或许依然难以打动他们。音乐选择是很主观的,所以古典音乐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生活在如今社会环境下的人们。有些朋友一生对音乐这种艺术都没有兴趣,将之视为“噪音”,有些人则一生都不愿意接受古典音乐,认为它过于“枯燥、晦涩”。这些观念上的不同都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偏好乃至知识层面、思想境界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明白,这个系列文章不可能改变古典音乐在当前的境遇,我只是为了一个理想和爱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我遇到了另外一些朋友,他们对古典音乐不熟悉,但是通过一两部作品的引导,却对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苦于古典音乐唱片过于昂贵,也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入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与欣赏范围。短歌行的这个古典入门系列正是为这类朋友“踱身定做”的。让我们共同在古典音乐的天空中翱翔,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理想,共同交流,相互促进,把古典入门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君如

分享到:
更多 中外民歌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