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老振 时间:2017-10-10点击:1472

 

    一提起唐伯虎,你的嘴角是不是就翘起来了?想到了什么?风流才子?秋香?还是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然而事实却是:唐伯虎一不风流、二不潇洒,秋香的故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至于疯疯癫癫,这个嘛,的确。可以这么说,他一生坎坷,绝不是命运的 lucky dog。
 

    有个成语叫做“志大才疏”,讽刺那些志向很大、可惜才能不够的人。唐伯虎则刚好反过来,他是“才大志疏”,聪明有才,却没有什么胸怀和志向。
 

    他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画画、喝酒、赏花。
 

    他爱花,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尤其是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阳春三月的桃花、有香浓醇厚的美酒、有画板和画笔,你还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对于唐伯虎而言,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这里。
 

    如果说“志大才疏”者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悲哀,那么“才大志疏”者要么快快乐乐浑浑噩噩,要么跌跌撞撞一路坎坷。
 

    不幸的是,唐伯虎属于后者。

 

 

01

 

 

    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初四,唐伯虎出生在美丽的苏州,因为那一年是丙寅年,他的父亲便给他取名叫“唐寅”。


    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排行:伯、仲、叔、季,加上唐寅生肖属虎,父亲就为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字“伯虎”。谁知这个名字却给长大后的唐伯虎带来了许多困惑,甚至要改掉它,这是后话。


    唐伯虎的父亲开了一个小酒馆,生活小康、衣食无忧,然而他并不满足。因为商人地位很低,虽说明朝中期的经济水平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可是商人仍然会被人看不起,就算再有钱,也不允许他们穿丝织品的衣服,代表高贵身份的红色和紫色服装更是想都不要想。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唐伯虎的父亲对儿子的全部期望,他坚信儿子可以改变家庭地位——因为唐伯虎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智力。他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买成了书,他家的藏书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比很多官宦人家还要丰富。


    唐伯虎小的时候很调皮,他很崇拜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觉得自己就是个侠客,每天不是踢天弄井、上蹿下跳就是舞刀弄枪。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路边玩耍,发现有户人家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果实,非常诱人。唐伯虎踩着小伙伴的肩膀顺着院墙爬了进去,谁知他刚进去就掉到了墙下面的粪坑里。


    他爬出来,强忍住臭味不出声,于是不明真相的小伙伴纷纷从外面跳进来,纷纷掉进了粪坑,实现了他“有粪坑同掉有臭味同闻”的伟大理想。


    有句俗话叫做“屎壳螂闻自己的孩儿是香的,刺猬看自己的孩儿是光的”,唐伯虎的父亲就是这样。对于儿子的调皮,他视若不见,却把儿子平时在家里涂鸦的作品都挂在自己经营的小酒馆里,听到客人的表扬心里面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儿子就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


    还别说,就是父亲的这种做法,唐伯虎遇到了人生中对他性格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他比唐伯虎大十岁,长相丑陋,性格豪爽,因为长有六指,就像是旁生的枝杈一般,于是自号“枝山”。


    在唐伯虎七岁那年,祝枝山在唐家小酒馆看到了他的画,惊叹不已,就为他引荐了当时很有名的画家沈周。那时祝枝山在书法上已经小有名气,沈周虽说比他大三十多岁,却是忘年之交。


    父亲非常高兴,自然是倾尽全力支持,他还为儿子请来了私塾先生教他诗文。喜欢交游的沈周并没有正式收唐伯虎为徒,但是对这个画画很有天赋的孩子,他乐意把自己的绝技倾囊相授。


    唐伯虎最快乐的事就是老师出远门的时候,就可以跟着祝大哥去“体验生活”了。祝大哥说,画画和写诗、书法一样,是要讲“性情”的,要开阔眼界、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才能画出有灵性的画来。


    苏州是一座文人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这里山水秀丽、园林典雅,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够唐伯虎拿着画笔去描绘,祝枝山就在唐伯虎的画上用草书写诗,“唐画祝字”可谓绝配。
 

 

    画累了,他们就去吃阳澄湖的大闸蟹,还有美味的松鼠鳜(guì)鱼,吃饱了再含上一颗酸中带甜的话梅、包上二两九制陈皮,去太湖边的茶楼里泡上一壶碧螺春,惬意地听上一段委婉细腻的昆曲。


    十六岁那年,唐伯虎在父亲的逼迫下去参加院试,考了个秀才第一名。他洋洋得意,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继续参加科举,去实现他父亲要他光宗耀祖的愿望。


    干嘛要把自己天天关在书房里呢,那多无聊!和祝大哥扮演成乞丐沿街乞讨,或者到青楼歌肆里听文人歌女用吴侬软语浅吟低唱,“醉里吴音相媚好”,这才叫生活呢!


    他有次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去找祝枝山,没有敲门就进了书房,可是没想到祝大哥居然一丝不挂、大汗淋漓地手拿一支自制的大笔在地面上练习书法。唐伯虎张口嘲笑道:“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祝枝山伸手扯住他的衣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两个人哈哈大笑。


    唐伯虎个性中的放荡不羁,以及他对待画画痴迷的态度,多多少少受到了祝枝山的影响,而这件生活中的小插曲,之后在无意中还救了他一命。


    父亲在唐伯虎十九岁那年为他娶妻,希望能收收他跑野了的心,可是还有什么能比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呢?


    如果不是25岁那年遭遇家庭重大变故,他都不知道还要游手好闲到什么时候。

 

 

02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唐伯虎永远都不会忘记,就是在这一年,他的世界崩塌了。一切发生的都是那样突然,令他猝不及防。


    他在一年之内相继失去了五个亲人!


    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呀!在他的世界里,有父亲看着他的殷切的目光,有母亲笑盈盈地为他端上可口的饭菜,有妻子在他醉酒后喂给他的醒酒汤,有妹妹看着他的崇拜的眼神,还有,他那个呀呀学语的儿子口齿不清地叫他“爹”。


    他以前总是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来,他总以为“家”就是回来睡觉的地方,可是当失去了一切以后他才发现: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都不如家门前一盏为自己温暖守候的灯。


    他一夜之间白了头。


    他拼命地喝酒麻痹自己,干嘛要清醒呢?清醒的世界,没有家。


    他想到了父亲给自己取的字——伯虎,这个字的发音和那个煞星“白虎”是如此的相近,莫非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白虎星”吗?他发疯似的在纸上写下无数的“白虎”,然后再发疯似的把那纸撕的粉碎。


    从此后,他的画上面都会出现刻有“白虎”二字的印章,他悲愤地想:我就是白虎星,我就是命硬,看老天爷你能把我如何!


    他把自己躲进青楼里,喝酒买醉、夜夜欢歌,即使他知道这只是逃避,他也要沉醉一时算一时。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辜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谁共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大家都说这首《一剪梅》写得好,你看词中的女子是多么的痴情啊!可是没有人知道,唐伯虎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埋葬属于自己的青春。


     就在此时,唐伯虎生命中的贵人,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出现了。


    在这四才子中,文徵明画画不如唐伯虎,书法不如祝枝山,写诗比不上“吴中诗冠”徐祯卿,然而他却是这四才子中最受人尊重的一个。


    有祝枝山这样一个和他意气相投、遭际与共的朋友是唐伯虎的幸运,可是有稳重睿智的文徵明在身边,那是唐伯虎一生的福气。


    文徵明要去参加考试,他劝唐伯虎和他一起去试试。其实院试之后,就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的乡试了,但是那时唐伯虎玩心太大,十六岁到二十九岁,他错过的不只是考中举人的四次机会,他还辜负了父母对他的期望。


    总以为父母一直就是自己身后的一座山,当终于明白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可是唐伯虎还没有走进考场就被除名了,因为他放浪形骸的名声在外,主考官很看不上这种人。


    文徵明立刻去求自己的父亲,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托了很多关系,才为唐伯虎争取来一个补考的机会。


    结局出人意料,唐伯虎考中第一名解(jiè)元,而文徵明落榜了。


    唐伯虎的世界立刻洒满了阳光,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他要接着去参加明年春天的“会试”,他要考中第一名“会元”,要是运气好,就去参加由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再考个第一名,那就是“状元”!


    回到家里,他当场画下那只天天打鸣的趾高气扬的公鸡,还在旁边配了一首诗: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他大笔一挥,在诗的最后写上了三个字:唐解元。


    爹!娘!我一定要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呀,让你们在九泉之下瞑目!


    他还没有来得及去安慰文徵明,文徵明已经来到了他的家里。在这个好朋友的脸上,唐伯虎看不到一丝丝落榜的沮丧,反而满满的都是对他的担心。


    文徵明说他的性格太过轻浮,不够稳重,加上又太聪明,很容易吃亏的,为人处世绝不可以出风头,可是唐伯虎扭头就忘的干干净净。


    一心要“连中三元”的唐伯虎,还没有等到张榜的那一天,就被抓进了大牢,还差点丢了性命。

 

 

03

 

 

    唐伯虎这次摔的这个大跟头,毁了他一辈子。


    文徵明的确是把唐伯虎看得太透了!从他看到他写的那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就可以看出来,唐伯虎的骨子里太轻狂太自大,你怎么就那么有把握一定能考上呢?


    果然,唐伯虎一到京城之后就到处拜访和他同乡的那些大官,他觉得反正绝对能考上,以后这些人是要经常打交道的,不如先走动走动。


    他不明白: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事情,太绝对的结果就是走向绝路。


    他被指控考场作弊,涉嫌考前给主考官送礼提前得知试题,被如狼似虎的小吏抓进了监狱。


    这原本是一场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政治斗争,因为有人要给主考官使绊子,结果他被牵连了进来。然而如果不是他性格太过张扬,频频出入达官贵人的家里,怎么会惹火上身呢?


    很多看似无意的偶然,都有着更深原因的必然。


    唐伯虎在狱中遭到了严刑拷打,以至于晚年的时候还经常做噩梦梦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他在《与文徵明书》中说:身贵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士也可杀,不能再辱。


    这件事最终也没有查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从监狱里出来后被安排到很远的地方做个小官,他没有接受。


    士可杀而不可辱,怎能背负一个考场作弊的名声去赴任呢?他不想回去面对一切,但是当他游历了很多地方把钱花光之后,无处安身的他只能回到家乡。


    众人不屑的目光、走到哪里都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的窃窃私语,使他连家门都不敢出去。可是那个在他考中解元之后、急巴巴赶着嫁给他的妻子,见他一辈子也无出头的希望,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果断而理性地离开了他。


    此时的他,只有选择忍耐,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


    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


    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


    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

 
    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


    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


    肉体的折磨总会过去,而精神的伤痕却永远无法弥补。


    祝枝山可以陪他喝酒陪他哭,文徵明可以给他安慰给他温暖,可是他心中的伤痛又有谁可以安抚?


    就在这时,有人向他伸出了召唤的手。唐伯虎立刻决定追随他而去,因为他觉得这是他一辈子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


    这个人,就是当时身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宁王对皇位窥视已久,谋反之心促使他以广招贤士的名义招来了许多对朝廷不满的人,唐伯虎有才华又蒙受不白之冤,自然在他的招募范围。


    唐伯虎却觉得,他实现父母的愿望既然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实现,那么在宁王手下能干出一番事业,也算是尽到自己的一份心了吧!


    他刚到宁王府不久,就收到了文徵明非常及时的一封信。文徵明劝他赶紧离开,否则会有杀身之祸。


    唐伯虎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收到信以后留心观察,果然发现了宁王的图谋不轨。然而该如何脱身呢?他脑子里忽然想到了祝枝山裸体画画的一幕。


    装疯!只有装疯,才能不引起宁王的疑心。于是南昌城里的老百姓经常能看到喝的酩酊大醉的唐伯虎,他鞋子穿一只丢一只,披头散发疯疯癫癫地在集市上裸奔,他一边跑一边唱:


    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


    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


    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


    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


    (《自赞》)


    宁王立刻把这个搞行为艺术的画家赶了出去。就在唐伯虎离开没多久,宁王发动政变,失败被杀。


    唐伯虎听说这个消息,禁不住叹息: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计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唐伯虎写下这首《警世》诗,彻底断了功名之心,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没有那命!年近四十岁了呀,还一无所成,吾生已休矣!


    他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从此后——


    人生待我如戏,我亦游戏人生!

 

04

 

    回到苏州后的唐伯虎,决定靠卖画鬻(yù)文为生。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唐伯虎画花鸟虫鱼,画人物,有时应买家的需求,他甚至也画春宫图。


    对于这件事,他并不觉得难为情,靠自己的双手来赚钱养活自己,有何不可?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言志》)


    如果唐伯虎就这样度过余生,尘世里不过是多一个靠卖画为生的画匠而已,可是幸亏有一个叫做沈九娘的女子,她的出现使这个浪荡子改变了游戏人生的态度,为我们后世留下了一个真实、率性、诗文深入人心、作品值得珍藏的画家唐伯虎。


    沈九娘与唐伯虎早就相识,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对于唐伯虎,她始终觉得有一份爱慕之心,却从未说出口,因为她是个身份低微的官妓。


    她经常鼓励唐伯虎,要学习画圣吴道子,还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出来作为唐伯虎的画室让他画画。


    唐伯虎不是不明白九娘的心意,可是他的心已死:我不过是一个商人之子,身上背负有考场作弊案,又有在宁王手下任职的经历,就像是一把光洁的扇面上滴上了墨汁,这把扇子还有谁来买!


    可是沈九娘不放弃,她心疼这个神情落寞的男人,她总想有一天,亲手去抚慰他那颗受伤的心。


    一次苏州城里发大水,很久没有人来买画,唐伯虎别说喝酒,他连喝粥的钱都没有了,他忍不住仰天长叹: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他饿的头晕眼花地爬起来给经常买他画的老主顾画了一幅画,并题诗一首:


    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因题绝句奉寄孙思和:领解皇都第一名,猖披归卧旧茅衡。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


    还要骄傲的唐伯虎怎样把自己的尊严降入到卑微的尘埃里去?为了果腹而低声下气地求人,还要做出一副很慷慨激昂的姿态?什么“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唐伯虎啊唐伯虎,你这是“无米下锅难为计,走投无路腹中空”啊!


    老主顾后来是否买了他这幅画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就在唐伯虎饿的奄奄一息的时候,沈九娘给他送来了粮食和钱物,助他度过难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唐伯虎看着沈九娘望着他的期盼的目光,忽然觉得一股热流涌入了眼眶。他猛地拥住了沈九娘单薄的身躯,在她耳边说:“你等着,我赎你!我要在被墨汁污染的扇面上画出最美的图画!”


    从此后唐伯虎像是变了一个人,他找到当时的专业画家,学习南宋南院画派的技法,又潜心研究李唐画派的画风,他原本天赋极高,很快来找他买画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他为沈九娘赎了身,从今以后他的心里就有了牵挂,在这个世界上,他再也不是孤苦伶仃一个人。


    那一年唐伯虎36岁,沈九娘31岁。


    他和九娘婚后第一件事就是在苏州郊外买了一片废弃的庄园,他们在这里亲手种下了一棵棵桃树,桃花盛开的时候他为这里取名叫做桃花坞,而他住的那几间茅屋,就叫——桃花庵。

 

   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什么烟花柳巷醉生梦死!什么“吴门四家”风流才子!都不如在这世外桃源和自己的爱人一起饮酒、赏花,过最普通最平凡的生活。唐伯虎的一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快活,神仙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在这人世间最美的爱情里,他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唐伯虎进入了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画了《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秋风执扇图》、《山静日长图》等很有价值的作品,还写了一系列和“花月”有关的诗词。


    这也是沈九娘一生中最快乐的生活,虽然贫苦,但内心满足。她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唐伯虎为她取名叫“桃笙”。


    可惜,唐伯虎的桃花仙,只做了短短七年。

春山伴侣图

 

05

 

    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给唐伯虎带来快乐和幸福的沈九娘在贫病交加中离他而去了。


    他坐在她的病床前,望着她苍白的脸,想到新婚时她折一支花问谁更美、他故意逗她噘嘴生气时的情景。可是如今她已香消玉殒,就像那满地的桃花,曾经那样美好,还是摆不脱花落成泥的命运。


    唐伯虎把他的妻子和那些花瓣埋葬在一起,也埋葬了他的余生。


    从此后,人们经常在桃花坞里看见一个男人,他喝醉了酒,拿着一把锄头在地上挖坑,流着泪把落花埋葬进去。


    他的行为是如此怪异,然而并不是无人能懂。二百多年过去了,一个叫曹雪芹的人读到了这些葬花诗,禁不住泪流满面: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花下酌酒歌》)
 

 

    嘉靖二年(1524年)十二月初二,54岁的唐伯虎去世了。临死前,他写下了《绝笔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无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五百年过去了,桃花坞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桃花庵的房子破了又补、补了又破。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月光如华的夜晚,这里曾经有过一对夫妻,他们躺在开满桃花的树下,仰望头顶的夜空。


    沈九娘故意逗唐伯虎:“你不是觉得你像李白吗?你怎么不仗剑走天涯呢?”


    唐伯虎大笑道:“我干嘛要像李白?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笑声久久在姑苏城的夜空回荡——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万树桃花——月、满、天……
 



 

 

责任编辑:君如

分享到:
更多 古文学史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