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驿外荒泉 时间:2017-09-22点击:689

    如今每逢节假日,外漂的游子难得回乡小住,吃着乡村的土菜,粗茶淡酒,虽不够档次,不够有面子,但是绝对的安全放心。餐桌上乡亲们都为此引以为自豪。食材从菜园到饭桌都在父母亲人的视线下。除非被骗买到假油之外都是干净的。油然产生的感受是:乡村是安逸的,温馨的。它有种种的好处:阳光、空气、水都是都市无法比拟,也没有朝八晚六。归家的游子言语之外总是透露着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的向往。大伙的共识是:不求大富大贵,在乡下其实是安逸的。

    小富即安,胸无大志似乎总是被人不齿。有意思的是知足常乐也是常被人宣扬的一种生活境界——人总是这样自相矛盾,举棋不定的,咋说都有理。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我们上辈的写照,基本是负面的形象了。我们一辈都不甘于与土地为伍,纷纷逃出土地,淹没到都市的繁华中。世纪之交的外漂打工一族,如今多已人到中年。历经职场变幻,商场沉浮,多数人看起来虽已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但说到底,我们骨子里还是农民。虽然不少人头上都戴着总经理、经理、科长、总监、主任……林林总总的职场头衔,但是哪个都不如“农民”来得贴切。

    从时间上算,我和土地直接接触的时间不长。我体质不好,上学时只是农忙时的帮忙,工作后也就不再怎么与土地打交道了。我至今田间耕作的技术局限于小时候父亲的口传手教。对于土地,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恐惧、逃避、思恋……但他就是那么真实的存在,就如父母在我生命中的存在一样。

    二十年前,面对成家立业的压力,我深感除了土地别无出路,也是自然而然地把希望寄托在土地身上。在农村,种植和养殖是最现实的事了(我如今还是对此情有独钟)。我花了好些时间把村子周围的山地都“考察”了一番。心里一遍又一遍钩画着农庄的蓝图:种果树,间作,盖座小屋,建个养殖场,用禽畜的粪肥地……梦想过着诗意的农庄生活……

    我最终选在离村几公里外的甜泉水库边上的一个山头上开荒。那时候家乡推广种植油萘(李和桃嫁接成的水果)和板栗。棠口村一带已经开发了大片大片的油萘园。我买了些种植方面的书学着,利用假期和周末(那时我上高三补习班)去开荒。只要天气不坏,早上就带上些饭,扛着柴刀出工(锄头多是就地藏在山上免得来回拿),傍晚才回家。就这样到第二年春天,终于种上了百来棵油萘苗,也算是种上了希望……

现在想来我觉得自己当初真是浪漫。那个山头其实是十分贫脊的。有经验的老农一般不会选这种地开荒。看见我在这里开荒的同村的长辈也曾建议我另找地方,说这里“土太衰”,可我最终没有换地方,只因为我觉得这里地势好(一个小山包),风景好,视线开阔,不阴森(虽然在背阴的一面也有一个坟地),靠近公路,我一个人开荒的时候不害怕。土衰就勤施些肥吧,再说我还要搞养殖呢,我这样想。

    两三年后,萘树也长得有些模样了,春天里也花开满树,看着满心欢喜。山上也有几棵野生的柿子树,我也把它嫁接了,成活了几棵。每到空闲时我就到山头上锄草,剪枝,施肥……我还想着建个木屋或砖房,再种些竹子之类的。似乎诗意的生活不远了……

    可是这终究只是我内心的理想,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当时基本就靠我一双手。如今算计起来,我自以为在这块土地上投入很多精力、体力,可除了劳作外也没有太多的成本投入。肥料、农药都少得很,因为没什么钱可以投进去。油萘刚结果的那几年,采了一些。因缺管理,长得不多也不好,卖不了什么钱,基本自家零吃了。另一年父亲在园地里种上些萝卜,收了一些。后来似乎油萘行情不好。即使别家种得很好的也卖不了好价格。许多人都砍了萘树,改种板栗了。我外漂打工后,山地交给弟弟管。他也没太大兴致,看到别人都把萘砍了种别的,他也把萘树砍了,种上了杉树,也没管它,如今整个山头看上去已是一片荒芜。

    我曾经是想着让这园地圆我的发财梦的。可事实是它不堪重负,承载不了我的梦。它也没给我多少金钱上的收入,更没让我发财,哪怕是在故乡娶妻生子,男耕女织的梦。我是真切地体会了农民从土地上掘取财富的艰难。

    故乡的土地,想说爱你不容易!我终于半推半就,依依不舍地退却了……

    我曾经十分疑惑:我们为何对土地如此恐惧,失望,无奈? 或许因为土地能给我们的太少太少?……可是干百万年来,土地是一如即往地养育着子民的。在土地上安居乐业是先民的理想,可不知为何到了我们这一辈就不屑于这样或变得更难以实现,以致到了纷纷逃离的地步。

    若回过头用功利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这片土地所给我的,确实是不多。但是从当时来说,它也是给我带来快乐和希望的。在失意的岁月里,至少也算画饼充饥吧。在挥汗如雨中,我也得到成长和经验,感受土地的温情和冷峻,也许比实物的收入更重要吧。

    我常想,面对土地,我们常常感到无奈失落,只是因为我们奢望太多。贪婪,攀比。若是生活能够简单一点,其实千百年来我们只要有几分田地也就足够。我们如今的追求似乎总是远超土地能够给予,以至它不堪重负。土地其实已经满足了我们最重要的口腹之欲,我们却没有知足,老指望着靠土地发大财,为此常常不惜违背土地的自然规律,也就难免受挫痛苦!---这就是我们背叛土地的代价。

    如我一般的进城农民工在城市职场商场沉浮起落,每到失意时,常愤而放言:“……大不了回家种地去……”土地已成了我们最末的选择了。但也确实算是我们最后的一道屏障了。在我们年轻气盛,被世俗的欲望无情裹挟的时候,我们对土地是淡漠和轻蔑的。也许当我们慢慢成熟,直到繁华落尽,看尽虚名浮利,钩心斗角,才能再回头来寻找土地与乡村那一方清静。当我仰望都市上空,把我这许多年的都市生活如抽丝剥茧般层层剥开,发现能真正沉淀的已所剩无几。最终只剩下故乡那一片日渐荒凉的土地。我想到了《人生》中的高加林和《乱世佳人》思嘉丽的结局,无不是土地给了他们最终的安慰。千帆过尽,我们终将明白土地是根。土地,才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那是唯一留下的东西 ……

                  高世麟(2015)本文入编《文笔荟萃》2014散文卷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散文原创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