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海江 时间:2017-10-12点击:1509



国人文化身份的体认与回归
 
 
    题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文化概述

    以象形汉字承载的诗经,楚辞,论语,易经,大学,中庸,孟子等诸子百家经典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华先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生命,以及如何生存和生活的智慧结晶。

    二、东西方文化比较简述

   西方是以基督教义,犹太教义,伊斯兰教义等一元神为主导思想的神契文化,民约政治文化。所以西方的民众在文化身份体认上,天生就是神的子民,和神达成契约享受神的恩赐。西方文艺复兴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GOD IS DEAD”.资本(金钱)开始替换上帝的概念主导西方世界意识形态。思想、权力、金钱、媒体形成一个怪兽一边为上帝的契约站岗,一边铲除异己控制媒体,发展科技,刺激物欲,通过金融体系收刮世界各民族的钱财。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成了媒体说辞,甚至政治娱乐。

   中国是以家族,家庭为原点,以家训家规为准则,以光宗耀祖,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所以中国的民众在文化身份体认上是儒释道三家合流,在释家对神是供养,积德行善,见性成佛,道家是养性配徳礼敬天地,遵从自然规律,儒家以德配天,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华文化的包容、大度、和乐、雅致、荣华,无不闪现出生生的大乘气象,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念,毫无独裁、固执、侵略、欺压之意。从来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武止戈。

   所以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化的今天需要以“和合”为主导精神的中华文化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文化身份的析义。

    身份本身的意义。指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最初的身份只是指个体成员交往中识别个体差异的标志和象征,它给社会以秩序和结构。现在的身份分为两类:一类是原籍、年龄、性别、学历、职业、职务等;另一类是内部人和外部人,熟人和陌生人,君子和小人等。

    文化身份指的是个人在社会身份里含有的文化特质或文化属性。简单从文化的“道”和文化的“技”辨析。比如茶艺师,跆拳道黑带,钢琴十级等都是文化的“技能”身份。所以社会上好多的有“技”无“道”或者有“艺”无“道”,有“技”无德或者有“艺”无德的文化机构和文化身份。

    根源上是当下社会还没有机制促成德艺相配,道艺相彰的文化身份的生成。当今社会只有对“艺或者技”文化身份的体认,所以戏子毫无道德底线,西方的流俗电影大行其道。实践证明,2017年5越14号,中国“一带一路”论坛的举办,展示着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进程中,担任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首先是要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构建。即构建“德艺”、“道艺”、“德技”、“道技”一体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与回归,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

    四、如何构建“德艺”、“道艺”、“徳技”、“道技”一体化的文化身份。

    中国历来的信用和文化身份是在书香世家的家族和师承关系中天然确认的,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随着文化的大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融合,需要新的体制来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大融合。

    下面我将从家庭(家族)、学校、社会三方面阐述。

    1. 家族文化的体认。家是人生命的原点,以姓氏为符号,以辈分为次序。中国人情感的根是在长在父母那里,在家那里,在家族那里。中国人的敬宗收族,兴建祠堂,礼敬先祖,告老还乡直接现实的回答“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族谱、祭祀、探亲等社会性活动都是对自己身份的体认,但是近代文化身份的体认没有得到明确。虽然有从小学到初中,大学学历等身份,这些都是一些知识多少身份,只是一个求学历程,并不是一个文化身份。文化应当包括他出生的地域特征,家族标示,求学历程,语言水平,参与的文化组织等等。

    最近社会上有自发举办家庭成员礼敬天地,寻祖归宗的活动,兴建祠堂,传授礼仪。乡绅回乡创业,兴办学堂传授中华经典,官员告老还乡,造福乡梓种种文化的回归现象,说明老百姓在丰衣足食之后,需在文化上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

    2.学校颁发双学制毕业证。即是初中毕业证+国学(国艺)/非遗毕业证;即是高中毕业证+国学(国艺)/非遗毕业证;即是本科毕业证+国学(国艺)/非遗毕业证;国学或者国艺考核通过,背诵+理解+讲授(公益活动)方式进行。促使各学校自发的学习各种文化。也给学生和社会多一种文化身份的人才对接渠道。

    3.社会各文化机构、书院需有明确的规定,取缔非法书院和文化机构,文化机构的成立需由文化部和各大学校长共同盖章成立。鼓励大学校长回乡兴办学校。

    五、每个人都有一个文化梦。

    中国历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是祖祖辈辈中华父母对儿女的最殷切的期盼。而当今社会上,能作一首好诗,能泡一手好茶,能抚琴,能善舞,依然是受到人的尊敬和仰慕。中国的国学和国艺都互相渗透着“天人合一”,“礼仪天下”,“与人为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论坛的召开,以及“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带”。世界瞩目中国,文以化人,世界人民都有一个中国梦,中国人都有一个文化梦。文化经济将由中国引领,惠及全球。
         

国学台  方海江

2017.5.25

责任编辑:江南梦

分享到:
更多 中华国学 >>
返回顶部
大发888 六合彩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博网站 澳门网上赌博 澳门博彩网站 百家乐平注玩法 澳门赌场 时时彩平台 澳门百家乐 大发888娱乐城 北京赛车pk10开奖直播 e世博网站 北京赛车pk10 澳门赌场 博狗 澳门赌博网站 大发888 北京赛车pk10 足球比分直播 即时比分直播 全讯网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足球即时比分 全讯网新2 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赛车pk10开奖 北京塞车pk10直播 足球比分 六合彩开奖结果 博狗娱乐城 澳门赌博网址 澳门赌场 澳门赌场 e世博网站 体博球讯 博彩网站 足球比分直播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重庆时时彩 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澳门博彩网站 博体快讯 真人百家乐 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 双色球预测 六合彩图库 足球比分 大发888 六合彩网站 体博快讯 任我发心水论坛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百家乐 心水论坛 六合彩网址 历史开奖记录 真人百家乐 澳门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奖结果 澳门赌场玩法 香港六合彩开奖结果 五湖四海全讯网 六合彩开奖记录 足球即时比分 澳门赌场网站 澳门娱乐城 澳门赌场 大发888 澳门百家乐