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东志 时间:2017-09-11点击:992

鹿邑,有一座有故事的清代砖拱桥

●杨东志


    古城鹿邑东北八里,有一个叫完楼的村子。完楼村东头有一条小河,叫“完家沟”。河上有一座不大的砖拱桥,因为这座桥建在完家沟河上,又坐落于完楼村,故而名曰“完桥”,当地人俗称“龙腰桥”。
龙腰桥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桥长大约十米,宽六米左右,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乃清一色的青砖叠砌,石灰喂缝。桥的四角下面,有四个长短粗细毫无二致的青石柱形桥础,宛若当地农家打麦场上所用的石磙,且有攀枝莲雕花。

    龙腰桥虽然体积不大,但却名闻遐迩。其中原委,就是它本身有着一个可笑而又可叹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完家沟是一条人工河,开挖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春天,竣工于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冬季,历时六年。完家沟河北起完老家自然村村北,宽约两丈八尺,南北总长十一华里,直入涡河。虽然完家沟河不宽也不长,但却为附近十几个村庄涝时排水泄洪、旱时抗旱救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朝种暮获,乌飞兔走;风雨沧桑,星转斗移。直至清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的二百七十多年,完家沟一直是蓄泄自如,静静流淌。 

    清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茅崧林出任鹿邑知县。 

    茅崧林(生卒年月不详),原名昌林,字寿泉,清代时期江苏丹徒县人,籍贯顺天大兴(即今北京市),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就任鹿邑知县,二年之后,“丁母忧去官”,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复任此职。他前后两次在鹿邑任职,计时九年。期间,他“恪尽职守,法度严整,打击土豪,体恤百姓,颇有政绩”。因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茅官”。后来的《鹿邑县志》曾记曰:“戎马在郊,弦歌不辍,人文蔚起,称盛一时。县人至今思之。”鹿邑人对茅崧林感恩戴德,为其树立碑石,以示纪念缅怀。乾隆朝以后,得祀“名宦”者,仅茅崧林一人而已。 

    鹿邑地处黄河下游,当时水患较大,尤其是县南之境域,更是地势低洼,每值霪雨,便泛滥成灾,百姓深受其苦。为了治理水患,茅崧林亲自下乡勘察地形,听取民众意见,决定废弃低洼之地,疏浚附近沟渠三十五条,并蓄水成湖,同时开挖大沟接淝河。自此,境内积水“得由亳入涡而达于淮河”,千里通流。道光二十六年(即公元1846年),涡水决堤而水浸鹿邑县城。大水退后,茅崧林及时借用民力,抢修涡河堤防,按人头付给工食。为造福于民,茅崧林还沿河修筑长堤防护。 

    茅崧林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精通风水玄学。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秋,他在修复涡河堤防之后,又到城北勘察地形,意欲兴修水利。当他带领随行人等走到完老家自然村一带时,看见一条小河由北而南,蜿蜒而过。于是,他便下轿询问。随行人中有知情者,遂上前回复道:“这是完家沟。”“王家沟?”当时,因为异地为官,加之赴任时间不长,所以尚有语言“障碍”,故而茅崧林把这个“完”字听成“王”字。“不,不是‘王’,是‘完’,就是‘完颜’……金代皇族后裔。他们有一支定居在咱们鹿邑。这附近的完老家、完楼、完天齐庙……好几个村子大多都是完颜家族之人。”“噢……完颜……完颜……”对于学识渊博的茅崧林来说,对金朝历史自然了如指掌。故而,接下来他便对住在这里的完颜家族产生了“兴趣”。当下,只见茅崧林不言不语,若有所思,漫步于完家沟的堤上,一边走,一边四处瞭望。突然,他眉头一皱。暗暗想道:“这完家沟……可是非同小可啊。”

    茅崧林站在完家沟的堤口,苦思冥想了一会,继而对已经赶过来的随行人员说道:“让人把这条河沟详细地丈量一下,在它的中段稍南,再开一条东西河。”随行人员遵嘱而记。接着,他又跨上青纱轿,沿河堤向南而行。至完楼村西北隅,茅崧林又命停下轿子,他站到河堤上,前后左右地仔细打量了一番,走到离河堤不远的地方,发现一口十分考究的吃水井——雕花井圈,雕刻有攀枝莲;四面青砖铺地,古色古香;周围植有六棵柏树,枝繁叶茂。随行人员这时又告诉茅崧林:“在完家沟河彼岸对称的地方,还有一口一模一样的井。”茅崧林又是一阵若有所思。“就在这口井的南面,开挖一条东西方向的小河”。随行人员又是遵嘱而记之。不久,这条纵穿完家沟的一条东西方向的小河就动工开挖。 

    当初,知县茅崧林前往勘察地形水势之时,主簿葛兆堂也一直陪同在侧。他对茅崧林指定在完家沟中段开挖东西河之事,尚无什么异议;然而对开凿水井,却是大惑不解。故而,葛兆堂在陪同茅崧林验收这个河道治理工程时,见周边无人,就趁机谦恭地请教知县茅崧林道:“茅大人,这开河泄涝,可谓天经地义;然您还命把河道开凿在这口水井的南面,这就让在下百思不得其解了。愿闻其详。”茅崧林朝葛兆堂诡谲地微微一笑:“真想明白?”葛兆堂答:“洗耳恭听。”于是,茅崧林便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完颜家族乃是昔日之皇族,历来都是人才辈出。我观其完家沟,宛如一条巨龙,且见这里仍有祥云盘绕,瑞气蒸腾。而那口水井,就是‘龙’的眼睛。如今,我在这水井南面开挖东西河,意即在‘龙眼’这个地方把‘龙头’切断。可以说这是‘一箭双雕’——即利于排水灌溉,又斩断了它的‘龙腰’。这样一来,我就把完颜家族的‘龙脉’给割断了,风水也就给破坏了。我这样一说,你就应该明白了吧?”葛兆堂心头不由一震,继而回答:“明白了。明白了。大人真是学富五车,无所不及、无所不通啊。佩服。佩服。” 

    后来,茅崧林的这番话不知道为什么被传了出来,而且越传越广,几年后便传入了民间。因为这条东西河是为了斩断“龙腰”,所以人们就把与这条东西河交叉的一段完家沟称之为“老龙腰”;而当地村民为了方便生产生活而架在完家沟这段河上的一座砖拱桥,也被叫做“龙腰桥”。又因为这口水井是“龙眼”之所在,故而人们就又把这口井叫做“龙眼井”(“龙眼井”现位于今涡北镇五门行政村完楼村东北隅)。

    许是鹿邑乃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又是著名理学家、数学家、睡仙陈抟(道教称之为“陈抟老祖”)的生地的缘故吧,当地人的文物意识都很强,所以直到现在,“完家沟”流水潺潺,“老龙腰”碧波荡漾,“龙腰桥”古色古香,“龙眼井”饱经沧桑。历时经久,依然存在,并完好如初。

责任编辑:王文轩

分享到:
更多 风土人情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