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君如 时间:2017-10-10点击:1215


    莫言的新作重构了他的“高密东北乡”,有既往的延续,但更多的是在故事中重新结构了人物关系,重新发现了人性的秘密,在肌理处呈现了乡村社会生活场景,历史沧桑和人性沉浮交织在一起。莫言仍然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充满了非凡创作活力的莫言。

    何时能够读到莫言的小说新作,是读者和研究者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一直持续着的期待。莫言在2012年之前的小说创作,重返故乡而又超越故乡,以“高密东北乡”为“根据地”,建立起了独特的文学世界。这一文学世界也是读者文学记忆之一。和所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一样,莫言其实也面临诺奖之后能否写出更好的作品的问题。所以,读者对莫言新作的期待,换一个角度说是期待莫言回答这一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本月,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莫言在北方的《人民文学》发表了剧作和诗,在南方的《收获》发表了一组短篇小说《故乡人事》。这迅速成为一个“新闻事件”,莫言本人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回答了他获奖五年后做了些什么的问题。莫言新作的意义似乎超出了新作本身,而这正是观察莫言的误区之一。莫言获奖后,有许多话题,文学的或非文学的,但我还是坚持我当时的主张:回到文学的莫言。我是在旅途中读到莫言的《故乡人事》的。《收获》主编程永新先生收到莫言邮件的当天上午,我们一起参加一个小型的活动。永新欣喜地说,早上收到莫言的三个短篇小说,他正在重新安排《收获》创刊六十年特刊的版面,以便及时发表莫言的新作。我在手机上读完了永新转来的《故乡人事》。

    《故乡人事》的三个短篇是《左镰》《地主的眼神》和《斗士》。这三个短篇故事,与莫言青少年时期的经验有关,但超越了他个人的经验和故乡的人与事。我深刻的印象是,莫言的新作重构了他的“高密东北乡”,有既往的延续,但更多的是在故事中重新结构了人物关系,重新发现了人性的秘密,在肌理处呈现了乡村社会生活场景,历史沧桑和人性沉浮交织在一起。莫言仍然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充满了非凡创作活力的莫言。读《左镰》时,我想起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的那句话,“给往昔的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左镰》就是对少年光景的一个悲哀而优美的吊唁:“我经常回忆起那个炎热的下午,那时候田奎还是一个双手健全的少年。”小说省略了田奎用左镰的细节,只有“游方神医”是“骗子”的简单对话透露出一丝信息。手持左镰蹲在树林里割草的少年田奎,是小说中若隐若现的人物。刘家、韩家和管家,因为孩子的一场打架而争吵,领头的则是田奎。出人意料的是,左镰成为推动故事演进的关键。左镰是铁匠老韩的杰作,小说出神入化地描绘了左镰的锻造,也就是老韩打铁的情景。莫言把工具之于一个少年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揭示出来:“这就是劳动,这就是创造,这就是生活。少年就这样成长,梦就这样成为现实,爱恨情仇都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锻打中得到了呈现和消解。”更出乎意料的是,地主家庭出身的田奎,最终却敢娶两次丧夫的贫农女儿欢子。在这样的简单分析后,我们便能理解在小说的开篇,“我”为什么想成为一个铁匠:“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有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绕梦牵的什么。”在这个意义上,《左镰》是莫言心中的一首诗。

    在麦田中收割的场景再次出现在《地主的眼神》中。但在现在和以前不一样的麦收时节,“我看到了老地主孙敬贤的葬礼”。“我”在小学三年级时,曾经写过一篇作文《地主的眼神》,而这个地主便是真姓实名的孙敬贤。这篇作文被县广播站播出后,“我”很得意,而“我”的父亲则警告“我”不能再写这样的作文。小说呈现了特定时期乡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难以抗拒的命运安排,以及超出了“阶级性”的复杂人性。小说打破了曾经以家庭出身定义好人与坏人的标准,也纠正了颠倒过来的价值判断:“我知道很多地主不是坏人,但我也知道,这个孙敬贤的确不是好人。这其实跟他的地主身份没有关系。”令人寻思的是小说中建构一个具有形式意义的葬礼,儿子以此打脸那些欺负过他父亲的人,而乡亲们则毫不在意葬礼的政治意味,只是看热闹,并且看出了荒诞。

    《斗士》则塑造了一个谁也不敢得罪的乡村流氓“武功”,这个人物干过无数坏事,但没有得到“报应”。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我似乎明白武功的心理,但我希望他从今往后,不要再干这样的事了。他的仇人们,死的死,走的走,病的病,似乎他是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这是莫言为小说人物画廊新添的一个人物形象。和无数读者一样,我对莫言获奖以后的创作怀有热切的期待。

    《故乡人事》尽管是三个短篇小说,莫言讲述故事的才华依然淋漓尽致,文气沛然。短篇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无限,结构的处理,细节的选择,人物的刻画,“我”在其中的出入,莫言都做了相当完美的处理。就叙事技巧而言,叙述疏密有致,穿插纵横捭阖。和以往的小说相比,这三个短篇,多了从容、淡定和温情,以及文字打磨后的精致。这样的文体特征,增加了莫言以往小说中少见的“文章”或“散文”的因素。在我个人看来,如今莫言在艺术上更为炉火纯青,这显示出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已经能够从世事纷扰中走出。我不能预测莫言以后的创作成就,但由莫言短篇新作所呈现的气象和小说写作的新可能性,我对他接下来的写作充满期待。(完) 

责任编辑:君如

分享到:
更多 当代文学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